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肝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染毒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应用酶荧光法测定动脉血酮体(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浓度及肝细胞线粒体ATP含量;采用结肠切除术并观察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活性的变化。结果:TAA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血清ALT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脉血酮体比(AKBR)降至0.4以下,动脉血中总酮体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切除结肠的TAA染毒组大鼠未发生内毒素血症,肝细胞线粒体ATP含量显著高于TAA组(P<0.01),血清ALT活性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TAA组(P<0.01)。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损伤肝脏能量代谢,使肝脏代谢和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在急性肝衰竭的发生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磷酸氯喹(CQ)预处理组;地塞米松(DXM)预处理组,测定血浆和肝、肾、心、肺线粒体PLA_2活性及线粒体膜流动性。结果表明正常对照和注射内毒素(ET)后1、3、5、8h血浆PLA_2分别为15.52±5.31与25.83±7.86、30.54±11.53、37.13±8.53、41.88±7.32U/ml,注射ET后血浆PLA_2显著高于注射前(P<0.05)。CQ、DXM预处理组则血浆PLA_2显著低于内毒素血症动物(P<0.05)。注射ET8h后肝、肾、心、肺线粒体PLA_2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Q、DXM预处理组显著低于内毒素血症组(P<0.05)。同时内毒素血症组肝、肾、心、肺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分子排列有序性升高,膜脂区微粘度升高;而CQ、DXM预处理组肝、肾、心、肺线粒体膜流动性显著改善。线粒体PLA_2升高和膜流动性降低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肝线粒体内膜的损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失血性休克时鼠肝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电子传递活性和细胞色素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引起线粒体电子传递活性不断下降:休克2h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显著低于假处理组;休克了3hNADH-Co.Q还原酶,琥珀酸-Co.Q还原酶,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均明显低于假处理组,并随休克进程不断降低。另外,休克2h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减少,而细胞色素a、b、c1在休克4h也  相似文献   

4.
5.
内毒素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观察外源性内毒素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内小剂量内毒素一次性注射(300μg/100gBW)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结果:小剂量内毒素腹腔内注射可以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内毒素注射后,动物一般行为状态及脑电图皆有明显变化,与其他肝性脑病模型或肝性脑病病人类似。同时,血氨和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浆内毒素含量与血氨、血胰高血糖素含量之间及血氨与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内毒素血症早期大鼠淋巴管运动变化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相关组织染色,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股静脉注脂多糖(LPS),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2h内的运动变化及相关组织的酶组化、HE染色。结果:LPS组淋巴管管径变大,运动频率减少,镜下见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及粘膜下淋巴管丛极度扩张;对照及LPS组淋巴管内皮细胞及管壁上神经纤维都含有NOS阳性反应产物。结论:内毒素血症早期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NOS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持续胰岛素输注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胰岛素输注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 LPS组(n=8)和胰岛素干预组(n=8).监测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及腹腔注射后2 h和6 h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时点分离肝脏线粒体的膜电位;检测测分离肝脏线粒体SOD和MDA水平;电镜观察24 h肝脏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结果: LPS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监测时点, 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并且注射后2 h和6 h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LPS组24 h肝脏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 线粒体SOD水平显著升高, 而MDA水平则变化不显著.胰岛素干预组与LPS组比较, 血糖水平、 TNF-α及IL-6和肝脏线粒体SOD水平均显著降低, 而肝脏线粒体膜电位则显著升高, 线粒体MDA水平则改变不显著.肝脏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尚不明显, LP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仅个别线粒体出现空泡样改变, 部分基质凝固;而胰岛素干预组则未见空泡样改变.结论: 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存在可逆性损伤;持续胰岛素输注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和降低过高的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上,观察了肝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与Ca^2+,Mg^2+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休克动物肝组织和线粒体的Ca^2+浓度升高,Mg^2+浓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显示线粒体结构明显受损,线粒体标志酶之一-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下降,本文认为组织和线粒体内Mg^2+/Ca^2+比值下降是休克细胞不可逆损伤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对机体的凝血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毒素可直接或间接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使其形态、功能及表面特性发生改变。LBP/CD14 在LPSEC 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和增敏作用。