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溴氰菊酯死后弥散现象的研究,观察不受死后再分布现象影响的组织脏器,为溴氰菊酯的法医学检材采取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家兔处死半小时后分别经口给予4LD50溴氰菊酯,室温下分别放置24 h和48 h解剖,检测心血、股动脉血、尿液、胆汁、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肉中溴氰菊酯的浓度,比较其变化规律. 结果 家兔处死半小时后经口给予4LD50溴氰菊酯,灌胃24 h后溴氰菊酯就可以从胃弥散至其他组织器宫,心血、周围血、尿液和胆汁中的浓度均高于其他脏器.与24 h组相比,48 h家兔尿液、胆汁、心、脾、肾和左下肢肌肉中溴氰菊酯浓度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溴氰菊酯在尿液、胆汁、心、脾、肾和肌肉中的浓度比较稳定,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在对溴氰菊酯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可以采取上述检材进行毒物检验和浓度确定.  相似文献   

2.
用纸上色谱法检测:掺入食物中之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或使动物急性中毒后之血液、尿液、胃内容物、小肠内容物、肝、脾、肾、脑、心、肺、胃及小肠等器官组织中的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用国产新华滤纸,以正丁醇:乙酸:水为展开剂,用碘化铋钾液显色。层析图谱及Rf值满意。认为此法可以用于法医毒物鉴定。  相似文献   

3.
建立生物样品中呋喃丹及其代谢物呋喃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分析法,研究两者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灌胃给予大鼠4倍LD50(44 mg/kg)浓度为1.8 mg/mL自制呋喃丹混悬液,死亡后分别于0,12,24,48,72和96 h取材,HPLC-MS/MS法测定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胃壁等检材中呋喃丹及呋喃酚含量。结果显示,死后0 h呋喃丹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肺、肝>肾、脾>心脏、心血、脑,并逐渐从胃壁、肺及心血向肝、肾、心及骨骼肌中转移。而呋喃酚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心血>肝、肾>脾、肌肉、肺、脑>心,心血、心、肝、脾、肾中的呋喃酚浓度死后显著上升(P<0.05)。呋喃丹的降解及呋喃丹在不同组织间的扩散迁移共同导致了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组织浓度的死后变化。本研究建立的呋喃丹及呋喃酚组织含量HPLC-MS/MS检测方法及获得的死后分布规律可作为呋喃丹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并且为全面正确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甲哌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生物检材中甲哌啶的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甲哌啶(mepiquat chloride,MQ)灌胃染毒致死的大鼠动物模型。大鼠以1/2LD50剂量(200 mg/kg原药浓度)甲哌啶灌胃染毒,分别于染毒后3,8,12 h处死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膀胱、肌肉、小肠和胃组织,UPLC-MS/MS法定量检测各组织中甲哌啶浓度。试验中大鼠灌胃后,12 h内小肠、胃、膀胱、肾是主要分布器官。肺中含量较低,小肠含量最多。8 h内各脏器中含量变化不大,8 h后组织内甲哌啶含量急剧下降。各组织与脑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甲哌啶在大鼠体内死后分布不均匀并且各组织含量随着时间变化有所改变。甲哌啶口服染毒的致死动物模型、UPLC-MS/MS方法以及各组织分布规律可作为甲哌啶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参考依据,并且为全面正确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安非拉酮在急性中毒家兔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家兔按150mg/kg剂量灌胃造成急性中毒4h,用固相萃取及HPLC法测定其体内药物浓度.结果盐酸安非拉酮在家兔体内脑、心、肺、脾、肝、肾、胆汁、血及尿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55±3.05、31.36±5.53、12.14±2.04、14.57±0.78、63.17±4.53、25.11±3.05、45.56±2.43、71.67±4.82、5.12±2.09(g/ml或g/g).结论盐酸安非拉酮在急性中毒家兔体内的分布不均匀,血、肝、胆汁是临床急性中毒病人毒物鉴定和法医学检案中中毒者毒物分析的较好检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研究盐酸阿米替林在大鼠体内死亡后的分布。方法建立盐酸阿米替林的中毒致死大鼠模型,大鼠经2倍LD50(39.2mg/kg)剂量盐酸阿米替林灌胃后,观察中毒症状,死亡后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左腿)、心血、周围血等组织、脏器和体液,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其中盐酸阿米替林含量。结果大鼠在灌药后3~5min即出现抽搐症状,间隔3min抽搐1次,每次抽搐持续2~4秒,2h内死亡。2倍LD50剂量盐酸阿米替林灌胃后,各脏器阿米替林浓度由高向低分别为肺〉肝、肌肉、肾、脾〉心、脑、心血、外周血。结论使用薄层色谱分析法检测盐酸阿米替林,其方法简便、快速,中毒死亡大鼠肺、肝、肾、脾和肌肉中盐酸阿米替林含量较高,可作为疑似阿米替林中毒案件毒物分析的检材。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氯硝安定在急性中毒家兔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家兔按12mg/kg剂量灌胃造成急性中毒2h,用固相萃取及HPLC法测定其体内药物浓度。结果:氯硝安定在家兔体内血、胆汁、尿液、肝、肾、脾、肺、心及脑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7±0.042、0.81±0.032、0.68±0.040、0.045±0.0045、0.098±0.0079、0.027±0.0049、0.18±0.032、0.45±0.037、0.41±0.026(μg/ml或μg/g)。结论:氯硝安定在急性中毒家兔体内的分布不均匀,血、尿、胆汁是中毒者毒物分析的较好检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99mTc标记葡萄糖99mTc-EC-DG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规律,用于临床肿瘤显像作基础研究.方法正常昆明小鼠48只,分8组,每组6只,实验前小鼠禁食8 h以上.尾静脉注射^99mTc-EC-DG 3.7 MBq (100 μCi) 后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和24 h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脑、肾、肌肉、骨、小肠、胃和血液等组织或器官,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结果^ 99mTc-EC-DG主要经肾脏代谢,脑不吸收^99mTc-EC-DG,肌肉组织摄取亦较少.各组织、器官的百分剂量率在1 h内除血液下降稍慢外,其余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99mTc-EC-DG标记方便,体内外稳定性好,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表明其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分布和排泄特点。方法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洛伐他汀为模型药,选择健康6月龄雄性巴马香猪为实验对象,经灌胃途径给药(45 mg/kg或2.4 mg/kg),采用RP-HPLC方法测定各组织及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对其分布和排泄过程进行研究。血浆蛋白结合率通过透析法测定。结果给药后,洛伐他汀快速分布到贲门、胃、小肠、肝、大肠、胰、前列腺、肺、肾、心、肌肉、睾丸、肾上腺、膀胱、脑和脾。以胃、肠、肝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单次给药4h后,贲门、胃、小肠、肝、心、肾上腺、膀胱药物浓度同给药后1h相比略有下降,其余组织均高于1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以上,同正常人血浆非常一致。96 h尿中累积排泄量为给药量的7.4%,原形药经胆汁及粪排泄量达到80%以上。结论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同人的分布排泄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相似,均在组织中广泛分布,血浆结合率达到95%以上,主要经胆汁和粪排泄。  相似文献   

