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肝癌经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并获证实。其中45例为单层动态增强扫描,75例为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单层动态增强扫描为选择平扫病变最显著的一层作连续重复扫描,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完毕后对全部肝脏进行扫描,两种扫描方式均做选定层面的延时扫描。结果 两种扫描方式显示血供丰富的肝癌在肝动脉期增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显示为高密度图像,在门静脉增强期,同一病变区显示为低密度图像;单层动态扫描4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82%;移动式动态扫描7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95%。并且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瘤供血情况、肿瘤包膜、肝内动静脉短路、肝门脉和下腔静脉肿瘤栓子等征象。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5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增强CT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1例患者肝脏增强CT扫描共发现有病灶68个,其中38例为单发,肝右叶为主要受累区,病灶直径范围在2-22cm,平均(3.2±2.1)cm。患者中9例为弥漫性病灶,8例腹水,5例肝门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现象。结论肝脏增强CT扫描可有效提高肝癌检出率,并能清晰的显示出肿瘤发生位置、大小等特征,在肝癌的诊断中肝脏增强CT扫描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8例中共发现65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9个,右叶42个,尾状叶4个;病灶直径平均(2.56±0.31)cm。肝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93.8%),门静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72.3%),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75.4%),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包膜完整的小肝癌患者PTEN表达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小肝癌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r=0.215 2,P=0.024 1)。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王志成 《黑龙江医学》2005,29(7):526-526
肾损伤的CT增强延时扫描,可能与病人病情危重,不能充分延时,或者是对延时扫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临床上应用不多,有关报道很少。我们在2001-05~2003-03间对7例肾损伤行螺旋CT普通扫描,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的病例进行分析。本文现就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10~55岁,平均29.5岁。其中,车祸伤2例,锐器伤3例,打击伤2例。就诊最早时间伤后1h,最晚时间为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腹痛及肉眼血尿。1.2方法采用GEProsPeedAI螺旋CT扫描机,使…  相似文献   

6.
肝脓肿的增强动态CT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例肝脓肿行增强动态CT扫描,分析脓肿及其周围肝组织各期强化表现。结果表明,12例肝脓肿有9例在动脉期出现脓肿周围的肝段短暂强化,其中7例呈楔形强化,2例呈片状强化。有8例在门脉期出现靶征。提示增强动态CT扫描动脉期的短暂肝段强化,尤其是楔形强化有助于肝脓肿的诊断;门脉期的靶征是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同时对患者癌变部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确诊率来评判两种检查方式的价值。结果60例中,巨块型占总数,结节型占总数54.5%,小肝癌例数占总数30.3%。增强CT对肝癌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1.2%,MRI对肝癌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2.3%。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肝癌的确诊方面,MRI和增强CT扫描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胡述国 《安徽医学》2010,31(3):263-26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薄层动态增强表现。结果28例共发现4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2个,右叶27个,尾状叶3个。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0%强化,10%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88.1%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态CT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是我国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预后甚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螺旋CT的出现,使一次注射照影剂即可获得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像,极大地提高了肝癌的检出敏感性和定位精确性。我院采用CT动态扫描确诊小肝癌18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经我院CT平扫及动态扫描确诊小肝癌18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11例,肝穿针吸活检细胞证实4例,临床综合诊断3例,主要依据是AFP(+)、B超、血管造影结果。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8岁。本组…  相似文献   

10.
CT增强扫描为肝癌常用的确诊检查法 ,诊断符合率在90 %以上。造影增强不仅提高了病变的定位诊断率 ,对定性诊断也帮助。注射对比剂还有利于发现静脉内的癌栓。非离子型对比剂毒性小 ,含碘量高 ,具有稳定的水溶性、低渗性 ,副反应小 ,增强效果好等优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可疑肝癌患者 2 0 0例 ,其中男 14 5例 ,女 5 5例 ,年龄 32~ 6 5岁 ,平均年龄 4 8岁。1.2 方法 采用美国GEPrespeedA∏螺旋CT机 ,螺旋扫描增强 ,肘静脉穿刺 ,自动高压注射 (日本产Nemoto)。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 ,平均用量 1.5ml/kg。辅助药物 :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12例,常规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中10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肿瘤直径小于1.5cm,显示均匀强化。结论:渐进性强化是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2.
仇志亮 《当代医学》2022,28(12):95-9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并以肝内外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在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肝内外病理学检查,60例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脂肪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常规CT扫描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下正常组织和脂肪肉瘤的CT值;统计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两种扫描方式下脂肪肉瘤的CT值均明显大于正常组织,且动态增强扫描下,脂肪肉瘤的CT值明显高于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扫,漏诊率明显低于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平扫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均可用来诊断脂肪肉瘤,但动态增强扫描的漏诊率更低、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选用CT平扫与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40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均实施CT平扫(对照组)、动态增强CT扫描(观察组),统计两组CT值、检出率、影像学特征.结果 (1)CT值:观察组30 s(61.78±5.62)HU、60s(95.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反映出急性胰腺炎不同的病理变化,认识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螺旋CT对41例急性胰腺炎进行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水肿型与坏死型胰腺炎的不同CT表现。结果:19例水肿型胰腺炎4例表现为动静脉期均匀强化,15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22例坏死型胰腺炎的坏死区于动、静脉期均未见强化。同时清晰显示炎症产生的胰周病变范围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还可发现产生胰腺炎的部分原因。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度,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巨块型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双期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静脉期70s、延迟期180s,以2.5-3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00ml,观察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结果①动脉期,多数肿瘤实质见异常血管及瘤区强化,门静脉期瘤体密度迅速减低,至延迟期变为等密度。②巨大肿块易发生中心坏死区,瘤体边缘多较清楚,形态较规则,肿瘤边缘环形强化。③肝内转移性子灶在肝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降为等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④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获得肿瘤在各期的增强征象,明确肿瘤的血供特征和门静脉受累情况,检出肝内转移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超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2-73,9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 42例患者共有47处病灶,右半肝多见,平扫期均为低密度影或等密度病灶,动脉期29处病灶强化,门脉期34处病灶强化,延迟期4例略强化。结论小肝癌具有平扫低密度影伴门脉期或动脉期强化显影、延迟期快速消退的影像学特征,能够为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玉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09-110,F0003
目的 分析小肝癌(SHCC)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病例,行全肝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30a行动脉期扫描,60~70a行门脉期扫描,2~3min行延迟期扫描,观察和分析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结果 36例SHCC中.检出44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5.5%(42/44)、84.1%(37/44)、88.6%(39/44).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明确肿瘤的血供特点和门脉受累情况,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