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6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史平均27.8年;平均年龄41.6岁;术前诊断率36.4%;病理类型以微小癌、乳头状癌为主。结论病史长及年龄偏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想到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此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适应证应适当放宽;本病术前诊断率低,应重视术中对可疑结节的探查;并非一定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根据术中冰冻结果采用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62例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诊断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62例患者经过术中以及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49例为乳头状癌,有11例为滤泡状癌,有2例为髓样癌。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术前初步诊断准确率为:30.65%,漏诊率为:69.35%,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92.00%。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术前的诊断较为困难,漏诊率高。对手术怀疑恶变的结节,应当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待检查的结果出来后,再决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万收  王佳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727-1728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发病关系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1996-2006年4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55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3.4%(55/410),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55例甲状腺癌全部是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确诊。6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无死亡,预后好。结论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有密切关系。甲状腺癌可以同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可以继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术前难以确诊。应改变传统的出现伴随症状再行手术治疗的观念,积极手术治疗,既可避免遗漏甲状腺癌,又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后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以避免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措施,研究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年间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5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其中乳头状癌28例;滤泡癌12例;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癌10例;髓样癌7例;未分化癌2例。所有患者经过1-7年的随访,有4例复发。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对于术前难以诊断的微小癌,可以借助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可以提高甲状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彩超检查准确率为26.92%;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准确率为74.36%;与确诊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难度较高,因此应结合临床表现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并充分结合术中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冯丹 《现代保健》2011,(10):55-5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钙化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甲状腺结节钙化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方法 对2007年8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51例甲状腺钙化结节进行术前及术后分析,总结甲状腺结节不同钙化的特点,探讨微钙化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结节18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间质纤维化、钙化,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性变;恶性结节33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结论 钙化并非甲状腺癌的特有表现,微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卢朝晖 《现代保健》2009,(34):147-148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60例甲状腺瘤、21例甲状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60例甲状腺瘤、21例甲状腺癌比较,甲状腺大小、结节大小、结节内回声及周围回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边缘晕环及结节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较易误诊为甲状腺癌,结节边缘晕环及结节内部和周边血流信号可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STK15基因的表达。结果 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K15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癌旁组织STK15阳性表达率8.4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STK15阳性表达率24.4%。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STK15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STK15基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检测它可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率,对良恶性甲状腺疾病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归纳我院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心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112例,统计对比各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并统计病理诊断结果与手术情况,进而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B超检验率为40.18%,彩超检验率为75.89%,FNA检验率为51.79%;病理类型分类中,乳头状癌患者达84.82%,滤泡状癌占9.82%,髓样癌占1.79%,结节恶变占3.57%;行患侧、峡部、对侧甲状腺次全切患者占41.07%,行患侧、峡部、对侧甲状腺次全切患者占30.36%,双侧甲状腺体次全切患者占23.2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多阶段,多种方法检测进行确诊,手术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方能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前和术中诊断甲状腺癌分别为66例和50例,术后确诊116例;再次手术33例,发现残癌1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97.1%,92.7%.116例手术病人无1例院内死亡,5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声嘶,3例出现低钙抽搐或肢端麻木。结论甲状腺结节伴钙化者应怀疑甲状腺癌可能,术中冷冻快速切片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术式的选择。应充分重视首次手术,尽量避免双侧全切术,术中应常规行喉返神经探查术。术后病人应坚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预防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腺瘤74例,占52.11%;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占21.13%;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占7.04%;桥本甲状腺炎4例,占2.82%;甲状腺癌24例,其中乳头状癌22例,占15.49%,滤泡状癌1例,占0.70%,未分化癌1例,占0.70%。结论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占多数,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术前定性诊断应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血清标本及1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血清标本,另外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TSGF与VEGF的浓度。结果甲状腺癌组中TSGF与VEGF的浓度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SGF与VEGF检测对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二次手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原因,探讨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二次手术甲状腺癌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术前误诊导致近期二次手术26例(46.4%),术后残癌率69.2%(18/26);术后复发或转移导致二次手术30例(53.6%),术后残癌率93.3%(28/30);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22例(39.3%)。二次手术后5年随访35例,存活率85.7%(30/35)。结论术前误诊和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是造成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甲状腺癌应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式,二次手术应持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误诊原因,做好预防措施,以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癌误诊病例资料。结果30例均以颈前无痛性肿物就诊,术前经B超或CT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分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亢。30例患者行再手术,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高,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理诊断依据,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有利于正确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CM3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甲状腺肿瘤术后新鲜组织标本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和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另选择同期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术中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50例。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CM3蛋白的表达,分析MCM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CM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MCM3蛋白表达也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论:MCM3异常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且MCM3蛋白的表达越高越提示为恶性肿瘤,从中反映MCM3蛋白可作为甲状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93例甲状腺结节术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2009年7月9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一侧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将患者症状体查、术前B超、血清甲状腺功能(TSH、T3、T4)检查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5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性变25例,甲状腺瘤7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Hash-imoto)甲状腺肿]2例。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应进行认真的体查及充分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可行的方法,术后予以甲状腺素口服可以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病理学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7例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3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甲状腺癌组。对两组进行CK19、PC-NA、P53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在表达上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在CK19、PCNA、P53的病理学表达上以-、+为主,而甲状腺癌在在CK19、PCNA、P53的病理学表达上以++、+++为主,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病理学表达是截然不同的,可作为临床上鉴别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文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02+104-102,10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8例,甲状腺癌32例,从结节数量、形态结构、钙化情况、内部回声情况、纵横比及血流阻力指数方面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节性甲状腺疾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患者单、多发结节比例,形态结构规则与不规则比例,A/T〈1与A/T〉I的比例,RI资料完整率以及钙化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同时,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患者回声类型比例相比也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超声能够反映甲状腺结节特征,故而能够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结节数量、形态结构、钙化情况、内部回声情况、纵横比等可以作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甲状腺肿块的二维图像及血流分布特征等情况.结果 超声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腺瘤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腺瘤2例,甲状腺占位考虑癌变1例;病理证实2例腺瘤伴囊性变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腺瘤,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癌,漏诊甲状腺微小癌1例.结论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肿块性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容易误漏诊.  相似文献   

20.
9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病变CT影像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7例,甲状腺腺瘤16例,甲状腺癌22例,均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正常甲状腺体平均CT值为114HU,病变区CT值测量平均分别为:甲状腺肿为53HU、甲状腺腺瘤为47HU、甲状腺癌为59HU。病变区CT平扫均呈低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体密度,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并存的低密度结节,病灶内可有斑点状钙化,实性结节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强化。良性结节多境界清楚,恶性结节多边缘模糊,可伴有颈部周围淋巴结肿大、颈静脉癌栓形成。结论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CT定位诊断可靠,可达100%,CT定性诊断为70%~80%,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少数单发结节CT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