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AngleⅡ2)错髁突前伸运动的轨迹特征,并比较与个别正常之间的差异。方法AngleⅡ2患者20例,其中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Ⅱ2患者9例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Ⅱ2患者11例,个别正常15名,利用CADIAX(Ⅲ型)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分别记录前伸后退运动的髁突运动轨迹,并对其运动特征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AngleⅡ2髁突前伸运动轨迹左右基本对称,重合性好。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Ⅱ2患者其髁突垂直向最大位移和矢状髁导斜度均大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leⅡ2错前伸运动的垂直分量较大,可能与前牙深覆合和髁突位置有关。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其髁突前伸运动轨迹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髁突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其髁突的运动轨迹。结果实验组双侧髁突开闭口轨迹运动幅度减小、位移量小于正常[牙合]者(P〈0.05);前伸后退轨迹前伸幅度增加,位移量大于正常[牙合]者(P〈0.05);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在矢状面上的轨迹较前伸轨迹向前下方倾斜度增加。髁突位移5mm时矢状面倾斜度在各种下颌运动时均大于正常[牙合]者(P〈0.05)。结论实验组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牙合]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其髁突位置、前牙覆[牙合]覆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名安氏Ⅱ类错(牙合)正畸结束患者作为实验组,另22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 实验组髁突移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大多数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髁突多数向后下方移位;髁突移位量与Ⅱ类牵引时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本实验尚不能证明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位置产生影响,但治疗中仍应重视髁突位置,争取达到咬合和关节协调一致的功能(牙合)矫治目标.  相似文献   

4.
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Ⅱ类牵引调整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关系。结果:15例患者在平均8个月的Ⅱ类牵引中,前牙的覆(牙合)覆盖都调节到了正常,磨牙关系都调整到中性。结论:Ⅱ类牵引能使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调整到正常,磨牙关系调整到中性。  相似文献   

