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l%)表现为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77;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38例和缓解期42例),根据哮喘症状评分分为轻度25例、中度28例和重度27例;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病变者(非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对照组、非哮喘组、试验组及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重度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轻、中度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缓解期患者(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与哮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气道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的决定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和免疫荧光法,对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痰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进行计数;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痰液IL-8、ECP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6。结论: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IL-8及ECP增多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从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了解吸烟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就诊的38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23例.所有患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结果 2组患者ICS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吸烟组(2.0±0.4)%,非吸烟组(4.6±2.5)%,治疗后吸烟组(1.1±0.5)%,非吸烟组(1.8±l.6)%,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71,P<0.05).eotaxin治疗前吸烟组(3.5±2.1)×10-3 mg/L,非吸烟组(8.6±2.3)×l0-3mg/L,治疗后吸烟组(3.1±1.5)×10-3mg/L,非吸烟组(3.6±1.3)×l0-3mg/L,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4.172,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1.563,P>0.05),IL-8浓度(F=1.793,P>0.0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中性粒细胞(F=9.632,P<0.05)及IL-8浓度(F=5.720,P<0.05),吸烟组明显高于非吸烟组,而吸烟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F=15.879,P<0.05)及eotaxin(F=12.365,P<0.05)远低于非吸烟组.结论 2组患者ICS治疗28 d后,痰中炎性细胞及递质均有所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较非吸烟组差.吸烟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及IL-8浓度高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而嗜酸性粒细胞及eotaxin水平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诱导痰在慢性咳嗽患者气道炎症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86例,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测定上清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8 (IL 8)。结果 77例明确诊断,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24例,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13例,鼻后滴漏综合征22例,胃食管反流12例,双病因6例;病因未明9例。咳嗽变异型哮喘及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0. 172±0. 140, 0. 186±0. 163)、中性粒细胞(0. 411±0. 205, 0. 401±0. 191)、ECP[ (3. 12±2. 12)mg/L,(2. 53±2. 07 )mg/L]和IL 8 [ ( 7. 84±1. 93 )μg/L, ( 7. 63±6. 47 ) μg/L]与正常对照组[ 0. 002±0. 002;0. 223±0. 102; (0. 11±0. 07)mg/L; (1. 06±0. 98)μ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或P<0. 05);但两组间以上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鼻后滴漏综合征组和胃食管反流组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 0. 555±0. 288,0. 504±0. 30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鼻后滴漏综合征组诱导痰IL 8[ (10. 24±9. 5)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 01)。结论 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存在不同气道炎症,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鼻后滴漏综合征、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烟对成人哮喘控制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吸烟哮喘患者(吸烟组)20例及非吸烟哮喘患者(非吸烟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并行肺功能检查,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常规、血总IgE、尿白三烯E4(leukotriene E4,LTE4)和可替宁,并行诱导痰检测,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吸烟组每人平均1年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1.80±1.88)次,高于非吸烟组患者[(0.76±1.4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CT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N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和痰中嗜酸细胞百分比(Eos)、血IgE、诱导痰涂片中巨噬细胞百分比(Ma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诱导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诱导痰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39.60±13.32)pg/mL,明显高于非吸烟组的(33.87±4.46)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尿LTE4为(203.25±136.3) pg/mgCr,较非吸烟组的(121.23±62.77) pg/mgCr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尿LTE4水平与吸烟量呈直线相关(r=0.521,P=0.032),FeNO与血IgE无直线相关性;非吸烟组FeNO水平与血IgE呈直线相关(r=0.612,P=0.009).吸烟组FEV1、痰Neu、痰Eos、痰上清液中IL-8和吸烟量无直线相关性.结论:吸烟使哮喘更难以得到控制,使患者痰液中TNF-α分泌增多,导致白三烯代谢增加,且其增加的量与吸烟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前后气道炎性细胞、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急性哮喘发作患者38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进行诱导痰和肺功能检测,哮喘患者采用上述联合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嗜酸细胞趋低因子(eotaxin)、ECP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哮喘组治疗前的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Eos比例、eotaxin浓度和ECP水平呈负相关(P〈0.001);eotaxin浓度与ECP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ECP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了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流阻塞的发生机制。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者气道分泌物内Eos数量及eotaxin、ECP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檀卫平  吴葆菁  麦贤弟  徐小彩  范玲玲 《新医学》2009,40(12):800-801,84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多型性,分析不同分型的患几对治疗的反应。方法:5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根据痰涂片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组,分别检测2组的血常规,观察其血细胞形态,记录痰涂片结果,并对其入组时及接受常规联合治疗3个月后达缓解期的肺功能进行检查,比较2组差异结果:EA组25例,NEA组29例。