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同期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鼻咽癌的影响.方法 复发鼻咽癌患者56例,采用IMRT技术照射,设鼻咽复发肿瘤灶为GTV,颈部阳性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体积CTV1.处方剂量分别为GTV 73.9 Gy/33次、GTVnd及CTV1 66 Gy/33次.同时给与紫杉醇同步化疗,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1年生存率为92.85%(52/56),1年局部控制率为83.92%(47/56),远处转移率为17.85%(10/56).结论 同期调强放化疗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2008新分期下初治鼻咽癌应用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0例按2008年广州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25例,Ⅳa期19例,所有患者全程均接受IMRT治疗,部分患者接受放化综合治疗。根据ICRU52号和60号定义,鼻咽及颈部靶体积定义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各靶区处方剂量均以其计划靶体积(PTV)定义给予,即PGTVnx、PGTVnd、PTV1、PTV2,处方剂量分别为68 Gy、64~68 Gy、60 Gy、54 Gy,分次数30~33次,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IMRT给予照射。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面膜固定,行CT模拟定位,数据传至Viran eclipse 10.0调强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及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结果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全组患者有2例死亡,1年生存率为96.7%。60例患者中,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骨、肝、肺,远处转移率为5%,2例分别于治疗后第12个月和第14个月局部复发,且均为鼻咽野内复发,1年局部控制率为96.7%。大部分患者为1~2级急性反应,有2例患者因发生3度放射性口腔炎,未完成全程放疗,全组未出现4级以上放射性反应者。PGTVnx、PGTVnd、PTV1、PTV2的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72.3 Gy、69.3 Gy、66.5 Gy、58.3 Gy,PGTVnx、PTVnd、PTV1、PTV2的V95平均剂量覆盖分别为99.8%、99.9%、99.7%、99.5%。结论2008新分期下初治鼻咽癌获得较好的近期局部控制率,各靶区剂量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同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体积下降,从而较好的保护了周围危及器官,但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及病例积累。  相似文献   

3.
胡福军  陈晓钟  姜锋  李斌  冯星来  秦卫丰 《浙江医学》2010,32(6):836-839,851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同期调强放疗及辅助化疗的急性反应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期65例、Ⅳ期61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GTVnx 9.0~75.9Gy/30~33F、PGTVnx 9.0~69.9Gy/30~33F、PTV1 60.0Gy/30~33F、PTV2 50.9~54.0Gy/28~30F、GTVnd 67.5~69.9Gy/30~33F.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方案:Cisplatin(DDP)/Nedaplatin(NDP)+5FU,同步化疗方案:NDP或DDP.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急性反应评价标准参考CTCAE3.0评估标准.结果 104例患者完成新辅助化疗+同期调强化疗+辅助化疗,11患者例完成同期增敏化疗(化疗1次/周,共6~7次)+辅助化疗,余11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仅做1~4周期化疗.随访8~42个月,死亡4例,远处转移8例,放射性视神经损伤2例,鼻咽部溃疡3例;2年局部控制率100%,2年总生存率96.1%,2年无瘤生存率90.3%.全组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较轻微.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采取新辅助化疗+同期调强放疗+辅助化疗是可行的,3~4级急性黏膜炎或/和3~4级血液学毒性是限制化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IMRT)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对40例初治或复发鼻咽癌患者给予1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GTVnx68—74Gy,GTVnd60~66Gy,CTV160Gy,CTV254Gy;共30次。32例接受放化综合治疗,8例接受单纯放疗。结果GTVnx、GTVnd、CTV1、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2.40、67.83、50.25和64.85Gv。中位随访期9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1例放疗后4个月出现肝和肺转移。结论IMRT技术无论在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病例中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退缩、危及器官体积变化演变规律及分段调强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及实施的最佳时间。方法 20例局部晚期NPC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开始后CT和MR第2~6周每周扫描1次,根据CT图像与相对应的MR图像融合形成的CT-MR融合图像分别勾画原发鼻咽肿瘤(GTVnx)、转移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区(CTV1)、低危临床靶区(CTV2)及危及器官(OARs),将原始放射治疗计划映射到所得到的每周CT上获得新的计划,通过对比原始计划与新计划分析其体积及剂量变化。结果 GTVnx、GTVnd、CTV1和腮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缩小。GTVnx、CTV1、GTVnd及左侧和右侧腮腺每周退缩率分别为14.70%,11.56%,11.40%,6.54%,6.78%。在治疗过程中,GTVnx、GTVnd、CTV1、脑干和脊髓的剂量并无显著差异,而双侧腮腺剂量均显著升高(F=6.73,P=0.007;F=7.43,P=0.007)。结论在治疗过程中,GTVnx、GTVnd、CTV1及腮腺体积显著减小,但是仅腮腺的剂量显著增高。分段调强放射治疗可能有助于对腮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调强放疗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慢性损伤。方法鼻咽癌初治患者7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38例,Ⅲ期35例,Ⅳ期3例. 全程调强放疗,总剂量69.4~73.6Gy,每次2.3 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8~29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7%、94.9%,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3.6%,91.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2.3%,84.6%。最严重的急性毒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4级分别为21.8%、42.3%、30.0%、1.2%。晚期毒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1级32.1%,2级7.7%,3级3.8%。 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毒性不良反应轻,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DN)方案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肿瘤体积、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及周围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6个治疗中心共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入组.