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红芽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5,37(8):752-75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e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TAP组(T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术前所有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L2~3间隙蛛网膜下腔,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7.5 mg);术毕两组产妇均连接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镇痛泵配置相同;术毕T组产妇行双侧TAP阻滞(0.4%罗哌卡因).于术后4、6、8、24、28及48 h采用VAS评分法进行镇痛评分,观察恶心呕吐、瘙痒及呼吸抑制的情况,记录各时点产妇按压镇痛泵的累计有效次数、累计总次数、术后48 h内按压总次数与按压有效次数;术后镇痛用药量和满意度评分.记录TAP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形成、神经损伤、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穿入腹腔、穿伤肠管、穿伤肝脏等.结果 T组术后4、6h静息状态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8、24、28、48 h静息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4h活动状态VAS评分低于C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6h的硬膜外镇痛用药量低于C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各时点用药量均少于C组.两组在各时点按压镇痛泵的累计有效次数、累计总次数及术后48 h内按压总次数与按压有效次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发生.T组无TAP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具有明显的辅助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立华 《医学综述》2011,17(19):3035-303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常规行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术毕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注入0.33%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儿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2、4、8、12 hCHEOPS评分、Rame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24、、8、12 h CHEOP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77,P<0.05)。A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患儿或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Rame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P>0.05)。两组均未见TAP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定位准确,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能有效镇痛,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维明  杜立华 《医学综述》2011,17(18):2836-283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8例,入室前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注射KLS合剂0.15 mL/kg,待患儿入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A组注入0.33%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根据术中情况追加KLS合剂。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切皮反应、KLS合剂用量及术后CHEOPS评分、Ramesay评分等。结果 A组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术后2、4、8 h的镇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均未见TAP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能有效镇痛。  相似文献   

4.
汪飞燕  张卫花  邵雪泉  郑洪荣  占卫庆  王君 《浙江医学》2018,40(23):2568-2570,2577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的疼痛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研究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全麻。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40mg及术毕进行PCIA。观察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和48h(T6)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详细记录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病例数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T1~T4时点静态VAS评分和T1~T5时点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6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0~12h补救镇痛率和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均P<0.05);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术后12~24h和24~48h的补救镇痛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P阻滞复合PCIA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镇痛效果,且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联合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宫颈癌患者术后镇痛和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AP组、TEAS+TA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出麻醉恢复室即刻(T0)及出麻醉恢复室后6h(T6)、12h(T12)、24h(T24)、48h(T48)5个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康复相关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TAP组和TEAS+TAP组患者T6、T12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EAS+TAP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和TAP组(P<0.05);TEAS+TAP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显著低于TAP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痛觉阻滞范围及其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28例,根据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时间点不同分为两组,组1:麻醉前实施TAP阻滞并观察痛觉阻滞范围;组2:手术结束后行TAP阻滞并观察术后4、6、8、12、24、48 h的镇痛效果(静息和被动运动)。结果组1 7例患者实施TAP阻滞后与对侧相比,阻滞侧的痛觉明显减退,最大范围为T10~12水平,阻滞后可持续8 h;组2 19例患者实施TAP阻滞术后VAS评分均在1分以下,且患者在8、12、24 h运动状态的VAS评分明显高于静息状态(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24-127+封三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面阻滞(Shallow serratus plane block,SSPB)和前锯肌深面阻滞(Deep serratus plane block,DSPB)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6月20日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超声引导下SS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P组)和超声引导下DS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C组)。P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SSPB阻滞,C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DSPB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18 h和24 h的伤口疼痛情况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镇痛泵输注总量、患者自控追加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5 min后DSPB组阻滞平面可达T3~T8脊神经支配节段,SSPB组阻滞平面可达T2~T9脊神经支配节段;两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在术后1 h、6 h、12 h及18 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24 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镇痛泵输注镇痛药物总量、追加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PB联合PCIA泵在胸腔镜术后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QLB组(Q组)和TAPB组(T组)两组。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T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静息、运动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静滴缩宫素1次/日,共2次及每小时一次按摩宫底,至少4次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按压次数和镇痛泵用量;记录镇痛不良反应;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QLB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及术后4 h运动VAS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8、12、24、48 h运动VAS评分及2次静滴缩宫素和4次按压宫底时VAS评分低于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24、48 h镇痛泵使用量、使用自控镇痛的人数少于TAPB组,术后首次使用自控镇痛的时间比TAPB组长,患者满意度较TAP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对剖宫产术后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可以减少静脉镇痛泵的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单侧胸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PI组)与胸椎旁阻滞组(PT组),各25例.PT组采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PI组舒芬太尼静脉输注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l、3、6、12、24及48 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及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两组术后1~24h在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输注总量及补救镇痛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具有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及安全等优点,适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卜敏  恽惠方  陆燕丰 《重庆医学》2018,(10):1401-1403,1406
