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研究该散光型IOL矫正散光的效果和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Torie IOL植入并且完成6个月随访的患者28例(36只眼),分别植入SN60-T3、T4、T5 Aerysof Toric IOL(B组),术后6个月时与植入Acrysof IQ IOL A组32例(48只眼)比较术前、术后的屈光结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UCVA)≥0.5者A组为82.42%,B组为9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3);UCVA≥0.8者A组为34.45%,B组为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8,P=0.000)。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A组为(1.85±0.46)D,B组为(0.24±0.1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0,P=0.000)。术后6个月IOL平均旋转(1.56±1.15)。结论 Aerysof Torie IOL在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方面是有效、预测性强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方法,临床观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Toric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TICL)植入术的视觉效果和对角膜及全眼像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收集行TICL术患者19例33眼,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主觉验光、波前像差、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像差,并对手术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BCVA达到1.0的比例为33.3%,术前BCVA达到0.8的比例为69.7%;术后UCVA达到1.0的比例为54.5%,术后UCVA达到0.8的比例为87.9%,所有术眼术后的UCVA均超过术前的BCVA(P =0.000).术前所有眼散光度数>-1.00 DC,术后97.0%散光度数≤-1.50 DC,87.9%术后散光度数≤-0.50 DC,81.8%术后没有散光.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为P <0.05),特别是高频部分(均为P<0.01).术后3个月像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术前比较轻微减小,从0.68 μm降低到0.59 μm,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慧差和术前比较也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术后球差和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全眼闪光和离焦等像差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 <0.05).结论 TICL能够安全有效矫正近视散光,TICL植入术后对全眼高阶像差RMS值、慧差无影响,球差由正球差向负球差转变.  相似文献   

4.
5.
应用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方法 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120例(120眼),随机分A、B两组各60例(60眼),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A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SA60AT(B组).观察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未校正视力(UCVA)及总散光度,对两组术后视觉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A组60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IOL散光轴位的旋转度,评价其在囊袋的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结果 术后12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时A组60眼的UCVA为(0.78±0.15),B组60眼的UCVA为(0.53±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优于B组.6个月时A组的总散光度从术前的2.07D降至0.67D,下降了约68%,B组的总散光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A组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6±2.81)度,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5±2.74)度.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ySof Toric IOL能显著减少术后散光,使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术后散光轴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与术者操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 SA60TT型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规则散光患者25例(30眼),术前测量所需植入IOL的球镜度和角膜散光度,并通过Alcon在线软件计算IOL的型号和放置轴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AcrySof Toric IOL,放置IOL于目标轴向.随访3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预计术后残余散光度、实际术后残余散光度、IOL旋转度.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为4.72±0.1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为4.96±0.08.术前角膜散光为(1.80±0.45)D,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为(0.29±0.16)D,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为(0.33±0.21)D,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与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05).术后1d20跟IOL轴位发生旋转,平均(5.50±4.07)°,术后3个月8眼无旋转,6眼轴位旋转<2°,12眼2~5°,4眼5~10°,无一例旋转超过10°以上,平均(5.68±4.12)°.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有良好且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Acrysof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源性散光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ToricIOL(SN60TT)植入术的35例(37只眼)做为实验组,其中T3(柱镜为1.50D)17只眼,T4(柱镜为2.25D)10只眼,15(柱镜为3.00D) 10只眼.随机选取同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 Natural IOL (SN60AT)植入术的30例(35只眼)做为对照组.全部手术均采用角膜屈光力陡峭子午线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术眼角膜散光及预期与实际残余散光、IOL旋转度数.结果 术后3个月实验组UCVA为0.65±0.23,对照组为0.55±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6,P <0.01),实验组BCVA为0.81±0.17,对照组为0.79±0.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P>0.05).术后残余散光实验组为(0.55±O.17)D,对照组为(1.89±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5,P<0.01).实验组IOL轴旋转平均为(2.5±1.7)°,有34只眼(91.9%)的旋转小于5°.结论 术后3个月观察表明植入Acrysof Toric IOL可以有效且稳定地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8.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荣  张红 《眼科研究》2009,27(3):226-228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32例(3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入Toric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5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200±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1d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132±1.853)°。结论Toric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15%~29%的白内障患者存在≥1.5D的角膜散光、这些散光明显影响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eular lens,Toric IOL)是将散光矫正与IOL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IOL。本研究通过对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评价该散光型IOL矫正散光的效果和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剑欣  张恩魁  王军  王文莹 《眼科》2009,18(2):84-87
目的观察术前伴有较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Acrysof SN60TT)后的屈光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5例(30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D的老年性及发育性白内障患者。方法术前通过生物测量及软件计算确定人工晶状体型号及放置轴位,并进行手术切口及目标人工晶状体轴位两步标记,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术中将人工晶状体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指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总合散光、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柱镜轴位。结果术后裸眼视力1个月为0.73±0.18,3个月为0.79±0.17。最佳矫正视力1个月为0.93±0.13,3个月为0.98±0.09。总合散光术后1个月为(0.68±0.53)D,3个月为(0.47±0.39)D。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为(1.58±0.84)D,与术前(2.02±0.90)D相比明显下降(Jp=0.00)。手术源性散光为(O.62±0.32)D。术后3个月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1.27+0.69)D,与预计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1.36±0.44)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术后3个月人工晶状体旋转(4.0±3.2)°,旋转5。以内占76.7%。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在本文短期随访期间能有效地矫正散光,在囊袋内稳定,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眼科,2009,18:84-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散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我科散光大于1.0D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所有患者受伤后角膜缝线已拆除,屈光状态稳定3个月队上,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8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散光(包括角膜源性散光及总合散光)、人工晶状体位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UCVA及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UCVA≥0.6者11例,所有患者BCVA≥0.6,BCVA≥1.0者8例;术后球镜度数及总合散光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角膜源性散光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居中性,随访末期,旋转度为(3.51±2.97)°,未见明显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可矫正部分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散光,把握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37眼(治疗组),另外,对照组30眼,手术方式相同,术中植入SA60AT型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IOL旋转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3个月94.53%患眼UCVA≥0.5,81.07%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92%.治疗组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82±0.87)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63±0.30)D,而对照组为(1.14±0.3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第1天IOL轴位偏离平均为(3.95±3.69)°,术后3个月平均偏离(2.52±1.95)°,94.60%患眼<5°.结论 Toric IOL可使患眼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眼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罗艳  程旭康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261-2263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IOL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 IOL,25眼植入Acrysof IQ IOL。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IOL的疗效。观察Toric IOL植入后的稳定性。

