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9):830-832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于治疗1周时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时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R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2,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并恢复神经功能缺损,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纳入急性脑梗塞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予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8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17±4.35和12.09±5.44,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分别给予血栓通和复方丹参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血栓通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孙国瑞 《海南医学》2008,19(3):68-6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57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粘附率、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80%(P<0.05)。Fg降低、PT延长,BPC粘附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显著差异(P<0.01);CT、BT、APTT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溶栓作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恢复,且无再出血的危险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该药治疗脑梗塞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速避凝 (低分子肝素 )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塞 6 2例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等药物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0 .4 ml,SC,bid,共 10 d。两组病人于治疗前、治疗后 10 d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 ,并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肾功能和大小便潜血 ,其中治疗组病人在 3月后进行追踪观察 ,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34.38%和 96 .88% ,对照组则为 6 .6 7%和 7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 (病残程度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0 .0 0 5 )。结论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 ,具有疗效确切 ,使用方便 ,安全 ,副作用少等优点 ,可在有条件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脑梗塞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 d(2个疗程)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配合中药熏洗能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青姚  张志哲  周淑霞  郑文  莫翔 《微创医学》2002,21(5):611-6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的水平变化的影响,以及该变化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病程在7天内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的水平变化,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后均有恢复,但针刺治疗组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水平均有降低,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针刺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浆GMP-140水平明显降低(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针刺治疗有助于患者血浆GMP-140水平的降低,从而降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而且针刺有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效果。方法:将103例急性脑梗塞(72h内)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52例,丹参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化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对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对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简单评估。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8%(28/33),对照组63.6%(2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血小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与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黄进瑜 《医学文选》2005,24(2):168-16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34例)及复方丹参常规治疗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对照组不明显,两组下降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但奥扎格雷钠组有效率91%,对照组有效率6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作用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用川芎嗪、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式,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除传统治疗外,加用川芎嗪、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0d;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为6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均有明显改变(P〈0.05),无继发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联用川芎嗪、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3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高切应力、红细胞比容、血栓烷B2(TXB2)、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及其它脏器出血)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41-42,4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而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PLT、APPT、PT和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并对凝血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抗凝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56例丧失溶栓机会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加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7d为一疗程;治疗组31例,除按对照组方法处理外,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脐旁皮下注射,每日2次,7d为一疗程。观察心肌梗死30d内两组心脑事件(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性猝死、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疗程结束后胸痛或胸闷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脑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胸痛或胸闷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明显减少心脑事件发生率,在缓解胸痛或胸闷方面和心电图改善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评估两组患者神经缺损积分和疗效。结果两组相比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并有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对抗动脉硬化等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瑾  孟元韬 《农垦医学》2009,31(6):524-52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改善微循环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基础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之差和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除纤维蛋白原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依达拉奉对缺血大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合并出血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对 96例发病在 4 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给予速避凝及普通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极显著的差异 (P<0 .0 1)。结论 速避凝为新一代抗栓药 ,具有疗效好及副作用少等优点 ,对脑梗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神经功能缺损与IL-6等的相关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20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4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mRS评分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测定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超敏CRP、IL-6、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较前下降更为显著(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的下降与超敏CRP、IL-6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早期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集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均行PCI治疗,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双抗用药1年,观察组双抗6个月后开始慢慢减少阿司匹林应用,3个月后完全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共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年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变替格瑞洛单抗用药至1年相比双联1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类似,但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能有效减少出血发生,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0.
李付强  呼东波  刘桂兰  李拥军 《西部医学》2012,24(11):2134-213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围PCI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加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AMI患者围PCI手术期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