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前瞻性研究在心肌梗塞早期给予程序刺激诱发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其他预后因子(如信号平均 ECG、Holter动态 ECG 和运动试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象为入院后48小时以内、70岁以下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凡有心脏手术史、装有起搏器、心房颤动或束支传导阻滞者均予除外,起病后7天内死亡或心脏手术者亦不列入研究。电生理测试对象均不用抗心  相似文献   

2.
无Q波性心肌梗塞:运动试验特征、冠脉解剖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 Q 波心肌梗塞(MI)患者的短期预后相当好,其住院死亡率约2%。然而,晚近报告无 Q 波 MI 患者与有 Q 波 MI 患者相比,远期并发症导致死亡、再梗塞及心绞痛的危险性更高。本研究对无 Q 波 MI 和 Q 波性MI 两组患者,就其运动试验特征、冠脉解剖及预后进行比较。病人和方法研究对象为339例确诊 MI 的患者,年龄34~70岁,所有患者均无接受过溶栓治疗。于出院前完成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试验后所有患者服用β阻滞剂至少1年。结果 339例 MI 患者中无 Q 波者87例(26%),Q 波性 MI 者252例(74%)。两组年龄相似,但无 Q  相似文献   

3.
运动试验已被证明可用于识别急性心肌梗塞后危险性增加的患者。以往研究分析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曾产生有争议的结果。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估价初发急性心肌梗塞后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的预后意义,并确定是否这些变化与随访中心脏性猝死,复发性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发生有关。作者选择303名患者进行研究,均在初发急性心肌梗塞2月内进行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停用抗心绞痛药物48小时以上进行踏车运动试验,记录3个导联(V_2、V_5和aVF)心电图,R波振幅测量采用RS标准即V_5导联R波和  相似文献   

4.
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进行亚极量活动平板试验常用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但在梗塞后(≥6个月)康复期间进行极量运动试验估计预后的经验极少.限制心肌梗塞范围多中心研究组849例经确诊的心肌梗塞患者,至梗塞后6个月,已死亡130例,尚存活719例.其中473例(66%)按修订的Bruce方案进行活动平板试验,平均年龄54.8(20~75)岁,男性374例;包括穿壁性心肌梗塞298例,非穿壁性心肌梗塞133例,余42例体表心电图梗塞部位未定.另246例(34%)未进行运动试验,原因有:受心功能限制68例,非心脏性体力限制46例,不同意参加运动试验113例及其它原因19例.  相似文献   

5.
正本研究评估直立性高血压与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强化降压治疗对直立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对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资料进行事后分析;直立性高血压是指变为站立位时收缩压升高≥20或舒张压升高≥10 mm Hg(1 mm Hg=0.133kPa)。在9 329例研究对象中,1 986例(21.2%)基线时存在直立性高血压。在强化降压治疗组,与无直立性高血压患者比较,直立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HR=1.44;95%CI 1.1~1.87,P=0.007)。  相似文献   

6.
<正>伦敦大学学院Bonati LH博士等10月14日在线发表于Lancet的ICSS试验结果显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SCAS)患者中,在长期功能预后和致死性出血或致残性卒中风险方面,支架置入术的效果与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当。研究者从50个国际中心随机入选1713例SCAS患者,以1:1比例分至支架置入组(n=855)或动脉内膜切除术组(n=858)。研究者对最终完成31天治疗的1710例患者行完成治疗分析和意向治疗分析(ITT)。随机化后发生的致死性或致残性卒中为主要终点。随访4.2年。研究显示,支架植入组和动脉内膜切除术组发生致死  相似文献   

7.
试验状态 :自 2 0 0 3年 11月开始 ,已募集 2 74例患者 ,募集工作还在进行中。试验目的 :明确镁和 (或 )阿司匹林能否降低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试验设计 :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标准 :无手术或栓塞治疗计划的动脉瘤性SAH患者 ,或将在SAH后 4d内接受上述治疗者可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 :已知有肾功能衰竭 (肌酐 >15 0mmol/L)、体质量低于 5 0kg或濒死患者 ;SAH 4d后行动脉瘤手术或已知有阿司匹林过敏者史者。患者处理 :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硫酸镁 6 4mmol/d或安慰剂治疗 ,入院后尽…  相似文献   

