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平衡推拿法治疗颈椎病17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脊柱平衡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12/2005-09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所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72例,男76例,女96例,年龄18-65岁。采用整体平衡推拿法(即①颈部常规推拿治疗10min,3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②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另加用推拿手法操作或踩跷方法,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治疗2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估(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反复,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结果17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愈55例,有效率为32.0%;显效64例,有效率为37.2%;有效45例,有效率为26.2%;无效8例,有效率为4.6%;总有效率95.4%。结论脊柱平衡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肢体酸软无力的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赵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5):910-911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刺五加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的147例CSM分为推拿组(A组)、推拿合刺五加组(B组)、刺五加组(C组),并将它们的各项指标作对照研究.结果3组治疗均有效,从功能评定及40分评分法评价分析,B组明显优于A、C组,提示病程长短与疗效相关.结论推拿合刺五加治疗CSM疗效肯定,并对治疗CS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柱平衡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12/2005-09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所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72例,男76例,女96例,年龄18~65岁。采用整体平衡推拿法(即①颈部常规推拿治疗10min,3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②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另加用推拿手法操作或踩跷方法,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治疗2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估(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反复,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结果17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愈55例,有效率为32.0%;显效64例,有效率为37.2%;有效45例,有效率为26.2%;无效8例,有效率为4.6%;总有效率95.4%。结论脊柱平衡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肢体酸软无力的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评价除项背部的手法操作外,配合头面部推拿的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4-06/2006-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采用SAS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益脑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各80例。益脑推拿组:除常规推拿外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循经推拿,按揉印堂、太阳、四白、百会等穴,以得气为度;右手拇指端桡侧和其余四指指端从前方向后下方扫散两侧胆经,左右各10遍;从前发际向后拿五经,操作6遍。再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20°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反复5遍;然后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常规推拿组:常规取穴推拿如益脑推拿组,然后实施颈椎拔伸法。两组每次治疗时间均为25min,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王楚怀等所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对两组的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进行评估。结果:参与实验的颈椎病患者160例都进入结果分析。①益脑推拿组、常规推拿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分析,u=7.4193,P<0.05)。②治疗后两组症状与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8.44±1.52,13.93±2.14;26.34±2.20,14.07±2.19;t=49.4428,35.3540,P<0.05),且益脑推拿组优于常规推拿组(t=6.0832,P<0.05)。③益脑推拿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的体征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推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3.82%,68.66%;46.67%,37.18%;P<0.05),但两组在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方面的体征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显效率、提高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改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方法,是临床颈椎病治疗的一项有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60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痛阈,松解颈椎小关节粘连。总有效率达94.4%。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60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痛阈,松解颈椎小关节粘连。总有效率达94.4%。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评价除项背部的手法操作外,配合头面部推拿的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04—06/2006—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采用SAS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益脑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各80例。益脑推拿组:除常规推拿外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循经推拿,按揉印堂、太阳、四白、百会等穴,以得气为度;右手拇指端桡侧和其余四指指端从前方向后下方扫散两侧胆经,左右各10遍;从前发际向后拿五经,操作6遍。再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176;~20&;#176;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反复5遍;然后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常规推拿组:常规取穴推拿如益脑推拿组,然后实施颈椎拔伸法。两组每次治疗时间均为25min,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王楚怀等所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对两组的总体疗效、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体征改善率进行评估。
结果:参与实验的颈椎病患者160例都进入结果分析。①益脑推拿组、常规推拿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分析,u=7.4193,P<0.05)。②治疗后两组症状与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8.44&;#177;1.52,13.93&;#177;2.14;26.34&;#177;2.20,14.07&;#177;2.19:t=49.4428.35.3540,P<0.05),且益脑推拿组优于常规推拿组(t=6.0832,P<0.05)。③益脑推拿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的体征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推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3.82%,68.66%;46.67%.37.18%:P<0.05),但两组在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方面的体征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显效率、提高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改善棘突移位和生理曲度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方法,是临床颈椎病治疗的一项有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药配合龙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三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8例合格受试者随机纳入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治疗组56例、针刺组56例、龙氏手法组56例进行治疗,对多项评价指标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针刺组85.8%,龙氏手法组89.3%,综合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的疗效(P<0.05);(2)治疗后3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总积分均升高(均P<0.01),综合组积分升高程度优于其余两组(均P<0.01);(3)综合组在纠正颈椎失稳方面优于两对照组(均P<0.05);(4)治疗后3组椎动脉血流速度(Vp、Vm、V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比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5)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所采用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论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CSA,综合疗法较之单纯采用针刺疗法或龙氏手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推拿手法为主来治疗颈椎病,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并发症、效果好等优点,是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现就推拿治疗颈椎病178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4 例采用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者为治疗组;48 例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0.01)。结论:推拿结合药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疗程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推拿配合刺五加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刺五加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将明确诊断的147例CSM分为推拿组(A组)、推拿合刺五加组(B组)、刺五加组(C组),并将它们的各项指标作对照研究。结果:3组治疗均有效,从功能评定及40分评分法评价分析,B组明显优于A、C组,提示病程长短与疗效相关。结论:推拿合刺五加治疗CSM疗效肯定,并对治疗CS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典型病例100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刀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探析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机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3%(41/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1,0.01,P<0.05).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松解粘连,缓解软组织痉挛,使血管、神经受压得到解除,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4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辨型操作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43例(26。2%),显效79例(48.2%),有效37例(22.6%),无效5例(3%)。结论:本方法安全合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佟帆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5(4):39-42
脊髓型颈椎病(CSM)与其他颈椎病相比临床上有其特点:(1)颈部症状不突出经常造成误诊;(2)潜隐性、进行性发病,病程长,往往出现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后才能转科就诊,以至延误病情;(3)当出现颈髓压迫症后已经失去进行非手术治疗机会;(4)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一旦出现颈髓缺血改变后往往形成不可逆的病症,致残率极高;(5)经确诊后,部分病人因惧怕手术及手术风险继续延误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牵引及药物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中药熏蒸配合电动牵引组)和对照组(单纯电动牵引组),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6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电动牵引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缓解症状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白脉软膏外用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进行试验设计,将58例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试验过程中脱落病例1例,结果分析27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过程中脱落病例2例,结果分析28例).试验组:白脉软膏+频谱治疗;对照组:安慰剂+频谱治疗.疗程均4周.每7天随访评价其疗效.观察颈部压痛指数,中医证候评分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内颈部压痛指数、颈椎病主症总评分、颈椎病次症总评分均明显下降(F组内=7.55,F组间=36.45,F交互=13.15;P均<0.05.F组内=12.28,F组间=19.13,F交互 =22.13;P均<0.05.F组内=3.39,F组间=3.94,F交互=3.65;P均<0.05),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颈部压痛指数在第4周随访评价时,试验组(1.43±0.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5±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主症总评分在第4周随访评价时,试验组[(1.57±0.8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96±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次症总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1.32)分与(1.44±0.89)分,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各时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白脉软膏外用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