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2.
3.
我们对住院的65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分析了肺心病的营养状态,并观察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一、实验对象和方法1.实验对象:肺心病组65例,男45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0±7.8岁。有10年以上病史,均符合1977年全国慢性肺心病修订诊断标准,都为肺心病的急性加重期(下简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甲状腺激素测定与PaO2,PaCO2相关性的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3、T4、rT3、TSH、FT3和FT4,同时作动脉血气分析,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I型和Ⅱ型呼衰组T3、F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aO2与T3、FT3呈正直线相关回归关系,AaCO2与T3呈负直线相关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0例分别给予24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及非吸氧或间歇吸氧的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图连续监测,并同时做昼夜血气分析。结果表明:肺心病非吸氧或间歇吸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夜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而持续低流量吸氧组昼夜间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非吸氧或间歇吸氧组PaCO2下降以及PaCO2、pH增高均明显,提示慢性肺心病并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夜间心律失 相似文献
6.
许木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1):35-36
我院对两年来收治的 2 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的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就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紫绀、浮肿、肝肿大、颈静脉怒张 ,肝颈返流征阳性 ,肺部罗音等症状或体征。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胸片均符合1980年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1] 。原发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 ,其中男 13例 ,女 7例 ,病程 2~ 30年 ,年龄 55~ 71岁。1.2 方法2 0例病人入院后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 ,包括休息、给氧、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化痰、强心、… 相似文献
7.
对65例肺心病患者的营养参数与肺功能血气参数作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化关系。IBW%与肺功能参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62,三头肌皮皱厚度和血清蛋白与肺功能参数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42。上述结果为肺心病施行营养疗法可以改善肺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性酸碱平紊乱死亡率最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呈负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骆双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2):121-12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临床上往往并发严重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随着检验技术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肺心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原因有了较正确的认识。本文对3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气酸碱失衡和电解质变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为急性发作期。1999~2004年1月观察患者共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48~72岁。1·2方法血气分析采用股动脉或肘动脉血,用进口LB2型血气分析仪进行测定。2结果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有血气酸碱失衡者32…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肺心病9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纯天然的注射液.体内以气管和肺部分布最多.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病例选择肺心病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各120例均行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合并组)比肺心病组心电图改变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某些特殊改变能提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老年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8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和195例老年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比较是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比例有显著差别(P〈0.05),临床表现陈旧性心肌梗塞史、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LBBB)、心界向左或向左下扩大、持续缺血的ST—T改变、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右偏和重度右心衰竭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若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LBBB、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应考虑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膳食中营养成份和结构变化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总结了六十年代以来积累的膳食营养调查资料与冠心病的流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中营养成份和结构有很大变化,城市居民尤为明显。总热量已满足身体需要而居高不下,动物性食品在总热量中所占比例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多,钠盐摄入量较高,致体重指数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升高。易患因素增加,心肌梗死患病率升高了5倍。结论 河北居民膳食不合理,必须对均衡的膳食营养进行研究。为预防冠心病需要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探讨营养支持对肺心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静脉营养、全胃肠营养或其它营养手段对肺心病患者加强营养支持 ,尽量保证患者达到平衡营养 ,观察此时期内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情变化。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组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病情发作较少 ,住院时间短。心肺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 通过改善营养状况 ,能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 ,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 ,减轻和延缓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7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72例慢性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3.3%,合并低渗性脑病者易误诊为肺性脑病。结论 慢性肺心病易并发低钠血症,临床上应提高认识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组(76例)、肺心病缓解期组(54例)和正常对照组(27名),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流式细胞术等分别检测各组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糖蛋白Ⅱ(GPⅡ)水平。结果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组PAdT、PAgT、GMP140和GPⅡ分别为31%±16%、14%±8%,190±49分子数/血小板和145%±36%。在缓解期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33%±13%、38%±16%、178±33分子数/血小板和137%±48%,而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8%、29%±13%和121±30分子数/血小板和96%±31%。提示,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PAdT、GMP140、GP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缓解期,PAdT、PAgT、GMP140等均升高。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认识并纠正上述病理变化可能有助于肺心病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继发肺高压的肺肌型动脉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揭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肌型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选择自 1997~ 2 0 0 0年 1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病理分析 ,所有患者均于术中测主肺动脉压 ( PPA )和升主动脉压( PA) ,计算 PPA/PA比值 ,作为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标准之一。测量肺活检标本中肌型动脉外径 ( D)和中层 ( M)、内膜 ( I)厚度 ,计算 M/D、I/D比值 ,作为评价肺血管改变的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对以上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 M/D值与 I/D值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肌型动脉壁肥厚、胶原和弹力纤维组织增生、小动脉肌型化是被动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记分法对肺心病急发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综合记分指标对肺心病急发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肺心病急发期患者的心电图与80例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依次分析肺心病急发期患者心电图出现率较高的单项指标:肺型P波、ORS波电轴右偏或胸导顺钟向转位、窦性心动过速、肢导低电压、STⅡ、Ⅲ、AVF压低、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将上述单项指标中的肺型P波记2分,余单项指标各记1分,以综合记分指标≥4分、≥5分的心电图诊断肺心病急发期的指标进行比较,并与肺心病缓解期心电图结果对照。结果心电图综合记分指标≥4分诊断肺心病急发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72.5%、87%、81.8%、98%。而≥5分诊断肺心病急发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7.5%、85.6%、97.496、76.596。结论心电图综合记分指标≥5分比≥4分对肺心病急发期的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980~2000年间入住我院肺心病患者76例,随访5年,期间对死亡43例及存活33例的患者进行各项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对比。对并发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前24~72h行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结果死亡组及存活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为(41.3±10.6)mmHg,(28.9±6.5)mmHg(P<0.01);心脏指数(CI)分别为(1.92±0.41)L.min-1.m-2,(2.6±0.48)L.min-1.m-2(P<0.01);死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42.3±4.3)mmHg、氧输送(DO2)与氧耗(VO2)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DO2与VO2呈正相关(r=0.71)。死亡年限愈短,MPAP愈高,CI、DO2、VO2、PaO2愈低。死亡的43例患者临终前39例(90.6%)有复合酸碱平衡紊乱,25例(58.13%)痰菌培养出致病菌57株。41例(95.3%)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例肺心病感染性休克与消化道出血的临终前24~72h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明显的不同。结论导致肺心病的死亡除严重的低PaO2外,还存在组织氧的释放、摄取和利用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