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2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0例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组患者手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5.6%,全部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4以上者31例(77.5%)。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I期植入人工晶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72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40例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5.6%,全部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4以上者31例(77.5%).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历悌,王俐平,刘玉莲,李白梅邵阳市中心医院自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现代白内障手术的新进展,具有使患者视力改善满意、符合生理要求、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的优点;解决了单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需戴镜矫正视力及出现...  相似文献   

4.
黄晓玲 《医学信息》2006,19(4):660-66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摘除术后虹膜瞳孔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3月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55例57眼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的虹膜及瞳孔变化的并发症占3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引起虹膜,瞳孔近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术中瞳孔缩小,器械反复进入前房过多刺激损伤虹膜,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体襻未植入囊袋内,术后虹膜炎等。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旋 《医学信息》2010,23(1):118-119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00例(39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16眼(4.04%),均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晶状体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56眼(14.14%),术后一周内药物治疗水肿消退。前房炎症反应26眼(6.57%),袁现为房水混浊、纤维素性渗出,药物治疗3-7天内消退,本组无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实验兔眼晶体残留囊膜的标本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其手术安全、并发症少,使白内障复明手术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1]。但由于残留的前囊下晶体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并沿后囊移行,引起延迟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并且囊膜上的增殖细胞和胶原收缩,使残囊产生皱襞[24],...  相似文献   

7.
目的:(1)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前术后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诱发电位幅值及潜时变化特征;(2)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前P—VEP,F—VEP,F—ERG联合预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重庆泰克医电仪器公司产TEC—100C视觉电生理仪。对白内障患者实行分组测量。术前均测F—ERG,P—VEP,部分病例增测F—VEP。结果:114例术前F—ERG正常,P—VEP测量其P_(100)波幅值潜时均异常:P_(100)波幅值降低,潜时延长,术后及人工晶体植入后幅值,潜时都有所改善,而并发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变化不明显。结论:据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老年性白内障组,外伤性白内障组术后应及时装入人工晶体,并发性白内障组,代谢性白内障组装入人工晶体临床意义不大。术前联合测试(VEP ERG)对视力预后、以及眼底病变的定量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出术式探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把1990年6月~1991年12月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70例75只眼随机分为三组:白内障冷冻摘出组15例15只眼,现代囊外摘出组(ECCE组)18例21只眼,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组(ECCE+P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人工晶体安装方法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9~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FLACS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植入的人工晶体选用一片式两襻疏水性丙烯酸制成的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体,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安装晶体,观察组患者按照改良后的方法安装晶体。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晶体展开时间、术中晶体植入囊袋后襻的变化、术中人工晶体破损率、术后角膜水肿、术后晶体调位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晶体展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术中晶体植入囊袋后襻自动展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术中人工晶体破损率、术后角膜水肿、晶体调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改良后的人工晶体安装方法能够促进FLACS患者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后前后襻的自动展开,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中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梁莉 《医学信息》2008,21(5):702-704
目的 观察粘连性瞳孔白内障患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66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采用切除瞳孔区纤维机化膜在瞳孔中央注入粘弹剂,用粘弹剂注射针头分离虹膜后粘连并注射适量粘弹剂,使瞳孔进一步扩大.对瞳孔缘发生机化条索者(即瞳孔闭锁)分离粘连后使用囊膜剪将粘连条索剪断,然后用撕囊镊沿瞳孔缘环形撕去瞳孔缘机化条索,再注入粘弹剂.若瞳孔仍不理想,用虹膜钩或晶状体定位钩牵拉扩张瞳孔,获得满意瞳孔后,进行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16眼同时联合行小粱切除术.结果 术后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炙反应,13眼有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用药后消退.术后1周64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眼视力无变化;12眼术后高眼压,,经治疗后获得目标眼压;术后3月42眼有不同程度的后囊浑浊,视力低于0.3行激光后囊切除术;全部病人瞳孔居中,人工晶体位正.结论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可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1.
先证者(Ⅲ1)女,22岁,因自幼视物模糊就诊。患者自出生后双眼视物模糊,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裸眼视力右0.06,左眼已经过白内障手术,安装人工晶体后,术后视力0.1,双眼散瞳后接受裂隙灯检查,结果:晶体核局限性混浊,中央致密,周边较为疏松,边缘不齐,呈花萼状,后囊周边环形混浊,伴发水平震颤,内斜视,似核性白内障合并后极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上方角膜缘后直切口,进入前房后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水分离核后,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68眼(66.02%),术后1个月视力≥0.5者90眼(87.38%).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3.
艾宏伟  杨华 《医学信息》2007,20(8):754-75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超声晶体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51只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的预防等,使手术前后血糖稳定在6.0~8.9mmol/L以内。结果健康教育组血糖控制较好,视力维持较好,稍有提高。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维持术后视力,可取得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丽红 《医学信息》2008,21(3):277-278
目前,广泛采用的白内障超生乳化吸除术和囊袋内单焦点人工晶体植人虽然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但主要缺陷是调节力的丧失使患者无法同时获得远近视力,长期处于远视或近视状态并需要通过镜片矫正才能取得最佳视功能。因此,如果能采用一种随着晶状体囊袋牵张和松弛而自动变化焦点的可调节人工晶体,使植人该人工晶体的患者具有良好的近、中、远视力,将是眼科医生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高垒  蒋宝霖 《解剖与临床》2005,10(4):315-316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300例,植入单片式PMMA硬质人工晶体。结果:52%(156/300)术中无任何痛感;36%(108/300)有轻微痛感;9%(27/300)术中有痛感,加用奥布卡因点术眼;3%(9/300)术中疼痛,加用球后麻醉。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表面麻醉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后囊混浊 (后发性白内障 )一直是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尚未解决的并发症之一 ,使复明的病人再次失明。此并发症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纤维化形成有关。研究影响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因素 ,对后囊混浊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实验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首先将兔眼晶体上皮细胞 (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RLECs)置于 37℃饱和湿度含 7%CO2 的培…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浆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浆ET-1、INFα测定,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测定。  相似文献   

18.
眼球钝力伤致晶体半脱位而发生晶体浑浊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散瞳后在裂隙灯下检查不难确诊。自1996年起,我院对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采取现代白内障囊问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未见远期明显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前部玻切所产生的并发症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综合控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研究获成果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最理想的方法。然而,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目前仍是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几乎每个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等对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手术...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和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9例PDR,共105眼,随机分2组,术式1组56只眼,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9只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术,保留前囊、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6只眼,占82.1%;术式2组视力改善31只眼,占63.2%,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显著(χ^2=4.762,P〈0.0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只眼,占1.8%;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 7只眼,占14.3%,两组术后INV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5.835,P〈0.05)。结论在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中,术式1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并发症和INV的发生率也明显低,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