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肺癌化疗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及第一周期化疗后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 wI及DWI检查。根据第二周期化疗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按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中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最大径的差异,分析ADC值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预测治疗有效的ADC值变化率临界值(cut—offvalue)。结果:第一周期化疗后,有效组化疗前后病灶的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d0.001);有效组和无效组中肿瘤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肿瘤最大径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以ADC值升高8.5%作为ADC值变化率诊断分界点,预测治疗获得PR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2.9%。结论:ADC值可以对肺癌化疗疗效进行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2.
吕广洁  姜蕾 《放射学实践》2019,34(7):817-821
【摘要】新辅助化疗(NACT)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评估化疗效果对于调整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评估治疗反应方面要优于单纯形态学评价,定量功能成像会提供更多量化的信息。本文总结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灌注加权成像(P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的主要进展及优缺点,并探讨了结合纹理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通过动态增强MRI评估肿瘤边界的准确性;观察NAC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变化。方法:搜集57例行NAC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均行病理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NAC后MRI所测肿瘤最大径与其进行比较;观察记录NAC前、后TIC类型。结果:化疗后MRI测量的肿瘤最大径与病理量出的最大径有很高的相关性(r=0.926,P<0.005);NAC后TIC类型变化多样。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对乳腺癌NAC后进行有效评价。化疗前、后的TIC变化可以为临床评价NAC疗效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指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djuvant chemotherapy,NCT)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7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76处病灶进行NCT前第一次MRI检查,NCT后3个月内再做第二次MRI复查,分别对比两次MRI检查中各指标的不同,病灶最大径为10~92 mm.结果 NCT前后病灶表面弥散系数(ADC)值为(0.94±0.18)×10-3 mm2 /s和(1.16±0.30)×10-3 mm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074.5,P<0.0001);NCT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有由Ⅲ型向Ⅰ型变化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7.1845,P<0.0001).病灶最大长径的诊断准确率为94.7%;病灶功能指标TIC和ADC值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6%和76.3%;综合功能指标诊断准确率为89.5%,与病灶大小的诊断准确率间无统计学差异(2=0.8143,P=0.3669>0.05),高于ADC值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乳腺癌NCT后病灶缩小、ADC值升高、TIC有向Ⅰ型的变化趋势;在评价NCT疗效时,病灶最大直径的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代表疗效;病灶MRI综合功能指标优于单项指标,且接近病灶最大直径的评估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化疗(NAC)现已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治疗中,也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不同病人间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因此,NAC疗效的评估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MRI在乳腺癌诊断及评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不仅能反映病灶的形态学特征,确定残余肿瘤大小及边界,还能对其组织功能及代谢变化进行评估,在NAC疗效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就MRI在乳腺癌NA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多参数磁共振(mpMRI)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9年8月65例乳腺癌NAC患者,其中35例HER2阳性患者术前均接受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或两者联合),在NAC前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由两位5年以上乳腺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记录NAC前病灶最大直径、纤维腺体组织(FGT)、背景实质强化(BPE)、ADC值、最大强化率(PE)、达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强化方式、Ki-67值及化疗后疗效,首先评估HER2阳性组与HER2阴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然后比较35例HER2阳性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及非pCR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与HER2状态及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HER2阳性组与HER2阴性组PE值及化疗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ER2阳性组pCR率(45%,16/19)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10%,3/10),HER2阳性组PE值(3.04±1.48)高于HER2阴性组(2.29±1.04),PE值对HER2状态有中等预测价值(AUC 0.7;95%CI,0.52-0.79)。HER2阳性患者pCR组与非pCR组Ki-67、ADC值、FGT及强化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CR组ADC值(1.08±0.23)×10^-3mm^2/s明显高于非pCR组(0.84±0.24)×10^-3mm^2/s,pCR组以肿块样强化(75%)及d型乳腺多见(63%)。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ADC值及强化模式可以作为HER2靶向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E值可以一定程度预测HER2状态。