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说明白细胞参与阻塞血管及产生自由基的病理机制以利于更好地有重点地观察高危患者 ,降低心梗死亡率。方法 对 80例AMI患者入院后 4 8h近期内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WBC计数 >10 .0× 10 9/L患者的死亡率 ( 2 3.0 8% )与WBC计数 <10 0× 10 9/L患者的近期死亡率 ( 4 .88%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大量白细胞导致Ca2 超负荷 ,加速心肌死亡 ,因此在急性心梗早期应设法降低白细胞数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近期预后之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心肌梗塞病例36h内的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程度分析.结果:白细胞≥10×109比白细胞<10×109,中性粒细胞≥80%比中性粒细胞<80%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近期死亡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是心梗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不良预后的可靠独立指标.对白细胞水平监测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鉴别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5.
急性脑卒中可伴有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 ,并且白细胞计数高低与脑血管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关系。本文对 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 1994~ 1997年间住院病人。 92例病人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脑出血 19例 ,脑梗塞73例 ,诊断符合 1986年全国第 2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之规定 ,WBC计数均采用指尖血样。外周血白细胞均为入院 2 4h内急查。WBC≥ 10× 10 9/L为白细胞增高组。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分组 :白细胞增高组 2 5例 ,其中男 10例 ,女 15例 ;年龄 46~ 89岁 ,平均 6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说明白细胞参与阻塞血管及产生自由基的病理机制,以利于更好地有重点地观察高危患者,降低心梗的死亡率。方法对60例AMI患者入院后48h近期内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结果WBC计数〉10.0&#215;10^9/L患者的死亡率(23.08%)与WBC计数〈10.0&#215;10^9/I.患者的近期死亡率(3.8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4)。结论大量白细胞导致Ca^2+超负荷,加速心肌死亡,因此在急性心梗早期应设法降低白细胞数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5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7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WBC计数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外周血WBC计数还与预后呈等级正相关,发病4周后,病例组中WBC正常组有效率(显著进步+进步)明显高于WBC增高组,而无变化者病死率明显低于WBC增高组(均P〈0.05)。结论WBC计数是临床评价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脑梗塞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对患近期预后的影响,123例脑梗塞病人据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划分为:(1)高白细胞组52例;(2)正常白细胞组71例,并对病人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提示:高白细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白细胞组(P〈0.05),而高白细胞组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组(P〈0.05)。因此有理由认为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早期估计脑梗塞病人近期预后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段玉柱 《河北医学》2003,9(7):601-603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 (WBC)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WBC计数水平将 90例AMI患者分为A组 (WBC计数≥ 10× 10 9/L)和B组 (WBC计数 <10× 10 9/L) ,对照观察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并发症及死亡率变化。结果 :A组并发症如严重心力衰竭 (KillipⅢ~Ⅳ )、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 (P分别为 <0 .0 1、<0 .0 5和 <0 .0 0 5 )。结论 :WBC计数能够评估AMI的近期预后 ,可作为AMI危险分层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周方钧 《吉林医学》1990,11(1):25-26
本文对19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每周内检测末梢血白细胞计数2次以上,进行连续监测。结果白细胞正常者127例,增高者72例,白细胞水平多在15000±/mm~3,在一周内恢复正常者56例,持续增高者16例,有9例白细胞在20000/mm~3以上,其中8例为前壁广泛及前壁加侧壁心肌梗塞。白细胞正常组,一周内恢复正常组和持续增高组间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白细胞持续增高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二组。而且白细胞持续增高组16例全部死亡。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末梢血白细胞数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者合并症越多,预后亦越差。发病后1~2周内连续动态观察末梢血白细胞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陈海华 《中外医疗》2012,31(10):9-10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就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5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溶栓治疗,分析治疗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结果显示,显效35例(53.8%),有效25例(38.5%),无效4例(6.2%),死亡1例(1.5%),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患者病情稳定后送至上级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结论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早期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发病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刘兆进 《医学综述》2014,(8):1482-148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病<3 d的AMI住院患者187例,按WB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WBCⅠ组(<10.0×109L-1)67例;WBCⅡ组(10.0×109L-115.0×109L-1)65例;WBCⅢ组(>15.0×109L-1)55例。测定各组cTnI及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结果 AMI患者的cTnI及CK-MB水平随着WBC水平的升高而增高;WBCⅢ组的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WBCⅠ组和Ⅱ组(P<0.05)。WBCⅠ组、Ⅱ组、Ⅲ组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16.4%、43.1%和100.0%,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WBC增多而升高,三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水平越高的AMI患者cTnI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病人的疾病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梗死面积大、程度重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结论: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与梗死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中等剂量对AMI院前急救溶栓治疗78例,其疗效与80例常规治疗相比较。结果①院前溶栓组冠脉再通率86%,对照组冠脉再通率67%;②溶栓组死亡率为2.6%,对照组为8.8%;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溶栓组为7.4%,对照组26.3%。结论AMI溶栓治疗开始的越早越好,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对28例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别于发病后第4周和第8周进行了心率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再次运动试验的阳性率为46.4%。先后两次运动试验阳性结果的25例次中,经平均36个月的随访,发生心源性死亡、再发性心肌梗塞和/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心脏意外13例。本文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康复早期病人重复进行运动试验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变化。方法:根据AMI的发作时间,将入选的89例AMI患者分为3组,A组(n=31,胸痛的时间<6h),B组(n=36,胸痛的时间6-12h),C组(n=22,胸痛的时间>12h),入选患者测定其血CRP,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血脂等水平,结果:AMI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患者CRP,FIB,WBC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MI中期患者CRP的阳性率高于早期和晚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者不同时期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关系。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66例正常人和138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RP检测。结果:心肌梗死患者CRP浓度(12.25±19.92)m g/L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56±2.03)m g/L;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CRP浓度(19.01±24.02)m g/L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5.95±12.81)m g/L(P<0.01)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39±4.5)m g/L(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P<0.05)并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与心肌梗死明显相关,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危险性的一种敏感和可靠的预测因子,不支持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危险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早期小量多次静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小剂量多次静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作用。方法 按照101例AMI患者倍他乐克的使用情况,分为静注倍他乐克组、口服倍他乐克组。分别观察比较CPKMB、心率、血压的变化及不同时段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心衰、病死率和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早期小剂量多次静注倍他乐克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心衰、病死率的发生,但两组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期小剂量多次静注倍他乐克可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用尿激酶(UK)溶栓后应用胰岛素的作用。方法:选取32例急性心梗患者均接受尿激酶溶栓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及氯化钾(GIK),另一组静点生理盐水和氯化钾,分别持续用48h。在48h内测定CK,CKMB的变化及在90min内测量抬高ST段下降百分比。结果:在胰岛素组中CK及CKMB峰值提早且趋向于减低,特别是在前壁心梗的患者当中。结论t在急性心梗中胰岛素有纤溶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