EA组96%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无中性粒细胞升高寺,血细胞形态异常者多为偶见异形淋巴细胞(占44%);NEA组则有21%中性粒细胞升高,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血细胞形态异常者以中性粒细胞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改变者(24%)砭偶见异形淋巴细胞者(24%)居多。EA组的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NEA组(P〈0.01),NEA组的疾涂片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EA组(P〈0.01)。2组缓解期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急性发作期改善(均为P〈0.05),其中EA组的FEV。改善程度明显高于NEA组(P〈0.01)。结论:哮喘是一种多型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可参与其气道炎症,EA患儿对联合治疗反应优于NEA患儿,应根据哮喘患儿的痰涂片细胞分类了解其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者外周血IL-5及Eotax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3例哮喘患者其外周血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组IL-5水平较缓解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哮喘发作组Eotaxin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组(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IL-5水平和Eotaxin存在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IL-5,Eotaxin水平能反应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严重程度,两者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COPD不同炎症分型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揭示Gal-3参与COPD气道慢性炎症及炎症细胞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招募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试验组和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临床信息、病史以及肺功能和痰诱导检查结果,并通过诱导痰计数炎症细胞,对COPD患者炎症亚型分类。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痰上清液中炎症介质,包括Gal-3、SAA、CRP、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COPD患者组年龄和吸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BMI、性别以及Gal-3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COPD患者亚型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两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肺功能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中的Gal-3水平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COPD明显升高,但痰中IL-6、CRP和SAA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痰中Gal-3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Gal-3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抗炎作用,在嗜酸性粒细胞型COPD患者中Gal-3表达升高,促进巨噬细胞清除气道中的病原体和凋亡细胞,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变态反应EOS、ECP、IL-4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依据抛掷硬币方式均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观察两组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IL-4、ECP、EOS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4、ECP、EO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变态反应EOS、ECP、IL-4水平变化具有积极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90例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组27例、嗜酸性细胞组29例、寡细胞组19例及混合细胞组15例。分析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嗜酸性细胞组与寡细胞组和混合细胞组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和时间上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混合细胞组在使用吸入激素剂量和时间上比嗜酸性细胞组显著更多(P0.05),在吸入激素剂量上也比中性粒细胞组明显更多(P0.05)。嗜酸性细胞组比混合性细胞组住院时间显著更短(P0.05)。其余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哮喘患者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存在差异,该类差异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诊治支气管哮喘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诱导痰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表型组27例和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70例。对比两组诱导痰及血清中VEGF、PDGF水平。结果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表型组和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患者的血清、诱导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组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表型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EOS与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诱导痰PDGF-AA、PDGF-BB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中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诱导痰VEGF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患者血清EOS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哮喘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中有许多细胞和细胞成分起作用 ,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是嗜酸性粒细胞被活化释放的一种强碱性颗粒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哮喘患者的血清及气道分泌物中存在 ECP。我们于 2 0 0 1- 10~ 2 0 0 2 - 11检测哮喘 36例的血清 ECP及肺功能 ,并作吸入皮质激素 (丙酸倍氯米松 )治疗的前后比较 ,旨在探讨测定哮喘患者血清 ECP的临床意义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哮喘组 :36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轻中度发…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与痰液TNFα、IL-8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吸烟、不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稳定期及发作期痰液中IL-8和TNFα水平变化以及炎症细胞的变化与其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对60例COPD患者(吸烟28例,不吸烟32例)在稳定期及发作期分别测定痰液的中性粒细胞数及II-8和TNFα浓度.结果吸烟组在稳定期痰液中TNFα和IL-8均较不吸烟组高(P<0.05,P<0.05);吸烟组发作期痰液中TNFα、IL-8较不吸烟组水平增高(P<0.05,P<0.05);吸烟组在发作期TNFα、IL-8水平也较稳定期显著增高(P<0.05,P<0.05);不吸烟组发作期也较同组稳定期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1).发作期TNFα、IL-8的升高与炎症细胞数值相关(r=0.67,0.75).结论COPD患者痰液中IL-8和TNFα水平升高,炎症细胞增多表明气道炎症程度较重,预示COPD急性发作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为喘息、胸闷和咳嗽,以上症状也常常被称为哮喘的三联症.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特殊类型哮喘[1].哮喘是一类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性疾病,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却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两者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有何差别呢?目前,诱导痰细胞计数以及支气管镜灌洗液细胞计数是主要的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方法,诱导痰以其无创性、便捷性成为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诱导痰细胞计数,了解哮喘及CVA患者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情况,评价两者气道炎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