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喹诺酮类抗菌药毒理学与临床不良反应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含4-喹诺酮母核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霉(DNA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药物。1962年发现萘啶酸是第一代喹诺酮类,其抗菌谱窄、作用弱、毒性大,曾用于尿路感染,现已不用。1974年在母核C7引入哌嗪环获得吡哌酸是第二代喹诺酮类代表药,对G菌包括绿脓杆菌,作用增强,口服吸收后,不易代谢,尿中药物浓度较高,毒性低,主用于治疗尿路感染。1978年诺氟沙星问世,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其结构特点是C6上有氟元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64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药物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结果人体9个系统遭受ADR影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比例更高,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发生更多。结论了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引发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二磷酸盐抑制骨吸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磷酸盐问世至今已经有近140年的历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直到最近三、四十年,研究者们才发现二磷酸盐具有显著的抑制羟基磷酸钙结晶溶解的特性,意识到二磷酸盐具有抑制骨溶解的作用。Etidronate是第一个用于治疗人类骨病、钙代谢障碍性疾病的二磷酸盐。目前,二磷酸盐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广泛应用于骨吸收增加性疾病(如:骨质疏松、骨肿瘤性疾病、Paget’s病、高钙血症等)的治疗,尤其是骨质疏松和骨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磺脲类降血糖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磺脲类降血糖药物一硒代蛋氨酸铬磺脲类化合物,具有类胰岛素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参与依赖胰岛素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增加葡萄糖的运转和转化。其次,有抗氧化作用,与体内含硒的谷胱甘肽酶(GHS-PX)共同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除此以外还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癌作用。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自由基损伤胰腺。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已不局限于单一的降低血糖,而是进行病因治疗与预防。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代将取代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IMB—86A是我所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为一类新药。其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本品具有广谱和强效抗菌作用,对动物感染子种细菌有优异的保护效果;口服吸收良好,血浓度高.半衰期长,组织分布广,是一个有前途的抗菌药物。本文报道了IMR—86A的致突变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IMB—86A,在小鼠微核试验、CHL细胞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我院抗过敏药物的应用状况,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抗过敏药物的用药品种、消耗金额、DDDs、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全、高效、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小的第2代、第3代H1受体阻断剂是我院当前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用量合理.经济性较好.结论 第2代、第3代H1受体阻断剂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首选药物,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新的抗过敏药物,对传统剂型进行改良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泼尼松对大鼠骨骼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实验用1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激素组喂醋酸泼尼松2次/周,3个月后对两组动物第5腰椎骨代谢的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激素组类骨质面积减少53%,骨吸收周长增加207%、骨小梁面积减少29%、骨小梁分离度增加56%、骨小梁面积减少28%。这些资料为临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而引起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洛铂(Lobaplatin)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洛铂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我科自2007年2月至4月用洛铂作为结肠癌辅助化疗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氟哌酸、氟啶酸和环丙氟哌酸均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Fluoroguinolones)抗菌剂,抗菌谱广和抗菌活性强,与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不易产生耐药,临床应用广和疗效高等优点。它们的共同缺点口服吸收不好,血药浓度较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付作用,大剂量时能引起失眠:头痛和眩晕等反应。如何改变药物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10.
β2微球蛋白在骨重塑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2微球蛋白(β2M)是MHCⅠ类抗原的轻链成分。最近研究表明,β2M系一种骨生长局部调节因子,在骨形成及骨吸收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脆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而临床用于治疗的大多为骨吸收抑制药物,仅有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是唯一上市的治疗骨折疏松的促骨形成药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钙离子受体拮抗剂、骨形成蛋白、Wnt信号通路阻滞剂等一批新型促骨形成药物正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之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促骨形成药物必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梁茂本 《医学信息》2006,19(12):2186-2187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毒性小,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抗菌后效应,是最适宜一日一次使用的药物。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左氧氟沙早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一日最佳给药次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景:阿伦膦酸钠作为第3代二膦酸盐,具有很强的抑制骨吸收的能力。 目的:研究阿伦膦酸钠对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Beagle犬6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每犬的双侧下颌第二、四前磨牙共计24牙位,于实验第1,29,43,50天分别行即刻种植手术。实验组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阿伦膦酸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 结果与结论:于实验第57天进行X射线显示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良好,实验组2周时即可见到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形成,明显早于对照组。提示阿伦膦酸钠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小梁的早期形成,从而影响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提高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相似文献   

