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遵循传统医学的药物配伍理论,研究川芎与天麻不同配伍对正常及缺氧情况下神经元胞浆[Ca2+]i的影响,寻找中药配伍和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培养4~6 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95%乙醇本底对照, 尼莫地平阳性对照,实验组(1~5号药对,川芎与天麻的比例分别为4∶1、1∶4、4∶0、0∶4、1∶1,各药对分别配制成50、100、150 μg*ml-1 3个浓度),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持续通入94.5%N2和5.5%CO2的混合气体4 h制备缺氧模型,一部分在正常状态下孵育4 h,以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为胞浆内Ca2+指示剂负载神经元,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药对对神经元胞浆[Ca2+]的影响.结果缺氧4 h后神经元胞浆内[Ca2+]较缺氧前明显增加,川芎的醇提部分、川芎与天麻以1∶4配伍作用时,较小剂量(50 μg*ml-1)对正常及缺氧时的神经元均有降低胞浆[Ca2+]的作用(P<0.05),川芎的醇提部分100 μg*ml-1作用明显减轻缺氧神经元钙超载的同时不影响正常情况下神经元胞浆内外的钙离子平衡,与此同时其它川芎与天麻的配伍或只降低正常情况下的胞浆[Ca2+],或无作用,或在大剂量时出现反转作用.结论川芎醇提物以及川芎与天麻以一定比例配伍时具有拮抗神经元胞浆[Ca2+]增加的作用,与剂量相关,支持中药配伍理论,为创新中药的发展提供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川芎单煎液和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朝江  孔毅  郑公义  申屠建中 《医药导报》2007,26(10):1207-1209
目的 比较川芎、当归(不含川芎嗪)单煎和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Waters symmetry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98 nm. 结果 川芎嗪回归方程Y= 58.401 0X + 3.931 8 ,r=0.999 7,在0.25~25.00 μg·m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9.60%,RSD为2.7%.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比川芎单煎液中含量要高. 结论 两味中药在合煎之后川芎嗪含量明显升高,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川芎嗪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芪和川芎不同比例配伍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黄酮成分(以芦丁为对照品)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动态测定2 h内黄芪与川芎不同比例配伍(1∶1、1∶2、1∶3、1∶4、1∶5、2∶1、3∶1、4∶1、5∶1)的提取液中黄酮类成分的浓度,并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分别建立提取动力学模型,计算其提取速率常数,比较其溶出动力学差异性。结果 黄芪与川芎不同比例配伍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速率和浓度均有显著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其中黄芪∶川芎为3∶1时提取速率最快,川芎∶黄芪2∶1时提取速率最慢,川芎∶黄芪为3∶1时黄酮类成分的平衡浓度最高,黄芪∶川芎比例为5∶1时最低。结论 黄芪与川芎的不同比例配伍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速率和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药川芎中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中药川芎中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的同时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非抑制型阴离子交换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ICA1,流动相为08m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结果:川芎提取液中3种有机酸和3种无机阴离子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药物川芎。主要介绍了川芎、川芎嗪与冰片配伍使用的一些情况,通过诸多实验研究发现,在与冰片配伍使用后,可明显提高其作用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川芎和引种日本川芎的亲缘关系及不同居群的遗传变异。方法提取35个样本的基因组DNA,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和聚类分析。所选15个引物的RAPD,得出35个样本的聚类树状图。结果川芎和引种的日本川芎有明显的种间遗传差异,居群内遗传变异小,小生境对遗传性状有影响。结论所用方法可为川芎和日本川芎的鉴定及其道地性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川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芎是一味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对其活性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川芎的研究     
房丽娜 《今日药学》2006,16(2):81-83
川芎是一味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对其活性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奶芎、山川芎能否作川芎药用。方法以性状鉴别和挥发油总含量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性状鉴别结果表明:奶芎颜色较浅,顶端有一突起的顶芽,气微香;山川芎体形枯瘦,个体较小,中心常有枯朽状沟槽,气香。挥发油总含量奶芎为0.22%,川芎为0.71%,山川芎为0.63%;川芎质量最好,山川芎稍次,奶芎最差。结论建议奶芎不作川芎药用,山川芎可作种芎药用,或作兽药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并对相应的含量标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抽取中药川芎作为研究样品,采用TLC法对川芎中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别,并采用HPLC法对其有效成分物质的具体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藁本内酯和阿魏酸,这两种有效成分物质在该药材内的含量分别在1.5%和0.05%以上。