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脏失调与血管性痴呆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脑有主元神的生理功能,而脑的功能又分属于五脏,脑的功能是通过五脏来完成的。五神脏对神各有所主。五脏虚衰而致脑髓失养或五志失和,伤及五脏,进而引起五神脏功能障碍,可使心神失调、神思散乱、神机失用而发痴呆。  相似文献   

2.
从肝防治血管性痴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本病作为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同时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因此也被称为“可逆性痴呆”。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呈增加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病机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的总称,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故已成为威胁高龄人群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探索VD早期防治措施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关于血管性痴呆病机与治疗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试论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烈钢 《陕西中医》1994,15(5):211-213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对藏象学说中五脏系统有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自主性作了较为系统地阐述,说明了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思想,其本质与现代系统论是一致的,然又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4):421-423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颗粒配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痰浊蒙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血管性痴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补肾化痰颗粒和都可喜,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认知、记忆、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组对于认知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化痰颗粒配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痰浊蒙窍证)患者有明显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血借血脉循行全身,对五脏六腑起灌养作用,为人体生命必不可缺的基本物质之一。从整体观念出发,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即“生血、藏血、统血”等生理功能皆离不开五脏。脾为生血之源又统血,血施泄于肾、肾为生血之根本,心为血脉之主,肝藏血,肺受气生血等,从现代医学角度阐析五脏对于血液的重要性及现代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从五脏剖析,认为补肾益智,心脾同治,祛痰开窍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治法,补肝疏肝平肝是治疗的补充手段,治肺亦不可忽视,临证时需灵活运用,并将涤痰汤加减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证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血管性痴呆与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医学理论认为VD的发病与气、血、痰、瘀、虚相关,治疗也多从补气、活血、化痰、益肾、填精着手。笔者认为,VD为一种认知障碍疾病,与肾关系密切,应以从肾论治贯穿VD治疗的始终。1 肾精充则神明 VD在临床上以“呆”、“傻”、“愚”、“笨”及感觉、运动障碍为特征,属中医学“痴呆”、“健忘”、“癫狂”等范畴。早在《内经》就记载了类似于此类疾病的症状,并对其病机作了一些阐述,如“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五脏调治慢性功能性便秘。方法:参阅历代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治疗上从五脏相关及脏腑相关角度着手,调治五脏为法,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内生五邪"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五个方面,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其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关系密切:1.内风——肝阳化风,痰瘀阻窍;2.内湿——痰湿内生,上蒙清窍;3.内火——痰火扰神,神明失敛;4.内寒——寒凝血瘀,阻滞脑窍;5.内燥——燥瘀互结,清窍失养。临床上并非为单一的病因病机,多互相夹杂。  相似文献   

11.
"脾主五脏之气"反映脾对机体的整体与系统调控,体现以脾为核心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整体上,"脾主五脏之气"在生理观、病理观、发病观与治疗观、养生观等体现脾在五脏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系统上,从脾-心、脾-肺、脾-肝、脾-肾、脾-胃、脾-脑等系统阐释脾与脏腑的相关性及其主导地位,为"脾主五脏之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五脏与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脏的生理病理阐述五脏与失眠的关系,并从五脏的虚实辨证失眠症,全面细致地考虑引起失眠症的病机,为治疗失眠症找到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其病机多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所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就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乃阳微阴弦。《医宗金鉴》认为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相似文献   

14.
更年期抑郁症与五脏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玲  罗颂平 《河南中医》2010,30(2):118-120
更年期抑郁症是发生于更年期这个特殊的时期,因年过半百,任脉虚,肾气衰,机体处于肾阴渐亏,阴阳易失衡状态,因此情志刺激更易诱发脏腑功能紊乱,致神机不利,心神失养或被蒙,引起一系列临床以心境持续低落为主的精神症状。其发病是以肝肾渐虚为病理基础;以思虑过度,心气营血暗耗,或忧郁恼怒,气郁痰蒙为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交,神志失守,思绪无轨,精神抑郁为病理改变。其病变脏腑涉及肾、肝、心、脾、肺,尤以肾为先。故其治疗应以滋养肝肾为主兼养肺阴,代表方剂一贯煎加味。  相似文献   

15.
从藏象学说探讨心悸与五脏的关系,认识到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肾、脾、肝、肺四脏也密切相关,五脏之气血阴阳亏损,或心血瘀阻、水饮凌心、痰火扰心等均可致心动失常而发心悸。  相似文献   

16.
胸痹病因病机复杂,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等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本虚为主,心阳不足是主要原因,引起血脉瘀阻,导致寒凝、气滞,血瘀等标实之证。不应单一地从心论治,从五脏论治,温补心阳,调节疏泄,调畅脾胃气机,温补肾阴肾阳,标本结合。  相似文献   

17.
通调五脏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多由于情志、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弱,中焦痞塞不通.病位虽在脾胃,但又涉及肝、肾、心、肺.FD既是脾胃系的一个病证,又是涉及到全身的、多系统的疾病.在临床上或虚实并见,或寒热错杂,或病机单一,一脏独病,或多脏同时受累.因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所以在临证之时,要有整体观念,全面分析,把握动态变化,从而达到"安五脏以治脾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庞晴  倪青 《世界中医药》2022,(13):1923-192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由于多因素诱发而出现全身内外各脏腑组织器官异常的病症。其发病原因多端,临床表现多样,并常合并肝损害及白细胞减少等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发展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肝气横逆,可上冲心肺、中犯脾胃、下耗肾阴,遍及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其病机总以阴虚阳亢、五脏失调为主。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调理五脏,以平为期”为指导原则,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五脏功能失调的偏颇,在治疗上有所侧重,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以期改善症状、改善指标、缩短疗程及防复发,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五脏致郁论     
郁证治疗首先应调和五脏,从五脏相关进行辨证论治;然郁证多有气机不畅,情志不遂,治疗亦应重视理气药物和心理疏导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对郁证研究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今后郁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郁证的证候分布规律;中医药治疗郁证的机理方面;将传统情志郁理论与现代精神医学相关理论结合,完善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