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山东省1970-2005年女性乳腺癌的死亡情况.方法:根据山东省1970-2005年全死因调查资料以及乳腺癌的死亡登记历史资料,计算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中国1964年人口和世界1967年人口标化死亡率,采用游程检验和Cox-Stuart检验分析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山东省1970-2005年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总体无显著性上升,但2005年的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5.35/10万)仍然显著高于1970年(4.49/10万).按照城乡分布,城市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高于农村.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1970-1992年呈上升趋势,1992年后则平稳略降;农村则是从1992年后呈上升趋势.结论:山东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率仍处于低水平,但农村显示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乳腺癌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变化,预期今后城乡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会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6例随访5年以上乳腺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2蛋白表达.结果TGFβ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相关.与乳腺癌预后呈负相关,TGFβ2阳性度越高,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越低.结论TGFβ2是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之一,临床检测乳腺癌FGFβ2蛋白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特点 ,并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比较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67年 3月到 2 0 0 3年 7月收治的 2 17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双侧和单侧原发性乳腺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为 2 .1% ( 2 17/ 10 470 ) ,大多在绝经前发病 ,如以发生第二侧乳腺癌为起点计算 5年生存率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 2 5 .6% ,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 2 9.5 %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45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5年生存率为 2 8.4% ,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1.2 %和 2 8.0 %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2 5 ) ;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中两侧乳腺癌均发生于绝经前、绝经后和分别发生于绝经前后 3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2 .1%、3 0 .0 %和3 3 .6% ,三者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19)。结论 预后分析应以发生第二侧乳腺癌为起点开始计算 ,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相当 ,较单侧原发性乳腺癌差 ,双侧发生的乳腺癌为 2个独立事件 ,绝经状态并不影响双侧原发性乳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乳腺癌多见为单侧,双侧乳腺癌相对少见.双侧乳腺癌又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是指两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原发癌灶,是多源癌的一种类型.我院近4年收治了3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BPBC)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并与单侧乳腺癌比较.方法对湘雅医院肿瘤科1994年3月至2001年6月住院手术的13例双侧原发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更明显,绝经前女性更易患双侧乳腺癌.BPBC中病理类型不同居多,ER、PR在BPBC中表达基本一致.结论45岁前未绝经女性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诊极为重要.一经确诊对侧患乳腺癌,应象第一侧乳腺癌一样进行积极的规范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手术后,对侧乳腺癌发生率逐年增高,已引起临床较多关注,对对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常常是影响患者愈后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1983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8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得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区,发病率是亚、非、拉丁美洲的4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也逐步上升,尤其是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区,如上海地区于1972年乳腺癌发病率是20.1/10万,而1990年则上升为37.0/10万.乳腺癌与小叶增生关系密切,有乳房小叶增生病的患者得乳腺癌的危险性大于正常人的2.5倍.  相似文献   

8.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仁杏  陈振东 《实用癌症杂志》2008,23(1):100-101,10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896 年 Beatson 首先报告 3 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此后100年以来,随着对乳腺癌了解的逐步深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经历了肾上腺切除、卵巢切除、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Ma Y  Wang HX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2):881-885
20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据估计,2009年美国有192 370名女性被诊断患有乳腺癌,40 170名女性因乳腺癌而死亡.在我国,乳腺癌亦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诊可疑乳腺癌处理原则,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降低漏诊率.方法 总结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门诊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乳腺癌1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乳腺纤维腺瘤4例,乳腺囊性增生3例,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乳腺增生病2例.结论 在门诊上对于症状、体征甚至辅助检查不典型的乳腺癌患者需认真对待,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必要时住院手术治疗,可降低门诊乳腺癌的漏诊率,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1998年-2002年期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乳腺癌发病率已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自Beatson[2]应用卵巢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至今,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本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自2006年-2009年期间对45例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给予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er,AI)治疗,近期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我区乳腺癌流行趋势,研究防治对策,将我区74~92年乳腺癌的发病资料.死亡资料作一统计分析.采用74~76年、80~82年、90~92年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区乳腺癌标化发病率(1/10万)从16.87上升到28.80,增加70%,乳腺癌占女性总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近20年来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乳腺癌的流行特点、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疾病的普查和自我检查、乳腺癌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和乳腺癌的预防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罗长琴  杨谨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376-2378
目的:总结近年关于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分析其病理及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处理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TNBC及三阴性乳腺癌”为关键词,共检索到2005年-2012年相关文献488篇,纳入分析22篇.结果:研究显示三阴性乳腺癌和BRCA1和基底型乳腺癌关系密切,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比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缓解率高,但是预后仍较差.辅助化疗仍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主要药物.分子靶向药物PARP1和EGFR抑制剂的疗效需进一步研究.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具有独特的病理、临床特征,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检测在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74例,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8例,乳腺良性疾病72例全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PS.结果: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组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对照组(P<0.01).结论: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检测值对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转移复发是一观察指标,并与CA153,CEA等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云南省妇女乳腺癌致癌的危险因子,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997年1月~2007年4月入院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时段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人群.利用SPSS 10.0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子为:BMI、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保护因子为:月经持续时间、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结论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子为:BMI、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等,月经持续时间长、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等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R-21、miR-218和miR-23a的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间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诊断并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后分别取乳腺癌组织以及正常乳腺组织,根据3年随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2例和死亡组28例.分别对乳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因素.方法 1985年-1995年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7例,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2.14﹪,回顾分析此3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治疗、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57.1﹪,其中妊娠早期为62.5﹪、中期为58.4﹪、晚期为50.0﹪、哺乳期为57.1﹪.妊娠时间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预后差,提高对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13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均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 结果: 本组13例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9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特殊类型为主,随访至今,其中1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双侧病理分期均为Ⅱb,术后2年因骨、脑转移死亡.1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病理分期为Ⅱb,第二癌病理分期为Ⅲa,术后3年(以第二次手术后时间计算)骨、肝转移死亡. 结论: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年龄、同时性、异时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和磷酸化Rb(P-Rb)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5例乳腺癌患者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Rb、P-Rb、上皮细胞标记物CDH1和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的表达状况,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在TGFβ诱导的EMT过程中Rb及P-Rb的表达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b和P-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38%和50.77%.P-Rb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CDH1和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43.08%.CDH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Viment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Rb及P-Rb蛋白表达均与CD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Viment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Rb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Rb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CDH1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H1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Vimentin表达阴性的患者.在TGFβ诱导的HMLE细胞发生EMT的过程中,Rb的表达显著下降,P-Rb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Rb的磷酸化失活影响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