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瓦斯汀不同给药途径对兔角膜新生血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选取48只兔左眼制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局部滴眼组(A组)、结膜下注射组(B组)、角膜基质注射组(C组)和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12只,未造模2只兔双眼为空白对照,于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11天、第18天、第32天观察兔眼结膜充血、角膜混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并进行眼前节照相,同时计算各实验兔眼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第11天、第18天、第32天每组各处死4只兔,即刻抽取左眼房水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取新生血管生长最旺盛的角膜组织分别固定,待做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结果角膜新生血管在碱烧伤后11d内生长迅速,第18天时有所消退,第32天时趋于相对稳定,A组、B组、C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D组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各时间点房水中VEGF浓度均高于正常水平,碱烧伤后11d内房水中VEGF浓度逐渐升高,至第18天时达到高峰,第32天时有所下降并趋于较稳定的水平。CD31在正常兔眼角膜组织中未见表达,A组、B组、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B组、D组角膜超微结构在第11天、第18天、第32天时除碱烧伤损伤外无明显其他改变,在第18天、第32天时C组角膜超微结构损伤重于A组、B组、D组。结论局部滴眼、结膜下注射、角膜基质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均对角膜新生血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局部滴眼与结膜下注射给药途径简单安全、效果稳定,未见对角膜超微结构产生明显影响;角膜基质注射虽短期效果显著,但对角膜超微结构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莉  沙翔垠  罗春云 《眼科研究》2010,28(5):431-431
患者,女,83岁,因左眼眼痛伴同侧头痛20d于12月2日入院。既往:左眼青光眼病史,药物治疗后逐渐失明。PE:Vod:0.2。Vos:NLP。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上皮点状Fl(+),上方及鼻侧角膜可见粗大新生血管长入(图1),虹膜纹理欠清,表面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图2)。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Avastin对实验性兔眼角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NV)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5mm直径的加样器(末端附有棉片)吸入1mol/LNaOH接触新西兰兔右眼(20眼)中央角膜区烧灼30s,制作碱烧伤兔眼角膜NV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成2组,10眼(A组)碱烧伤后立即结膜下注射Avastin 2.5mg;其余10眼为对照组(B组),结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烧灼后次日每天裂隙灯观察角膜NV、角膜水肿情况,分别于3,7,14,21,28d裂隙灯照相并计算NV面积及NV抑制率。伤后7,28d各组随即处死5只实验兔,取角膜组织做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两组兔眼伤后第1d角膜缘血管网明显扩张充血,3d时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14d时NV达到高峰,14~21d后NV稳定并逐渐回退。两组角膜NV长度、NV面积及角膜水肿程度存在差异(P<0.05);A组各时间点角膜NV抑制率为44.2%~55%。A组角膜上皮及实质层水肿较轻,NV较少,后弹力层基本完整,VEGF表达明显弱于B组。结论:结膜下注射Avastin对碱烧伤诱导的兔眼角膜NV形成及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伊恩晖  王懿  王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02-2304
目的:观察bevacizumab结膜下注射联合眼液滴眼治疗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观察 CNV 患者25例32眼,其中碱烧伤6例8眼,慢性角膜炎14例19眼,单纯角膜穿通伤5例5眼。采取患眼下方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 2.5mg,治疗后应用自配的5mg/mL bevacizumab眼液滴眼4次/d,连续滴眼15d。1mo后重复上述治疗,共3次。于治疗前、再次治疗前和3次治疗停止后1、3、6 mo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反应、CNV面积、角膜血管翳及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探讨 bevacizumab 治疗CNV的效果、治疗次数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眼压及前房反应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角膜血管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平均CNV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574、6.221、6.221,P<0.05)。治疗停止后1mo,18眼(56%)视力提高两行以上;20眼(63%) CNV 面积减小;有效率为56%。3mo后23眼(72%)视力提高两行以上;25眼(78%) CNV面积减小;有效率为72%。6 mo后情况与3 mo基本相同。