10.
HPLC-FLD法测定丹参素在家兔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分析方法,测定丹参素在家兔心、肝、脾、肺、肾、脑各组织中的含量.方法:家兔经丹参药材水提液灌胃后,其重要脏器的匀浆液以100 mL/L高氯酸沉淀,上清液乙酸乙酯萃取.以4-羟基苯甲酸为内标,测定丹参中丹参素在组织中的含量.结果:HPLC-FLD法的检测限为0.01 μg/mL,线性范围为0.05~200.00μG/mL;丹参中丹参素在家兔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中的含量顺序为c肾c肝c心肺c脑c脾.结论:建立的HPLC-FLD检测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定量准确等特点,可为其他样品中丹参素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盐酸他可林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他可林(TH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方法 大鼠以剂量8mg/kg灌胃给予盐酸他可林后,在规定时间摘取各脏器,收集尿粪,提取后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浓度,分别计算药物在各组织的分布和排泄。结果 69%的药物由尿排泄,24%的药物由粪排泄。在尿粪中原形药THA仅占3.1%。而1-OH-THA和2-OH-THA分别为42.0%放35.5%,结论 盐酸他可林在大鼠体内的清除途径以羟代谢为主,药  相似文献   

12.
急性镉中毒重要器官功能与镉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镉中毒时,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改变。方法:同步测定急性镉染毒大鼠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血液、脑和上述器官中的镉含量。结果:通过呼吸道和静脉染毒,所引起的肝、肾功能的损害均低于心功能的损害;静脉急性镉染毒致死时,心、肝、肾、脑。血的镉含量与呼吸道染毒致死时基本一致。结论:急性镉中毒时,心、肝、肾、脑、血有一稳定的镉浓度,同时揭示,急性镉中毒不是由于肝、肾、肺功能衰竭所致死。  相似文献   

