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曾有报道某些人在使用化妆品后引起皮肤接触性过敏性皮炎[1 ] ,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 ,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其中原因可能与化妆品成分中含有致敏原有关。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我国现行法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1 999]第 5 77号 )要求国产与进口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健美、美乳、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 )须进行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现将 2 0 0 0年部份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来源由化妆品生产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基于人源THP - 1细胞系的皮肤致敏性体外替代测试方法(h - CLAT),探讨其应用于化妆品体外皮肤致敏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参考OECD 442E测试指南,通过对10种标准化学品的致敏性预测建立h - CLAT试验方法,验证其准确性及灵敏度,再对10种特殊类化妆品产品进行皮肤致敏性评价,并与体内皮肤变态反应判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使用h - CLAT方法准确判定了10种标准化学品的皮肤致敏性,10种化妆品产品中,9种产品的预测结果与体内皮肤变态反应的判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均为无致敏性,1种产品被判定为具有潜在致敏性,与动物试验结果不一致。结论 基于有害结局路径(AOP)AOP理论,体外人源细胞系活化试验可作为化妆品皮肤致敏性评价的一种筛查方法,但针对体外替代试验的局限性,仍需整合其他测试方法进行皮肤致敏性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按卫生部《化妆品检验规定》(2002年版)和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对受理的2005年广东省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样品进行卫生安全性检测和评价。结果2005年共检验受理样品987个,合格978个,合格率为99.09%,各检验项目的合格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微生物检验100%(948/948)、毒理学试验99.77%(880/882)、卫生化学检验99.29%(980/987)。有针对性的限量物质检测合格率为92.31%(84/91)。结论近年来广东省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禁用和限用物质检测不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的情况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增加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检验项目,以保证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和评价重组表达的人乳铁蛋白作为化妆品原料对哺乳动物引起变态反应或者光变态反应的程度。方法通过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和弗氏完全佐剂试验法考察重组人乳铁蛋白的致敏性和光敏性。结果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中,受试物重组人乳铁蛋白未见引起皮肤红斑、水肿等过敏症状反应,且未见其他中毒指标(受试物组中皮肤反应积分≥2的动物数为0例,致敏率为0%);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中,豚鼠皮肤局部涂抹受试物重组人乳铁蛋白后进行UVA照射,未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等光变态反应(受试物组中皮肤反应积分≥2的动物数为0例,致敏率为0%)。结论重组人乳铁蛋白无皮肤致敏性和光致敏性。  相似文献   

5.
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对2001~2005年送检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的229份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不合格率为11.35%。其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不合格率为3.93%,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5.68%,皮肤光毒性试验的不合格率为1.75%。229份美白祛斑化妆品中面膜类、按摩膏类、护肤类、美容香粉(粉底霜)类产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7%、12.66%、14.70%、0。结论部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安全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广东省432份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卫生安全性检测及评价。结果:化妆品合格率高低依次为除臭(100%),脱毛(88.89%),美乳(80.00%),防晒(77.88%),祛斑(75.68%),育发(64.29%),健美(50.00),染发(40.74%),烫发(28.57%),Ames试验不合格率(17.28%)最高,其次为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4.81%),眼刺激性试验(14.1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10.88%),结论: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安全性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耿菊敏  孙灿  杨萍  王建华  万玉萍 《职业与健康》2009,25(19):F0002-F0002
多年来,我国化妆品卫生法规和标准对化妆品终产品中的汞进行了限量规定,化妆品中汞含量的测定一直作为化妆品常规监测指标,《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化妆品终产品汞限量为1mg/kg。尽管如此,因其“迅速、高效”的祛斑美白效果使得化妆品中汞超标问题仍然突出,甚至出现化妆品引起汞中毒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黄结  刘涛  韦涛  朱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5,(15):2810-2812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加强卫生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按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第四部分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检测的304件化妆品,总合格率为96.7%。护肤类和特殊用途类化妆品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5.6%和94.4%。国产化妆品的合格率为95.9%,抽检化妆品的合格率为96.4%,均以菌落总数超标为主。结论 广西2011-2013年化妆品的卫生状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化妆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建议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转入抗菌肽基因的泡桐树叶及花粉的毒性与致敏性。方法采用最大灌胃量法进行泡桐树叶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方法进行花粉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采用滴鼻和腹腔注射途径给予豚鼠花粉,观察致过敏性哮喘反应。结果转基因泡桐树(树叶)对SPF级Wistar雌性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均〉10000mg/kg·BW;转基因泡桐树(花粉)对普通级白毛豚鼠皮肤变态反应积分为0,致敏率为0%,致敏强度为弱,未见皮肤变态反应;转基因泡桐树花粉对豚鼠未见明显过敏性哮喘反应。结论转入抗菌肽基因泡桐树叶属实际无毒级,花粉对豚鼠皮肤致敏性与过敏性哮喘反应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化学物皮肤致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噻唑蓝比色法在检测和评价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中的应用。