14.
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和纯化兔骨髓间充干细胞,建立诱导兔MSCs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表型转化的方法及条件。在成脂诱导剂或成骨诱导剂作用下,对原代和第2代兔M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培养,并鉴定成脂及成骨表型。结果表明:原代及第2代兔MSCs均有一定的成脂、成骨能力,且第2代细胞的分化能力较原代低。在诱导培养条件下,原代及第2代兔MSCs均能分化,成脂诱导21d,75%的兔MSCs转化为脂肪细胞;成骨诱导21d,75%的兔MSCs转化为成骨细胞。兔M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快速分化为脂肪细胞或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研究骨质疏橙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单光子吸收法测量骨密度和数宇图象分析仪进行骨组织形态定量,研究壮骨中药对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氢化可的松组和朴骨1号治疗组的大鼠胫骨近端骨密度分别是28.67mg/cm^2;2590mg/cm^2;26.50mg/cm^2,三组的骨密度无显性差异(P>0.05)。氢化可的橙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小粱的面积明显减少(P<0.05)。用补骨1号治疗蛆与氢化可的橙组比较,大鼠的骨吸收减少.而骨形成增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与骨密度之间无明显相关(r≤0.3145,P>0.05),但有相关趋向。结论:测量骨密度,可用于研制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药物的韧步筛选及作为诊治病人的简略方法,但要探讨药物对骨作用的机理和环节或确切了解病人的骨代谢情况,还须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Claritin是第3代抗组织胶药物,具有广泛的抗变态反应活性。为H1受体阻滞剂,同时具有抑制肥大释放组织胺作用,与其他抗组织胶药物区别,Claritin没有抗胆硷活性及镇静作用。服用Claritin15分钟快速吸收入血,半衰期24小时。每日1次口服,可给持药效2天。口限5次活血浓庭恒定。文献报道Claritin治疗小儿变态反应症病比较少。对50例死态反应清地进行研究。其中变态随应鼻炎25例,花粉症15例及荨麻疹病儿10例,年龄4~14岁,病程3个月至7年。25例变态反应鼻炎,10例系由变态抗原Lier’TI;ltcPhagwhsPtero。yssinL3。所致、5例系室内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补骨脂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取双侧股骨、胫骨,对大鼠的BMMSCs进行分离、原代培养和细胞表型鉴定。取第3代大鼠BMMSCs,体外利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不同浓度补骨脂素的药物诱导,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对大鼠BMMSCs生长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Western blot法和茜素红染色方法评价不同浓度补骨脂素对大鼠BMMSCs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第3代大鼠BMMSCs表面抗原符合干细胞鉴定标准,成骨诱导后给予15μmol/L补骨脂素对大鼠BMMSCs的增殖作用最佳,ALP活性、Runx-2表达和钙化结节数目均明显高于经典成骨诱导组、5μmol/L和10μmol/L和20μmol/L补骨脂素组。结论15μmol/L补骨脂素成骨诱导促进BMMSCs向成骨分化,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98年5月6日至7日,10日至13日分别在法国尼斯与德国汉堡举行了第五届国际抗感染性疾病会议(5th CIPI)以及第二届欧洲化疗会议暨第七次抗菌药物和化疗会议(ECC-2& BI-CON-7)。会议举办了多场专题报告,并刊出上百篇论文摘要,重点对近几年来研制,开发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性能,安全性,临床疗效及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一般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不同,主要是药物选择性地与细菌DNA旋转酶结合,干扰细菌的复制,转录及修复重组,使细菌不能正常代谢而被抑制或杀伤。这种特定的作用机理提示并指导药物学家对喹诺酮母环上的有关位置进行了大量的结构改造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研制成功了一系列氟喹诺酮类衍生物。近几年来,各国又针对第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弱的缺点,竞相开发出约50种各有特点的新一  相似文献   

19.
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泌尿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泌尿道疾病(包括单纯性和复杂性尿道感染及慢性前列腺炎),以及性传播疾病(包括淋病和非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及特点,同时介绍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及抗菌特点。  相似文献   

20.
背景:唑来膦酸属于第3代双瞵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吸收增加类疾病,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影响已取得了共识,而对于成骨细胞的影响尚有争议。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用10-5~10-9 mol/L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后第3,5,7天采用MTT法来测吸光度值,以检测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和RT-PCR在干预后72 h,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较高浓度(10-5 mol/L)的唑来膦酸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 10-7~10-9 mol/L唑来膦酸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10-5~10-9 mol/L唑来膦酸能使成骨细胞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下降。说明唑来膦酸在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其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护骨素、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来发挥其抗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