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鉴别人型及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47株结核分支杆菌,用TCH鉴别培养基、硝酸还原和烟酸试验3种方法进行人型及牛型结核分支杆菌的鉴别比较,3种方法的鉴别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0.01)。提示应用一种方法进行鉴别的准确性不可靠。因此,鉴别时,可使用TCH鉴别培养基和烟酸试验两种方法,当结果不一致时应补作硝酸还原试验。这样可提高鉴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含TCH1μg/ml的7H12B培养基检测人型和牛型参比株各1株,13种常见非结核分支杆菌参比株各1株,临床标本检出的156株结核分支杆菌,12株非结核分支杆菌。结果与含TCH5μg/ml的罗琼氏培养基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且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仅需2~4天。  相似文献   

4.
同时从痰液、胸腔积液中分离出鸟分支杆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42岁。 1997年曾先后在右腋窝、右颈部见有肿大淋巴结 ,并于 1998年 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痛 ,且出现清晨发热 ,伴畏寒 ;间有咳嗽 ;盗汗 ,乏力 ,消瘦。当地医院X线检查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 ,按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2 0d ,症状未见改善 ;疑韦氏肉芽肿 ,予激素治疗后体温渐退至正常 ,但出院后上述症状反复。 1999年 3月转入我院治疗。入院后分别在 3月份抽胸腔积液以及 5月份和 6月份 2次留痰液培养结核分支杆菌并作分支杆菌菌种鉴定 ,3次分支杆菌培养均为阳性且经鉴定[1] 为鸟分支杆菌。细菌培养 3株菌均为不产色分支杆菌 ,…  相似文献   

5.
利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PhaB)法在快速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支杆菌(MT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法检测103例痰标本MTB,并与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3例痰标本PhaB法与培养法检测MTB均阳性67例,均阴性25例,两法不相符11例。如以培养法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haB法检测痰标本MTB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阳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分别为94.9%(67/71)、73.5%(25/34)、90.5%(67/74)、86.2%(25/29)、89.3%(92/103)。PhaB法对涂阳标本检出率为88.6/%(62/70),对涂阳培阳标本检出率为93.9%(62/66),对涂阴培阳标本检出率为100%(5/5)。33例涂阴痰标本PhaB法检测MTB阳性率(36.4%)高于培养法(15.2%),差异显著(χ^2=5.14,P〈0.05)。结论PhaB法检测测痰标本MT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只需要2天时间,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费用低廉,可作为MTB检测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空气中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的有效方法。方法选用LWC-Ⅰ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菌阳肺结核病房进行空气采样,30份采样标本分别用不同方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14份,阳性率47%;Southern转印杂交阳性18份,阳性率60%;动物接种实验组30只豚鼠有2只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另1只病理组织学检查阳性,而对照组10只豚鼠脏器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全部阴性;罗氏培养和BACTEC快速培养均呈阴性。结论用空气采样的方法进行空气中结核分支杆菌的监测是可行的。PCR和Southern转印杂交最敏感,动物实验也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PCR方法直接从7H12B液体培养基中鉴别结核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与NAP抑制试验对比,具有准确、快速,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mplisensor-聚合酶反应 (Amplisensor-PCR)定量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支杆菌DNA(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mplisensor-PCR对11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3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与PCR(凝胶电泳后,经溴化乙锭染色)、涂片、培养法比较。结果 Amplisensor-PCR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13%、1.7%、6.7% (P<0.001)。结论 Amplisensor-PCR可以通过标准曲线划定检出下限,并可换算出标本中原始的靶DNA值,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能表达结核分支杆菌热休克蛋白65kD的工程菌。方法 设计引物并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并转化,重组子经酶切和自动测序鉴定,阳性重组子转化表达宿主菌并受化学诱导后表达重组65kD蛋白。结果 65kD蛋白编码基因约1.6kb,重组子单酶切和双酶切证明目的基因插入载体,3个测序反应覆盖99.1%目的基因;大肠杆菌表达重组65kD蛋白。结论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一种快速、简便获得单一结核分支杆菌抗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报告一例从游泳池肉芽肿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中分离出一株海分支杆菌。方法 标本的分离培养采用碱处理后接种酸L—J培基,置28℃和37℃两种条件下培养;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绝对浓度法;菌种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基(PNB、TCH、5%NaCl、葡萄糖琼脂、麦康盖琼脂)的鉴别及细胞生物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该菌株在28℃中的生长明显优于37℃培养;并对INH、SM耐药,对RFP、EM敏感;经光照后可产生明显的黄色色素,耐热触酶(+),硝酸还原(-)。结论 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其为海分支杆菌。  相似文献   

12.
溶血离心培养法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分支杆菌及其L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建立一种自血液中分离分支杆菌及其L型的新方法。方法 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直接或溶血离心后取沉淀种入 92 3TB和 92 3TBL液体培养基培养 ,培养物用免疫酶染色 (ABC法 )鉴定。结果  6 5份标本分支杆菌和分支杆菌L型血培养的阳性率、总检出率分别为 15 %、2 6 %、32 % ;溶血离心培养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培养法 (P <0 0 5 ) ;相应痰培养中 ,抗酸杆菌和抗酸菌L型的阳性率、总检出率分别为 38%、2 0 %和 5 2 % ,高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培养的阳性率 (P <0 0 5 ) ;但血、痰配对检测总阳性率可达 6 5 %。结论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存在分支杆菌及其L型 ,并以L型为主 ;溶血离心液体培养结合免疫酶染色可常规用于检测血液中分支杆菌及其L型 ;结合痰标本检测 ,可提高肺结核患者细菌学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对检测92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和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DNA,同时检测30例非结核患者外周血。结果显示:外周血和痰标本PCR阳性率分别为717%和55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各型肺结核外周血和痰标本PCR阳性率不尽相同;30例非结核患者外周血PCR阳性3例(10%)。认为PCR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结核分支杆菌DNA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方法,可用于肺结核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结核分支杆菌38 000蛋白质抗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通过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质抗原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以获得大量纯化的38000蛋白质抗原,进而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质抗原表达载体,双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转化子,阳性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外源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38000蛋白质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对染色的凝胶扫描,以测定目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诱导的工程菌抽提包涵体,以确定38000蛋白质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形式。结果菌体蛋白经SDSPAGE,含阳性重组质粒的菌体蛋白中出现一条新蛋白带,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6%~40%。肺结核患者的血清和结核分支杆菌免疫的羊血清与重组38000蛋白质均呈阳性反应。38000蛋白质抗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式主要以包涵体形式。结论构建的大肠杆菌重组体能高效表达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质抗原,包涵体的表达形式有利于蛋白质纯化和蛋白质稳定,蛋白质必须经过正确折叠才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WHO/IUATLD)的全球抗结核病药耐药性检测规程的质量保证。目的:在WHO/IUATLD超国家参比试验室(SRL)网内部进行药敏试验熟练程度测试。设计:网内16家实验室用同样的培养物清单进行测试.每组均含有20份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物,其中既有药敏培养物,也有耐药培养物,测试项目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药敏试验包括比例法、绝对浓度法和耐药性比率法及其改良法,包括BACTEC 460放射测量法。结果:第一轮熟练程度测试表明,在SRL网内药敏试验的特异性显著高于其敏感性。异烟肼和利福平测试在各实验室之间高度一致,但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结果不甚一致。结论:有两种抗结核病药,即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敏测试的各步骤在SRL网内是高度可靠的,它们可用来确定多药耐药性结核病。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药敏试验的步骤尚有待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