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促心肌素-1(CT-1)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ACS患者5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例,并纳入同期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CT-]浓度;同期检测血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与血清肌钙蛋白(cTnD水平。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浆CT-1浓度UA组,AMI组与正常对常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AMI组的CT-1浓度[(419.50±166.32)ng/L]明显高于UA组[(180.06±125.05)ng/I。]及正常对照组[(19.05±18.65)ng/L(均P〈0.01),而UA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MI患者CT-1浓度与CK—MB峰值(r=0.614,P〈O.01)与cTnI峰值(r=0.555,P〈O.01)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浆CT—1在ACS各组患者中都有升高,其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血浆CT-1在心肌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作用。CT-1可做为ACS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81例ACS患者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0例,测定人院时血浆CRP水平,另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非冠心病患者各30例的血浆CR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AMI、UA、SA与非冠心病患者人院时血浆CRP水平分别为(56.19±83.00)mg/L、(26.23±31.45)mg/L、(2.96±1.94)mg/L和(3.32±2.99)mg/L,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CRP水平高于UA组(P〈0.05),显著高于SA、非冠心病两组(P〈0.01)。UA组CRP水平亦高于SA、非冠心病两组(P〈0.05)。结论:ACS患者的CRP水平明显增高,高危ACS患者CRP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快速床旁定量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S患者,其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做dThI定量及CK-MB测定,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TnI、CK-MB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01).UAP组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K-MB无显著差异(P〉0.05);UAPⅢ级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结论:cTnI床旁快速定量测定方便、省时,对AC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差异,并分析与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12例非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其他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同时测定AMI患者的肌钙蛋白T(TnT),比较不同组别BNP的差异以及AMI组BNP与TnT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38.15±11.26)pg/ml,(41.92±13.37)pg/ml,(308.54±97.34)pg/ml,(601.29±162.63)pg/ml,UAP组、AMI组与对照组、SAP组,AMI组与U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MI组BNP与TnT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与心肌坏死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心脏生化标志物联合应用评估胸痛87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生化标志物即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在急诊胸痛患者筛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作用。方法:87例急诊胸痛患者2h及4h后各检测1次cTnI、MYO、CRP。结果:cTnI阳性23例,MYO阳性46例,CRP阳性45例。其中,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胸痛4h,三者心肌梗死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00%、79.70%、91.67%,特异性分别为81.67%、71.43%、82.40%。结论:cTnI、MYO、CRP联合检测不仅能快速诊断AMI,而且可预测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援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60-160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P-选择素、纤维蛋原(Fib)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测定血清P-选择素、Fib含量,同时分析二者在不同CHD患者中的表达变化。结果:SA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i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UA及AMI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选择素、Fib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Jp〈0.01),而AMI组与UA组的P-选择素、Fib含量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P〈0.01),AMI组明显高于UA组。结论:P-选择素、Fib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IAD患者P-选择素、Fib水平,有利于发现高危人群,预防冠心病,对指导CHD临床诊断与抗凝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81例冠心病(CHI))患者分成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定性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AMI组与UA组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I的增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在AMI组中,CTnI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心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27例,其中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1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住院健康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cTnI、BNP浓度。结果:UA组、STEMI组和NSTEMI组cTnI、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cTnI、BNP浓度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早期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N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Tei指数,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心功能动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ACS急症患者来该院后立即检测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同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TDI技术测定所有患者Tei指数,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脏功能Killip分级。ACS患者共12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30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58例,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及cTnI的相关性,分析80例AMI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和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NP—proBNT水平u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sTEMI和NsTEMI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P值均〈O.01);各组NT—proBNP水平与cTni呈正相关(r=0.428,P〈O.01);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389,P〈0.05),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36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1,P〈0.01)。结论NT—proBNP与cTnI、心功能危险分层和Tei指数呈正相关,早期快速检测NT—proBNP可以作为ACS早期诊断和动态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进行危险分层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 酶同工酶MB(CK-MB)的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MI和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cTnI、CK-MB指标进行了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对AMI不同时间段的cTnI、CK-MB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cTnI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AMI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UA组。结论: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和肽素、肌钙蛋白I(cTn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因胸痛入院的病人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后分为CAG正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测定各组病人入院时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含量。