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MRI对26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成像、双翻转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T_1WI增强成像及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分析狭窄程度、狭窄率及斑块的成分,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MRI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以DSA检查为金标准,MRI对轻度狭窄患者诊断的敏感性84.6%(22/26),特异性为91.7%;中度狭窄分别为73.3%(11/15)、88.6%;重度狭窄分别为100%(7/7)、95.3%;闭塞分别为100%(2/2)、100%。一致性检验系数Kappa值=0.783。MRI检出的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的脂核大小、纤维帽厚度、脂核/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不但能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且可根据信号特点分析斑块组成成分,通过纤维帽和脂核/斑块面积诊断易损斑块,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BB 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 mm和(14.0±6.2)mm,P<0.05.结论 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颈动脉狭窄度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CDUS和MRA的数据与DSA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在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检出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以狭窄率30%、50%、70%分别为节点,MRA、CDUS与DSA 3种方法检出的敏感度分别为78%、85%、73%,特异度分别为99%、98%、96%,符合率分别为90%、92%、91%,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93%、90%,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5%、96%、9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7.8、42.5、18.25。MRA与DSA比较,敏感度分别为65%、89%、79%,特异度分别为95%、96%、98%,准确度分别为85%、92%、93%,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95%、93%,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0%、93%、94%,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3.0、21.5、9.5。结论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时,MRA特异度高,与DS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MRA与DSA的一致性较CDUS强。  相似文献   

5.
影像学检查在缺血性卒中的诊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毋庸置疑。随着以“病人为中心”、在循证医学基础之上的个体化医疗观念的不断深入,临床对影像学检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中,准确、快捷是首要的;而对非急性缺血性卒中而言,准确和全面则是下一步治疗和预防的基础。本期的几篇研究论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36例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颅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检查,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评价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的性质。结果 36例患者行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28例,发现颈动脉斑块54块,而CT灌注成像显示异常24例,阳性率85.71%,其中病灶侧TTP、rCBF、MTT值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CBV与对照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8例,而CT灌注成像异常3例,阳性率3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MTT低于Ⅱ期,rCBF高于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rCBV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半年随访,其中5例发展成为脑梗死。结论 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可同时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MRA、TCD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颈动脉MRA异常12例(28.6%),脑MRA异常32例(76.2%),其中8例二者均异常,大多为颈动脉轻~重度狭窄;TCD异常30例(71.4%)(此30例脑MRA均异常);颈动脉超声异常16例(38.1%)(其中颈动脉MRA异常12例)。结论 MRA、TCD和颈动脉超声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对颈动脉系统TIA的病因及诊断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256i 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定量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于本院接受256i CT颈动脉造影检查573例,男性332例,女性241例,平均年龄57.22±13.02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图像(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分别测量及统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及局部管腔的狭窄程度。结果 573例患者中,共检测颈部动脉2292支,颈动脉血管狭窄1175支,其中轻度狭窄1054支,中度狭窄57支,重度狭窄64支。颈内动脉较颈总动脉易发生狭窄(p<0.05),中度以上狭窄病灶多见于颈内动脉(p<0.05);颈总动脉较颈内动脉多见非钙化斑(p<0.05);颈内动脉较颈总动脉多见钙化斑及混合斑(p<0.05)。左、右两侧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斑块的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i CT颈动脉造影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及斑块性质,具有快速、无创及直观等特点,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筛查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成年人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成年人烟雾病患者进行DSA和MRI、MRA检查.结果 DSA检查显示20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系统末端狭窄或闭塞及脑基底部烟雾状血管网形成.MRI显示11例为缺血性病变,9例为颅内出血性病变.MRA显示20例患者均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16例(80%)见丘脑-基底节区有烟雾状的异常血管网,异常血管网检出率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A可以显示成年烟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及脑内异常血管网,且无创伤性,对成年人烟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卒中复发密切相关。目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卒中预防在于识别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筛查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从而使其从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中获益,然而目前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缺乏个体化治疗。近年来,新型影像学技术如无创性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RMRI)等,可以检测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测量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相比,无创性HRMRI可以根据颈动脉斑块特征准确预测同侧脑卒中风险,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CVD)的MRI和MRA检查结果说明,MRA能检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闭塞和狭窄病变。