方法:将致敏物质肉桂醛、DNCB和化妆品纤体精华液、防晒型营养水分别对BALB/c小鼠双耳进行连续3d染毒,第5天取小鼠耳部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传统实验方法-局部封闭涂皮法对DNCB、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肉桂醛与DNCB能引起淋巴细胞的显著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未引起淋巴细胞明显增殖,经传统实验方法检测证实,DNCB引起75%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而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未引起动物皮肤变态反应。结论:噻唑蓝比色法具有评估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的能力,对化妆品皮肤致敏性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进口和国产染发剂的卫生安全性。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对送检染发剂样品进行急性眼刺激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等检测。结果共检测染发剂样品90份,不合格样品26份,不合格率为28.89%。其中急性眼刺激性试验不合格率为27.78%;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不合格率为4.44%;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呈致突变阳性占5.56%;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呈致突变阳性占5.56%。结论该次检测的部分染发剂具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因此 ,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2 0 0 0~ 2 0 0 1年对广东省 1 0 90份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了卫生毒理学检验 ,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样品来源  广东省内企业送检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保证化妆品卫生和使用安全 ,保障消费者健康。方法  2 0 0 1年 2月 2 1日~ 3月 2日对 2 7家化妆品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了卫生许可批件的现况调查 ,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共调查进口和特殊用途化妆品 4 89件 ,合格 2 37件 ,合格率为 4 8.4 7% ,其中调查 32 1件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 ,合格 182件 ,合格率为 5 6 .70 % ,在 139件不合格产品中 ,94件无卫生许可批件 (6 7.6 3% )。调查 16 8件进口化妆品 ,合格 5 5件 (32 .74 % )。结论 大型商场索证意识不强 ,进口化妆品假冒产品泛滥 ,导致品有效卫生许可批件合格率低下 (32 .74 % )。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标签标注问题较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应该相关法律 ,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4.
380种防晒化妆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广东省防晒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各项检验方法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防晒产品380份,不合格率为9.2%。其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不合格率为6.3%;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为2.9%。皮肤光毒性试验均未见皮肤光毒性。[结论]部分防晒化妆品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育发类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方法:各项检验及评价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进行。结果:检测生发育发类产品33份,眼刺激性试验均小于或等于轻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均未见过敏;皮肤光毒性试验均未见皮肤光毒性。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均未呈现致突变性。但有18.2%的产品皮肤刺激性试验达中度刺激性。结论:部分生发育发类产品有潜在不安全性,应引起使用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化妆品卫生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化妆品卫生质量的日常监督评价往往以卫生化学、微生物中8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衡量。然而8项指标检测均合格的化妆品引起人体不良反应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如何正确评价化妆品的卫生质量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省近年来企业送检的449份化妆品的卫生指标检测结果及配方卫生审核情况分析,并对不同评价方法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显示将两方面因素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较为合现、可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产品来源:近年企业送检的449份化妆品及其所提供的配方。2.卫生指标检测:按GB 7917—87、GB7918—87标准方法进行检测。产品若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不合格即为检测不合格。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3497件特殊用途化妆品人体单次皮肤斑贴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从类别、剂型、季节、性别和判读时间各方面总结了产生阳性试验结果的原因,对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安全性检测方法提出完善和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防晒化妆品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合格率。方法: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所规定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中的BT法进行。结果:共检验防晒化妆品148份,合格137份,合格率为92.6%。结论:部分防晒化妆品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皮肤过敏反应,应引起消费者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多种用途化妆品的皮肤光毒性.方法 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中光毒性试验方法分析2005-2008年间受理的国产与进口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性和光毒性情况.结果 在检测的287件化妆品中,出现皮肤刺激性是:3例祛斑类,3例防晒类,4例美白类;出现皮肤光毒性的是:1例育发类,2例祛斑类,1例防晒类,1例美...  相似文献   

20.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因其含有特殊功能的成分,易引起人体不良反应。某些特殊用途化妆品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已见报道[1]。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保证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规定“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方可生产。”为进一步完善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管理体系,现将我省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管理现状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1.11991~1997年我省化妆品生产企业申报特殊用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