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增加,使成人结核病呈上升趋势。为了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按照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卡介苗,91年我院对7岁和12岁两年龄组的600名儿童做复种卡介苗前结核菌素试验,结果阳性率为30%,强阳性率为2%,于是只对420名结核菌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香港对结核菌素阴性的在校儿童进行卡介苗复种成为常规。 目的:应用结核菌素皮试评定卡介苗复种的效果。 方法:通过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登记报告随访一钮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的303692名儿童。以香港卫生局的接种统计,评估小学参加卡介苗复种规程的队列百分比。通过接种卡和门诊记录来确定儿童的卡介苗复种史。 结果:队列中参加卡介苗复种规程的有85.2%;参与者中的79.7%结核菌素阴性并复种;343人在11岁后发展为结核病;参与者除41人离开外,其余302人均在规程中。参与者和未参与者的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6.5和12.9每100000人年(RR 1.28,95%CI 0.92-1.77)。在参与者中,结核菌素阴性/卡介苗复种组和结核菌素阳性/未复种组的结核病发病率分别是12.5和32.0每100000人年(RR 0.39,95%CI 0.31-0.49)。 结论:本研究未能证明学校卡介苗复种规程的参与者与未参与者间在结核病发病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核菌素阳性组结核病危险的增加不支持使用结核菌素试验来检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产生的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和大学新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的情况,为广州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和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学和大学共17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对试点单位2018—2021年共计17 632名入学新生(包括初高中、专科、高等院校的一年级学生)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对15岁以上学生同时加做胸部X线摄片检查;TST中度及以上阳性者(硬结平均直径≥10 mm)再进一步加做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TST和IGRA均为阳性或胸部X线摄片发现肺部异常阴影者,再进行痰涂片、痰培养等结核病辅助诊断检查。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际筛查学生17 204名,筛查率为97.57%(17 204/17 632)。TST阳性者共4449名,阳性率为25.87%(4449/17 199),一般阳性率为15.98%(2748/17 199),中度阳性率为7.65...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以来上海市每年都有10万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为接种卡介苗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试验方法系采用曼它氏法,用1:1000倍稀释的旧结核菌素皮内注射0.1毫升,48—72小时后显直径5亳米以上的浸润反应者,即为结核菌素阳性反应。本文系就每年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来看7年来上海市儿童结核病自然感染率。上海市儿童结核病自然感染率与国内其他大城市如北京、南京等并无显著的区别。感染率与性别无关,但随年龄的增大而急剧上升。4—12个月的感染率在5%左右,1—4岁之感染率在20%左右,5—9岁在50%左右,10—14岁在70%左有,15岁以上在85%左右。7年来各年龄组的感染率还看不出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背景:香港政府结核病与胸部疾病中心的结核病控制规程。 目的:确定香港对结核病家庭接触者的检查结果。 设计:从在胸部疾病中心登记治疗的5757例中随机选择970首发病例,对其所有家庭接触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结果:在确定的2678名家庭接触者(首发病例的3倍)中,检查率为90%;发现41例活动性病例,比率为1720/100000(95%CI1238-2329)。比率在两端年龄组最高,≤5岁的儿童组为3604/100000(95%CI 990-3615),在>60岁年龄组的人群中为3547/100000(95%CI 1456-6489)。痰涂片和培养阳性的首发病例其接触者病例率最高,为2904/100000(95%CI 1869-4873);但细菌学为阴性病人的接触者病例率也高,为1478/100000(95%CI678-2789)。通过接触者追踪确定的阳性病例可能是源病例而不是继发病例。≤5岁的儿童结核菌素为阳性为8%,香港对所有的新生儿都予BCG接种,在过去的30年覆盖率为99%,很难估算这些儿童的感染率。 结论:香港作为结核病的中等负担地区,对接触者进行调查是主动发现活动性病例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患者(以下称“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6个区的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5664名进行结核病筛查现况调查,接受结核病筛查的家庭密切接触者5206名,对<15岁的家庭密切接触者629名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肤试验,其中结核菌素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5 mm或伴有水泡或溃破等强阳性反应的儿童144名;对≥15岁人群4577名拍摄胸片,胸片提示肺部有异常阴影者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3.6%(187/5206),痰涂片阳性患者检出率为0.7%(36/5206),痰菌阳性患者检出率为1.3%(66/5206).629例15岁以下儿童BCG-PPD皮肤试验一般阳性和中度阳性的485名,强阳性144名,BCG-PPD皮肤试验强阳性儿童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5.6%(8/144).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中,男、女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分别为3.7%(86/2348)和3.5%(101/2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与指示患者是夫妻、父母或兄弟姐妹关系的密切接触者检出率分别为4.4%(74/1675)、4.3%(34/794)和5.7%(29/507),与指示患者是儿女或其他关系的检出率分别为2.4%(40/1682)和1.8%(10/548),不同关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19,P<0.01).初治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率3.9%(160/4131),比复治指示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率2.5%(27/10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6,P<0.05).结论 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是主动发现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初治指示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需更加注意,与指示患者是夫妻、父母或兄弟姐妹关系者是结核病筛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牛分枝杆菌脂多糖在动物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灭活的牛分枝杆菌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脂多糖,用提取的脂多糖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阴性牛血清和结核病、副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口蹄疫、衣原体病和新孢子虫病阳性牛血清,判断脂多糖用于动物结核病诊断的特异性。