MR检查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单项MRI对CVD的诊断价值。MRA有可能成为颅内血管疾病有效、常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16位29-60岁无明显诱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 TOF MRA)行颅内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动脉瘤,均手术证实。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运用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能为其手术治疗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依据,且无放射性,无创伤,不需要对比剂。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MRI和MRA检查说明,MRA能检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塞和狭窄病变。MR检查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单项MRI对CVD的诊断价值。MAR有可能成为颅内血管疾病有效,常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200例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岁患者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下肢动脉疾病分别为124例(75.2%)、102例(61.8%)、71例(43.0%)、70例(42.4%)、48例(29.1%),与≤6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1、6.304、5.395、8.425、7.294,P0.05)。200例患者中,血管狭窄≥50%63例(31.5%),其中颈动脉狭窄≥70%24例(12.0%),狭窄50%~69%者37例(18.5%),其中下肢动脉疾病者重度狭窄比例最高。对颈动脉狭窄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年龄60岁、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2、0.012、0.009)。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年龄60岁、冠心病及下肢动脉疾病是危险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及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形成患者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0例进行分析。诊断过程中,全体患者均接受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平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12例,MRV检测6例,增强扫描22例。结果单一横窦受累6例,上矢状窦、乙状窦及横窦受累8例,单一乙状窦受累16例,横窦和上矢状窦联合受累10例。所有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均表现出信号改变。22例患者增强扫描显示脑静脉非正常强化,但静脉窦内部血栓未强化。M RV检查6例患者及DSA 12例患者的结果显示其受累静脉窦不明显、狭小、不规则,且出现侧支血管形成现象。结论 M RI与M RV联合诊断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MRA、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学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TIA患者颈动脉超声与MRA检查结果,其中18例有DSA对比验证。结果:①38例(88.4%)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有粥样斑块形成,20例(46,51%)有低回声或溃疡型斑块,15例(34.88%)示有管腔狭窄。②30例(69.8%)患者MRA示有脑动脉狭窄,以颅外动脉狭窄居多,同一病人可同时存在多条血管狭窄。结论:TIA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狭窄,因此对脑血管状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不同部位的脑梗死,均经DSA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支架植入,术前的平均狭窄率(NASCET方法计算)为(78.5±8.6)%,治疗以后的平均狭窄率为(17.2±8.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有2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无一例发生脑梗此。术后随访6-12月,无颈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冉狭窄的发生,未见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结合MRA血管影像显示并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血流动力状态。方法选取2005年间3例志愿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TRIO型3.0T磁共振仪,行颈动脉CEMRA检查,并行最大强度投影和表面遮盖重建,同时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采用CFD方法计算并显示该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1)3例志愿者6条颈动脉分叉的血流速度平均值范围为0.03~0.56 m/s,颈外动脉内侧壁和颈内动脉外侧壁可见一高血流速度区域,范围分别为0.06~0.54 m/s和0.03~0.73 m/s,球部可见低血流速度区,范围为0.02~0.18 m/s;颈动脉分叉区及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近端均可见血液涡流与回流,其形态随心动周期的时相而变化,在收缩中晚期,上述区域的涡流与回流尤为显著。随着血流向颈内和颈外动脉远端流向,该涡流与回流逐渐消失。(2)血流绝对压、动态压、静态压和总压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01 080.50~101 353.30 Pa、0.90~215.81 Pa、-244.45~28.33 Pa和-28.65~29.23 Pa;(3)管壁切应力平均值范围为0.37~9.21 Pa,在颈动脉球部发现大范围的低切应力区,大小为0.23~0.28 Pa,颈外动脉外侧壁及颈内动脉内侧壁区存在一小范围低切应力区,分别为0.37~0.42 Pa和0.32~0.37 Pa。在分叉顶部呈高切应力。结论应用CFD方法结合MRA血管影像技术能计算并显示颈动脉分叉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并可显示血液的分流、涡流反流及切应力和压力等的时空分布情况,实现了颈动脉分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个体化测定,是结合计算机学、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等的交叉学科技术,具有快捷、简便、准确和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01—2022-01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明确的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37例)组和稳定斑块(41例)组,均给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浆Lp-PLA2水平。结果 易损斑块患者血浆Lp-PLA2水平(281.12±40.20)g/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的(241.32±38.83)g/L(P<0.05)。血浆Lp-PLA2判断易损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截断值为265.70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0%和80.50%。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血浆Lp-PLA2判断易损斑块曲线下面积为0.839,明显高于颈动脉血管超声(P<0.05)。结论 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血浆Lp-PLA2判断颈动脉易损斑块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表现,探讨MRI对因神经血管压迫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就三叉神经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资料中,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11例,占91.7%;该12例患者均行手术,证实血管压迫或接触者12例;故与手术结果对照,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性为91.7%。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