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渗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性与充填材料与牙体硬组织间界面的性质有关,而渗漏,尤其是纳米渗漏对其影响较大。为此,笔者就纳米渗漏的概念、形成机制、观察技术、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本质黏结界面的微渗漏与纳米渗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牙本质黏结界面微渗漏与纳米渗漏,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在离体人磨牙的颊、舌侧颈部制备盒形单面洞(直径3mm,洞深2mm),将牙分为2组,每组5个牙。对2组牙的窝洞分别应用黏结剂Single Bond、Clearfil SE Bond,然后充填复合树脂并光照固化。所有牙齿进行冷热循环5000次,之后在牙齿表面涂指甲油。将牙齿浸泡于500g/L氨化硝酸银液(pH8.0)中,24h后再浸泡于显影液中8h。随后将牙纵向剖开,暴露充填物剖面,在体视显微、扫描电镜下观察剖面充填物龈缘渗漏情况。结果:所有牙剖面修复体龈缘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微渗漏,有微渗漏的黏结界面处并未发现因黏结原因所造成的裂缝或微裂隙,但在混合层内观察到纳米渗漏。结论:牙本质黏结界面的微渗漏染色不一定因界面裂缝所致,界面无裂缝的纳米渗漏同样可造成微渗漏染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铒(Er:YAG)激光和高速涡轮手机备洞,对复合树脂充填后牙体与充填体间纳米渗漏和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32颗离体前磨牙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用高速涡轮手机备洞;实验组用Er:YAG激光备洞,随后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两组各取8颗,进行纳米渗漏测试,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ic,SEM)观察渗漏情况。其余样本检测微拉伸强度。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各组微拉伸强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牙体与充填体间,实验组几乎没有纳米渗漏产生,对照组则产生纳米渗漏带。微拉伸强度:对照组(16.10±4.91)MPa,实验组(26.53±3.61)MPa,实验组微拉伸强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涡轮手机相比,Er:YAG激光备洞的纳米渗漏程度更低,粘结强度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黏结剂中溶剂的不同对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个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黏结面玷污层,分别选用含不同溶剂的4种黏结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Bond NT(PB)进行黏结处理;每个牙齿垂直于黏结面切割出4个4 mm×0.9 mm×4mm黏结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液中24 h,在TEM下观察、比较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2种丙酮基黏结剂OS(11.73±2.03)%和PB(11.54±2.18)%的纳米渗漏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它们均明显小于乙醇/水基黏结剂OB(14.27±2.07)%和SB(12.94±1.81)%.结论:黏结剂中溶剂的不同对其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程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冷热循环对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3种黏结系统(Adper Prompt,U-Bond,Opti Bond)有无冷热循环作用下,牙本质黏结界面银沉积情况,并用NIH图像分析软件量化处理,以银沉积面积占混合层面积的百分比来评价纳米渗漏程度。结果: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银沉积面积百分比分别为AP(9.27%,8.96%)、UB(9.62%,8.75%)、OB(8.18%,9.20%)。结论:研究中所用黏结系统都不能避免纳米渗漏产生;短期冷热循环对自酸蚀黏结系统黏结界面纳米渗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疏水涂层对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近拔除的32颗无龋人第三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层,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别用Adper Prompt(AP)、iBond(IB)、Xeno III(XE) 和SE Bond(SE)按使用说明常规粘接,Protect liner F树脂修复;实验组于常规粘接后涂布疏水涂层,Protect liner F树脂修复.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出4个0.9mm×4mm的试件,经显影固定脱矿后,切成超薄切片,经铀、铅染色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银离子的渗入情况.NIH图像分析软件量化比较纳米渗漏值,统计分析.结果 4种粘接剂纳米渗漏值AP>IB>XE>SE,SE组纳米渗漏较小,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水涂层运用后与粘接层紧密结合,粘接层明显增厚,纳米渗漏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水涂层有助于形成厚而均一的粘接层,减少自酸蚀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光固化充填材料在体外模型中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程度。方法:在36颗离体的前磨牙颊侧颈部备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2颗牙。分别充填3M前后牙通用树脂Valux Plus、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登士柏Esthet.XTM复合树脂。样本经温度循环,采用10g/L碱性品红染色后,颊舌向沿长轴连续切开,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修复体与牙体洞壁间染料渗漏情况。结果:3种材料中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微渗漏最小。前后牙通用树脂Valux Plus微渗漏最大。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Z350是临床上充填颊侧颈部窝洞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粘接耐久性关系到粘接修复的远期临床效果,而混合层的质量对粘接耐久性至关重要。