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周大凯 《中外医疗》2016,(19):48-49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JOA评分、VSA评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矢状位失衡及冠状位失衡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较好,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辅以椎体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最近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29例均获随访8~47个月,平均19.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为57.2±13.21,术后6个月为29.4±16.42,末次随访为32.13±14.12。患者侧凸Cobb角术前为26.2°±11.21°,术后6个月为14.1°±6.43°,最近随访为17.4°±6.72°;腰椎前凸角术前为28.4°±5.92°,术后6个月为43.2°±5.37°,最近随访为37.9°±5.31°。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对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矫形、固定、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矫形,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5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21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椎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改善率83.3%;术前ODI为(67.1±11.4)%,术后改善至(32.1±10.8)%(P<0.01);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26.7°,术后改善至平均12.3°(P<0.01);矢状位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0.7°,术后改善至平均36.6°(P<0.01)。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12~50个月),随访期间无矫正效果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疗效,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式选择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季峰  谢跃  王守国  费昊东  徐用亿 《重庆医学》2011,40(34):3500-3502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症(DLS)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DLS的41例患者,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为26.9°。术式为后路正中切口,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去旋转、凸侧加压及凹侧撑开矫正侧凸,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矫正率为55.1%。全组病例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JOA评分10分,末次随访24分,优良率为89.1%。术后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椎间隙高度的丢失。结论 DLS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彻底减压,重建腰椎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平衡,可融合固定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分析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5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术前JOA评分14.3分,术后JOA评分27.2分,改善率平均83.4%.结论: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远期改善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 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37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5.8)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ODI功能评分.结果 本组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18.5±5.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ODI功能评分(59.6±12.5)分,术后(34.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评分(36.3±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bb角由术前(25.3±5.7)°矫正至术后(11.4±6.3)°,改善率平均为84.5%;骨融合率达到100%,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塌陷、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 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37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5.8)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ODI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18.5±5.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ODI功能评分(59.6±12.5)分,术后(34.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评分(36.3±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25.3±5.7)°矫正至术后(11.4±6.3)°,改善率平均为84.5%;骨融合率达到100%,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塌陷、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37-137
目的探究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效果明显,能有效矫正侧弯角度,缓解疼痛,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Sun W  Zhang JG  Qiu GX  Li SG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68-3071
目的 探讨软骨发育不全所致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软骨发育不全所致脊柱畸形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2~36岁,平均年龄18.5岁.均表现为胸腰段后凸畸形伴腰椎管狭窄,其中,4例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均行后路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测量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通过复习病例,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时间160~460 min,平均320 min.术中出血量400~3000 ml,平均1300 ml.固定融合节段5~10节,平均8节.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53.3°矫正至13.3°,矫正率75.0%;4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术前JOA平均4.5分,随访时平均8.5分.结论 对于软骨发育不全所致胸腰段脊柱后凸和腰椎管狭窄,后路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志  沈晓钟  陈刚  马建武 《四川医学》2019,40(10):1039-1042
目的探讨两种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手术治疗的88例DL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长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长节段组)、44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短节段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减压节段数目、固定节段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JOA评分、骨性融合率。结果长节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均显著的大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长节段组患者的手术减压节段数目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长节段组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低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长节段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JOA评分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12个月,长节段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长节段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与短节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需要实施相同减压节段的情况下,DLS患者采用长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较短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能更好的改善术后Cobb角、固定节段数目更多,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一2011年6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问植骨融合(10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8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分析患者术前、术后VAS腰腿痛评分、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腿痛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31.56,术后改善至平均14.8(P〈0.01);矢状位术前平均12.6,术后改善至平均36.0(P〈0.0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年(1年4个月~4年8个月),至末期随访,无椎弓根钉棒松动及断裂现象/椎间Cage融合器无明显下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椎管充分减压、椎间或椎旁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给予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患者腰椎前凸角、Cobb角情况,并统计其术后12、18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和腰腿部疼痛情况。结果手术12个月后患者的腰椎前凸角、Cobb角、ODI指数及腰腿部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患者的ODI指数及腿部VAS评分情况均优于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期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恢复,减轻腰腿部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症状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医学结局研究简化量表-36(SF-36)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15±24)min,出血量(550±23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0.9)年。术前患者平均Cobb角(24.3±10.4)°,腰椎前凸角(22.7±11.3)°,矢状面轴向垂线(SVA)(7.8±6.6)cm,骶正中线(CSVL)(7.0±5.9)cm,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10.6±8.5)°、(8.9±5.3)°,腰椎前凸角(25.6±14.3)°、(31.8±13.4),SVA(0.5+3.4)、(-1.2±2.7)cm,CSVL(2.9±1.4)、(1.7±1.2)cm,较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矫正丢失,无一例发生椎间隙塌陷、神经损伤、钉棒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7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节段,对既有不稳或减压所致的失稳节段进行融合,采用JOA评分、ODI量表及改善率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前JOA、ODI评分分别为(14.7±1.8)、(32.5±6.8)分,末次随访时为(25.3±2.4)、(13.3±4.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为78.9%,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和评估,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5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后路减压、矫正侧凸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和后外侧植骨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随访1年,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腰椎JOA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植骨融合情况展开分析。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后外侧植骨融合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发现,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脊柱变形的情况,恢复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11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并随访,观察Cobb角的改变及腰背痛的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功能改善,矫形无明显丢失.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选择两种手术方法:A组(10例)以根性症状为主,腰部疼痛较轻,无冠状位及矢状位失平衡,行短节段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B组(15例)以大范围的下腰痛为主,伴有腰部支撑功能受损,行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椎管选择性减压、选择性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两组均术后1周左右佩带胸腰部支具下床活动。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腰椎侧凸Cobb’s角平均9.7°(5°~20°),VAS评分平均为2.3分,术中脑脊液漏1例,术后切口不愈合1例。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疗效满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脊柱失平衡状态及退变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宏勋  马珑  郑怀亮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25-1326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4~43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30.6°,术后Cobb角17.6°,平均矫正13.0°.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20.
Hu JH  Lee CI  Yang XY  Qiu GX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54-1457
目的 评价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17例.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中立侧位相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X线屈伸侧位相,观察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术前平均颈椎后凸Cobb角为-16.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Cobb角分别为-3.3°和-3.8°.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稳定.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5.2±1.6,P<0.05),平均改善率为64.3%.未出现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结论 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