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瘧丸是汉寿县鴨子港公社卫生院已故中医黄国樑治疗瘧疾之驗方。鸭子港公社在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推广应用这一方剂,抗复发治疗1006人,并系統治疗71人,效果良好。經治后1—2年內,追踪抗复发治疗580例,其中血檢291例,未发现瘧原虫。追踪系统治疗53例,其瘧疾,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防治瘧疾的外治法,除針灸外,还有使用药物敷貼于身体某一部位上,可以起一定的防治作用。这种方法民間習慣使用,由来已久,有时比針灸还方便,如葱、薑、大蒜等,随地都可以找到。这是劳动人民与疾病斗爭积累的經驗,流傳頗广,蘊藏丰富。亟待发掘、整理、提高,推广使用。今謹就部份文献記載的資料,分別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3.
瘧疾史述要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瘧疾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加速控制和消灭瘧疾的危害,系统地分析研究一下这些历史经验和认识过程,是有好处的。一、病名与流行瘫疾一名,沿用已久,早在春秋以前已被广  相似文献   

4.
危害人类的寄生虫病是很多的,其面积之广,影响劳动和健康最大的,除瘧疾原虫、阿米巴原虫和血吸虫外,首推蛔虫、钩虫了。所以我国农业纲要四十条,对于消灭寄生虫病疾患,把蛔虫、钩虫病,早已列入国家计划之内,特别我省居长江一带,地土卑湿,适合于这类寄生虫的孳生,所以农民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的。为了大力支援农业,我们医药卫生工作者,一定要消灭  相似文献   

5.
6.
取新鮮(若无,干者亦可)桃叶,菸叶,茄叶各三片。將茄叶舖于桌上:再入桃叶,菸叶,摆匀,裹作挺狀。随需要作成指头或香烟狀,粗細不等。然后將其断至五分許一截即成,貯瓶备用。在瘧来之前兩到半小时,随患者鼻腔大,小,选用敌瘧三叶灵一截,塞鼻(男左,女右)。塞后,如患者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瘧疾,经全国针灸医师,临床经验治癒率占90%,并经科学实验,确有卓效,但须掌握治疗时间,于瘧发前一两小时进针。取穴:一切瘧疾:大椎间使后谿 热瘧:暑邪内伏,但热不寒,发时骨节疼痛,脉数,苔黄,针:陶道间使太谿 寒瘧:寒邪内伏,发时寒多热少。  相似文献   

8.
去年五月,我們用瘧疾粉治疗55例瘧疾,疗效甚好。此55例,在治疗前已发作三次以上,的有51例,占92.7%经血检查,均有间日瘧原虫。治疗結果:一次抑制发作的有23例,占41.8%;二次抑制发作的有15例,占27.2%;三次抑制发作的有7例,占12.7%。瘧原虫轉阴情况:上述各例,在治疗后,分別于一周內复查血中瘧原虫者,有44例,其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疟疾,本人曾作临床上的观察,在33个具有典型疟疾症状的病例中,未服任何抗疟药品,进行血液涂片检查,发现有28人找到有恶性疟原虫,其中有个别病人还混有间日及三日的多种疟原虫,有5人找不到疟原虫。经施行了第一次针灸后,第二天绝大部份病例症状均被控制了,有极少数病人感到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现象。先后接受了5次的针灸,一直无症状表现,并经三次血液检查,都找不到疟原虫而获得全愈者有19人,另有14人症状减轻,但在第二次验血时,仍有疟原虫发现,其中有8人经过了再施予针灸后,业已症状消失,并找不到疟原虫而告全愈,只有6人尚有轻症状表现,并在血液中仍有疟原虫存在,统计治愈率达81%强。采用的穴位(刺激点)以大椎、陶道为主,配穴为内关、间使、列缺、章门、复溜、太谿、后谿,轮翻针  相似文献   

10.
瘧疾外用药方,效果很好,而且简单便利。数年前我尝用此法治愈多人,兹特介绍同道们作为参考。樟脑、胡椒二味等分研末,用薄白薄纸包成长方形,一面用针刺十余小孔,于发作前二小时盖于脐上,再用绷带环腰固定,一昼夜后解去,一次如未见效,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一)治疗瘧疾最有效的穴位要数大椎、陶道、間使。次要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申脈。其次如三阴交、脾俞,委中等。可以根据临床症狀,适当选用。 (二)治瘧的針灸法則,要根据不同的体質,不同的症狀和不同的时間,給予适当的刺激。一般的銳:大椎、陶道宜隔姜灸或用温針灸(每灸五——七壯。3—5分鐘)。间使、合谷、太冲宜輕刺激,留針30—60分鐘左右。脾俞肝俞宜針灸并用。其他各穴,可灵活采用。如发热多时,必重刺合谷、复溜,以洩热;并加委中出血。久瘧内伤,肿俞、肝俞、章門等穴針灸并用。  相似文献   

