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指标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捷  王海燕 《营养学报》2002,24(2):176-180
目的 : 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一些营养指标进行评估。方法 : 对 9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 CAPD腹透 )患者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 SGA)、膳食调查、直接人体测量、生化参数的测定 ,计算氮出现率相当蛋白 ( n PNA)、瘦体重和 %瘦体重。结果 : 依据 SGA评分 ,在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三组间进行以下指标比较 :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和蛋白质摄入 ( DEI、DPI)、血白蛋白、n PNA、瘦体重及 %瘦体重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0 .0 5 )。但营养良好组的 DPI和 DEI异常率 70 .2 1 % ,血白蛋白和 %瘦体重异常率 31 .91 %和 5 1 .0 6% ,而轻中度营养不良组血白蛋白和 %瘦体重正常率为 49.39%和 67.74% ,仅重度营养不良组中各指标异常率均在 80 %以上。直接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在本组患者中的异常率为 4.44% ,6.67%及 1 3.33%。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白蛋白有显著相关 ( P<0 .0 0 1 ) ,与 DPI、DEI、n PNA及 %瘦体重均无相关。结论 : SGA是评价腹透患者营养状况的简便方法 ,但还需其它反映营养状况不同侧面的指标的补充 ,如 DEI、DPI、血白蛋白、n PNA、瘦体重及 %瘦体重。其中用肌酐动力学公式计算瘦体重是反映肌肉蛋白质贮存的有效方法。直接人体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73例CAPD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分为高转运组43例与低转运组30例,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两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原发病、年龄、体重、透析时间、超滤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Hb、SGA评分、BUN、S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转运组透析时间(14.35±13.88)个月,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DN) 16例、非DN 27例,TP(64.98±7.59)g/L,ALB(34.61±5.43) g/L,与低转运组的(24.20±19.62)个月、12例和18例、(68.73±6.96) g/L、(38.71±3.82) 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腹膜转运特性CAPD患者营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CAPD高转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叶凯丽 《药物与人》2014,(10):328-32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并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采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85倒,据透析液剂量4~6L分为低转运组48倒;透析液剂量≥8L分为高转运组40例,观察两组营养状态。结果:两组病例进行营养状态分析,观察两组SGA评分、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右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髂皮褶厚度并进行比较,P〈2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透析液用量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有着深刻影响,大剂量的透析液应用是引起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腹膜透析治疗中不应该过于要求过高的透析充分性,应综合选择合适的,能够长期坚持应用的透析剂量,防止影响腹膜遗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RRF)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膜透析患者97例,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两组:rGFR≥2ml/(min· 1.73 m2)为有RRF组;rGFR<2 ml/(min· 1.73 m2)为无RRF组.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临床随访,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尿量、血压、血红蛋白(Hb)、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IPTH)等,同时记录透析模式、透析液量和透析出液量,计算每周腹膜和残肾的尿素清除分数(Kt/V)、肌酐清除率(Ccr),以总Kt/V和每周总Ccr作为透析充分性指标,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透析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观察1年后的病死率.结果 有RRF组患者透析初始及1年后24 h尿量均高于无RRF组,有RRF组患者透析初始尿量(1 470±570)ml,1年后减至(1 010±47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初始及1年后总Kt/V、每周总C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Kt/V:2.07±0.49比1.73±0.36,1.98±0.41比1.69±0.31;每周总Ccr:(65.6±11.2)L/周比(54.1±10.2)L/周,(62.3±10.8)L/周比(51.3±9.7)L/周](P<0.05);有RRF组透析初始及1年后平均动脉压低于无RRF组,血浆白蛋白有RRF组较无RRF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RRF组患者透析初始血钙水平明显高于无RRF组,血磷和IPTH水平明显低于无R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血钙和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TH水平有RRF组明显低于无R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有RRF组病死率为5.7%(3/53),显著低于无RRF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RRF、年龄、心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透析病程、糖尿病、血浆白蛋白、Kt/V与腹膜透析死亡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F可以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能,保护RRF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血磷水平并未因RRF及透析充分性好而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5.
