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2例鼻咽癌,11例鼻咽淋巴瘤,32例其他头颈部癌,7例其他头颈部淋巴瘤及40名健康成年人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VCA/IgG、VCA/IgA、EA/IgG及EA/IgA抗体的滴度。全部被检者都有VCA/IgG抗体,滴度≥1∶10,鼻咽癌的几何平均滴度(GMTs)5倍于对照组。未分化型与分化型鼻咽癌之间抗体的GMTs相差4倍,未分化型鼻咽癌与对照组之间相差7~30倍30例正常人没有VCA/IgA、EA/IgG及EA/IgA抗体。鼻咽癌患者的滴度升高者超过60%,介于1∶10~1∶160之间,甚至≥1∶640。 IgA抗体对EBV相关抗原的反应是鼻咽癌的一种明显特征,Thompson及Asquith(1970)认为在某些分泌器官上皮癌时血清IgA滴度升高系局部分泌的IgA滤入血循环而来。Desgranges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无症状鼻咽癌Epstein Barr (EB)病毒血清学、鼻咽纤维镜表现和预后。方法  1986年 12月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血清EB病毒壳抗原抗体 (viralcapsidantigen′sIgA ,VCA IgA)、早期抗原抗体 (earlyantigen′sIgA ,EA IgA) ,行间接鼻咽镜和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确诊鼻咽癌后行根治性放射治疗 ,随访至 1999年底。结果 早期无症状鼻咽癌患者确诊时血清EB病毒VCA IgA、EA IgA抗体水平分别为 1∶10 0 79、1∶10 76,与有症状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有、无症状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73 ,P =0 0 0 9)。有、无症状患者确诊时血清VCA IgA、EA IgA滴度水平与患者预后均无关 (P >0 0 5 ) ,与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定期检测EB病毒抗体、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 ,有助于检出早期鼻咽癌 ,尤其是无症状鼻咽癌  相似文献   

3.
EB病毒被认为是产生鼻咽癌的一个因素。Old氏等首次报告了鼻咽癌患者和EB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Henle氏等用间接免疫萤光显示鼻咽癌患者均有抗EB病毒壳抗原(VCA),的IgG抗体,通常滴度都升高。抗早期抗原(EA)和膜抗原(MA)的抗体滴度也同样升高。Wara等最近注意到,鼻咽癌患者,血清IgA效价也升高。Henle等继之发现,93%鼻咽癌患者血清含有抗病毒壳抗原的IgA抗体,73%含有抗早期抗原复合体中D成分的抗体。这些抗体的效价有时可和IgG抗体的效价相等。氏等发现鼻咽癌患者的复发与抗EB病毒有特异性之VCA-IgA抗体效价升高之间有直接关系。这些病人经治疗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鼻咽癌临床分析和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无症状鼻咽癌Epstein-Barr(EB)病毒血清学、鼻咽纤维镜表现和预后。方法:1986年12月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血清EB病毒壳抗原抗体(viral capsid antigen‘s IgA,VCA-IgA)、早期抗原抗体(early antigen‘s IgA,EA-IgA),行间接鼻咽镜和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确诊鼻咽癌后行根治性放射治疗,随访至1999年底。结果:早期无症状鼻咽癌患者确诊时血清EB病毒VCA-IgA、EA-IgA抗体水平分别为1:100.79、1:10.76,与有症状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无症状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3,P=0.009)。有、无症状患者确诊时血清VCA-IgA、EA-IgA滴度水平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与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定期检测EB病毒抗体、鼻咽纤维镜检查及多部位活体组织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鼻咽癌,尤其是无症状鼻咽癌。  相似文献   

5.
EBV与头颈部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时间不长,集中于鼻咽癌,亦有与诞晚恶性肿瘤关系伪报告,已证实涎腺导管上皮内有EBV存在。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4例诞腺肿瘤患者和828名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了血精内印V抗原一壳抗原(VCA)和早期抗原(EA)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测定。肿瘤患者中9例良性(混合瘤、腺瘤),15树恶性(低#他癌5例,腺癌6例,粘派上次痛、例)。结果,健康人的VCA-IgG、VCA-JgAEA-IgG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0.3、0.2和0.2,无一例具有三种类型的抗体】良性肿瘤患者的上述相应数据为sl.9’1.4和1.1,…  相似文献   

6.
鼻咽型未分化癌(UCNT)是一种与流行地域和 EB 病毒有联系的癌肿,可发生于鼻咽以外的部位,如涎腺、胸腺、喉、扁桃腺和肺。作者在2262例扁桃腺鳞癌中,其中1837例为分化较好或分化差的鳞癌,425例为未分化癌,其中18例有鼻咽型未分化癌的组织学特征,均经扁桃腺或转移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确定。选择病例标准为:1.扁桃腺活组织检查有 UCNT组织学特征;2.无鼻咽部疾病;3.组织学切片经同一的组织病理学家检查。18人中的7人行EB 病毒血清学试验,其中4人有 UCNT 血清抗体发现,其他3人仅有 IgG 抗病毒壳抗原滴度的增高。4例有 EB 病毒血清抗体水平升高和UCNT 的组织学表现,鼻咽部正常,其中3例有淋巴结转移,均对放射治疗敏感。18人中的7人有典型的 UCNT 病人的血清 IgG/VCA 的升高。治疗结果突出,10年生存者占77%,3年生存者7.4%,5年生存者60%,明显好于其他鳞癌,平均存活110个月。远处转移至肝、肺和骨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头颈部肿瘤。Krishnamurthy 等提出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癌的组织学改变与 UCNT 相似。Lanier 等提出 EB  相似文献   

