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艳青  谢荃  张晓云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821-1822,1829
目的探寻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0: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12细胞的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能阻断氧自由连锁反应,从而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和原代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用SD大鼠的含中风醒脑液血清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缺血再灌注的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h、4h用alamarBlue染色,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检测PC-12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中药复方中风醒脑液SD大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中风醒脑液是一种神经细胞保护剂,可以增加神经细胞存活率与活力,抑制其凋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进行心肌细胞鉴定。结果:心肌细胞分离良好,细胞免疫化学显示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配合使用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尾核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方法自新生24 h内的乳鼠大脑中钝性取出尾核,胰酶消化后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A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神经元进行鉴定,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鉴定。结果①从新生鼠分离的尾核神经元在本实验条件下生长良好。原代培养7~11 d的尾核神经细胞在形态上趋向成熟。②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培养细胞90%以上为神经元细胞。③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的神经细胞多数呈多巴胺免疫反应阳性,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结论新生鼠的尾核神经元可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其中存在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它为研究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及干预机制提供了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良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条件、培养纯度,提高心肌细胞收获率和存活率。方法:取出生24h内SD大鼠心室,剪碎,0.05%胰蛋白酶、0.8~0.1mg/mlⅡ型胶原酶分次消化心室组织,差速贴壁法和化学试剂抑制非心肌细胞生长,纯化心肌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纯度。结果:心肌细胞存活率大于96%,细胞纯度亦为95%以上且细胞活性好。结论:本方法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存活率和纯度都大大提高,培养方法和操作步骤都得以简化,是一种理想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进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体外培养及纯化的方法学研究.取出生72h内的SD大鼠乳鼠视网膜制成细胞悬液,放于已包被多聚鸟氨酸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培养皿中,加20%EMDM血清培养液、于37℃、5%二氧化碳孵箱中培养,同时分别在混合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中加入5′-溴-2′-脱氧脲苷(Brdu)和羊抗鼠IgG、小鼠抗大鼠Thy1.1抗体,于4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观测细胞存活情况;并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方法培养的视网膜细胞在不同时间的存活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通过对不同方法培养的细胞观察可见,视网膜混合培养细胞和加入Brdu培养的细胞,于3~4小时开始贴壁,48小时开始伸出粗细长短不等的突起,72小时后突起增多,并伸长;加入羊抗鼠IgG、小鼠抗大鼠Thy1.1抗体的细胞,其呈多边形,大多数细胞质折光强,72小时后很少见到活细胞;混合培养细胞数量在48小时后增加约70%,加入Brdu后,混合培养的细胞数量在48小时无明显减少,纯化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在48小时后明显减少.本实验通过用两种方法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现,Brdu可抑制视网膜非神经细胞的增长,RGCs纯度为60-70%,采用羊抗鼠IGg和小鼠抗大鼠TIhy1.1抗体可起到纯化RGCs的目的,RGC纯度≥90%.  相似文献   

8.
三七总皂苷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观察谷氨酸(500μmol·L-1,8min),缺氧5h再给氧不同时间(0,3,24h)对细胞的影响以及PNS的作用。结果:PNS25,50mg·L-1明显减少缺氧/再给氧损伤时细胞内酶的释放,减轻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对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PNS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PNS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兴奋性毒性和缺氧性损伤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参麦注射液对缺氧复氧致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参麦注射液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原代培养6d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置于95%N2和5%CO2的缺氧罐中造成神经细胞不同时间的缺氧复氧。用神经细胞存活率及神经细胞线粒体活性来评价神经细胞活力,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作为评价损伤的指标,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6h,再给氧18h后,神经细胞存活率及线粒体活性明显降低,LDH释放量显著增加。参麦注射液可显著对抗缺氧复氧致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DH释放量的增加,并能减轻细胞的形态学损伤。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表达及变化规律。试图从线粒体启动凋亡途径相关主要因素的研究角度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1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动物分为电针组、药物组(Caspase-3抑制剂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Tu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标记。结果:脊髓损伤后1d即发现神经细胞凋亡,1d凋亡的细胞主要是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细胞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前角。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是脊髓继发性损伤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经原位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证明植入的BMSCs在损伤的脊髓内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通过对远期运动能力测试,探讨移植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情况。方法:①采用Alien重物坠落法制作改良型大鼠Alien’s脊髓损伤模型(重量10g,高度30mm),苏木精-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鉴定脊髓损伤情况。②采用体外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进行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D44从而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鉴定。细胞进行三次培养传代后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③传代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细胞存活:将GFP标记的BMSCs原位(损伤区)植入损伤模型,分别对2w、4w、6w后处死大鼠行脊髓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GFP的细胞。④随机入组的各组大鼠行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比较单纯损伤组、移植后2w组、移植后4w组及移植后6w组大鼠的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①采用Alien’s重物坠落法造模,制造改良型大鼠Alien’s脊髓损伤模型,效果可靠、稳定。②BMSCs经过3次传代后增殖能力已趋于稳定,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细胞形态改变为胞体呈锥形,突起交织成网,故可作为脊髓损伤后细胞移植的来源;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检测CD44呈阳性。