叶凯丽 《药物与人》2014,(10):329-329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夏影响因素。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血清白蛋白值,AMC进行分析。结果:①依据SGA评分,CAPD患者营养不良总发生率47.1%;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组患者的ALb、Scr、Ch、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低于营养良好组,CRP明显升高;②按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划分高转运组和低转运组,高转运组的血清Alb显著低于转运组;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腹膜转运类型多为高转运度高平均转运类型,Ser、ALb、Ch、CRP是影响其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纠正有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的腹膜转运类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将行MPD且规律(每3个月)随访的56例患者(MPD组)行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T),根据其D/P值分为高通透性组(D/P> 0.65,18例)和低通透性组(D/P≤0.65,38例).于PET当天行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CRP等及透析液肌酐、尿素氮、尿酸等的检测,计算患者尿素清除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根据PET结果制定透析处方,使尿素清除指数≥1.7,内生肌酐清除率≥50 L/(周·1.73 m2).MPD 6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与尿毒症非透析患者30例(尿毒症非透析组)和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通透性组、低通透性组、尿毒症非透析组血清CRP均高于对照组[(54.41±17.77)、(43.34±18.07)、(39.10±17.86) mg/L比(2.00±0.36) mg/L,P<0.05],高通透性组血清CRP高于低通透性组(P<0.05).MPD组与尿毒症非透析组血清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透性组和低通透性组MPD6个月后血清CRP与PET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PD 6个月后,有6例低通透性患者转为高通透性,该6例患者置管1个月后的血清CRP明显高于其他32例腹膜转运类型仍为低通透性患者[(64.45±13.05) mg/L比(39.38±16.12) mg/L,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性反应状态.MPD患者腹膜转运特性以低通透性为主.腹膜转运特性为高通透性患者体内存在的微炎性反应状态严重于低通透性患者.MPD不能改变尿毒症患者的CRP水平.尿毒症患者的原始微炎性反应状态或许影响了其腹膜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在肾功能衰竭伴大量腹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在肾功能衰竭(肾衰)伴大量腹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伴大量腹水及低蛋白血症的慢性肾衰患者,在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同时,先给予间歇性腹膜透析(IPD),2周后转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及浮肿等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CAPD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经腹膜透析后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食欲改善,浮肿逐渐消退,并发渗漏1例,改血液透析1例。患者透析后Cr、BUN明显下降(P〈0.05),Hb明显上升(P〈0.05),β2-MG、PTH、Alb、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伴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腹膜透析治疗,统计对比全部患者透析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透析治疗后血肌酐(513.5±11.2)umol/L、尿素氮(20.3±1.5)mmol/L,明显小于透析治疗前的(725.6±12.3)umol/L、(25.4±1.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透析治疗后的血红蛋白(105.6±2.9)g/L、血白蛋白(31.7±2.0)mg/L,明显高于透析前的(93.8±3.1)g/L、(28.2±1.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期间感染、出血、腹膜炎、腹腔脏器粘连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6.0%。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切透析治疗期间安全性较好,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腹膜透析仍需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推进腹膜透析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价(MPSGA),结合有关生化、人体测量指标,依总评分,86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分为4组,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86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16%。随着MQSGA分值增高,各项指标均下降。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标准化蛋白分解、超敏C-反应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尿素、血肌酐、胆固醇、上臂中点肌围、尿素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微炎性状态、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方艳 《药物与人》2014,(6):206-207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膜透析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在行腹膜透析的同时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腹膜透析患者完全依从的比率显著提高,高达65.91%,而不能依从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2.27%,差别均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膜遗析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值(20.24±2.86)分、心理功能评分值(19.85±2.72)分、社会功能评分值(20.39±1.88)分、物质生活评分值(16.80±2.13)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差别均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积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锌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以45例病情稳定的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膳食锌摄入量和血清锌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CAPD患者膳食锌摄入量和血清锌水平与主观整体营养评价(SGA)分数、血细胞计数、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及淋巴细胞亚群等营养和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APD组患者膳食锌摄入不足率(P=0.007)和低血锌率(P=0.03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3).相关性分析检测结果显示,CAPD患者膳食锌摄入量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00),与SGA评分(r=-0.354,P=0.015)和CRP(r=-0.354,P=0.015)呈显著负相关,与各类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8无明显相关性;血清锌水平与血红蛋白(r=0.411,P=0.005)、红细胞比容(r=0.345,P=0.023)、白细胞(r=0.318,P=0.035)、SGA评分(r=0.417,P=0.005)及CRP(r=0.342,P=0.027)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8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APD患者存在锌缺乏.充足的膳食锌有助于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整体营养水平.较高的血清锌水平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营养干预和个体化护理对终末期肾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表将符合研究方案要求的104例ESRD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完成本研究并进入最后统计分析的共102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自行进食,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营养干预和个体化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杳、人体测量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研究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风险:32.6%比56.0%,P=0.028;营养不足:15.4%比34.0%,P=0.038)。干预后两组人体测量学指标均较干预前下降,研究组握力降低的差值显著小于对照组[(-1.6±0.9)kg比(-9.9±1.4)kg,P=0.001],而两组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和上臂肌围降低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增高,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下降,两组干预前后肾脏疾病及透析相关生存质量项目评分的差值[(2.5±4.4)分比(-7.9±7.4)分,P=0.001]和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值[(3.4±4.1)分比(-6.8±6.3)分,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营养干预和个体化护理可能有助于改善ESRD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患者营养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 了解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透析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的营养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 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 (SGA)评估 46例透析前 ESRD患者和 7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血浆白蛋白 (ALB)等其它营养指标 ,分析了影响透析前后营养状况的有关因素。结果 : 根据 SGA分级透析前组总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 65 .2 3 % ,维持性血透组为 5 8.97% ;残肾功能与透析前营养不良的相关性不明显 ,透析组 SGA分级三组之间 ALB、Pre-ALB、Chol、SCr、n PCR、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心血管疾病、肝硬化、感染等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而透析时间、KT/ V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 ESRD患者在透析前和维持性透析时有较高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老龄、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4.