纳米渗漏可用于评价粘接剂封闭能力和混合层质量,近年来在粘接耐久性的研究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纳米渗漏的概念、形态、纳米渗漏与粘接耐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强粘接耐久性的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循环加载对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环加载对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用3种黏结系统:Prime & BondNT(NT),Adper Prompt(AP)和Contax。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这3种黏结系统在有无循环加载的作用下,牙本质黏结断面银渗漏情况,并用NHl图像分析软件量化处理,以界面银沉积面积占断裂界面的百分比来评价纳米渗漏程度。结果:各对照组银沉积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NT(11.48%±2.84%)、AP(21.18%±3.66%)、Contax(14.30%±2.52%),实验组分别为NT(25.20%±4.69%)、AP(38.96%±8.78%)、Contax(29.94%±4.51%)。结论:无论加载与否,所用3种黏结系统都不能避免纳米渗漏的产生;循环加载使黏结系统黏结界面纳米渗漏增加,尤其以AP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离体牙表面涂覆新型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后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变化,并研究其对纯钛全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离体磨牙牙本质表面涂覆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K-nHA)、纳米羟基磷灰石(nHA)、Gluma脱敏剂后观察接触角的变化;采用银染法检测K-nHA、nHA、Gluma脱敏剂对用聚羧酸锌水门汀(ZPCC)粘接后纯钛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结果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K-nHA接触角值与其余3组对照相比均有降低,且相互间都具有统计学差异。K-nHA降低了ZPCC粘接的纯钛冠的边缘微渗漏值(0.839±0.08)mm,与空白组(0.966±0.09)mm有统计学差异。nHA组的微渗漏值(0.920±0.11)mm降低,Gluma脱敏剂组的微渗漏值(0.977±0.09)mm增加,两组均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K-nHA组的微渗漏值比nHA组低,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nHA在牙本质表面的接触角最小,是一种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材料;K-nHA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能显著减少微渗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黏结面湿润度对4种伞酸蚀黏结剂(OptiBond Solo、Single Bond、One-Step、Prime & Bond NT)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和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个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黏结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黏结剂在不同黏结而湿润度条件下进行黏结处理.每个牙齿垂直于黏结面切割出8个1.0 mm×1.0 mm×4.0 mm黏结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黏结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4种黏结剂在润湿的黏结面上均取得了最高的牙本质黏结强度和较少的纳米渗漏.结论:通过合理控制黏结面润湿度,可以在提高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同时,减少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冷热循环对纳米填料树脂与牙本质粘接界面密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完整离体人磨牙60颗随机均分3组,备邻洞后,用3M公司粘接剂(Adper Prompt)与该公司的光固化复合体F2000 Compomer(FT)、混合填料树脂FiltekTM Z250(ZT)和纳米树脂FiltekTM Supreme(FS)分别进行粘接充填,各组样本一半经2000次冷热循环(5℃和55℃),冷热循环组和非冷热循环组均经染料渗透实验,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染料渗入界面的深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冷热循环前3种材料微渗漏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冷热循环后3种材料微渗漏深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FS冷热循环测试前后的微渗漏深度差异有显著性,FT和ZT组冷热循环测试前后的微渗漏深度差异无显著性。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冷热循环可增大纳米树脂与粘接剂之间的裂隙。结论:冷热循环对纳米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的界面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评价口内耐久实验对2种黏结剂(Prime&Bond NT、CleadilTM SE Bond)牙本质黏结强度和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只山羊口内32个磨牙,24 h、3个月前于颊侧预备牙颈部洞,分别用2种黏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处理.拔除相应的牙齿标本,在实验切片机上流水冲洗下垂直于黏结界面切割出4个1.0 mm×1.0 mm×4.0 mm黏结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黏结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黏结剂PB和CB 3个月组牙本质黏结强度均小于24 h组,相差显著(F=4.610,P<0.05;F=5.10,P<0.05);黏结剂PB 3个月组的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值小于24 h组,且相差显著(F=4.983,P<0.05),CB的3个月组纳米渗漏值大于24 h组,但相差不显著(F=0.122,P>0.05).结论:口内耐久实验中,牙本质黏结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类型黏结剂的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发展变化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TEM下自酸蚀粘结剂的两种模式牙本质纳米渗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并评价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TM SE Bond、Adper^TM Prompt^TM、PANAVIA^TM F)牙本质粘结界面的纳米渗漏。