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晓晨  张璐砾 《中国中医急症》2023,(10):1823-1825+1843
沈金鳌在辨治疟疾方面独有创见,他认为疟疾病因在暑、寒、风三邪,并根据阴阳、脏腑、经络、疟疾发作频次、发病寒热先后等因素划分为六种分类方法。其次,沈氏优先诊察患者出汗情况,据此采取散邪与养正的治疗原则以及调补中焦、消痰祛风的治疗方法。另外,沈氏根据患者疟疾发病的频次、季节、时刻、寒热、昼夜等特征分而治之,并常用柴胡、常山、白豆蔻、高良姜等治疟药,为临床治疗疟疾提供更多的用药参考。此外,沈氏认识到疟疾失治误治皆会引起痢疾、疟劳、厥疟等危重变证,因此在临床诊治疟疾时应注重观察发病特征,做到未发宜防,既发防变。  相似文献   

2.
从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分析其对骨性关节炎的相关论述,探讨其对骨性关节炎防治的指导意义,认为本病的防治均不应局限于局部关节,要着眼整体,注重全身气血,筋骨并重,肝肾同治,内外结合,控制病情发展,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分析其对骨性关节炎的相关论述,并探讨其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的指导意义,认为本病的防治均不应局限于局部关节,要注意着眼整体,注重全身气血、筋骨并重、肝肾同治、内外结合,控制病情发展,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沈金鳌是清代著名医家,博古明经,精于医道,在治疗脾胃病方面颇具特色,其著述旁征博引,又不乏独到创见。笔者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提炼和总结《杂病源流犀烛》及《沈芊绿医案》中沈金鳌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述。其一,熟审因机。因机但分“虚实”二种,脾胃病多以“湿”“热”侵袭为实,“气”“血”不足为虚。其二,重视肝肾。治疗上常配合养血柔肝、疏肝平肝、益火培土、脾肾同治等治法。其三,巧用《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以平胃散、二陈汤、左金丸作为基础方化裁。其四,擅治急症。妙用劫药及针灸等方法治疗脾胃急症,及时阻断病程。其五,倡导结合功法以调理脾胃功能,培正扶本,消散余邪。  相似文献   

5.
罗洋  赵辰辰  罗杰 《光明中医》2023,(5):837-839
《杂病源流犀烛》为清代的一部探析中医证治源流的杰出专著,也是沈金鳌临床心得总结,共三十卷,分别从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六门的证治、理、法、方、药进行了深入阐析,其中有大量关于肿瘤及其类证的论述,为临床许多针对性效验治法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依据和坚实的基础。此文分别从深入解析病因病机、详细描述证候特点、综合提出治则治法、巧用经验方药重视外治、重视药量炮制引经有法5个方面内容试对其论治特点进行探析,对其针对肿瘤的相关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为现代肿瘤的中医临床诊疗的发展提供古代医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痰”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设  张怀印 《中医杂志》2008,49(12):1140-1141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病名,并沿用至今.<杂病源流犀烛>说:"痰其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致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来去无端,聚散靡定,失运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  相似文献   

7.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4,(9):1850-1850
锡山沈金鳌(公元一七一七至一七七六年),是清代医家,字芊绿,号再平、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早年习举子业,屡试京兆不售,中年以后致力医学,遂专以医鸣。精通经史,对药物、脉象、伤寒、杂病、妇、儿均有丰富学术见解。遍读仲景以下诸名家医书,结合自己心得,于公元一七七三年撰成《沈氏尊生书》,书凡七种:首载脉象统类一卷,诸脉主病诗一卷,  相似文献   

8.
吕中 《中医杂志》2006,47(2):157-157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存在着令人不悦的一种现象,即方名同而药昧异。在我所接触的书中,方名雷同的现象,以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最,同一书中,方名同者有多首。还有书不同而方名同,如张仲景与李东垣皆有半夏厚朴汤之名,用药则相差不小。如治风寒湿合而成痹的蠲痹汤,清代雍正年问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有。乾隆年间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中记载治周痹(专治手冷痹或冷痹、身寒不热、腰脚沉重、寒痹甚)的也叫蠲痹汤,但用药与程氏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沈金鳌的用药特点,体现在根据个人体质用药,特别指出了老人、小儿、孕妇等用药注意事项,同样,根据小儿和妊娠妇人,用药也很灵活。药物有各自的气味特点、阴阳属性,因而各具不同的治疗作用。药物的五味结合五脏的补泻,使得疗效显著,而沈金鳌正是发挥了此方法,在著作中体现了五脏用药的方法。沈金鳌用药,处处不忘引经药的运用,在治疗疾病时,首先了解和考虑不同时期的气候特点,因时制宜,不违背自然规律,还根据疾病的发作时间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0.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10,(12):71-71
《杂病源流犀烛》为清代医家沈金鳌撰著的《沈氏尊生书》五种(《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要药分剂》)之一。沈氏在《沈氏尊生书·总序》云:“夫神明于医者,必有博爱济众之仁,方便慈悲之力,而后病无不可救。否则具通乎阴阳之智,三折肱之手,仓公之目,而后灼见而无疑。下此则虚心谨细,按经切脉,定症主方,从源溯流,亦良医矣,是尊生书之所由作也。”他既强调了为医须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亦道出了自己博爱济众,著书立说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12.
呃逆古称“咳逆”、“哕”,是一种气逆上冲、呃呃作声而不能自制的病症。证情复杂,病机非止一端:以脏腑论,除与脾胃直接相关外,与肝、肺、肾也有密切关系;以气血津液论,痰、瘀、气郁、气虚皆可导致本病;以八纲论,又有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等证;以经络论,除与正经相关外,也与冲脉相关。《杂病源流犀烛》载治呃27方,足见其证、法之多。至于病情微甚,沈金鳌说:“呃逆甚危,不得视为寻常易瘳之证。”本文从临  相似文献   

13.
《幼科释谜》是清代医家沈金鳌撰著的《沈氏尊生书》5种《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要药分剂》之一,乃沈氏根据师传、临证经验而论治儿科诸病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