结论对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和相应的含量进行充分了解,可以保证今后的在临床上对该药物进行更加合理更加准确的应用,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使患者的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治疗。采用TCL法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具有着很强的专属性,且具有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野葛中的一个新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色谱技术研究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解析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葛根苷D(1),4′,8-二甲氧基-7-O-β-D-葡糖基异黄酮(2),二十烷酸(3),十六烷酸(4)和二十四烷酸-α-甘油酯(5)。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葛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川芎内生真菌PCR-DGGE分析条件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PCR-DGGE反应技术体系分析川芎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方法以栽培的川芎根茎为材料,利用PCR-DGGE技术,对基于ITS区的PCR-DGGE体系的变性剂梯度范围、电泳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最佳变性剂梯度的范围为45%~80%,最佳电泳时间为160 min。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捷,为进一步研究川芎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野葛的根及其藤茎中大豆苷元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野葛根及藤茎中的大豆苷元含量,探讨野葛藤的药用资源价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测定大豆苷元含量的方法学,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0),流速:1.0ml.min-1,柱温:35℃恒温,检测波长:250nm。结果大豆苷元在0.05~0.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野葛根和藤茎中所含成分相近,大豆苷元根含量与产地密切相关。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研究野葛藤组分含量提供了方法依据,客观反映了野葛植物的药用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川芎总黄酮(LCTF)的提取和抗氧化作用。方法:总黄酮的提取采用微波提取和索氏提取2种方法,设置不同的因素水平,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方案;抗氧化研究采用总黄酮对血清抗活性氧能力的影响,对小鼠肝匀浆生成MDA的影响,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影响,总黄酮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的影响。结果:微波提取总黄酮最佳因素提取频率为530W,提取时间为20min,70%乙醇,液固比为15∶1,得率为1.008%。抗氧化作用表明,2.00g.L-1LCTF对脂肪氧合酶的粗酶活性抑制率超过50%;LCTF在0.5~10.0g.L-1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活性氧能力,并能减少小鼠肝匀浆MDA的生成,可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结论:微波提取LCTF得率较高,且LCTF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与总黄酮溶液的浓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川芎干燥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本文应用GC-MS-Computer联用系统对川芎干燥根茎挥发油成分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了4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组成的93.18%,与文献报道新鲜根茎差异甚大。含量最高的为藁木内酯(I,27.36%)和2-丙叉-1-已酸-3-烯(Ⅱ,41.83%),对I和Ⅱ分离单体并测定了光谱数据。I很不稳定,挥发油在放置过程中其相对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消失,同时Ⅱ的相对含量相应升高。Ⅱ可能为I的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16.
佛手散不同醇提液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对血虚动物模型的补血作用,探讨其补血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复制血虚小鼠模型。造模过程中称体重,造模结束后于小鼠眼底后静脉丛采血测血常规;取小鼠胸腺、脾脏、肝脏称取湿重,并计算脏器指数;用比色法测肝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后采用权重系数法将以上指标整合为单指标,以探讨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的总补血效应变化规律。结果: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对模型小鼠降低的体重有升高作用;对降低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压积有升高作用,对降低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有升高作用,对升高的肝脏指数有降低作用,对降低的肝脏T-AOC能力和SOD活性有升高作用;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的总补血效应值大小顺序为:40%>30%>20%>50%>15%>70%>10%>5%>95%>0%。结论:佛手散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对血虚小鼠均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其中以40%醇浓度提取佛手散的补血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新型澄清剂——壳聚糖,对中药三七茎叶粗粉的煎煮液进行澄清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澄清效果好,能降低成本(壳聚糖用量为0.075g/100ml),使操作更为简便,缩短生产周期,并能有效地保留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