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静脉麻醉用于老年胸腔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胸腔手术患者45例,年龄65~78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组(S组)、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靶控维持组(SR组)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每组15例。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麻醉深度。观察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5min(T3)、切皮后5min(T4)及开胸探查时(T5)的MAP、HR、BIS值和术毕苏醒各时段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SR和R组拔管时间短于S组(P〈0.05),术后躁动、切口疼痛S和SR组少于R组(P〈0.05),术后呼吸抑制SR和R组少于S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靶控维持更适合于老年开胸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张江锋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52+65-52,65
目的对比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S组)30例,单独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组(R组)30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后静卧5min基础值(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后60min(T3)、拔管后5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mHg)、心率(HR)。记录术后5min(T4)、15min(T5)和30min(T6)镇静、镇痛评分。结果 S组患者T1、T2、T3、T4的MAP、HR较T0无明显变化(P〉0.05),但R组患者改变较为显著(P〈0.05)。2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4、T5、T6的VAS评分高于R组(P〈0.05),躁动评分低于R组(P〈0.05)。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1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舒芬太尼诱导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纪元琳 《大家健康》2013,(2):117-118
观察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以不同方式用于全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和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瑞芬太尼诱导舒芬太尼维持组(RS组)和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维持组(SR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前(T3)、气腹后1min(T4)、后30min(T5)、睁眼时(T6),患者的收缩(SBP)、舒张压(DBP)、心牢(HR)并观察术毕清醒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SBP和DBP于T1时均降低(P0.05);与SR组比较,RS组于T1、T2时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HR显著减慢(P0.05)。术毕RS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SR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维持运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更加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提高了术后患者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高频超声刀甲状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接受高频超声刀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3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组(SR组)及单纯瑞芬太尼麻醉组(R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分别记录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手术中(T3)以及拔管后(T4)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拔管后镇静评分(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疼痛评分(VAS)、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T4时间点SBP和HR均显著高于T0时,且SR组患者在T1~T3时的SBP水平、在T2、T3时的HR水平显著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SR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54,P<0.05);拔管10 min后,SR组患者的OAA/S、VAS以及躁动评分显著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出室时血压、SpO2和RR值显著升高且高于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高频超声刀甲状腺手术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血压,减轻拔管后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5.
凌桂强  叶永景  马静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06-107,1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6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记录入室后静卧5rain(T)、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min(T1)、插管后3min(T2)和插管后5min(T3)各时间点MAP和HR,同时测定NE和E水平。结果与T比较,T0时两组患者MAP和HR显著下降(P〈0.05),从T1到T3瑞芬太尼组持续下降;T1、T3时,舒芬太尼组MAP和HR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各时间点NE和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效果均较好,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分别用于开胸手术全麻,比较两种新型阿片类药物在全麻苏醒期的差异.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瑞芬太尼为RF组,舒芬太尼为SF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法,分别-123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min(T2)、拔管后20min(T3)各个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躁动评分(RS)和意识状态评分(OAAS)进行观察.结果 RF组循环波动比SF组明显(P<0.05) 且RF组躁动指数高于SF组(P<0.05);OAAS T1、T2时SF组评分低于RF组,差异显著(P<0.05),T 3、T4时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应用舒芬太尼能使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循环更平稳、减低躁动的发生率,所以舒芬太尼比瑞芬太尼更适合开胸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血液动力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并记录诱导前5 min(T0)、气腹前1 min(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气腹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在T5时MAP、HR较T0升高(P<0.05),而舒芬太尼组在该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的MAP、HR在T2、T3时较T1升高(P<0.05),BIS值在T2、T3、T4时较T1均升高(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T5时舒芬太尼组MAP、HR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BIS值、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P<0.01);舒芬太尼组拔管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术后1 h瑞芬太尼组疼痛程度口头分级(VAS)评分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24 h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0 min及1、3、6、24 h的简易精神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舒芬太尼组术后30 min及1、3 h评分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可能存在较大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棼醒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对照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脂肪乳剂0.1mL/kg。观察麻醉前、停用异丙酚时、停用瑞芬太尼时、术毕清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及拔管后5min的半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蹭指数(BIS),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和跺动评分,离开麻醉恢复室时患者伤口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毕清醒和拔管时MAP值和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躁动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36.67%,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评分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但BIS值、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苏醒时间不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柱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需要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F组,n=20)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F组,n=20)。全程各药行靶控输注,诱导时各药靶浓度为:瑞芬太尼4.0μg/ml,舒芬太尼0.5μg/ml,丙泊酚3μg/ml;术中维持:丙泊酚浓度不变,瑞芬太尼2~6μg/ml,舒芬太尼0.2~1μg/ml。观察项目包括两组病人的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和插管反应的变化。结果:诱导后两组病人的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直至切皮前恢复正常;术后SF组病人呼吸、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情况均比RF组病人明显延迟(P〈0.05);RF组OAAS评分仅在术后30分钟高于SF组(P〈0.05);术毕30分钟之后各时点RF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F组(P〈0.05或P〈0.01);拔管期燥动现象RF组明显多于SF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的麻醉时效长,术后要加强呼吸管理;瑞芬太尼麻醉时效短,术后要及时使用镇痛干预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9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作为观察组(n=52),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作为对照组(n=44)。比较2组麻醉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T4收缩压(SBP)和心率(HR)与T0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其他时间点与T0比较(P>0.05);对照组T2、T3、T4与T0比较, SBP、DBP及HR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择期开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n=30例)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组(n=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时点的MAP和心率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T0)比较,两组的MAP在诱导后下降(P<0.01),SR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的MAP、HR在插管后上升(P<0.01),F组上升更明显;两组MAP、HR在拔管后上升(P<0.01),F组上升更明显。