  bevacizumab对不同病因引起的CNV均表现出治疗效果效果,碱烧伤、慢性角膜炎及单纯角膜穿通伤的改善率分别为62%、79%和60%。在32眼中,观察视力或CNV改善情况,第1次治疗后44%得到改善,第2次治疗后56%改善,第3次治疗后63%改善,3次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改善率,治疗2次和3次与治疗1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74、48.532,P<0.05)。结论:Bevacizumab结膜下注射联合眼液滴眼治疗CNV方法简便,短期观察效果明确,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贝伐单抗,avastin)治疗硅油填充眼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 25 mg(1 mL)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病例,患者均为复杂性眼外伤行角膜移植术后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眼,共12例12眼,bevacizumab注射后随访2~6个月,平均4.26个月.患者接受角膜缘4个象限结膜下注射bevacizunmb共25 mg(1 mL)治疗,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2周及4周的视力、眼压及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变化.结果 注射后4周视力提高了0.01~0.02者6眼;占50%;提高了0.025~0.04者5眼,占41.7%;提高了0.05者1眼,占8.3%.注射后4周眼压不变者8眼,占66.67%,眼压升高2mmHg者2眼,占16.67%.眼压下降1 mmHg(1 mmHg=0.133 kPa)者2眼,占16.67%.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减少50%以上者3眼,减少40%~49%者7眼,减少30%~39%者2眼.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高眼压、葡萄膜炎或其他眼内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对于抑制硅油填充眼角膜移植术后的角膜新生血管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方法容易操作,并发症少,早期应用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尿激酶结膜下注射治疗前房积血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房积血是眼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常用尿激酶进行前房穿刺冲洗或切开角膜冲洗,给患者造成了又一次痛苦。我们采用高浓度尿激酶球结膜下注射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对3例前房积血比较重且已形成凝血块者采用此法治疗,免除了患者手术痛苦,达到了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8例角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各注射康柏西普约20μL(0.2mg)。通过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及面积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通过视力及眼压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7.83±5.64)mm2、(12.58±4.52)mm2 和(14.64±4.18)mm2,患者术后第7天和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7天视力和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7天眼压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可减少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而短期内对视力及眼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鹤超  李波 《眼科》1994,3(4):245-245
患者女,60岁。因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我院。入院后体检:脉率54次/分,血压18.62/10.66kPa,(1kPa=7.5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余未见异常。既往无高血压及脑系科病史。于1991年7月10日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前房恢复迟缓,为促进前房形成,术后第9天结膜下注射1%新福林0.3ml。注射后约3分钟,患者突觉剧烈头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膜下注射AMD3100对小鼠角膜碱烧伤血管新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小鼠角膜血管新生(CNV)形成。在碱烧伤后当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球结膜下注射AMD31005μg(10μL)和生理盐水(10μL),每日1次,连续用药7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角膜炎症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症细胞数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角膜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在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指数、炎症细胞数量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MD3100可有效抑制CNV,可能与减轻碱烧伤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结膜下注射治疗前房出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房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手术治疗 ,术中用尿激酶冲洗前房、溶解凝血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用尿激酶结膜下注射治疗前房出血报道甚少。今年我们对三例前房出血较重且已形成凝血块的患者给予结膜下注射尿激酶进行治疗。其中两例治愈、一例无效 ,现介绍病例如下 :例 1,女 ,10岁 ,因左眼被门弹簧击伤后视物不见、眼痛两天来诊。检查见右眼视力 1 0左眼为眼前手动 ,左眼前房积满血 (oksala分法为Ⅲ级 )眼压高约T+ 1,给与止血剂、激素及甘露醇治疗 2天 ,病情无好转 ,视力降至光感 ,前房血形成血块 ,色暗红 ,眼压又有所升高。我们…  相似文献   

11.
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的难点.此文对近年来角膜新生血管治疗方法的进展分别进行论述.其中围绕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种血管抑制药物的实验性应用,光动力治疗药物的不断改进,对中药治疗的探索,还有电凝治疗,放射治疗等,都是对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不断探索.在治疗方法百花齐放的同时,也意识到目前对角膜新生血管仍然缺乏一种明确有效而易于实施的方法,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2.