③由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SCs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后,在6w内可见到细胞表达GFP。④通过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对单纯损伤组大鼠测试结果均明显差于移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w、4w及6w组均能改善远期运动功能,以6w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最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移植能促进SCI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BMSCs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及移植诱导后的BMSCs可与周围的神经细胞相互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中药骨碎补提取液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的骨髓基质细胞,经过传代并经低浓度骨碎补提取液培养扩增后,与生物活性玻璃联合立体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后,植入兔桡骨缺损处,与生物活性玻璃、自体髂骨以及空白组进行对比,通过大体形态、组织学及电镜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植入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兔桡骨缺损完全愈合,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相似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经中药骨碎补提取液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生物活性玻璃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能很好完成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优化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获取、分离、培养、鉴定的方法,为进一步骨组织工程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抽取健康自愿者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贴壁培养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来间接鉴定BMSCs。结果:首次换液时间为5—6d,20d左右细胞逐渐汇集可以进行传代,获得纯化的人的BMSCs。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贴壁培养的方法能够分离纯化的人BMSCs,9代以前生长迅速,形态稳定,可传至11代,可以作为后续骨组织工程实验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学"构架图的含义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中医学《内经图》《黄帝内经》以及西医学对"骨髓学"构架图的有关论述。结果:骨髓可以解释为先天之本,也是全身气血的最大枢纽和发源地,且与五脏六腑皆能相通。结论:"骨髓学"有待医学同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扩增、鉴定大鼠毛囊干细胞(rat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rHFSCs)的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切取1周龄SD大鼠触须部皮肤,用、Dispase酶和IV型胶原酶混合液消化,显微镜下分离毛囊隆突部,用组织块法培养rHFSCs,培养基为DMEM/F12基础培养基,加不同浓度的KSR血清替代物、青链霉素混合液、L-谷氨酰胺、非必需氨基酸、EGF、bFGF、羟基乙醇和氢化可的松。用IV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纯化rHFSCs,再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Q-PCR检测相关基因来联合鉴定,分别取不同代rHFSCs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活力。结果:以上方法分离、培养、纯化的HFSCs呈典型的铺路石状,贴壁较牢,克隆形成能力强。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可见角蛋白15(Keratin-15,Krt15)、整合素a6(Integrin-a6,Itga6)和整合素β1(Integrin-131,Itgβ1)抗体表达呈阳性。纯化后的细胞最初2~3d细胞处于生长的潜伏期,5~6d时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从第7代开始,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活力也明显下降。O-PCR检测发现,经过全新的培养体系得到的干细胞活性大,拥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几乎不舍有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结论:改进的显微镜联合组织块法分离培养rHFSCs,经IV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筛选后,可得到高纯度的rHFSCs,细胞增殖能力强,可以为干细胞组织工程学构建人工毛囊、血管及皮肤等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扶正法结合腹腔化疗对小鼠恶性腹水的干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组、顺铂组、扶正组、结合组。观察腹围、体质量、腹水出现时间、腹水抑制率、瘤细胞存活率、脾重、胸腺重、脾脏(胸腺)指数、血常规等指标、HE染色以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结果:结合组及顺铂组对小鼠腹水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空白组及扶正组,其中结合组最为明显。结合组的增强免疫力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合组的骨髓抑制作用明显小于顺铂组。结论:扶正法结合腹腔化疗可以抑制小鼠腹水的生长,提高小鼠生活质量,并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野八角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应用硅胶、反相及半制备HPLC色谱法对野八角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MTT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苯丙素糖苷2,4-dihydroxy-allylbenzene-2-O-β-D-glucopyranoside(1)和7个已知的倍半萜内酯oligandruminB(2),oligandruminD(3),anisatin(4),veranisatinD(5),pseudomajucin(6),1α-hydroxy-3-deoxy-pseudoanisatin(7),8α-hydroxy-10-deoxycyclomerri-llianolide(8)。结论:化合物1,2,3,58为首次从野八角果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均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成骨诱导分化。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原代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进行Vonkossa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总蛋白检测,提取细胞总RNA及RT-PCR法检测Collagen I,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MSCs贴壁生长,呈放射样、爆花样或漩涡样,可传20代以上。未经成骨诱导的MSCs不发生矿化沉积,而经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可发生显著的矿质沉积。未经成骨诱导的MSCs可微量表达CollagenI,但不表达osteocalcin和osteopontin,而经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表达CollagenI增强,并出现osteocalcin和osteopontin等成骨标志物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MSCs并成骨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多点注射联合特有中药膏剂外敷治疗兔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治疗效果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局部表达。方法: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LX)制备糖尿病兔模型,取建模成功的40只糖尿病兔,喂养3周后将各组动物后肢2 cm×3 cm全厚皮切除形成创面,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A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点联合特有中药膏剂治疗组(中药+干细胞组),B组:特有中药膏剂治疗组(中药组),C组:单独应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干细胞组),D组:糖尿病对照组(对照组)。各组治疗后于第7、14、21天分别观察创面面积;第21天取创面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TGF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各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和B组目的基因mRNA表达都上调,说明A组和B组治疗效果好,明显优于C,D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实验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冠状动脉血管块短暂酶消化后采用植块法进行培养。结果:植块培养2日细胞从植块中移出;培养6日植块周围细胞呈铺路石样特征,传代/纯化一次后5日细胞单层贴壁生长,融合成片。细胞因子Ⅷ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纯度100%。结论:成功建立猪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得到细胞纯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