同时,收集牛血清样本245份[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阳性177份,TST阴性68份],梅花鹿血清样本29份(TST阳性10份,TST阴性19份),獐子血清样本14份(TST阳性14份),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以TST结果为参照,评估脂多糖在动物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除结核病阳性牛血清外,其余阳性病牛血清的检测结果与阴性牛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Cut off值。基于脂多糖建立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与TST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8.54%(255/288),总敏感度为87.56%(176/201),总特异度为90.80%(7...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一起校园肺结核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为完善学校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同时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和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开展肺结核筛查和密切接触者调查。结果 在确诊1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之后,共开展4次密切接触者筛查并陆续确诊4例活动性结核病病例。其中,针对指示病例的54名密切接触者(学生47名,教职工7名)开展首次调查时,调查对象的胸片均未见异常,学生的TST强阳性率为4.44%(2/45),教职员工为1/7。本次疫情TST强阳性且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学生无人接受预防性治疗。与首次筛查相比,后续筛查中与指示病例同宿舍的学生TST阳转率为6/8、同小组学习的学生TST阳转率为4/5、经常性共同就餐的学生TST阳转率为3/3。此外,后续筛查中发现的4例肺结核新发患者均为随访过程中的TST阳转者。结论 本次学校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示,密切接触者调查和处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近感染的追踪应成为随访密切接触者的重要内容,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界定应更加明确并应提高预防干预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标本收集困难,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时间过长,结核菌素试验(TST)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 TST诊断的敏感性下降。作者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对MTB抗原敏感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诊断结核病,缩短了时间,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地点:曼谷2家HIV/AIDS门诊部。目的:虽然异烟肼预防性治疗(IPT)可降低HIV感染者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危险性,但在发展中国家应用尚少。WHO建议对HIv/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均阳性者,或高结核感染率而TST实行困难国家的所有HIV阳性者实施异烟肼预防性治疗。但未进行TST是否会影响IPT的依从性尚未可知。设计:曼谷市共有914例HIV阳性病人接受了IPT前的随机TST检查。根据病人自报告或药片计数方法测量病人的治疗依从几天,并评价HIV阳性病人的IPT完成比例。结果:PPD阳性组和未进行TST检查组的自报告法治疗依从性为84.5%、79.7%,药片计数法治疗依从性为81.8%、73.9%(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1.44,0.79-0.64和1.53,0.45-5.26)。TST检查组和未进行TST检查组的治疗前退组率为6.3%和1.7%(OR:3.93,95%CI:1.18-16.04)。结论:TST检查非IPT治疗依从性的预测因子,但与治疗前的较高退组率有关。两种方法均显示IPT的治疗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南非一个结核病高发病率(>800/10万)的郊区。目的:确定肺结核成年病人对家庭5岁以下密切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率和发病率。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对象:成年结核病病人家庭周围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其中>98%在新生儿时期接种过卡介苗)。检查项目:临床检查,结核菌素皮内试验,胸部X线摄影,胃液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结果:在与80名已登记病人(83%涂片阳性)有接触的155名5岁以下儿童中,感染率为14%,发病率为34%。2岁以下儿童病变更重(支气管内结核和支气管压迫症)。在154名年龄超过5岁的受检家庭成员中,17人培养确诊为肺结核(13人涂片阳性),并根据X线所见对16人进行抗结核治疗。结论:在结核高发区对肺结核成年病人家庭接触的儿童进行评估和采用药物预防是一项有价值的措施。在家庭青春期和成年人涂片和培养阳性肺结核的检出应强调对接触者的追踪以检出肺结核传染病人和防止结核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估算马拉维学生结核年感染率。方法:在马拉维随机选择12个区的学校进行调查。以1-4年级6-11岁的儿童为调查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防痨与肺病联合会指南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在17123名符合条件的儿童中,80%接受皮试。在进行皮试的儿童中,79%复验了结果。根据不同的标准,无卡痕儿童的结核感染率界于9%-12%之间。皮试结果≥10mm的反应率女童低于男童,反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BCG卡痕儿童的结核感染率高于无BCG卡痕者。估计年感染率在0.6%-1.4%之间。结论:马拉维结核年感染率为1%。本研究将为评价马拉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结核病传播的影响提供有价值的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79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综合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设计和对人员的培训等准备工作,1979年对29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以外)进行了结核病流行病学随机抽样调查由于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不同,确定调查点数也不同。每一调查点平均1.500人左右。全国共888个调查点。受检总人数为1,295,083人,受检率96.8%。检查方法主要采用:(1)X线胸透和有异常阴影者拍摄胸片;(2)对发现胸部病变者作两次痰涂片检查;(3)15岁以下儿童作结核菌素试验。结果:(1)肺结核患病率717/10万人口;(2)涂片阳性患病率187/10万人口:(3)266个调查点15岁以下儿童年感染率0.8%。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本地区六个县、市六个流调点9,489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对所发现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包括病史,排菌病人的症状起始时间与首次X线发现肺结核(有无空洞)的日期、当时的年龄等。结果: (一)实检9,489人中0~14岁占42.29%,15~34岁占32.61%,35~54岁占19.14%,55岁以上占5.96%。共检出病人104名,各年龄组分别为12.50%,20.19%,49.04%,18.27%;32名排菌病人中35~55岁年龄组占71.88%。其中13例Ⅳ型病人中该年龄组就有10例,占76.9%。 (二)本资料13名儿童患者中有10名是35~55岁年龄组的排菌病人的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5.
