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老年心内科住院的76例冠心病患者(A组)与健康体检者(B组)的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进行对照检测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的三项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的增高会增加老年患者冠心病的发病概率,可作为冠心病实验室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尿酸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确诊患者124例(CHD组),同期行冠状造影正常者78例(对照组),空腹检测两组患者TBIL,血脂及SUA水平。CHD组根据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4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BIL、血脂及SUA水平与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IL、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C、TG、LDL-C、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IL浓度降低、血脂异常、SUA浓度升高与CHD的发生及其病变程度关系密切,TBIL、血脂及SUA的检测对测评CH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立71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及5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较健康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减少(P<0.05);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显著减少(P<0.01),而冠心病恢复期组血清胆红素含量恢复正常。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是一项对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同时观察6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呈负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 :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TG、HDL C、LDL C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胆红素的降低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CAD)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病因与吸烟、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有关.大量研究表明脂蛋白和血脂是CAD的重要危险因子,然而却有30%~40%的患者并无脂类异常变化.1994年,Schwertner等第一次观察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提出低浓度血清胆红素可能是CAD新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清胆红素与血脂也有关,但有关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对CAD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进行了对照研究,以探讨血清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TG、HDL-C、LDL-C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血清胆红素的降低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的患者5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冠心病患者中心功能Ⅰ级者8例、Ⅱ级者23例、Ⅲ级者11例、Ⅳ级者8例。测量两组患者血清尿酸和血脂相关指标的水平,研究各个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体的血清尿酸水平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C、HDL-C、LDL-C水平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G水平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之间相比较,从心功能Ⅰ~Ⅳ级,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升高,血脂中TC、LDL-C亦呈升高趋势, HDL-C逐渐降低, TG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患者疾病的加重,血清水平逐渐升高,血脂中TC和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TG与血清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在早发冠心病(pCAD)和早期冠状动脉硬化(pCAL)人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371例分为三组:A组,134例,至少一支主要冠脉管腔狭窄≥50% (pCAD);B组,103例,冠脉管腔狭窄<50% (pCAL);C组,134例,冠脉正常.检测三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B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 (ApoAl)和ApoA1/ApoB显著降低,而尿酸、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显著增高(P<0.05).与B组比较,A组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TBIL和DBIL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而尿酸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中青年人群中出现血清低胆红素、高尿酸及血脂异常,提示可能为早发冠心病和早期冠状动脉硬化指征. 相似文献
12.
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相关关系。方法运用日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胆红素、尿酸、血脂,采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与低水平血清胆红素和高水平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胆红素、尿酸、血脂对冠心病病情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红素主要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两部分,由人体衰老的红细胞不断裂解过程中释放的血红蛋白产生。血清胆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是肝胆系统疾病、溶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诊断指标。有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高低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关系。本文从探究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主要关系出发,对近年来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以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胆红素检测一直作为肝胆疾病诊断指标。近年的研究发现胆红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CAD)发生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C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逐年攀升的趋势,部分专家曾提出冠心病的发病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以及肥胖有关系,但这些因素也不完全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内总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的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广泛受到关注的焦点[1,2]。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例与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资料38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氧化法测定42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因复杂,通常认为脂类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形成关系密切,然而有文献报道,约30%~40%的冠心病的形成与脂质和脂蛋白无关.Schwertner等[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低浓度血清胆红素是冠心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检测了6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