7.
自Old等(1966)首次用免疫扩散法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抗EB病毒沉淀性抗体以来,通过各方面的大量研究,人们已公认EB病毒与鼻咽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主要根据可归纳为:(1)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常具有高滴度EB病毒相关的抗体(包括EA、主要是EA(D)、VCA、EBNA、MA、CF/S等抗体),且其滴度的升降与病程经过有一定关系,例如,临床治愈患者,滴度常常下降,肿瘤如复发或转移,滴度又可随之上升,且上升往往出现在得到病理组织学证实以前(Henle W,Henle G et al,1970;Kawamura A et al,1970;Lin TM,Yang CSet al,1973;Henle W,Ho HC et al,1973;Henle G,Henle W,1976)。(2)通过核酸杂交试验,证明鼻咽癌活检组织的癌细胞中,存在着EB病毒的双链去氧核糖核酸(DNA)(Zur Hausenet al,1970;Wolf H,Zur Hausen et al,1973);用补体免疫荧光法证实鼻咽癌细胞内含  相似文献   

8.
EB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它可使B型淋巴细胞感染,当细胞内有EB病毒染色体组时,可呈现EB病毒核抗原(EBNA),通常不呈现病毒增殖期抗原,但在各种诱因下,细胞内可出现早期抗原(EA)和病毒壳抗原(VCA),后者在合成病毒体后即自行分解。此外,EB病毒还与人体两种恶性肿瘤——Burkitt淋巴瘤(LB)和鼻咽癌的发病有关。在鼻咽癌癌细胞中可见到EB病毒染色体组和EBNA,但侵入瘤组织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中却无EB病毒染色体组与EBNA存在,LB和鼻咽癌的抗EB病毒抗体滴定度很高,其抗VCA,抗EA,抗EBNA的抗体  相似文献   

9.
EB病毒壳抗原(IgA/VCA)能鉴别鼻咽癌的高风险个体。在临床证据出现前4~41个月,即可出现血清IgA/VCA滴度升高。在6054名血清IgA/VCA高滴度人中随机选择130人,对其行纤维内窥镜检查,并行两侧咽隐窝、鼻咽顶部、后壁等6个标准部位的活检。结果7例被证实为鼻咽癌。6例的咽隐窝发现病灶。1例于两侧咽隐窝皆发现病灶,且其左鼻咽顶部标本呈重度化生不良向癌的过渡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咽清毒颗粒和鼻可乐冲洗液合用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EB病毒壳抗原抗体VCA/IgA滴度水平和鼻咽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鼻咽清毒颗粒和鼻可乐冲洗液合用,30例)和对照组(仅用鼻咽清毒颗粒,30例)。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VCA/IgA几何平均滴度为20.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36.66%,VCA/IgA几何平均滴度为55.6。2组总有效率、治疗后VCA/IgA几何平均滴度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鼻咽清毒颗粒和鼻可乐冲洗液合用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EB病毒VCA/IgA滴度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患者鼻咽部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能会有助于降低鼻咽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EB病毒相关血清学标志物Rta蛋白IgG抗体(Rta/IgG)、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早期抗原IgA抗体(EA/IgA)联合检测在临沂地区鼻咽癌(NP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体检的体检组15 873例、有鼻咽部相关临床症状的筛查组1 800例、经病理科确诊为NPC的确诊组4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血清中Rta/IgG、VCA/IgA、EA/IgA的抗体水平,将检测结果绘制成ROC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3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NPC的诊断价值。结果 Rta/IgG、VCA/IgA、EA/IgA在确诊组阳性率分别为72.90%(35/48)、85.41%(41/48)、85.41%(41/48),在筛查组阳性率分别为17.17%(309/1 800)、27.06%(487/1 800)、17.72%(319/1 800),在体检组阳性率分别为10.34%(1 642/15 873)、19.30%(3 070/15 873)、9.96%(1 581/15 873)。确诊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患者与EB病毒有密切关系。其抗体中一种是抗E B V诱导产生的早期抗原复合物扩散成份的抗体〔EA(D)(IgG)〕,另一种是抗EBV壳抗原的抗体〔VCA(IgA)〕。本报告是在美国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共分三组采集血清标本:(1)鼻咽癌组,计151例。〔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法,分为1型,鳞状细胞癌,37例;2型,非角化型癌,18例;3型,未分化型癌,96例。〕(2)病人对照组625例,其中147例头颈部(除鼻咽部外)鳞状细胞癌,71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407例头颈部各种良性疾病患者。(3)健康人对照组278例。全部标本均用间接免疫萤光法做IgG对E A(D)和lgA对  相似文献   