MAPK 酪氨酸磷酸化在LPS 作用于内皮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败血症休克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2h手术组,16h手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ligationandpuncture)制作败血症休克模型,比较手术前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变化及线粒体膜ATP酶的活性改变与大鼠死亡率和血压变化的关系。结果:12h手术组平均动脉压(9.54±1.26)kPa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4.58±1.32)kPa(P<0.05),死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12h手术组肝细胞线粒体Ⅲ态(1.28±0.25)、P/O比值(1.67±0.34)、呼吸控制率(1.27±0.25)、线粒体膜Ca2+-ATP酶(58.00±2.43)、Na+-K+-ATP酶(40.80±3.45)、Mg2+-ATP酶(78.30±4.16)、Ca2+-Mg2+-ATP酶(2.70±2.25)活性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6h组更低于12h组,与大鼠死亡率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细胞线粒体摄氧功能和氧化磷酸化功能减弱,膜流动性降低,能量代谢功能障碍,线粒体内钙镁平衡紊乱是败血症休克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内毒素血症兔实验模型,研究肝线粒体膜磷脂含量的改变及阳离子A的拮抗效应。方法: 将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内毒素组(Ⅱ组)和阳离子A拮抗组(Ⅲ组)。3组同时进行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7 h 测定各组肝线粒体膜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肌醇(PI)的含量变化。结果: Ⅱ组中PC、PE、PS、PI含量在第 3 h、7 h 均低于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Ⅲ组中4种磷脂的含量在第 3 h、7 h 又均高于Ⅱ组(P<0.05, P<0.01)。结论: 内毒素致使兔肝线粒体膜磷脂含量降低,而阳离子A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和对肝线粒体膜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大鼠40%Ⅲ°烫伤模型,初步观察了选择性肠道清洁法(SDD)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防治组动物门、体循环内毒素水平伤后均显著降低(P<0.05~0.01),各段肠腔内游离内毒素含量较烫伤对照组下降99.5%以上。且肠道细菌易位率致伤1~5天都明显减少,回肠粘膜二胺氧化酶活性逐渐恢复。防治组大鼠严重烫伤5天存活率提高26.7%(P<0.05)。本结果提示,该方法对于重症烫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显著防护效应,并能抑制肠道细菌的移居与减轻肠粘膜的进一步损害。因此,及早进行SDD可能有助于烧伤后肠源性感染及其它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应用硫代乙酰胺灌胃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测定了肝衰竭晚期大鼠和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暴发性肝衰竭晚期大鼠红细胞变形性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红细胞的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及血浆内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全血粘度的变化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暴发性肝衰竭晚期伴有血液流变功能紊乱,且与内毒素血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灌胃复制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检测血中内毒素、转氨酶、脂蛋白-x等含量以及胆汁流量。结果表明,大鼠发生了肝内胆汁淤积与内毒素血症(ETM),并且两者呈正相关(P<0.05)。同时肝细胞膜上Na -K -ATP酶的活力明显降低,与ETM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ETM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血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利用饮水中加入0.03%TAA,4个月形成肝硬化,6个月形成肝癌动物的模型。TAA+LPS组从第5个月开始皮下注射内毒素,至实验结束。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血浆内毒素水平、γ-GT活性、DNA指数、增殖指数,并对N-ras、p53基因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内毒素可增加bcl-2与p53蛋白过度表达与增加N-ras、p53基因的点突变,增加自由基生成与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加重DNA损伤。结论:内毒素能够促进TAA诱发肝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败血症大鼠肝,肾,心,肺线粒体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实验根据Wichterman等人方法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败血症大鼠模型,观察了CLP败血症早、晚期心、肺、肝和肾线粒体功能的变化。CLP12h,肝、肾和心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P<0.05,P<0.01)。CLP16h,肺线粒体RCR亦有明显降低(P<0.001)。各生命脏器线粒体P/O值也都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CLP20h,RCR和P/O都下降更甚。结果提示CLP败血症过程中,生命脏器线粒体损伤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生命脏器线粒体损伤可能是败血症过程中多种器官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线粒体的损伤可能与细菌和/或内毒素的直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抗内毒素肝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BN52021及BN50739的抗大鼠内毒素肝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BN52021及BN50739能使内毒素所致的肝线粒体膜磷脂降解及溶血磷脂的聚集,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强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得到明显改善,提示BN52021及BN50739是两种强有效的抗内毒素肝损伤的药物,用于内毒素肝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SMAO休克时大鼠肝线粒体损伤以及自由基清除酶(剂)对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实验组线粒体RCR于松夹1 hr即明显下降(P<0.05),松夹2 hr下降更甚(P<0.01)。ADP/O值也明显降低(P<0.05)。单用ALLO或伍用SOD CAT,SOD ALLO,SOD CAT ALLO治疗对SMAO休克大鼠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在松夹2 hr后,除单用ALLO组外,其它诸组RCR仍较对照组无显著下降(P>0.05),而且还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其中以SOD CAT ALLO伍用效果最佳。提示脂质过氧化损伤是SMAO休克时肝脏线粒体损伤的重要原因;而伍用自由基清除酶(剂)是防止其损伤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