目的 研究盐酸羟考酮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胃肠肿瘤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108例分为3组,每组各36例.A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盐酸羟考酮PCIA,B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吗啡PCIA,C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生理盐水(安慰剂)PCIA.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用药反应.结果 3组术后24、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VAS均低于术后2 h(P<0.05),A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VAS均明显低于B、C组,且B组低于C组(P<0.05).C组24 h补救镇痛率为30.56%,高于A组(2.78%)、B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A组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用于胃肠肿瘤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模式下,经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开腹子宫全切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40列,在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均按FTS模式给予干预,T组于麻醉起效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C组未行TAP阻滞处理,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泵。分别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36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首次按压PCIA泵时间,术后24hPCIA药物累积使用量,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下床活动时间;应用15项恢复质量(15-item Quailty of recovery,QOR-15)量表,记录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自我评分。结果相比于C组,T组患者在术后6h、12h、24h的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首次按压PCIA泵时间推迟(P0.05),术后24小时PCIA药物累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0.05),术后24、48、72hQoR-15量表评分增高P0.05),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减少(P0.05)。结论术前经超声引导TAP阻滞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进一步加强FTS治疗模式的实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超前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拟行择期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其中拟行胃癌根治术者选择肋缘下入路阻滞,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选择腋前线入路阻滞,针尖达到TAP内回抽无血后注入0.5%的罗哌卡因15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配方相同).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即刻、拔管前5 min、拔管后30 min的MAP、HR和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补液量以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6、12、24 h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100β蛋白的浓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的认知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T组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T组在切皮即刻、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30 min的MAP和HR降低(P<0.05),T组在术后6 h、12 h和24 h的S-100β蛋白浓度减少(P<0.05),T组在术后1 d、和2 d的MMSE评分增加(P<0.05),在术后1 d、2 d和3 d的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TAP阻滞超前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改善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拟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前20 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25 mg/kg,对照组患者则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中均实施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6、12、48 h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总次数和镇痛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眩晕、高血压、心率增快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48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入TAPB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下剖宫产,T组术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静脉镇痛。观察术后术后4、8、12、24和48h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按压镇痛PCA用量(m L),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局麻药在中毒、穿刺部位血肿、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 T组术后4、8、12h时间点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T组术后24h内PCA按压量量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恶心和头晕发生率低于C组P0.05);T组患者镇痛满意高于C组(P0.05)。结论单次双侧TAP阻滞能减轻剖宫产患者术后早期切口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3~2015年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35~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AP组、IHN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30例。TAP组和IHN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或IHN阻滞,再经静脉麻醉后手术,CTR组直接采用静脉全麻后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情况。观察和记录术后12、24、48小时 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术后镇痛剂使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和IHN组的12小时和24小时VAS评分低于CTR组(P < 0.05),而48小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总体镇痛评分高于CTR组(P < 0.05)。TAP组和IHN组术后12、24、48小时VAS评分,术后48小时总体镇痛满意度和镇痛剂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和IHN阻滞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二者的镇痛效果相似,在临床应用中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和前锯肌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PVB组和SPB组;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0.375%的罗哌卡因20 mL TPVB或SPB,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自主呼吸恢复时(T1)、手术开始30 min时(T2)、手术开始6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及苏醒时(T5)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3、T4和T5时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B组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长于TPVB组(P<0.05),术后6 h、12 h咳嗽时VAS低于TPVB组(P<0.05),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低于TPV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和SPB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但SPB能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总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侧腹部腋中线入路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40例和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40例。TAP组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腋中线水平入路TAP阻滞并置入导管,双侧总计给予0.375%罗哌卡因2.5 mg/kg,之后持续给予0.2%罗哌卡因6~8 ml/h至术后48 h;PCEA组给予0.15%罗哌卡因+3μg/m L芬太尼行PCEA至术后48 h。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时患者安静和咳嗽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TAP阻滞平面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等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作调查回访。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晶体输液量、术中输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术中胶体液输注量少于PCEA组(P0.05),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长于PCE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随时间不断下降,各时点咳嗽时的VAS评分均较安静时高,但TAP组与PCEA组安静及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面腋中线水平入路TAP阻滞平面范围涉及T9~L1,术后各时点腹部感觉阻滞平面上、下界与术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曲马多使用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AP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明显短于PCEA组(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P0.05),下肢运动感觉障碍例数较TAP组明显增多(P0.05)。两组镇痛不全率、镇痛失败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侧腹部腋中线入路持续TAP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能够提供持续有效的术后镇痛作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对比两组患者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及手术开始后1 h(T2),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拔管后15 min(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头晕、嗜睡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可维持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平稳,缓解术后疼痛感,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 (T组, n=35) 和单纯全身麻醉组 (G组, n=35) .T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开胸侧切口所在胸椎旁间隙注射0.5%罗哌卡因0.25 m L/kg.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12 h、24 h、48 h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BP) 、吸空气状态下氧饱和度 (SpO2) 值及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和镇痛泵按压总次数、相关并发症, 以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结果 与T组比较, G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时的HR、MBP增高, 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 (P<0.05) , 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 (P<0.05) ;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减少,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下床时间缩短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 效果确切, 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少, 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是目前开胸手术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9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ET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31例。全身麻醉诱导前ET组在超声引导下接受单侧T4、T6椎旁神经阻滞及单侧T4竖脊肌平面阻滞,T组在超声引导下接受单侧T4、T6椎旁神经阻滞。术毕两组患者均接受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术后第1、2天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比较术后0、2、6、12、24 h两组静息和咳嗽的数字疼痛评分(NRS);比较两组术中药物用量及相关手术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用药量及术后0、2、6 h的静息及咳嗽NRS评分、术后镇痛补救例数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ET组术后第1、2天的QoR-15评分升高,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长,有效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少,术后12、2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