<正>自1890年科赫发明用于结核病免疫治疗的结核菌素(tuberculin),1907年奥地利人V.Pirquet将结核菌素作为结核病诊断试剂以来[1],产品也从滤液蛋白粗提物改进为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在结核菌素用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逾百年后的今天,该类产品依然在结核病辅助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卡介苗接种阳转考核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结核病疫情的变化,早在2002年我国研究者已经发现"靠单纯DOTS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无法解决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群发展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口岸移民人群日市结核的发病及感染情况,建立出入境口岸防控结核病科学有效的监测管理体系,防止结核病通过口岸跨境传播。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l5598名赴美移民结核病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5岁组的2488名儿童均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7下扰素体外释放试验;≥15岁组13110名均摄x线胸片,对所有x线胸片可疑的401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对11例培养阳性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照美国CIX"结核病筛查指南要求并参照我国肺结核诊断标准确定:(1)继发(}舌动)性肺结核:≥15岁组13110名x线胸片提示可疑肺结核401例,从中确诊肺结核患者15例(检出率114.42/10万),其中菌阳11例,菌阴4例(检出率分别为83.91/10万和30.51/10万);(2)非活动性肺结核:≥15岁组确诊非活动性肺结核386例,检出率2944.32/10万;(3)儿童潜伏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15岁组2488名儿童中共444例确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其中结核菌素试验硬结平均直径≥10mm、者423例,7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阳性者2l例,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17845.66/10万,444例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4)≥15岁组密切接触者2例;(5)细菌学检测:≥15岁组中X线胸片异常的401例均进行3个痰标本检测。检出涂阳培阳4例、涂阴培阳7例和涂阴培阴390例;1l例菌株均属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敏感株9例,耐药株2例(1例为MDKTB,1例为PDRTB);(6)活动性肺结核以60岁及以上组检出率最高,为371.52/10万(6/1615);15~〈30岁组次之,检出率为145.88/10万(G/4113)。结论对口岸地区的≥15岁年龄组x线胸片异常者作为肺结核的防控重点人群,2~〈15岁组人群结核菌素试验硬结平均直径≥10mm或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阳性者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流行较广,病死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对结核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较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因受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接种影响特异性不高、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存在假阳性、受检验标本来源多样且其处理难以标准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标本收集困难,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时间过长,结核菌素试验(TST)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TST诊断的敏感性下降。作者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对MTB抗原敏感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诊断结核病,缩短了时间,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是发现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经典方法,目前γ干扰素试验(IGRA)也是可供选择的技术.我们比较了不同人群、不同临床状态下TST及IGRA的成本效益.方法:20年来加拿大对入境的外国移民或结核病接触者采用了不同的筛查策略,我们采用Markov模式比较了预期发现的病例数与成本的分析.并对比较便宜的商品试剂盒IGRA:γ干扰素定量测定(QFT)进行了调查.模型(model)输入数据均源于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对入境移民,采用胸部X线拍片(CXR)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而QFT是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者.序贯进行TST及QFT比任何情况下单一行QFT更符合成本-效益.在特定的(选择的)亚群中,也比单一进行TST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密切接触者及不定期接触者中,采用TST或QFT筛查是节约成本的(cost saving):除在婴儿期后接种BCG的接触者外,采用TST的收益(savings)大于QFT.结论:只有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以TST或QFT筛查LTBI是符合成本-效益的.TST阳性者再行QFT是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相似文献   

20.
背景:自1986年起在三分之一的捷克共和国内(每年3万新生儿)除结核病高危险的婴儿外,停止新生儿卡介苗普种。目的:在代表生活于良好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未接种卡介苗儿童中评价了结核菌传播和感染的危险性。设计:1986-1992年每间隔两年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在184648名儿童中283名被感染。结果:新感染率是低的(0.04%)。1岁以下儿童很少发生感染,2-3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仅仅一半的最小儿童和10%较大儿童家庭内发现传染源。其余儿童必须考虑偶然接触到的家庭外的传染源,但接触和传播的方式未能查明。使结核病传播的唯一因素是高密度人群。结论:在稳定人群没有明显危险因素的儿童中新感染率是低的,已查明的结核病传染源是罕见的。儿童通过偶然接触他们家庭外结核病例而被感染。生活在太拥挤的工业住宅区是造成未接种卡介苗儿童新感染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