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可以更好地保证麻醉的深度,降低整个麻醉中的插管及手术对患者的应激,减轻术后的疼痛刺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6例。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效应室TCI舒芬太尼0.5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 μg/ml,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3 ng/ml,丙泊酚3 μg/ml输注;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血浆TCI瑞芬太尼4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 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 μg/ml输注。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切皮(T3) 、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比较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2组T1时心率比T0均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T1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在T2、T3、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毕TCI瑞芬太尼的患者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LC),分为3组(n=20):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F组)、瑞芬太尼组(RF组)。各组均血浆靶控丙泊酚2.5μg/mL至入睡,各组采用相应治疗措施,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一旦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给予相应处理。结果HR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1与T2时刻SBP、DBP与T0时刻比较均下降(P<0.05);SF组T1与T2时刻SBP、DBP与T0时刻比较均下降(P<0.05);RF组,T1与T2SBP、DBP与T0比较均下降(P<0.01);组间比较,RF组拔管10、20min后的VSA评分较其余两组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经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1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随访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MAP明显低于术前(P〈0.05),插管后2 min、摆体位后、OLV 10 min、拔管即刻两组患者MAP、H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S组躁动患者明显多于P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均能达到术后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效果,但复合丙泊酚的苏醒质量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药物(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使用瑞芬太尼的A组(30例);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B 组(30例)。分别于入室后静卧5min(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1min ( T3)、3min( T4)、进腹时( T5)、及气管插管拔管后1min( T6)、5min( T7)连续监测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于T1、T3、T6以及手术结束后6h(T8),12h(T9)以及24h(T10),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肾上腺素( N)的浓度;记录患者术后24h使用的镇痛药物剂量,血流动力学调控次数,停药的清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拔管后10min的躁动评分( RS)及警觉/镇静评分( OAA/S)。手术结束后6h( T8),12h( T9)以及24h( T10)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监测数值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MAP 及HR值均较T1时下降( P<0.01)。 HR于以下时间点增快:A组的T3、T5、T6、T7;B组T3、T6。 MAP 升高( P<0.05或P<0.01)见于:A组T3、T6、T7。而B组T3、T6、T7时间点的MAP低于A组,以及HR也较A组慢( P<0.05);血浆NE、E浓度数值相较于T1,在T3、T6有上升( P<0.01),在T9、T10时下降( P<0.05或P<0.01)。 B组患者在T6、T8、T9时的NE、E浓度数值均下降( P<0.05);B组患者术中循环波动调控次数较少( P<0.01),拔管后10min躁动评分( RS)以及T8、T9、T1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降低( P<0.01),术后24h镇痛药用量较少( P<0.01),但A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比B组短。结论: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可维持良好麻醉深度,可有效减轻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且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曲: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腹腔手术的有效性。方法:ASAI或Ⅱ级择期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静脉持续输注依托咪酯10-15μg·kg-1·h-1,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1·h-1,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O.5-1μg·kg-1·h-1,S组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1。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T3)、探查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O.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O.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min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眯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17.
徐广  韩雪萍 《中原医刊》2007,34(8):11-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中对血液动力学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为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0)。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0mg/kg、瑞芬太尼(Ⅰ、Ⅱ、Ⅲ组分别为1.0、1.5、2.0ug/kg)、维库溴铵0.1mg/kg静注。麻醉维持:异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Ⅰ、Ⅱ、Ⅲ组分别以0.10、0.15、0.20ug/(kg·min)]微量泵持续输注,间断静脉维库溴铵0.33~0.05mg/kg。分别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T1)、切皮(T2)、探查肺门(T3)、手术结束(T4)、拔管(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采血测皮质醇浓度。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三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MAP、HR术中显著高于麻醉前基础值(P〈0.05);Ⅱ组MAP、HR术中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术中MAP、HR下降,探查肺门、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麻醉前基础值(P〈0.05),术中显著或异常显著低于Ⅰ组相应时点;Ⅰ、Ⅱ、Ⅲ组拔管后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基础值。1组探查肺门、手术结束时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麻醉前基础值(P〈0.05);Ⅱ组探查肺门、手术结束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在切皮、探查肺门、手术结束、拔管时点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1.5ug/kg静注诱导后0.15ug/(kg·min)微量泵持续输注麻醉过程平稳,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科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在术后各时间的疼痛和镇静评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 32±2. 49) min、睁眼时间为(9. 13±3. 59) min、拔管时间为(13. 65±5. 81) min、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2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中的表现优于舒芬太尼,值得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永伦 《四川医学》2009,30(12):1915-1916
目的比较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58例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9例,观察两组的MAP、HR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恶心呕吐、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T4和T5时MAP、HR均较T1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瑞芬太尼组T2、T3、T4和T5时MAP、HR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 S组)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 SR组),每组20例,术前均予七氟烷吸入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阿托品0.01 mg/kg、芬太尼3μg /kg,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R组采用瑞芬太尼6μg/kg·h持续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S组仅七氟烷吸入,手术开始追加芬太尼2μg/kg,术毕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呼吸无异常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ACU);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 T0),插管时( T1),插管后5 min (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手术结束(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及拔管后5 min(T7)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氧饱和度( SpO2)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后呼吸道事件发生情况,对患儿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 PAED)和疼痛评分( FLACC)。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气管插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拔管时间、苏醒时间SR组比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儿PAED评分,SR组术后躁动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LACC评分比较无差异,SR组术中七氟烷用药量少于S组( 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易于维持,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