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死性痴呆(MID)模型,探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痴呆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施以相应处理;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皮层、海马及纹状体区iNOS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脑区iNOS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针刺可明显下调iNOS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可降低iNOS的表达,从而减少NO的产生,改善痴呆大鼠的智能状态,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健  樊小农  李平 《中医研究》2006,19(3):11-14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向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的方法建立大鼠MI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非穴组和假手术组;针刺组取人中、内关、风池穴,非穴组取双侧肋下两固定非穴点,每日针刺1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与针刺组和非穴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捉抓。连续针刺2 w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左侧大脑。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bcl-2和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cl-2和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针刺后,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增加,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针刺可促进MID模型大鼠海马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从而保护脑组织,且这种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加以改进,并探讨针刺对其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MID模型,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HE染色分析海马CA1和CA3区的病理变化,并分析针刺的作用。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区受损明显,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针刺干预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结论经改进后的MID大鼠模型是进行血管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疗效评价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NOS mRAN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nNOS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P<0.01),针刺可明显下调其表达水平(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以及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区nNOS的过度表达、减轻NO神经毒性有关,且具有腧穴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备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针刺组在造模成功后第8天开始治疗,治疗后,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MP、cG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MP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cAMP含量升高(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GMP含量未见明显异常变化,针刺组亦未见明显调节作用。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以通过调节cAMP含量,介导血管平滑肌的松弛反应,改善脑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全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认知障碍.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技能及人格障碍等,属于中医学"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该病患者会进一步增加,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有关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由各种脑血管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严重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视空间定向能力、执行功能等)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显著,世界卫生组织已将VD列为21世纪的重点研究项目,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在目前尚无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而针灸对本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导师韩景献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从调理三焦论治,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可明显改善学习记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管腔狭窄和硬化导致的脑血流量(CBF)降低是痴呆的一个指征,其降低的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所以有学者以为CBF可作为评价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3].本研究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以调理三焦法作针刺,观测MID大鼠血浆及不同脑区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以及针刺的作用机制.因ET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造成血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参与脑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学习成绩,脾虚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海马组织的损伤以手术组最为明显。说明此模型为理想的MI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石学敏  来丽萍 《针刺研究》1998,23(4):245-246
本实验应用计算机图像综合分析系统测量MI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锥体细胞体视学参数,从而对其形态学变化加以量化。结果表明,经针刺治疗后,预防组体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明显高于模型组,数密度(NV)明显低于模型组,而接近假手术组,说明早期治疗可阻止脑组织损伤。针刺组仅体密度(VV)低于预防组,说明单位体积内锥体细胞的体积仍小于预防组。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老年痴呆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D-半乳糖加AlCl3诱导大鼠AD模型,分组处理,应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记忆能力.结果:针刺组大鼠跳台实验潜伏期较模型组和治疗前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针刺可明显提高AD大鼠的记忆能力,改善老年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2.
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进行方法学改进,以此模型对健脑益智冲剂进行药效学观察。方法: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栓子造模,观察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P〈0.05),中药健脑益冲剂和喜得镇(Hy-dergine)药物干预后,上述发迹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此模型是进行多发梗塞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筛造新药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强迫游泳应激大鼠海马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JNK通路阻断剂(SP 600125,以下简称SP)组、模型组、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每组6只。采用强迫游泳应激结合孤养法造模。针刺干预选取"百会""印堂"穴,每次20min,每天1次,共治疗2d;阳性对照药物给予氟西汀1.8mg/kg灌胃,每天1次,共治疗2d。通过游泳不动时间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JNK上游激酶MKK 4和MKK 7、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空白+SP组游泳不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不同组别之间JN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中MKK 4、MKK 7、p-JN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SP组MKK 4、MKK 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其余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SP组、针刺组、针刺+SP组、氟西汀组、氟西汀+SP组p-JN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降低急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JNK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有效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这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 (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4 -血管阻断法制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取眼针肝区、心区、肾区。共治疗 30日 ,并与西药尼莫通相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进行 Y-型迷宫测试 ,实验结束后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明显障碍 ,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改变 ,神经元损害严重。眼针组与药物组 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 ,与模型组比较 (P<0 .0 1) ,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 ,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眼针疗法可改善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来丽萍  李平 《针刺研究》1999,24(3):198-201
本实验采用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模型大鼠,观察其针刺前后各组行为学变化。结果表明,MID模型大鼠存在着学习记忆能力障碍,预防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经针刺治疗后其学习记忆能力增强,针刺有穴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形态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闭塞大鼠四条动脉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及针刺对其变化的影响 ,同时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离子泵的活性及针刺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死亡和胶质细胞增生现象 ,针刺治疗组Ⅱ无明显的细胞受损后形态学变化 ;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经针刺治疗后MDA含量明显下降 ;GSH px活性在脑缺血过程中首先代偿性升高 ,在再灌注过程中明显下降 ,经针刺治疗后酶活性复又升高 ;离子泵的活性在缺血及再灌注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经针刺治疗后各离子泵的活性均升高至与假手术组相近。结论 :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神经元的变性乃至死亡与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及能量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而针刺“百会”和“曲池”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元延迟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腩组织Na+-K+-A3TP酶的含量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动脉阻塞法制备VaD动物模型,检测脑组织含量,HE染色病理及梗死体积变化.结果 模型组较空白组海马及大脑皮质Na+-K+-ATP酶含量减少,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大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葛根素组较模型组海马及大脑皮质Na+-K+-ATP酶含量、神经元损伤得以恢复,大脑梗死体积有所改善.结论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还丹对Aβ_(25-35)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炎性因子表达及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Aβ)组、脑还丹低剂量组、脑还丹高剂量组、银杏叶片组,对照组和Aβ组加入对照组血清,其他各组分别加入对应的含药血清,72 h后,Aβ组、脑还丹低剂量组、脑还丹高剂量组、银杏叶片组加入Aβ_(25-35)作用72 h,测量各组海马细胞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并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另外,用Aβ行立体定位制造痴呆大鼠模型,分组同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高剂量脑还丹、低剂量脑还丹、银杏叶片治疗,1个月后取海马标本,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1)Aβ组海马细胞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还丹高剂量组、脑还丹低剂量组和银杏叶片组海马细胞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均低于Aβ组(P0.01),其中以脑还丹高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最低。(2)Aβ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1);脑还丹高剂量组、脑还丹低剂量组和银杏叶片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高于Aβ组(P0.01),其中以脑还丹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最高。(3)Aβ组大鼠海马区出现脂褐素堆积,溶酶体增大、空化,粗面内质网结构破坏,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减少,细胞核变形,突触减少和结构破坏。脑还丹组及银杏叶片组上述变化较Aβ组减轻。结论:脑还丹能通过减少炎性反应降低海马神经元损伤,从而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