先行2个疗程DN方案诱导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65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奈达铂8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疗程.诱导化疗前及第2次诱导化疗后第2周分别行CT模拟扫描,并制定诱导化疗前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处方剂量:PTVnx 68~72 Gy,PTVnd 66~70 Gy,PTVl60~64 Gy,PTV250~54 Gy,5次/周,共30次.结果:诱导化疗后GTVnx体积缩小28.67%,与诱导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5,P=0.000);GTVnd体积缩小47.47%,与诱导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3,P=0.000).诱导化疗前后PTVnx处方剂量所覆盖的体积提高了1.77%[(1.77±0.47)%];脑干、脊髓、视神经及视交叉的平均剂量下降0.4~0.79 Gy;左侧腮腺的平均剂量降低1.27 Gy,右侧降低0.92 Gy;左侧颞叶的平均剂量降低1.61 Gy,右侧降低1.83 Gy.诱导化疗后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6%;30%(9/30)的患者出现I~Ⅱ级胃肠道反应.结论:DN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缩小明显,可有效的提高IMRT 计划中肿瘤靶区的剂量覆盖,并降低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的优势,以改进放射治疗技术。方法:对7例T2~3N1~3期鼻咽癌进行IM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的比较,每一例各设计一个IMRT和3D-CRT治疗计划,给予95%计划靶体积(PTV)50 Gy的处方剂量,用等剂量分布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治疗计划,评价参数包括平均剂量、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匀性指数(HI)、D5%、V95%和各重要器官受量等。结果:IMRT和3D-CRT各参数值:平均剂量分别为(54.0±1.5)Gy和(55.1±0.5)Gy,CI分别为0.85±0.01、0.61±0.03,HI分别为1.15±0.05、1.23±0.05,D5%分别为(57.3±0.2)Gy和(60.7±1.2)Gy,V95%分别为(98.8±0.53)%和(96.8±2.01)%,PTV靶区剂量除平均剂量和V95%外,其它各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要器官受量:脊髓最大剂量分别为(41.7±2.5)Gy和(46.4±2.7)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参数均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IMRT计划优于CRT,是治疗鼻咽癌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选择60例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 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 -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255例初治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帅  王仁生  黄素宁  戴刚毅  马姗姗 《重庆医学》2012,41(5):442-444,448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I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原发灶肿瘤区(G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区(GTVnd)、临床靶区1(CTV1)及2(CTV2),平均剂量分别为78.4、65.8、67.7、61.4Gy。其中172例接受了诱导化疗加同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6.1%、95.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8%、94.5%、94.5%。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4%、87.8%、8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对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N分期与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 IMRT技术对初治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Ⅰ、Ⅱ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MRT治疗的210例T1-2N0-1期NPC患者,其中Ⅰ期35例(16.7%)、Ⅱ期175例(83.3%)。Ⅱ期中113例(64.6%)接受了放化疗,余行单纯放疗。鼻咽和区域淋巴结肿瘤靶区剂量为66 Gy/30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91个月,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97.1%、87.8%。5年、10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是95.7%、92.8%,98.6%、98.6%和96.2%、94.1%。Ⅱ期113例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5,0.942,0.754)。放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比单纯放疗组高(P=0.009)。无4度晚期反应,3度晚期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是听力下降、龋齿、口干,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和颞叶损伤的发生率为1.4%和3.3%。第2肿瘤发生率为6.7%。结论 接受IMRT治疗的Ⅰ、Ⅱ期NPC患者在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方面均有明显获益,不良反应低。Ⅱ期患者加用化疗未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投照方式及放化结合的耐受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121例中,Ⅲ期84例,Ⅳa期37例。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前7野IMRT技术照射。同时给予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2周期,间隔4周。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2年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4%、92.9%;1、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6%、87.4%。1、2年总生存率为94.3%、86.7%。患者近期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口干症状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口干逐渐减轻。结论IMRT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紫杉醇+奈达铂放化综合治疗对控制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紫杉醇单药同步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及毒性作用.方法60 例食管癌患者为调强放射治疗+紫杉醇组(放化组),43 例为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组(单放组).调强放射治疗,95%计划靶区(PTV):66 Gy/30~33 次,每周5 次;放射治疗第1 天即紫杉醇60 mg 静脉滴注,每周1 次,共6 次.结果病灶近期有效率放化组83%,单放组60%;1 、2 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6%、33%,放化组为8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放化组稍高于单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单药每周方案同步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可能提高远期生存率,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相似文献   

15.
