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综合组50例,卧牵组50例,经两个疗程临床观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综合组比卧牵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25)。结论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独卧式颈椎牵引法,提示卧式颈椎牵引配合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联合七叶皂甙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七叶皂甙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联合牵引、按摩、中频电疗等物理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为0分及〈3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87.5%与25.0%、70.7%,P〈0.05)。结论:多种物理疗法联合七叶皂甙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11例,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中频感应电、牵引及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颈部抗阻训练、超短波及高压交电场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头颈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症状改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7%与70.5%,P〈0.05)。结论:规范化、目标性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交感型颈椎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做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颈椎牵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熏蒸配合每天进行颈椎9步功能保健操锻炼治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658,P〈0.05);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有效为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32,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颈椎9步保健操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崔海岩  高述珍 《现代康复》2000,4(7):1053-1053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2例颈椎病患采用牵引、中药离子导入、推拿、运动疗法治疗,并与单牵引法对照观察。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脊髓型相比亦有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余芳  张红星  黄国付 《中国康复》2009,24(5):337-33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及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牵引及手法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电针治疗。结果:治疗20d后,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3.1%、100%与28.1%、87.0%,P〈0.01)。结论:电针配合牵引及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后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颈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92、7.114、4.552,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椎间高度分别为(4.92±1.51)mm和(4.26±1.32)mm,都明显低于术前的(3.72±0.42)mm和(3.78±0.93)mm (t值分别为10.495、6.114,P均〈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间高度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高(t=4.52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7.6%和8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9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发生咽喉疼痛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相对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能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促进恢复椎间高度,改善颈椎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颈椎牵引、中频电疗法加按摩综合理疗等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定疼痛程度,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assessmentscaleforcervicalspondylosis,CASCS)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康复组VAS评分下降程度及CASCS评分增加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动态干扰电疗法结合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动态干扰电疗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2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干扰电结合牵引(治疗组)133例和单纯牵引治疗(对照组)132例,治疗20天后进行颈椎活动度评定和疗效评价。结果:2组间的颈椎活动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改善率(临床治愈+显效)78.2%优于对照组57.6%(P<0.01)。结论:动态干扰电疗法结合牵引治疗能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角度牵引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椎角度牵引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坐式颌枕带牵引。治疗组按发病症状、体征及颈椎病变部位不同进行0°~30°角度牵引,对照组行垂直牵引。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角度牵引治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做好颈椎牵引护理,严格掌握牵引角度、牵引力和牵引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C2~C7 Cobb角更大,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T1倾斜角更小(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可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间孔阻滞加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按摩、牵引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行椎间孔阻滞后10 min再按摩、牵引治疗,每3 d 1次。结果:6~12次后,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7.5%、97.5%与37.5%、90%,P〈0.01,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与25%,P〈0.01)。结论:颈部椎间孔阻滞加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目前已成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金标准";但对于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否应用内固定,尚存在争议。近年来,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在其治疗中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目的:比较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每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随访12~29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每组JOA评分、颈椎曲度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曲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未见内置物松动、下沉。实验组治疗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3例及食管损伤2例。提示两种方法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可靠,均能获得治疗后颈椎的稳定性;但前者方法简单,近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经气导平仪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海  赖蕴珠 《现代康复》2000,4(4):538-539
目的:探讨经气导平仪对神经根型颈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经气导平仪配合颈椎引治疗并与同期电脑中频配合颈椎牵引组比较。结果:神经根型颈椎病265例,治愈92例,显效81例,好转76例,有效率为93.96%,与同期电脑中频配合颈椎牵引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在改善上肢麻痛症状方面,两组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05)。结论:经气导平仪对颈椎病具有显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在改善神经要性  相似文献   

16.
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颈椎牵引,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牵引。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等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毫米波、牵引、调制中频电等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将8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毫米波、牵引、调制中频电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牵引、调制中频电治疗。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即时疗效和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2天评定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62.5%,对照组治愈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和显效患者中未发现复发病例,而对照组于6个月内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毫米波治疗效果优于超短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双向交替牵引手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颈椎牵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2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①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5%,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65.1%,对照组为25%,2组间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BA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涂靖 《中国康复》2002,17(2):88-89
目的:介绍以卧位旋转牵扳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和轻度颈椎损伤的方法及作用机理。方法:100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卧位旋转牵扳手法及配合理疗等。对照组采用牵引,高频透热,中频电等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时间最短2d,最长28d。观察组50例中经3d治疗即痊愈5例占10%,>3d痊愈40例占80%,好转5例占10%;对照组50例中,3d痊愈为0,>3d14例占28%,好转29例占58%,无效7例占14%。2组痊愈率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05)。结论:卧位旋转牵扳手法具有疗效快,安全,患者无痛苦的特点,应作为治疗颈椎病和轻度颈椎损伤的首选方法,配合相应的理疗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开展一项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保留颈椎重要结构的基础上对颈椎病实现脊髓减压。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3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轴性症状明显率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明显低于单开门组(P〈0.05),颈曲指数丢失值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显著低于单开门组(P〈0.05)。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末次随访1例患者2枚钛钉轻微松动,患者无异常症状。单开门组治疗中6例开门时出现铰链侧断裂,将断裂椎板切除,脊髓表面覆盖人工硬脊膜加以保护。结果表明,微创颈椎管成形组与单开门组相比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无差别,但治疗后并发症远低于单开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