13.
~3H-DL-四氢巴马汀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3H-DL-四氢巴马汀作示踪剂,研究了四氢巴马汀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实验结果表明,静注给药后,药物广泛分布于肾、肝、肺、心和脑组织中。而且脑组织内的放射性活性高于血液,证明此药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药物通过尿和粪便排泄,给药后136h,经尿排出的放射性活性为给药量的70%,而从粪便中排出的放射性活性则为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人参活性糖肽(PGG)进行荧光标记,观察其在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靶向趋势。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探针对PGG进行荧光标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对PGG荧光标记物(PGG-FITC)进行结构分析,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荧光取代度。将78只小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6只,其中6组小鼠注射PGG-FITC,6组小鼠注射FITC,1组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给药后0.5、1.0、2.0、4.0、8.0和24.0 h,采集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脑、肠和胃组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PGG-FITC和FITC水平,并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靶向效率(Te)。结果:PGG与FITC通过共价键连接,其荧光取代度为1.435%;与FITC组比较,PGG-FITC组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的药物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药物水平升高更为明显;FITC组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AUC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脑、胃、肾、肠、心、脾和肺组织,PGG-FITC组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AUC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脑、心、肝、肾、脾、胃、肺和肠组织。结论:利用FITC对PGG进行荧光标记,PGG经过尾静脉注射后主要富集在小鼠脑部,具有明显的脑靶向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急性毒鼠强中毒大白兔组织器官的显微病理变化。方法:采用灌胃方法使大白兔急性毒鼠强染毒,制作大白兔急性中毒模型,并以健康大白兔灌服生理盐水为对照,提取大白兔的脑、心、肺、肝、脾、肾、胃等实质性组织器官,取材制片HE染色,进行显微病理观察。结果:不同浓度的毒鼠强急性中毒死亡大白兔的脑、心、肺、肾、脾组织器官显微病理改变与一般急死的区别不明显。肝、胃组织器官病理改变具有一定价值,肝细胞呈片状或桥接样变性坏死,无炎症细胞浸润,且与中毒量和时间具有相关性。胃黏膜中层浆液细胞增多,浅层和底层黏液细胞减少,与中毒量和时间具有相关性。结论:肝、胃组织器官显微病理改变对急性毒鼠强中毒死亡尸体的死因鉴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灌胃给药滇乌碱的大鼠中毒模型, 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法测定大鼠血液及各组织中滇乌碱的含量, 研究滇乌碱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分别按2.2 mg/kg, 1.1 mg/kg和0.7 mg/kg剂量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大鼠, 给药2 h后处死, 迅速采取大鼠的心血、胃、小肠、肝脏、胰腺、肾脏、肺脏、脾脏、心脏、膀胱、睾丸和全脑, 液-液萃取法处理后, 用UPLC-MS/MS法测定各生物检材中滇乌碱的含量.结果 滇乌碱大鼠中毒模型给药剂量为1.1 mg/kg, 滇乌碱在大鼠体内分布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胃、小肠、肝脏、胰腺、肾脏、肺脏、脾脏、心脏、膀胱、睾丸、心血和大脑.结论 滇乌碱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尤以胃、小肠和肝脏中含量最高, 该结论为黄草乌中毒的检验材料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氚标记黄腐酸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腐酸是一种水溶性较好,分子量较小的腐植酸。它具有抗肿瘤及免疫兴奋作用,给小鼠经口灌胃~3H-黄腐酸后15分钟,血中即可测到放射性,4小时达高峰,72小时后血中仍可测到少量放射性。腹腔注射~3H-黄腐酸后,肾、肝、血及骨组织中放射性最高,脾、肠、胃、肺、肌、胸腺及脑组织中依次减少;经口灌胃后,放射性在胃、肾、血、肝组织中最高,肠、心、脾、肺、胃、肌、胸腺及脑组织中依次减少。腹腔注射后,24小时内自尿及粪分别外排34.2%及24.2%,口服后分别从尿及粪排泄13%及62%。  相似文献   

18.
以缺锌大鼠为对象,给予4.612 5 mg/kg 体重锌后,观察了不同时间段锌在大鼠各组织的贮留与分布及 24 h尿、粪中累计排锌量和锌的贮留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锌在组织中的贮留与分布不同,肝脏为最高,其次为睾丸、肾、脾、心;24 h 尿锌、粪锌累计排出量约为给予量的 65%,表观贮留率为35.16%。结果提示,该富锌酵母用于防治儿童缺锌症,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