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益阳明津气对围卵巢早衰女性卵巢藏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卵巢早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到卵巢功能衰竭闭经大约需要1—6年,临床上中医多以补肾为大法用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患者多以津亏血燥血瘀为主。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经典理论“五七,阳明脉衰”,探讨在“补益阳明津气”的基础上清热疏肝活血对围卵巢早衰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望为延缓卵巢机能衰老、防治卵巢早衰相关病症提供一种新的论治思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初见于《黄帝内经》,在养生、亚健康的纠正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卵巢早衰是指卵巢过早衰竭而引发的一系列绝经及围绝经期症状,随着卵巢疾病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卵巢过度早衰带来的不孕不育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带来的困扰,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卵巢功能受损早期并非不可逆的,中医药疗法在卵巢早衰的缓解和治疗方面具有优势。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卵巢早衰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延缓卵巢功能衰竭,减少卵巢早衰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提高卵巢早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刺联合养血补肾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早衰是一种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过去认为本病是卵巢功能永久的丧失,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卵巢早衰并非不可逆,只要卵巢中卵泡具有活性是可以治疗的。[1]西医治疗多采用的性激素替代疗法,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卵巢早衰是通过外源性给予雌激素的方法促进和维持卵巢早衰患者的性征,诱导人工月经,但长期  相似文献   

4.
卵巢早衰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早衰对女性性功能有直接的影响,表现在性欲减退、性能力下降、性器官萎缩与第二性征减退、性心理障碍、生殖功能减退或消失等方面。卵巢早衰的预防十分重要,卵巢储备的预测,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可以减缓卵巢早衰的进程;对卵巢功能下降者,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预防,尽早钧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手术应尽可能保留卵巢组织;对卵巢组织进行抗肿瘤放射和化学治疗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减少卵巢卵泡损伤数量;对年轻患者施行放射治疗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直接照射盆腔,必须照射时可行卵巢移位手术,或取出部分卵巢组织冷冻保存以备发生卵巢早衰实施自体卵巢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应尽量避免应用雷公藤、火把花等对卵巢有肯定损伤药物;对有家族史者,家系基因分析,早期预测有助于增加生育机会;对月经不规律、稀发、频发、未生育的患者或伴性欲减退,性功能不足者,检查促卵泡素以识别POF人群;对抑郁症妇女进行性激素测定,可能会发现POF患者。对于卵巢早衰的治疗,应区别患者的个体情况分别处理,对不希望生育的POF患者,一般采用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月经来潮、女性性征及女性性功能;对于有生育要求者,治疗目的为诱导生育功能,对促排卵效果不好者可行赠卵;免疫性卵巢早衰配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提高疗效;基因治疗与卵巢异体移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对卵巢早衰治疗经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三秀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14-115
卵巢早衰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病因可由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因素、医源性损伤(化疗,放疗对性腺的破坏或手术所致卵巢血供受影响)或特发性原因引起。月经初潮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一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闭经和性器官萎缩,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为特征,表现为继发性闭经,常伴围绝经期症状。对本病一直无确切和毒副作用小的疗法。如何有效防治,降低卵巢早衰的发生率,正确评价卵巢储备能力,中医有多系统,多环节的调节作用,特别是能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和卵巢中性激素受体的含量,促使卵巢功能恢复和改善,安全有效,有其优越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卵巢早衰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其病因极其复杂,治疗相当棘手。西医对此缺乏有效药物,多采用激素替代,促排卵及卵巢移植等对症治疗。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肾虚,故采用补肾为治疗原则,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对卵巢早衰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丛慧芳教授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7.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提前衰竭性疾病,至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OF患者较正常年龄绝经妇女提前受到围绝经期症候群的困扰,出现持续性无排卵,卵巢、子宫、生殖道等性器官萎缩,导致性生活障碍、闭经、不孕症,影响家庭及社会稳定。POF病因复杂,诊治过程比较困难,随着科学与实验技术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卵巢功能衰竭的病因研究及中西医治疗有了很大进展。西医主要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随着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试管婴儿等技术的发展,为治疗卵巢早衰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中医以补肾宣郁、活血通经等治疗为主,从而恢复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8.