王开文 《眼科新进展》2007,27(12):926-928
目的观察眼红斑痤疮的结膜血管损伤及其出血和其他眼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眼科门诊红斑痤疮患者除用肉眼观察眼部、鼻面部相关损伤以外,主要用裂隙灯及显微镜揭示上述组织的微细血管改变。其中有9例做了结膜组织病理活检,5例做了结膜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在2003年至2005年20477例眼科门诊患者中有1773例(0.86%)患眼红斑痤疮(均为双眼)。1773例均有结膜血管改变,其中有结膜或结膜下出血192例(10.80%),出血时就诊年龄多在41~70岁者有149例(77.60%)。1773例中出现睑缘结膜炎或睑板腺炎1406例(79.30%),其中下方角膜舌状血管翳418例(23.57%),结节性结膜炎12例(0.68%),表层巩膜炎11例(0.62%),角膜炎或角膜溃疡5例(0.28%),有1例并发虹膜炎,结膜下渗漏积液5例(0.28%)。结论眼红斑痤疮突出表现是结膜血管损害,可发生渗漏出血。下方角膜舌状血管翳或角膜炎及结节性结膜炎虽不多见,但若出现,则成为诊断眼红斑痤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种病理因素可以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化的角膜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角膜移殖术失败。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在药物治疗、光动力疗法、眼表重建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迅猛发展。本文综述了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姜黄素与Avastin抑制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姜黄素抑制CNV形成的机制。方法:选取SD大白鼠共30只,建立碱烧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A,B两组,各15只,A组中右眼为实验组A1组,左眼为空白对照组A2;B组中右眼为实验组B1,左眼为空白对照组B2。A1组给予40μmol/L姜黄素配置成的滴眼液,A2组滴用生理盐水;B1组给予5g/LAvastin滴眼液,B2组滴用生理盐水。根据不同时间点取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研究、抽取房水进行ELISA测定,计算出每视野计数微新生血管及房水中VEGF含量。对以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种药物均未发现在角膜水肿、角膜修复等方面的毒副作用。对新生血管的影响,两种药物CNV计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两种药物之间对新生血管影响的对照,平均CNV计数无显著性区别。A1组与A2组对比、B1组与B2组对比,实验组V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对照,平均VEGF含量A1组高于B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的VEGF抑制能力可能不如Avastin,但在整体抗CNV的能力上并不输于Avastin,说明姜黄素还参与了干预角膜碱烧伤CNV形成的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Bevacizumab (Avastin)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近年来,利用抗VEGF治疗策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靶向VEGF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证明。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应用新的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  相似文献   

17.
徐硕  张红 《眼科新进展》2015,(10):989-993
角膜新生血管是角膜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性改变,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一系列临床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角膜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继而引发了角膜新生血管。本文主要对国内外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的进展,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认识有不少突破,但对CNV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尚有许多问题需待解决。我们主要从药物治疗,基因治疗,激光、手术治疗等方面讨论CNV的治疗进展,从而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CNV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vastin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3组,采用碱烧伤的方法制备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正常不烧伤组4只。烧伤后隔日球结膜下注射0.1mL生理盐水组32只,烧伤后隔日球结膜下注射Avastin0.1mL组32只,烧伤后隔日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1mL组32只。碱烧伤术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混浊度;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作微血管计数;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角膜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CD34标记新生血管,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7,10,14d较对照组角膜混浊程度轻(P<0.05);14d形成的新生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少(P<0.05)。实验组新生血管微血管数量减少,VEGF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感染细胞胞质内,其出现时间与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Avastin和地塞米松均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减少角膜内VEGF表达,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膜下注射Avastin和地塞米松后,大鼠角膜超微结构无除烧伤后其它显著改变。结论:Avastin和地塞米松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减少角膜内VEGF表达,对角膜的超微结构均无显著毒性。  相似文献   

20.
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新生血管。角膜新生血管不但严重影响视力,而且导致角膜移植手术的失败。近年来,国内外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取得迅猛发展,但角膜新生血管依然是目前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