许琳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32-33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日给予左卡尼汀1 g,静脉推注,连用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生化指标、血清瘦素水平及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量指数(BMI)和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明显升高(P<0.05),leptin与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SF、MAMC和BMI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有效降低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对2种透析方式进行费用效用分析,为患者自主选择透析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DQOL-SFTM1.3量表随访调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稳定期透析患者264名。结果 腹透组费用相对较低;两种透析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均有改善,血透对总体生命质量、躯体健康总评(PCS)的改善优于腹透;腹透组每获得一个QALY的花费低于血透组。结论 腹透组更具有费用效用优势,且随着自购药费用的下降,该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腹膜透析患者家庭关怀度和容量管理行为,并探讨二者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评估问卷、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问卷对郑州市2所综合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5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关怀度总分为(7.89±1.50)分,合作度得分最低,适应度得分最高;容量管理行为总分(13.80±5.02)分;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关怀度得分和容量管理行为成正相关( r=0.536,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家庭关怀度是容量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关怀度和容量管理行为均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从而促进容量管理行为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98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营养状态以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VEF、Hb含量、A1b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病人营养不良发生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韩庆烽  董捷  汪涛 《营养学报》2004,26(5):358-36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维持腹膜透析治疗的44例病人进行近2年的随访研究。按随访期间膳食蛋白摄入量(DPI)分为两组,即保持在0.78 g/(kg·d)以下者和曾出现0.78g/(kg·d)以上者。将随访期间综合性主观评估(SGA)水平发生动态变化的22例按SGA的变化分为两组,即营养状况好转组和恶化组,比较随访期间营养指标和残余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高容量负荷状态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状况。结果: 以SGA评定营养状况,较低DPI组病人横断面研究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3.5%,而随访后为60.9%;较高DPI病人横断面研究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7.1%,而随访后为28.6%。营养状况恶化组病人在随访期间残余肾功能显著下降,高容量负荷状态和新发心血管系统事件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好转组病人(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病人中,单纯低水平的蛋白质摄入并不一定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而残余肾功能的变化、高容量负荷状态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与低蛋白质摄入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腹膜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过高蛋白质摄入进行饮食调整后对腹膜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1月期间规律随访的稳定腹透病人33例,其每日饮食蛋白质摄入(daily protein intake,DPI)均>1.2g/(kg·d)。由营养师为其制定食谱以减少蛋白质摄入。评估调整病人饮食DPI和热量摄入(daily energy intake,DEI)前后各营养指标的变化,包括血白蛋白(Alb)、瘦体重(LBM)、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高钾、高磷和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的比例,以及病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半定量评分方法,分为0~10分)。结果33例腹透病人6月后1人转血透,3人移植,1人死亡,共28人纳入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1.4±12.3岁,男女比例分别为39.29%和60.71%。透析龄为8.8月(1~66月)。饮食调整半年内DPI,DEI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人饮食调整后不伴随胃肠道症状加重,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无变化。饮食调整半年内,血ALB在3个月后明显上升为36.22±2.79g/L vs37.34±3.32g/L,P<0.05),血Scr半年后明显上升(753.91±311.02μmol/L vs835.93±283.39μmol/L,P=0.003),而LBM、SGA、高磷血症、高钾血症及酸中毒发生率在半年内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高蛋白质摄入的腹透病人经营养师制定食谱指导其合理摄入蛋白质和能量后,病人营养状况稳定,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等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