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近年来脑中风在我国因发病率、致残率高,并发症多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在多年中风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脑中风后肢体瘫痪侧易出现手足肿胀,进而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且肢体功能的恢复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风后手足肿胀,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代医学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故对中风瘫侧手足肿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我科近年来(2010年1月-2012年12月)自拟酒红冰散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确定异常经络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教科书辨证取穴法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疗效的差异,并分析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有无优势。方法用随机法将138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0次后观察疗效,并比较3个月后疗效。指标采用中风后特定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S-QOL)、经络分布状态及证型与经络分布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SS-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改善中风后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中风患者的经络以手足太阴、手足阳明、足厥阴、手足少阳的经脉异常为主;手足太阳、足少阴、任督脉经络病变较少。各个证型与一定的经络具有相关性。结论中风患者经络分布具有特异性,不同证型与相应经络具有相关性。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可以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蝮蛇抗栓酶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20例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272167)王永林,李富华,李金英关键词蝮蛇抗栓酶,缺血性中风,肢体疼痛,疗效观察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常有肢体肿痛、活动不灵、感觉减退等症。近期我们在用正规治疗方法仍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中,试用蝮蛇抗...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病的60%~80%,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0万-150万。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特定穴位结合电针使中风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达到被动的运动,起到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运动功能的作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推拿治疗中风后瘫侧肢体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瘫侧肢体远端肿胀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之一,常因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营养不良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手足肿胀,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0):1344-1345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在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肢体痉挛方面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治疗。采用改良Ash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痉挛频率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偏瘫侧肢体痉挛改良Ash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痉挛频率量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敷能改善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老龄化,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高致残率仍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1]。中风可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其中肢体运动障碍发生率最高^[2],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有独到之处,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中风,西医称为脑卒中,其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随着社会老龄化,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中风病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威胁,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求中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当务之急。而小续命汤是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的经验方,许多医案记载有效率极高,故本研究汇集了湖南省中医药中风专科2014-2016年度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例,并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推拿能明显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主要可分为:体部推拿法(可与他法相结合)与足反射疗法;推拿还可治疗中风并发症,如便秘、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尿潴留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总结出疗效确切、理论完整、操作规范的推拿治疗中风的标准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