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 IOL的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 IOL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0.5以上者占81.8%,优于对照组32.0%。试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 IOL组,随访6mo,术后平均旋转4.22±1.46度。

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 IOL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4.
张勇  乔光  张昊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933-934
目的:在手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患者中应用Toric IOL,报告初步的观察结果。方法:选择2008-06/2009-01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Toric IOL植入并且完成6mo随访的患者39例45眼,分别植入SN60-T3,T4,T5AcrysofToric IOL,术后6mo时比较术前、术后的屈光结果。结果:术后6mo时T3,T4,T5各组的未矫正视力分别为0.73±0.20,0.92±0.16,0.85±0.23,残余散光为-0.52±0.22D,平均轴位发生偏转为3.5±2.1度,各组分别为2.8±2.0,3.0±2.2,3.9±1.8度。结论:AcrysofToricIOL在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方面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蒋琤  韦志一  杨勤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481-1483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矫正伴有规则性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IOL的旋转稳定性。

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2-06/2013-12的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源性散光患者23例2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者,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统计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与术后实际残余散光,Toric IOL在囊袋内的旋转度。

结果:术后3mo UCVA为0.75±0.16, BCVA为0.84±0.15,BVCA与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6,P>0.05)。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为0.28±0.12D ,术后3mo实际残余散光为0.42±0.17D,预期散光值与实际残余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259,P>0.05); Toric IOL术后1d IOL平均旋转3.02°±1.56°(0°~7°),术后3mo平均旋转3.28°±1.85°(0°~7°),其中 25眼(89%)旋转<5°,3眼(11%)旋转5°~7°。

结论:Toric IOL植入能够稳定并且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并有较精准的散光矫正预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前伴有较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Acrysof SN60TT)后的屈光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13例(20只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9:4,平均年龄为(70.4±12.5)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16,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1.84±0.66)D;术前通过IOL Master及软件测量计算确定人工晶状体型号及放置轴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术中将人工晶状体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主要随访指标为患者的自觉症状、眼压、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总合散光、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柱镜轴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复视及视疲劳症状较术前均有所改善,术后随访2-25个月,平均随访13.4个月,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为0.65±0.25,最佳矫正视力为0.69±0.22,末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为0.73±0.29,最佳矫正视力为0.86±0.30,末次随访时总合散光为(0.64±0.81)D,与预计残余散光(0.19±0.13)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人工晶状体旋转(8.4±7.4)°。结论 Toric人工晶状体能有效地矫正散光,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Toric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是一种以亲水性胶原共聚物为材料的人工晶状体,可用来矫正近视<-20.00 DS、远视<+10.00 DS合并散光1.00 ~6.00 DC的屈光不正.现今临床上TICL植入术不仅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合并高度散光,而且开始应用于因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等引起的继发性高度角膜散光的矫正.本文就TICL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设计选择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TICL植入术在特殊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程旭康  罗艳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45-1747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25眼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实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组,随访6mo内视力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术后平均旋转4.22±1.46°。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9.
王骞  朱俊英  肖燕  陈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18-1619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

方法:对21例26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散光、总散光,术后角膜散光及残余散光; 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度。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 术后残留散光0.55±0.33D,与术前总散光2.05±0.57D相比明显下降(t=13.574,P<0.05); 与术前预留散光0.47±0.19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5)。术后3mo角膜散光-1.89±0.53D,与术前角膜散光2.01±0.58D相比无差异(t=1.908,P>0.05); 所有26眼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度均<20°,平均旋转为(3.65±2.86)度。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矫正散光手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散光,术后IOL旋转稳定性良好,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伴有散光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1例(113眼),进行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于术后1、3、6个月及1、2年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时间点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术前BCVA为4.98±0.12,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2年BCVA分别为5.04±0.08、5.02±0.09、5.05±0.10、5.04±0.09、5.03±0.11,各个时间点的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90,P>0.05)。术前UCVA为4.03±0.07,术后各时间点UCVA分别为4.92±0.10、4.96±0.09、4.95±0.12、4.94±0.11、4.94±0.08,术后各个时间点的UCVA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F=6.508,P<0.05)。术后屈光度较稳定,散光度均在0.5 D以内;TICL在眼内稳定,术后6个月时106眼(93.8%)旋转小于5°,7眼(6.2%)旋转在5°~10°之间。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散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