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嗪与降纤酶合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建国  马春花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52-1554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目的是解除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防止死亡.为了探索不稳定性心绞痛更多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5年2月,应用川芎嗪与降纤酶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导致心肌梗死和猝死[J],如何有效地控制心绞痛,使之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十分重要.我们用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炯 《浙江医学》2005,27(3):229-230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常规治疗药物主要有他汀类调脂、抗血小板及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曲美他嗪作为哌嗪类衍生物,能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临床上已证实其对劳累型心绞痛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尤其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报道不多,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住入我院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予曲美他嗪治疗,以观察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常辉 《辽宁医学杂志》2002,16(5):269-269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我院2000年5月至2002年4月应用口服阿斯匹林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变化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 3d内检测cTnT及CK ,CK MB ,动态观察ECG及病情变化 ,判断cTnT浓度变化规律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 ,cTnT阳性者 15例 ,阴性 2 0例 ,阳性者中共 5例 2周内发生心梗 ,且 6例cTnT持续升高者有 4例发生心梗。cTnT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发展为心梗的阳性判断价值 33% ,阴性判断价值为 95 % .结论 cTnT浓度升高应用作确认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处于高危状态的证据 ,持续升高者常提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选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6周)结束后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只接受常规临床支持治疗,经两个月治疗后对两个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昀  卢晓玲  李接旺  莫建德 《华夏医学》2009,22(6):1028-102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2.5%,心电图总有效率82.5%;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69%,心电图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脂,恢复正常心电图,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5-7天为1疗程.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使心电图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 选取2009年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住我院的162例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从患者的心理、治疗、生活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并将2009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观察组,然后比较2008年147例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住我院的患者的治愈率,将2008年的不稳性心绞痛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5.68%,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2.79%,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有心肌梗死史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Braunwald ⅢB级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6 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中IL-6和CRP.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IL-6和CRP均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CRP2.09±3.65mg/L vs 0. 92±0.94mg/L,P<0.05;IL-612.72±13.42pg/ml vs 6.86±2.93pg/ml,P<0. 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RP>3mg/L者占17.5%,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仅占5%.单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CRP与IL-6之间有显著性相关(r=0.031,P>0.05).结论 IL-6与CRP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指标,但未能发现CRP与IL-6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抗凝已成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资料与方法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4例,符合2000年ACC/AHA关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1]。其中男66例,女4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是否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因子.方法:对明确诊断的50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62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测定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的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的水平分别为[(395.290±76.1742)umol/L,(12.838 16.775)mg/L,(0.207 0.339)ms/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303.41 50.132)umol/L,(2.951 1.664)mg/L,(0.052 0.009)]ms/L,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13,P<0.01).血清尿酸水平与肌钙蛋白-T也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T浓度明显升高,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或许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柴玉萍 《微创医学》2002,21(3):410-411
为探讨心理因素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过程中的作用,随机对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sLOX-1)水平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5例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9例稳定性心绞痛和9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血清中sLOX-1的浓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后,sLOX-1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均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sLOX-1水平与非冠心病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过短期的住院治疗后sLOX-1水平仍高于正常,提示斑块不稳定,需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10 8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134例 ,非心脏病患者 2 94例 ,从心电图上计算出QTd和校正的QTcd。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QTd( 54 .6± 18.2 )ms、QTcd( 6 5.5± 2 0 .1)ms ,均大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QTd( 38.2± 14 )ms、QTcd( 42 .2± 17.1)ms ;两组均大于非心脏病组QTcd( 34 .1± 9.4 )ms、QTd( 34 .4± 10 .6 )ms ;治疗后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QTd和QTcd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心绞痛可引起QTd和QTcd增大 ,它们可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约半数有血栓形成 ,特别是重度反复发作性心绞痛 ,多能发现新鲜血栓 ,因此许多人认为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控制心绞痛发作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为探讨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对用尿激酶溶栓的 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 .1研究对象 我院 1 997年 8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符合 1 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排除 75岁以上、有出血性疾病及出血性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6 2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间的临床综合症,具有病情变化快、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的特点,积极治疗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我们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58例,常规组50例.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日,共14天,常规组仅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程度、总有效率判断临床疗效.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明确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