8.
对症状性慢性二尖瓣返流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后转归进行预报,迄今仍有困难。本文试图确定这类患者术后心脏有关死亡率的术前预报因子,并分析各项试验能否增加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9.
314例患者运动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并判断其预后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 ,运动不仅可以诱发心肌缺血 ,还可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运动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之间是否有关目前报道甚少。本文分析了314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同期进行了冠脉造影的患者 ,对在平板运动试验中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者进行研究 ,探讨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3月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而先后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 ,CAG)检查的患者 314例 ,患者平均年龄 5 2± …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短期血流动力学或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策略。现根据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从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而正性肌力药物等对预后无益。因此,在临床上积极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将会给患者预后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9):2030-2032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伴随着器官功能衰竭和短期高死亡率为特点的复杂临床综合征。ACLF病程有长有短,疾病具有可逆转性,患者长期预后转归结局多样化,临床医生应尽早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就ACLF患者预后长期转归首次进行5个等级的描述:Ⅰ级为理想的结局:无肝硬化;Ⅱ级为满意的结局:代偿性肝硬化,表现为可逆转的肝硬化或持续代偿性的肝硬化;Ⅲ级为可接受的结局:失代偿性肝硬化,表现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或慢性肝衰竭;Ⅳ级为移植后存活结局;Ⅴ级为死亡结局,以期为临床长期预后结局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脑外科的aSAH患者60例,根据早期Hcy水平是否升高分为Hcy升高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均进行Hcy水平的检测,以出院或死亡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结果 Hcy升高组患者预后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19,P=0.01)。结论 Hcy与aSAH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Hcy升高可能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ICU中不同病因(肺源性或肺外源性)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KU近2年来收治的ARDS患者共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不同病因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总死亡率相近,但肺外源性ARDS患者预后,包括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明显好于肺源性ARDS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死亡患者多为高龄;而肺源性ARDS患者住院时间长,呼吸机支持时间较长,治疗难度大。结论肺外源性或肺源性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有较大差异,治疗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4.
踏车运动试验的心电图变化是检测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方法之一。然而,有些明显冠脉狭窄患者踏车运动试验时并未诱发胸痛或ST段压低。有研究报道应激期间因暂时心肌缺血的发生,从而增加了心室复极的不一致性,其表现为QT离散度(QTd)增大。作者计算运动试验无诱发胸痛或ST段压低患者运动试验前、后的QTd和QTcd,7d后做冠脉造影,旨在探讨运动试验无诱发胸痛或ST段压低患者运动试验后的QTd预测明显冠脉狭窄的价值。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35例无心肌梗死史、运动试验时既无明显ST段压低亦无胸痛者。全部患者进行症状限止踏车运动试验,以50mm/S走纸速度记录运动试验前(基础值)、运动试验后(即刻)12导联心电图。自QRS波起点至T波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心率控制与节律控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06年在我院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97例,按术后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n=100)和心房颤动(房颤)组(n=97).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患者手术结束为试验起始时间,随访术后发生脑卒中及心脏性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治疗的2年生存率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放疗结束4周后,评估放疗效果;随访2年,分析患者的2年生存情况,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放疗结束4周后,患者的肿瘤控制率为88. 75%;放疗结束后2年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为65. 0%、总生存率为77. 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及N分期是影响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姑息性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调强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获得较高的肿瘤控制率;高龄、T分期、N分期是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姑息性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病4.5h内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预后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脉溶栓登记的605例患者,其中静脉溶栓后经头颅MRI证实的孤立性脑桥梗死29例(脑桥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59例(基底节区梗死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和出院时、90d的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及颅内外出血发生率;同时观察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或波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桥梗死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基底节区梗死组[(3.7±1.2)g/L vs(3.2±0.9)g/L,P=0.037]。2组良好预后在出院时(51.7%vs 62.7%,P=0.324)和90d(86.2%vs 78.0%,P=0.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例脑桥梗死患者中,12例发生进展或波动,6例(50.0%)出院时预后良好,只有1例(8.3%)90d预后不良。结论孤立性脑桥梗死超急性期静脉溶栓可能是有效和安全的。尽管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或波动发生高,但短期预后仍较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差,可减轻AHF患者心脏前后负荷并改善症状的血管扩张剂是主要治疗方法。硝酸酯和钠尿肽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改善预后,但研究证据不充足。尼可地尔可改善AHF患者症状和预后,但缺乏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型血管扩张剂ularitide、serelaxin及clevidipine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或预后。此外,AHF早期起始血管扩张治疗也可使患者获益。现综述血管扩张剂治疗AHF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存活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导致首次脑梗死且1个月时仍存活的患者126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以脑卒中再发或死亡为终点事件。收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血管病变特点,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2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存活患者中,平均随访35.7个月(3~6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3%,其中脑梗死再发13例,死亡5例,脑出血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和伴其他血管狭窄数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OR=8.893,95%CI:2.885~27.418,P=0.000)。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存活患者长期预后良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冠心病和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Ⅳ~Ⅴ级患者保守治疗12 h后再行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囊状动脉瘤32例患者(Ⅳ级24例,Ⅴ级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入院保守治疗12 h后再行手术或栓塞治疗(暂缓手术组),16例患者急诊行手术或栓塞治疗(即刻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暂缓手术组与即刻手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4)、(3.8±1.2)分,t=1.372,P0.05)];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Rankin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7)、(3.6±1.5)分,t=1.361,P0.05)];但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Rankin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5)、(4.2±1.8)分,t=2.234,P0.05)]。结论高级别囊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12 h后再行血管内栓塞或手术治疗,在术后第6个月的预后优于入院急诊直接行手术或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