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肉缺血挛缩原因诸多,而较常见的前臂肌肉缺血挛缩,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肌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肌肉变性、纤维化形成瘢痕,挛缩的肌肉失去弹性而影响功能。我们在经过8个月至一年的观察后,患肢功能不再改善,进行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针对其手术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1996年至1998年共收治本病患儿15例,男女比例为12:3,年龄6-13岁之间,平均年龄8.6岁,患肢左右手比例为7:8。病因:前臂或肱骨髁上骨折9例;前臂挤压伤6例,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前…  相似文献   

2.
前臂缺血性挛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不同时机手术疗效和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早期手术组(病程3周以内)4例行坏死肌肉切除、筋膜切开减压,肌腱移位,其中2例行带蒂背阔肌皮瓣移位。晚期手术组(病程6周以上)6例行肌肉(腱)松解、屈肌止点下移、神经松解或移植、肌腱移位延长。其中4例行带蒂背阔肌皮瓣移位,1例行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结果:随访10例,时间2-6.5年。早期手术组优3例,良1例。晚期手术组良3例,差3例。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组织缺血,防止挛缩纤维化,减轻神经压迫的损害,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儿童小夹板外固定不当致肢体缺血性挛缩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志  黄耀添  雷伟  李劲良 《中国骨伤》2002,15(4):196-197
目的 分析儿童小夹板固定不当肢体缺血挛缩的原因。方法 1978~1998年收治因小夹板外固定不当致缺血挛缩的患儿23例,男18例,女5例;上肢20例,下肢3例。根据其功能障碍情况对其中21例采用了不同手术处理。结果 随访手术患儿15例,随访时间1~18年,其中仅7例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余8例效果差,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 小夹板外固定不当,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缺血挛缩,其后果更为严重,手术治疗效果差,因此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881年,Valkmann首先报告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病例,他提出上肢外伤后,由于包扎过紧而致绞勒时可引起前臂肌肉缺血而发生挛缩,故对这一特殊部位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命名,传统称为前臂缺血性挛缩。1978年,Muborak对Volk-mann挛缩(前...  相似文献   