Xie CY  Wu SX  Jin XC  Yu JY  Wang JH  Li WF  Zh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412-2415
目的 评价同步加速调强放疗(SMART)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1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了SMART放疗。给予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GTV)2.5Gy/次,共28次,总量70Gy。亚临床灶和预防照射区接受常规剂量2.0Gy/次,共28次,总量56Gy。其中36例患者的GTV加量到了80Gy。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7~44个月),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02%、88.72%和78.27%。1~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97.94%。1、2、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5.21%、89.83%、76.10%和95.38%、85.71%、79.67%。按福州分期,I~Ⅱ期3年总生存率为100%,Ⅲ期3年总生存率74.33%,IVa期3年总生存率62.96%。除了黏膜炎发生率较高及程度较重外,其余急性毒副反应均很好耐受,没有4级不良反应出现。后期毒性反应以口干为主,多数患者表现为0-1级损伤。GTV追量到80Gy的患者没有毒副反应的增加。结论 SMART技术对早期或进展期的鼻咽癌均可获得满意的局控率,远处转移是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GTV追量至80Gy安全可行。SMART技术的毒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9例鼻咽癌病人经IMRT治疗,Ⅰ期14例、Ⅱ期46例、Ⅲ期28例、Ⅳa期1例。鼻咽肿瘤靶体积(grosstarget volume,GTV)放疗至60-65Gy时根据肿瘤退缩情况,缩野加量至70-75Gy。中下颈65-70Gy,锁骨上区52Gy,危机器官剂量在安全限制范围内,脑干脊髓平均剂量36.5Gy,左、右视神经47.2Gy、43.4Gy,左右腮腺剂量40.1Gy、39.6Gy,50%腮腺体积平均受照剂量<30Gy。结果中位随访期34个月,7例出现局部或淋巴结复发,1年、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2%、6.7%。1年、2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9%、96.6%和93.2%。急性反应主要为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骨髓抑制、口干。口腔黏膜Ⅰ度损伤19.1%,Ⅱ度、Ⅲ度损伤分别为49.4%、31.4%。骨髓抑制Ⅰ级发生率47.2%,Ⅱ级16.9%,Ⅲ级20.2%。未发现放射性脑损伤后遗症。结论 IMRT对于鼻咽癌各区均有较好的剂量分布,局部控制率和2年、3年总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为鼻咽癌标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34例行根治性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处方剂量:鼻咽部肿瘤(pGTVnx)及可见的转移淋巴结(pGTVnd)70Gy/33次,高危临床靶区(PTV1)60Gy/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6Gy/33次,5次/周。其中17例放疗期间联合尼妥珠单抗,200mg/次,静滴,每周1次,共6-7次(尼妥珠组);另17例放疗期间联合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以后每周250mg/m2,静滴,每周1次,共6-7次(西妥昔组)。参照RECIST 1.0版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疗效,采用RTOG/ERO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结果随访27-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放疗后1、2、3年区域局部复发率、淋巴结复发率、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尼妥珠组均为0、0、17.6%和88.2%,西妥昔组均为0、0、11.8%和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急性反应,尼妥珠组口腔黏膜反应(u=2.25,P<0.05)、体重下降程度(t=2.56,P=0.02)、皮疹(u=4.36,P<0.01)较西妥昔组轻。结论螺旋断层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与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鼻咽癌的1、2、3年临床疗效无差异,急性反应尼妥珠单抗较西妥单抗轻,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失去手术机会的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全程的IMRT,1.8~2.2Gy/次,每周4次外照射和1次内照射,外照射的处方剂量为50~55Gy,中位剂量为53.5Gy,内照射共给6次,每次5Gy。同时拟设计该30例患者2野和4野的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的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为54.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TV)体积。IMRT与普通2野和4野放疗组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放疗技术可以使患者的放疗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小了急慢性放疗反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