5.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Ⅱ类错(牙合)的发病率仅次于Ⅰ类错牙台,居第二位。对于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双期矫治,即Ⅰ期应用功能矫治器施以矫形力促进下颌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和侧貌,Ⅱ期为常规性治疗,双期矫治后达到矫治目的。本研究以Andresen肌激动器为Ⅰ期功能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矫治技术进行常规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间隙关闭时前后牙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式.方法 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采用X线头影测量牙移动距离的方法,以治疗后蝶筛点与翼上颌裂点的连线(PM平面)为参考平面,比较治疗前后牙移动的变化.结果 上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分别为(3.59±2.39) mm、...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颅颌面形态和牙弓宽度的联合研究,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0例13~18岁(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26例和个别正常牙合者24例)未正畸治疗患者取记录模型和拍摄头颅侧位片.在记录模型上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宽度和牙冠宽度.计算Pont指数;头颅侧位片采用WinCeph 8.0软件系统测量相关的15项骨性指标,对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型测量显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患者的上下颌尖牙段和前磨牙段的宽度均明显小于个别正常(牙合)组(P<0.05),同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的前磨牙Pont指数明显大于个别正常耠组(P<0.05).头颅侧位片分析显示∠SNB,A.P.D.I.ANS-Me,ANS-Me/N-Me(%)小于个别正常(牙合)组,O.D.I.和Pog-NB大于个别正常(牙合)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尖牙及前磨牙段牙弓宽度发育不足,下颌牙槽骨及面下1/3发育不足而颏部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8.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采取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现在仍然是争论的问题之一.笔者对7|7尚未萌出的此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采用不拔牙进行矫治:用直丝弓矫治器,通过推上磨牙向后的方法,矫治其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磨牙远中(牙合)关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改玲  景向东 《广东医学》2006,27(3):384-385
目的将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一同使用以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AngleⅡ类)错[牙合]。方法本实验使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即改变固住装置,去除上颌唇弓,使能与固定矫正器一同使用,在临床上矫治了12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和6例成人AngleⅡ类错[牙合]。结果患者治疗后的正、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AngleⅠ类,双侧颞下领关节无异常。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一同使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正Angle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2伴单侧颞下颌关节弹响患者正畸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伴单侧颞下颌关节弹响症状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影像学及开闭口髁突运动轨迹的变化.方法 选取安氏Ⅱ2伴有单侧关节弹响症状患者20例和个别正常殆23例,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矫正薛氏位片,利用CADIAX记录开闭口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58.33%安氏Ⅱ2正畸治疗后髁突位置由后位恢复至中位;治疗前髁突运动轨迹明显垂直化,平滑度及对称性均较差,治疗后则明显改善;治疗前后除(transversal condyle inclination,TCI)及5 mm时水平面髁突倾斜度TCI变化不明显,其余研究指标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2伴有单侧关节弹响症状患者正畸治疗可使盘突关系恢复正常,且髁突运动也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1.
王照林  赵健  张淋坤  徐力  刘杰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4):363-364,370
目的:揭示影响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拔牙矫治的因素,及矫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法:本研究收集24例安氏Ⅱ2病例,分为拔牙10例,非拔牙14例两组,对两组治疗前的临床检查、模型测量、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拔牙组的上颌拥挤量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下颌牙列拥挤量、Spee曲线深度、覆(牙合)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牙弓的拥挤量是决定上牙列拔牙的主要因素,但还要参考面型的丰满度、上前牙的唇齿关系,而下牙列在决定是否拔牙时要十分慎重,综合考虑下颌牙列拥挤量、spee曲线深度、覆??等因素,尽可能不拔牙,若须拔牙,尽可能拔第二双尖牙或第三磨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美学评估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患者进行矫治前、后的软组织测量,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后患者上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UL-EP)、下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LL-EP)、下唇H线距均有明显减小(P<0.05或P<0.01),鼻唇角(Cm-Sn-UL)、面凸角(G-Sn-Pg')增大(P<0.05或P<0.01),颏部软组织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矫治后,患者鼻唇颏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面部侧貌趋于协调美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肌激动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 方法应用肌激动器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替牙期、恒牙早期牙列拥挤<4mm的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正,在正畸前后进行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比较. 结果 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经10~24个月矫治,均恢复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上下牙齿咬(牙合)良好,外貌得到改善. 结论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单有效,对上颌骨向前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矫治效果与矫治器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是否配合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牙合)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牙合)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伸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 功能矫治使颏部前移,SNB 角增加,ANB 角减小;深覆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 Twin-block 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8例恒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规律,为临床设计与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1~14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8例,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 t 检验。结果矫正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改变均不显著,但下颌骨有后下旋转的倾向。上下唇基角无明显改变,上下唇倾角,鼻唇角有明显的增大。结论固定矫正主要通过牙的移动进行掩饰性治疗,颌骨畸形并未矫正,提倡早期进行功能矫正以改善骨骼畸形。  相似文献   

18.
秦朴  杜跃华  肖遥  赵蔚萍 《重庆医学》2007,36(4):312-313
目的 评价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25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上颌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下颌骨生长得到充分表达,上下颌骨矢状不调得以改善.上颌第1恒磨牙伸长并向远中移动,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第1恒磨牙关系恢复至中性(牙合),覆(牙合)、覆盖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同时发现,腭平面角、腭平面角、下颌平面角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庭盾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 Ⅱ2类错(牙合)的机制和效果.方法 选取30例FGG期恒牙列Angle Ⅱ 2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分为Herbs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Herbst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对照组15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辅以头帽口外弓后推磨牙治疗.Herbst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牙合)、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但是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结论 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法和Herbst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法均能有效地矫治Angle Ⅱ2类错(牙合);但前者主要通过牙齿的变化发挥矫治效能,而后者则主要通过Herbst矫治器刺激下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前移等骨性变化发挥矫治效能、并且有利于患者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收治的40例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接受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检查,比较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差异。结果①青少年组中性侧髁突形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分别与远中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成人组:与中性侧相比,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间隙(内、上、后)较小,远中侧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中间隙、关节外间隙、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与中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成人组中性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窝长度均大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性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关节间隙(内、中、外、前、上、后)、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成人组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顶高度、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大于青少年组,成人组远中侧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关节间隙(内、上、后)小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间隙(中、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有一定的生长潜力。与中性侧相比,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远中侧髁突向后上内移位且形态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