方法:选取12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5个0.9mm厚粘结试件,分别避光贮存于硝酸银、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在TEM下观察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在TEM下观察到3种自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混合层中呈网状、点状两种模式分布的纳米渗漏。结论:自酸蚀粘结剂由于其自身的组份特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评价不同时间口内耐久实验后2种粘结剂(Prime&Bond NT(PB)、ClearfilTM SE Bond(CB))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发展、变化。方法:选取山羊口内8颗磨牙,分别于24小时、3个月前于颊侧预备Ⅴ类洞,选用2种不同类型粘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处理。拔除后,每个牙齿标本在实验切片机上流水冲洗下垂直于粘结界面切割出4个4.0×0.9×4.0mm3粘结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小时,在TEM下观察、比较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粘结剂PB3个月组((9.36±2.28)%)的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值小于24小时组((12.87±5.24)%),且相差显著(F=4.983,p〈0.05),CB的3个月组((13.90±5.28)%)纳米渗漏值大于24小时组((13.06±5.32)%),但相差不显著(F=0.122,p〉0.05)。结论:不同类型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随口内耐久时间延长的发展变化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工唾液浸泡对牙本质黏结强度和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个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牙本质黏结面,分别用3种(Prime&Bond NT,Adper Prompt和Contax)黏结剂进行黏结处理,复合树脂充填.制备黏结面积为Imm2的条形树脂牙本质试件,在人工唾液中分别浸泡1天(对照组)、90天、180天,然后进行硝酸银染色后测定微拉伸黏结强度,场发射扫描电镜下比较界面纳米渗漏.结果:唾液浸泡180天后,Prime&Bond NT和Adper Prompt黏结强度显著小于对照组,界面纳米渗漏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Contax黏结强度和界面纳米渗漏百分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2步法"自酸蚀黏结剂Contax牙本质黏结界面的耐久性优于"1步法"自酸蚀黏结剂AdperPrompt和全酸蚀黏结剂Prime&Bond 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含细菌的人工唾液对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用自酸蚀粘接剂Adper Prompt(AP)和Contax分别与正常牙本质粘接并制备微拉伸试件,之后将试件浸泡于含细菌的人工唾液中,分别在即刻、1周、1月、3月时取出进行硝酸银染色,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粘接界面银沉积情况,并用NlH图像分析软件量化处理,以界面银沉积面积占断裂界面的百分比来评价界面纳米渗漏程度。结果粘接界面在即刻、1周、1月、3月时的银沉积面积百分比分别为AP:(17.00±5.40)%、(18.71±6.94)%、(22.81±5.60)%、(26.79±5.77)%;Contax:(11.90±5.17)%、(12.41±4.42)%、(14.73±3.46)%、(17.64±5.39)%。结论无论浸泡人工唾液与否,粘接试件都无法避免纳米渗漏的产生;含细菌的人工唾液浸泡会影响粘接的稳定性,其中以AP组的稳定性较差,浸泡三个月即表现出界面银渗漏程度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评价3种自酸蚀黏结剂(ClearfilTMSEBond、AdperTMPromptTM、PANAVIATMF)黏结处理后的牙本质纳米渗漏。方法选取9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黏结面玷污层。分别用3种自酸蚀黏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黏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黏结面切割出5个0.9mm厚黏结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在透射电镜(TEM)下观察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3种自酸蚀黏结剂试件牙本质黏结界面混合层的底部在TEM下均观察到排列规则的银粒子渗漏。结论自酸蚀牙本质黏结界面下可能存在未完全封闭的牙本质脱矿层,存在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含细菌的人工唾液对两种牙本质粘接剂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用全酸蚀粘接剂Prime Bond NT(NT)与自酸蚀粘接剂Adper Prompt(AP)分别与正常牙本质粘接并制备微拉伸试件,之后将试件浸泡于含细菌的人工唾液中,分别在即刻、1周、1月、3月时取出进行硝酸银染色,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粘接界面银沉积情况,并用NIH图像分析软件量化处理,以界面银沉积面积占断裂界面的百分比来评价界面纳米渗漏程度。结果:粘接界面在即刻、1周、1月、3月时的银沉积面积百分比分别为NT:(10.97±5.14)%、(12.25±4.01)%、(16.49±4.43)%、(21.03±5.65)%:AP:(17.00±5.40)%、(18.71±6.94)%、(22.81±5.60)%、(26.79±5.77)%。结论:无论浸泡人工唾液与否,粘接试件都无法避免纳米渗漏的产生;含细菌的人工唾液浸泡会影响粘接的稳定性,浸泡3个月即表现出界面银渗漏程度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纳米根管充填材料根尖封闭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纳米材料根充后根尖微渗漏请况,评价其根尖封闭能力。方法 30颗离体单根管牙牙根,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预备完成的根管用牙胶尖和一种根管糊荆、采用侧方加压法进行充填。根据染料在牙根中的渗入深度,评价根尖微渗漏情况。结果 三种材料的根尖微渗漏有显著差异(P〈0.01);n-ZO组的根尖微渗漏最小,n-HA组次之,ZOE组最大。结论 纳米氧化锌糊剂和纳米羟磷灰石糊剂具有良好的根尖封闭性,可以作为根管封闭剞用于根管充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