12.
丁香叶是白丁香花的叶子,群众中多有培植。根据申介圃老大夫的經驗,我院在邯郸专区灭病組的协助下,自1961年11月30日至12月20日,在大名县孙甘店公社所属五个村庄內,应用丁香叶治疗瘧疾22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病在我国医学上有很久的历史,在治疗某些疾病其效果往往极为迅速,兹将本人治疗六例疟疾患者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喜爱研究针灸者之参考。病例一:夏××,女,年68岁,家庭妇女,就诊日期1955年8月7日。数日来每天下午五时许疟疾发作,四肢厥冷、寒战,甚至哭泣,面色皮肤苍白,呼吸频数,寒战厥冷时间持续约三小时,即转为发热期,发热时间较短,即汗出热退,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无力。就诊时疟疾已开始发作,本拟改在次日发作前两小时再针,因见其在炎热的气候中,盖着两条棉被,还是寒战,厥冷,呼吸频数,面色苍白,又是将近七旬的老人,十分的痛苦,故先予针两足三里穴、其两腿寒战当时好了大半,见其并无晕针现象,又针两合谷及外关间  相似文献   

14.
我现年已七十一岁了,是中医爱好者,特别是针灸,四十年前,曾得秘传两针治疟法,手法极简单,每试神效,值此发掘祖国医学遗产之际,愿将我四十余年之心得临症经验,介绍给医界人士研究参考采用。但本人是业余工作者,此篇或有不少缺点请专家批评指导。针刺时间,要在发作前二小时以内方能有效,取穴时先令病人正坐,两手扶膝盖上,先取陶道穴,医者左手指甲先将背后陶道穴重切,以右手持针刺入皮三分深,留针不动;次取身柱穴,也用左手指甲重搯身柱穴,右手持针刺入三分深,医者问病人两手中指头有出冷气之感觉否?或发现热风及麻木等感觉?如病人未发现  相似文献   

15.
按摩治疗瘧疾,是我們从民間挖掘出来的。这种疗法,原先带有迷信色彩,就是以画符、唸咒,揉动脊椎来驅除瘧疾。我們发觉后,經过一番調查和研究,感到这种疗法有整理的价值,于是去其迷信形式,用其科学部分,会同海安公社医院,在海安公社选择了62名瘧疾患者进行实驗治疗。瘧疾的病理,在黄帝內經素問瘧論篇里說:“……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內,注于伏膂之脈。根据此说:以按摩脊椎治疗瘧疾,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脑型瘧疾为瘧原虫和瘧疾色素栓塞大脑毛細血管,形成毛細血管灶性坏死,預后极为不良。我們在西医配合下,按中医辨証論治法則应用中药治愈一例,茲将病历摘要及治疗經过簡介如下。患儿廖××,男,8岁,住院号14584,于1961年10月13日因高热、昏迷、抽痙半天,急診入南京××医院。患儿間日发热第三天。初起寒战高烧,热  相似文献   

17.
瘧疾为夏秋季节多发病,近二年来,于南通专区流行面较广,去秋我市卫生局局长赵朋三同志,传达新技术(超声波)诊疗概况时,会后曾告以除害灭病声中,如对防治瘧疾有新发现,采取简单易行方法,从而保护广大人民劳动力,促进工农业生产,则必多貢献。返院后,多方搜集资料,翻阅文献,乃得瘧疾粉塞鼻法一方。本出自四川某名医之手,药仅桂技、蒼术、臼芷、川芎四味,而疗效甚好。旋经反复研究,于原方中再加常山、草果二味,治愈率更觉可靠。爰将二年来500例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广大的劳动人民,长期的受着反动阶级的残酷统治、压迫和剥削,以致瘧疾普遍流行;解放以后,由於党和政府关心人民健康,贯彻了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全国掀起了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不仅改变了我国的卫生面貌,瘧疾发病率也已大大的减少。但是根据李德全部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说:“我们全国没有一个省区没有瘧疾存在,每年发病人数是很大的”。并且在卫生部12年科学研究工作规划中,已经把瘧疾列为研究对象之一。现在我院根据祖国医学对於瘧疾的认识和处理与我院点滴的临床经验,提出彙报,请予批评和指正。(一)祖国医学对於瘧疾的认识一、最早发现瘧疾病名的时期:祖国文献大约在公元前400年以前,就有了“瘧疾”这个疾病  相似文献   

19.
瘧疾是经过按蚊或瘧蚊刺咬人体被瘧原虫感染而发生的传染病,少数由输血及先天胎盘传染。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的发冷、寒战、高热、出汗、脾大、贫血、白血球减少等症状。引起人发病的瘧原虫有四种,①间日瘧原虫,②三日瘧原虫,③恶性瘧原虫,④卵型瘧原虫。临床上将瘧疾分为间日瘧、三日瘧、恶性瘧三种。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我们伟大的祖先已认识了瘧病。如周礼天官内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瘧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此外,礼记月令中说:“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永生通天论中说:“夏伤於暑,秋为瘧疾”。由於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祖先只能凭借瘧疾临床症状特征及流行病学去判断瘧疾,而不可能从显微镜  相似文献   

20.
爵床土名:大鴨草(泰州)、小青草(南通)。学名:Justicia proeumbens Linn,属爵床科。产地及分布:本省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生长于矿野草地上和路旁阴湿处。植物及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平臥或斜生。叶对生,卵园形至長椭圓形,先端渐尖,基部呈楔形,全緣。穗状花序,頂生,圆柱状,苞片和萼綠色,线状披針形,被粗毛;花冠粉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蒴果有被毛。花期秋冬季。春夏两季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