13.
利用血清学方法对鼻咽癌高发区和高危家系的人群进行监测 ,是提高癌的早诊率和疗效的有效途径 ,所用的血清学方法通常以检测血清Epstein Barr(EB)病毒相关的IgA抗体滴度为主 ,我们将检测血清抗病毒早期抗原 (earlyantigen ,EA)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linkedimmuno absorbentassay,ELISA)方法与检测血清抗EB病毒壳抗原 (viralcapasidantigen ,VCA)IgA抗体(IgA/VCA)滴度的间接免疫酶染色法(indirectimmuno…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抗体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LMP1抗体检测在NPC血清学诊断、预后判断及肿瘤靶向免疫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以LMP1融合蛋白检测61例NPC患者(NPC组)、30例鼻咽炎患者(鼻咽炎组)和55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LMP1抗体水平.分析LMP1抗体水平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LISA方法证实,NPC组LM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组及对照组,鼻咽炎组LMP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C组LMP1抗体水平在NPC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方法表明,NPC组LMP1抗体的表达均较鼻咽炎组及对照组高.结论:NPC组EBV LMP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鼻咽炎组及对照组,LMP1融合蛋白可考虑作为肿瘤抗原标志物辅助NPC血清学诊断及肿瘤靶向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NPC)一直受到人们注意。NPC组织病理学的分类依然有争议,下一批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书将提出三种类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但是很多人认为基本上是同一种肿瘤类型的组织学上的变异。而通常则主要是去解决诸如:组织病理学与不同的危险人群、不同的年龄组,人体白细胞抗原系统(HLA)与EB病毒(基因组及血清学)之间的关系。NPC已成功地移植到先天性无胸腺小鼠身上,并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在狗的各种病株中可明显自发生长的类似NPC的肿瘤已有报道,证明动物造模可资利用。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在中国南方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广西是鼻咽癌高发区,遗传学及EB病毒相关的研究进展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了明确在高发区的发病情况,本单位自1978年开始在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运用EB病毒血清学技术进行鼻咽癌普查,并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观察,使鼻咽癌早期诊断率及远期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目前EB病毒壳抗体IgA/VCA、早期抗原抗体IgA/EA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筛查,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更多更好的筛查技术予以解决。早诊早治在广西是鼻咽癌防治的主要策略,鼻咽癌普查是应该坚持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下咽癌患者大部分有长期吸烟酗酒史,因此易伴发多原发癌.下咽癌伴发癌中最常见的是食管癌,文献报道下咽癌伴有同时性食管原发癌的比例为27%~35%[1].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下咽癌患者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癌尤其是早期食管癌(指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肿瘤,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比例明显增多.下咽癌合并食管癌影响下咽癌治...  相似文献   

18.
颈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最显著的单因素。对于所有头颈肿瘤而言 ,出现同侧颈淋巴转移时 ,患者生存率会降低 5 0 % ;若出现对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转移 ,其预后会再进一步降低 5 0 %。此外 ,伴颈淋巴结转移者更易出现远处转移 ,也易发生局部复发。尽管广泛地使用了先进的成像技术检测头颈肿瘤 ,但通过临床及放射显影检测的隐匿转移率仍然很高。头颈部鳞癌患者颈部假阴性率为 2 0 %~ 80 %。下咽、声门上、口咽及口腔等区域原发癌的颈部隐匿性转移的危险度尤其高。对颈部手术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可发现一部分影像学难以检测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单盲法对鼻咽癌癌前病变EBV-VCA/IgA抗体滴度>1:10的患者62例进行治疗。结果:二黄冲剂治疗组(32例)总显效率75%(24/32),阴转率43.7%(14/32),鼻咽清毒剂组(30例)总显效率13·3%(4/3O),阴转率10%(3/30),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提示二黄冲剂能显著降低或阴转血清EBV-VCA/IgA抗体滴度,可产生较好的鼻咽癌预防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有颈淋巴结转移而原发灶隐匿的 HNSCC少见 ,公认少于 5 % ,但其实际发生率取决于人为定义、CT扫描和活检病理检查 ,已日益重视将扁桃体手术作为对这类患者扫描活检的措施。近 10年来发现隐匿原发癌灶位于扁桃体切除标本中的机率高达 30 % ,多赞成将颈转移同侧的扁桃体切除病检 ,该作者赞成应行双侧扁桃体切除 ,有利于发现罕见的双侧隐匿癌灶、术后双侧腭弓对称方便监测复发 ,其依据如下。收集 1996~ 1999年间有颈转移的 HNSCC并曾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患者 4 1例 ,其中 2 5例未找到原发灶或原发癌在舌根部、16例在腭扁桃体中发现原发癌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