结果 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CAG正常组(H=42.57~141.35,P<0.05);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UAP组(H=9.72~107.45,P<0.05)。左主干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H=7.26~35.72,P<0.05)。结论 ACS病人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升高,并且和肽素和cTnI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ACS病人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何凌宇  项军  梅健  王岩  王磊  薛松 《现代医学》2012,40(2):142-144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探讨NT-proBNP对ACS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定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ACS患者血浆NT-proBNP与cTnI,比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正常对照组NT-proBNP浓度的变化,分析NT-proBNP与cTnI的相关性。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STEMI、NSTEMI组高于UA组,U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冠状动脉病变分组,NT-proBNP浓度3支病变组高于1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cTnI浓度与NT-proBN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NT-proBNP水平测定可用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对临床制定治疗干预策略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思义  李伟  杨松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45-1246,1258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UAP)痛患者心肌损伤及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对35例老年UAP患者、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TnI测定,对35例老年UAP患者住院后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老年UAP患者血清cTnI高低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UAP组的血清cTnI阳性率37.14%高于SAP组的4.54%和健康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UAP患者中BraunwaldⅡ、Ⅲ级组血清cTnI阳性率分别为41.66%和55.55%,明显高于BraunwaldⅠ组(14.28)(P<0.01);住院后1个月内,35例老年UAP患者血清cTnI阳性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46.15%)明显高于血清cTnI阴性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4.54%),P<0.01。结论血清cTnI测定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对老年UAP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微小心肌梗塞的诊断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结果 ,检出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中微小心肌梗塞病人 ,并判断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色谱法测定 90例UA患者血清cTnI ,并将其分为cTnI阳性组和cTnI阴性组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塞、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90例UA患者中cTnI阳性者 2 5例 (2 8% ) ,cTnI阴性者 6 5例 (72 % )。住院期间cTnI阳性组急性心肌梗塞、心脏性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cTnI阴性组 (P <0 .0 1)。结论 cTnI可以敏感和特异地检出UA患者中微小心肌梗塞患者。微小心肌梗塞提示患者预后恶劣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 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9例 ,急性心肌梗塞 12例 )和 1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 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的水平。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稳定性心绞痛血清中sVCAM -1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的sVCAM -1和sICAM -1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 .0 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中水平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sVCAM -1和sICAM -1水平 ,可预测其病情和预后 ,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在首诊(胸痛发作4 h之内)时进行cTnI、Mb、CK-MB和hs-CRP检测,比较它们各自及联合检测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I、Myo、CK-MB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 I、Myo、CK-MB和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cTnI、Myo、CK-MB、hs-CRP及四项指标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75%、82.5%、65%、87.5%和97.5%。结论 cTnI、Myo、CK-MB和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hs-HS-CRP、cTnI、Mb、CK-M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 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 I组患者的hs-HS-CRP、cTnI、CK-MB和M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UA组hs-CRP和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但两组间CK-MB和Mb阳性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发生与hs-HS-CRP和cTnI的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d及3d时血浆Fn、TpP水平,同时采用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1d内血浆Fn、TpP、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而2组间PT、APT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6h内就诊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显著高于6~24h就诊者(P<0.01)。而进展型亚组3d时TpP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型亚组(P<0.01)。无论是否是进展型患者血浆Fn水平第3天时均显著高于第1天(P<0.01),但预后差脑梗死亚组发病1d及3d时血浆Fn水平均高于预后好亚组(P<0.05或P<0.01)。结论Fn、TpP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分析男性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7月本院心内科男性CHD住院患者158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6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收集同时期心内科因胸闷胸痛症状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排除CHD的男性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s-CRP和尿酸浓度,统计学分析二者水平在男性CHD各组及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男性CHD患者AMI组、UA组、SA组及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依次为(44.86±48.30)mg/mL、(8.38±13.26)mg/mL、(0.75±0.74)mg/mL、(0.79±1.27)mg/mL,AMI组水平明显高于UA组、SA组及对照组,且UA组高于S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CHD患者AMI组、UA组、SA组及对照组血清尿酸浓度依次为(345.66±118.82)mg/mL、(403.45±95.86)mg/mL、(343.25±75.09)mg/mL、(339.48±58.28)mg/L,UA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SA组、AM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尿酸水平与男性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于诊断评估男性CHD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三烯(leukotriene,LT)B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易患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CS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3例ACS患者和13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LTB4水平。结果:血清LTB4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分别为(477.97/370.52 pg/ml)和(352.52/255.48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0.57/236.65 pg/ml)(P<0.001);且AMI组的血清LTB4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01)。ACS患者的血清LTB4与吸烟呈正相关(P<0.05),与男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无关(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LTB4水平增高;LTB4水平与吸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