ADC值及强化模式可以作为HER2靶向治疗疗效独立预测指标;肿块样强化及较高的ADC值提示靶向治疗达pCR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确定乳腺癌肿瘤边界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确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1.5 T磁共振扫描仪及乳腺线圈对33例乳腺癌患者的35处病变行常规T1脂肪抑制序列和SE T2常规扫描以及回波平面成像(EPI)DWI扫描.依次测量乳腺癌肿瘤与肿瘤周围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35处病变中,3处为导管原位癌,31处为非特异性浸润性导管癌,1处为乳腺肉瘤.乳腺癌的ADC值显著低于肿瘤周围组织的ADC值.对于乳腺癌肿瘤的周围组织,在矢状位的ADC图上,同一层面的不同方向(前,后,上,下)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0.986.0.895均>0.05).但对于同一方向上的不同层面,靠近肿瘤的第一层ADC值小于远离它的3个层面(P=0.009<0.05).结论 ADC值对判别乳腺癌组织与癌周组织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EPI-DWI方法检测乳腺癌周围组织ADC值的变化,有望成为帮助确定乳腺癌手术边界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价兔肝癌化疗栓塞疗效。材料与方法首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成功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行MR DWI,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加而明显下降。整个肿瘤ADC值TACE术前为(1.48±0.36)×10 s/mm2,TACE术后为(1.78±0.15)×10 s/m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5)。结论 MR DW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价肝癌化疗栓塞疗效。  相似文献   

9.
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亦称初始化疗或术前化疗)最初是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所进行的辅助化疗,目前已将该治疗扩展至肿瘤较大的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以使肿瘤降期,进而达到保乳手术治疗的目的。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不断推广应用,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评价化疗后肿瘤变化的检查方法,本文对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准确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反应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MRI可以反映肿瘤形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肿瘤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扩散运动变化等重要信息,对评估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重要作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获取定量和高通量的特征,反映肿瘤的异质性,从而实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精准评估及预测。就MRI评估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前列腺疾病中17例前列腺癌及23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以及膀胱内尿液的ADC值,统计分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7例前列腺癌中15例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03±0.32)×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62±0.16)×10-3 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2);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膀胱内尿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24±0.30)×10-3 mm2/s、(3.25±0.29)×10-3 mm2/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834).结论 DWI可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根据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DW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表现及其ADC值的差异,探讨DWI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PCa,38例BPH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PCa区域、BPH的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及外周带的ADC值。结果:PCa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前列腺癌Ca灶及中央腺体非癌灶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91±0.214)×10-3mm2/s和(1.497±0.318)×10-3mm2/s;前列腺增生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39±0.190)×10-3mm2/s和(1.509±0.225)×10-3mm2/s。PCa灶的ADC值明显低于BPH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P〈0.05),其间ADC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对PC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常规MRI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DWI图上病变的信号特点及ADC值提供的病理变化信息,能提高对PCa的定性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乳腺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术前MR扩散、T2*W首过灌注及动态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MRI表现,分析比较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具有显著差异,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89.19%、79.38%;恶性病变T2*W首过灌注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2%、83.78%、82.61%;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36%、83.78%、79.35%;三者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3%,91.89%、92.39%。结论乳腺MR扩散、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主要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手术前的治疗,其主要意义:①使较大的乳腺癌肿块缩小,降低临床分期,增加手术根治和保乳手术的机会;②可靠的体内药敏试验,避免无效方案的长时间治疗,同时为术后辅助化疗提供指导[1,2],现已成为LABC 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前后癌灶最大径、体积及两者的变化率对NAC病理反应性的价值. 