5.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个或几个筋膜内的肌肉与神经等软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一种在肌间隔内压力升高、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组织活性低下的情况。常继发于肢体骨折、血管损伤、软组织长期受压后造成肌肉和组织渗出、渗血、水肿使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虽然此病不是常见病,若不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常导致肌肉坏死、神经变性、患肢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6.
臀肌挛缩症     
本文报道了18例30侧髋部的臀肌挛缩症,18例中单侧6例,双侧12例,其中5例无注射史,13例有不同程度注射史。18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术后伤口出现疤痕疙瘩现象。其病理变化是肌肉退化,变性,最后纤维化挛缩。关于发病原因,作者认为除注射之外,本病可能与先天性肌性斜颈、股四头肌挛缩症一样有其特发的肌挛缩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重度前臂缺血性肌肉挛缩晚期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2例中、重度前臂缺血性肌肉挛缩的晚期患者,进行旋前畸形矫正和旋后对掌功能重建手术。其中6例行指浅、深屈肌腱交叉延长术,17例行肌腱转位术+骨间膜、旋前方肌松解术,19例行肌腱转位术+骨间膜、旋前方肌松解术+腕屈肌旋后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42例患者均获得6~34个月的随访。旋后功能恢复:优9例,良18例,可12例,差3例,优良率为64.3%。手功能恢复:优11例,良15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61.9%。结论 对中、重度晚期缺血性肌肉挛缩的患者,应针对其不同的挛缩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77年~1986年间,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虎口挛缩126例,计140只手,均做了晚期修复手术。我们在临床上分为三型。轻型:虎口皮肤疤痕挛缩、无深筋膜和肌肉挛缩。中型:虎口皮肤挛缩、肌肉挛缩、影响对掌外展功能。重型:肌肉挛缩,甚至纤维化,完全丧失对掌、外展功能,有骨和关节的损伤。本组轻型者68只手,中型者为34只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8年1月治疗的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患者58例。分别治疗:I度挛缩,先进行筋膜切开术;然后理疗和被动锻炼;Ⅱ度挛缩,进行筋膜切开术,屈肌腱延长术,3周后理疗和被动锻炼;Ⅲ度挛缩,进行筋膜切开术,后深筋膜室内屈肌腱附丽点剥脱,瘢痕化肌肉切除,屈肌腱延长术,3周后理疗和被动锻炼。结果:所有病例接受23年的随访(平均2年4个月)。疗效评估为优45例(78%),其中I度12例,Ⅱ度33例。良10例(17%),其中Ⅱ度3例,Ⅲ度7例,可3例(5%)均为Ⅲ度。结论:小腿后深筋膜室缺血致屈趾肌挛缩可以通过筋膜切开术;屈肌腱附丽点剥脱,瘢痕化肌肉切除,屈肌腱延长术,理疗和被动锻炼综合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挛缩症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肱三头肌挛缩症病例行挛缩组织切除松解治疗,并对挛缩组织进行形态学、病理学分析。[结果]手术切除挛缩带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病理检查见:挛缩带外观类似肌腱,组织结构为平行排列成熟的胶原纤维,周围肌肉玻璃样变性。[结论]肱三头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肩上举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手术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1997—2003年,对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25例早期患者采取神经、肌肉松解减压术,对其中6例行肌腱移位、延长、屈肌起点滑移术。25例晚期患者采取神经、肌肉松解减压和肌腱移位、延长、屈肌起点滑移等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手术组手功能恢复:优11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为76%。晚期手术组:优6例,良6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为48%。早期手术组术后肌电神经传导速度显示正中、尺神经恢复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结论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手术治疗,对促进前臂神经、手内在肌功能和保护性感觉的恢复、防止关节挛缩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因其病因复杂,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的劳动和生活。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显微外科技术提高,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采用五种显得手术治治疗,诸如带血管蒂、肌肉蒂的骨瓣及骨膜移植等。我院采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后严格管理,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推迟负重时间、定期复查,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吴伟  吴士洪 《中国骨伤》2008,21(4):302-302
臀肌挛缩症(gluteal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造成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臀肌挛缩症的发病与针刺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物引起的化学性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药物注射刺激等,导致无菌性肌纤维坏死,发展为肌肉纤维化及瘢痕挛缩有关,多发生于儿童时期,有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常因患儿家长发现步态改变。坐位双膝不能靠近而来就诊。手术治疗方法为切断挛缩组织进行松解。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并不少见,自1984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297例,其中自1995年2月~2003年6月采用大粗隆上3~5cm直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7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重症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及前臂肌肉缺损张文惠,陈杰,刘会仁近二十余年,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朱盛修等 ̄[1](1981)报道了用股薄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肌肉缺损和Volkmann氏挛缩。我院自1978年9月~1990年6月对8例患者...  相似文献   

16.
女性形体变得松垮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机体老化造成肌肉功能衰退以及肌肉减少,而肌肉松她与肌肉间所产生的空隙,会使脂肪变得容易囤积。  相似文献   

17.
田勇  孙绍勇  孙新 《实用骨科杂志》2005,11(6):569-570,573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foot compartment syndrome,FCS)是指足筋膜间室内肌肉缺血、水肿造成的组织内压升高引起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症状。由于足部特殊的解剖结构,该综合征极易漏诊或延迟诊断,得不到及时处理而产生足畸形,影响功能。本文报告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8.
上肢再植术后发生手内在肌挛缩的主要原因是断肢温缺血时间过长,加上再植术中静脉回流建立不全,淋巴回流中断;肢体再灌注后因细胞水肿、肌肉变性肿胀、组织渗透压增高,在有限的掌内筋膜间区中因内容物增加而致压力增高的恶性循环所致。最后导致手内在肌中心坏死,肌肉弹性丧失,渐渐被瘢痕组织代替,形成手内在肌挛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师继红报道的断肢再植术后获随访63例中,发生手内在肌挛缩者竟达41例占65%,其中缺血时间长达16小时者发生率很高。上海长海医院张少成报道的108例上肢再植术,术后发生不同程度手内在肌挛缩者达32例占  相似文献   

19.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疗效,提出早期行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42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远期效果、观察手内在肌挛缩程度、手部感觉功能恢复与手术距受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半年~10年。早期(6个月内)手术19例,优良率84.2%。晚期(6个月以上)手术7例,优良率28.6%。结论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宜早期施行。手术时间在损伤后3个月内最佳。晚期手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神经长时间卡压致手内在肌挛缩、感觉丧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方法]本级共16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通过挛缩盘膜的前、后缘处小的皮肤切口,分享挛缩盘膜深、浅层组织,并植入自制组织保护器,在关节镜监视下将挛缩盘膜用电灼钩切断,同时松解臀部肌肉内的挛缩带。[结果]全级随访了4~6.5年,优良率100%,切口瘢痕增生3例;切口皮下积液1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