罗志娟教授治疗卵巢早衰性不孕症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原发或继发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并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升高而雌激素(E2)降低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常导致不孕。卵巢早衰治疗困难,西医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有独到的优势。有研究表明:中药可参与女性性生殖轴功能的调节,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和卵巢中性激素水平,延缓卵巢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近年来,对于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自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通过调节细胞自噬以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时下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防治多种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自噬基因、信号通路及细胞器,对卵巢颗粒细胞(GCs)自噬过程进行调控。对中医药调控卵巢GCs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改善卵巢功能和延缓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总结卵巢功能低下配合中医的治疗经验体会,卵巢储备是指卵巢皮质区中的原始卵泡发育成为可受精的卵母细胞的能力。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即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泡质量下降,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和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进一步发展为卵巢早衰(POF)。用中药治疗卵巢功能低下代替雌激素已为世人所瞩目。中医可涉及"月事稀发"、"血枯"、"闭经"、"经断前后诸症"、"不孕"等多个妇科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卵巢早衰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患病群体愈显年轻化,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仍未找到从根本上改善卵巢功能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车前子及其提取物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机制。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分别论述车前子及其提取物在卵巢早衰中的作用:(1)减缓卵母细胞氧化应激,激活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量活性氧自由基,保护卵巢功能;(2)发挥类雌激素作用,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卵巢早衰及其相应症状;(3)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与核转录因子转导通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以恢复卵巢内部环境;(4)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以及生殖腺细胞凋亡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减少生殖细胞凋亡;(5)修复因化疗引起的卵巢结构及功能的损伤。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对车前子治疗卵巢早衰的治疗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卵巢早衰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其病因极其复杂,治疗相当棘手。西医对此缺乏有效药物,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肾虚,故采用补肾为治疗原则;植物性雌激素作为一种绿色雌激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对卵巢早衰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对其现阶段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根据中医理论提出用营养药膳来防治卵巢早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刘妍  WANG Cuicia 《光明中医》2016,(7):1006-1007
卵巢早衰是指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发生卵巢功能衰竭,称为卵巢早衰,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为特征,表现为继发性闭经,常伴围绝经期症状。导师认为本病病因多责之于肾,与肝脾关系密切,重视辨证论治,治疗以补肾疏肝、健脾养血为主,辅以心理疏导,辅助IVF-ET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4.
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功能的提前衰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卵巢早衰的病因复杂,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医源性因素、病毒感染、高血压、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鉴于在人体卵巢组织中研究较为困难,因此许多学者都在寻找一种理想、可靠的与人类致病途径相类似的卵巢早衰动物模型,通过动物实验将有助于预防及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提高女性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卵巢早衰的发生涉及肾、肝、脾、心等多个经络脏腑系统,但以肝肾的气血阴阳失调为主要特征,肾虚肝郁是卵巢早衰的基本病因病机,从而引发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紊乱,导致卵巢早衰。采用补肾疏肝的治法治疗本病,提高卵巢对性激素敏感性,可直接激发卵巢及其他受损组织修复,又可避免激素的不良反应,达到防治卵巢早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梁凤香  姜坤 《北京中医》2009,(12):945-947
卵巢早衰系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其发病率在妇女中占1%0%,占继发性闭经的2%-10%,近年来有低龄化趋势且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极为困难。中医主张治未病,根据内经理论,探讨从调心脾防治卵巢早衰的理论依据,主张防重于治,以期延缓女性生殖机能衰老,维护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7.
卵巢早衰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月经不调、不孕、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造成骨质疏松、脂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日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中医药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有整体调节作用,能够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但不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现就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近况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归丸化裁方、针灸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功能、卵巢血流动力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序贯疗法,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右归丸化裁方、针灸联合治疗。通过评价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用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评估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症状;检测治疗前后卵巢功能、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 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7. 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卵巢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卵巢功能指标AFC、OAV、MOD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PI、R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SV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激素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右归丸化裁方、针灸联合序贯疗法利于减轻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卵巢局部微循环,有效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补肾活血法干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对预防或延缓卵巢早衰的发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采用艾灸肾俞、脾俞、气海、足三里,隔日1次,每灸10次,可休息2~3 d,结合中药内服调理冲任治疗卵巢功能早衰.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既能有效缓解DOR症状,又能预防其发生及发展,且无HRI的种种弊端.为改善卵巢储备功能,预防卵巢早衰开创一条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补冲任针灸法对脾肾亏虚型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脾肾亏虚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补冲任针灸法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指标、卵巢血流动力学、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和窦卵泡直径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V和E2均明显升高(P0.05),PI、RI、PSH和LH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补冲任针灸法对脾肾亏虚型卵巢早衰,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内分泌系统趋于稳定平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