方法 36例病例均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Miller & Payne 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MHR)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on-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NMHR)2组,对2组NAC前、NAC第2周期后、NAC第4周期后于乳腺容积成像(volume imaging of breast,VIBRANT)动脉早期测量的癌灶最大径、体积及其变化率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CC)分析3次MR测量的癌灶最大径与体积之间的一致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判断MR测量的癌灶大小对NAC病理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结果 NAC前后,MHR组3次MR测量的癌灶最大径 [(2.75±1.16) cm、(2.19±1.07) cm、(1.58±0.75) cm ] 及最大径第 1 次变化率[(21.70±15.09)%] 与 NMHR 组 3次最大径[(2.71±1.10) cm、(2.33±0.90) cm、(2.01±0.94) cm]及第1次变化率[(11.68±10.27)%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HR组癌灶最大径第2次变化率[(39.00±15.38)% ]显著高于NMHR组[(25.83±2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NAC前后,MHR组3次MR测量的癌灶体积[中位14.00 cm~3 (范围2.96~83.41 cm~3)、中位7.31 cm~3(范围0.05~55.35 cm~3)、中位2.69 cm~3(范围0~33.40 cm~3) ] 及体积第1次变化率[中位48.65%(范围33.64%~98.48%)]与NMHR组3次体积[中位4.25 cm~3(范围4.78~106.55 cm~3)、中位10.53 cm~3(范围1.72~42.85 cm~3)、中位7.56 cm~3(范围0.68~156.58 cm~3)]及第1次变化率[中位52.04%(范围-35.79%~78.31%)]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HR组癌灶体积第2次变化率[中位85.37%(范围27.52%~100%)]显著高于NMHR组[中位68.80%(范围-289.60%~9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前后,3次MR测量的最大径与体积之间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67、0.55,总体一致性系数为0.78.以NAC后癌灶最大径和体积第2次变化率为评估参数、术后病理反应性为金标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80,两者评估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61). 结论 MR测量乳腺癌灶最大径与体积的一致性较好.NAC第4个周期后,癌灶最大径与体积两者的第2次变化率可评估癌灶对NAC的病理反应性,但评估效能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多参数联合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术前穿刺、术后病理确诊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分别于NAC前、NAC 2周期后、4周期后行动态MRI增强扫描及DWI成像.按照Miller&Payne改良病理反应性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组织学反应显著(MHR)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以病理反应性为应变量,分别对NAC 2、4周期后获得的MRI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构建新的参数,研究各新构建参数评价乳腺癌NAC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NAC 2周期后新构建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0(95% CI:0.72~0.87),大于单独使用癌灶最大径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Az=0.66,95% CI:0.57 ~ 0.76)(P<0.05),最佳截断点1.8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81%和72.41%;NAC 4周期后,新构建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6(95% CI:0.79 ~0.93),大于单独使用第4周期后癌灶最小ADC(Az=0.75,95% CI:0.67 ~0.84)及癌灶最大径变化率(Az=0.73,95% CI:0.62 ~ 0.80) (P< 0.05)作为评价指标,最佳截断点-1.19,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06%和81.03%.结论 MRI多参数联合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充分利用各指标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MR非增强序列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非增强序列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临床怀疑乳腺癌的女性患者,术前行MR平扫、脂肪抑制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由2名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析病变在T1WI、T2WI及2种脂肪抑制序列的检出情况、信号强度、形态学表现和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形态学表现、ADC值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29例,良性肿块21例.T1WI、T2WI、FS-T1WI、FS-T2WI、STIR和DWI序列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8.97%、86.21%、76.92%、92.31%、93.75%和96.55%.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和毛刺状边缘诊断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82、0.82和0.92.将ADC值诊断阈值设定为<1.3×10-3mm2/s时,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1.81%,阳性预测值为0.93.将病灶ADC值<1.3×10-3mm2/s,或者虽然病灶ADC值≥1.3×10-3mm2/s但形态不规则且与周围腺体组织分界不清或呈毛刺状边缘,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则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85.71%.结论 无需增强扫描,将常规FSE序列、脂肪抑制序列中对病灶形态和边缘的观察与DWI中ADC值的测量结合起来也可提高乳腺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3.0 T高场强超导型MR机,应用腹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44例膀胱癌患者,共71处病灶行MR检查,观察其DW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1处病灶中,有蒂型病灶占60.56%(43/71),在DWI上均表现为C形或拱形样结构,其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5.35%(41/43)。DWI诊断膀胱癌T分期的准确度非常高,其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3%、84%、91.3%。DWI对膀胱癌T分期准确性优于T2WI(71.83%),但联合T2WI,可提高其对分期诊断的准确性(90.14%)。结论 3.0 T高场强MR DWI所表现C形或拱形样结构,可作为早期膀胱癌较特征性的诊断征象。联合其他序列,可提高DWI对分期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