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体经络的实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0,20(10):603-605
为阐明经络实质,根据古代经络文献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络结构是三个层次的间隙结构。气血运行是卫气营血的物质运行,气血通道是卫气营血的两种通道。结论:经络实质是间隙结构的液气通道。人体经络可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经络是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广义经络是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经络实质。方法:用是否有经络脉气运行循经感传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结果:经脉与络脉的脉气是组织液气,十二经脉是纵向肌肉之间等器官间隙的液气通道,十五络脉是横向肌肉之间等器官间隙的液气通道。结论:广义的经络是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狭义的经络是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实质的经络是液气运行的间隙气道。  相似文献   

3.
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3,23(8):463-465
目的:阐明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学说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对照验证研究。结果:在人体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间隙结构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物质的复合功能。结论:经络穴位是由间隙物质构成的,组织液气是在间隙中运行着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是有规律的,经络实质运行规律是可认识的。  相似文献   

4.
“经络三论”的验证研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浩然 《中医药学刊》2003,21(3):333-334
目的:为中医经络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促进对经络实质的统一认识,加速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化。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有关论述,用多种科学实验方法对血脉、经气、间隙进行验证研究,以是否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做为判断经络实际的是非标准。结果:古代有经络血脉论,现代有经络神经论,当代有经络气道论。结论:经络血脉论不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经络神经论不符合经气运行的经络实际,经络气道论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  相似文献   

5.
经络气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浩然 《针刺研究》2008,33(2):142-144
十四经脉的"经",是纵向间隙的组织结构;十五络脉的"络",是横向间隙的组织结构;经脉与络脉的"脉",是纵横间隙的组织液气;经络气道的"道",是纵横间隙的组织结构;组织液气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经络气道的理论,是有原始、科学和实质依据的基础理论。经络实质是组织液气等调控系统多种物质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中医经络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促进对经络实质的统一认识,加速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化。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有关论述,用多种科学实验方法对血脉、经气、间隙进行验证研究,以是否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做为判断经络实际的是非标准。结果:古代有经络血脉论,现代有经络神经论,当代有经络气道论。结论:经络血脉论不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经络神经论不符合经气运行的经络实际,经络气道论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  相似文献   

7.
循经感传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针灸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循经感传以结缔组织为基础,无论是神经感觉还是气液转化,结缔组织构成的间隙通道都有重要意义。从结缔组织结构分析,经络可能即为筋膜结构及结缔组织本身,也可能是由结缔组织间的排列间隙构成的通道,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经络脉气在通道中通行;从结缔组织功能角度,神经纤维信号传递、微循环物质运输等在循经感传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物质(五羟色胺、组胺等)及Ca~(2+)作为信号起到了激活经络效应的作用。经络效应虽然以结缔组织为基础产生,更离不开多系统、多物质的参与;经络学说从结构、功能上都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既不独立属于任何系统,也非各系统功能的总和,不应单纯从西医解剖单一系统分析,是神经、血管、淋巴管、体液、筋膜、肌肉及未知元素共同构成的复合功能系统。未来应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综合探究经络实质。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人体经络,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系统。用这种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的多种物质,能统一对经络实质认为是神经、体液、能量等一种物质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9.
《针刺研究》2009,34(3)
本文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分析综合统一方法进行解剖观察,将十四经脉气道定位于纵向分布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十五络脉气道定位于横向联系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细小络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束等组织间隙的间质,微细孙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纤维等细胞间隙的间质。提出经络脉气是纵横间隙的组织液气,经络气道是纵横间隙的液气通道,经络结构是纵横分布的间隙结构,经络系统是气道相通的调控系统,经络实质是间隙液气的生命物质。  相似文献   

10.
交感神经敏感线与经络实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内经》的经络包括运动营血的血管性经络和运行卫气的非血管性经络两类,后者即针刺信号沿皮肤经线的传导过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皮肤中确实存在传递针刺信号的通道以及通道的实质是交感神经敏感线:针刺信号传递或循经感 传发生在皮肤中,针刺后皮肤经线交感递质释放与阻断与经络传导相关,微量的α受体兴奋剂穴位注射模拟出针刺效应,经脉线为交感神经递质富集线,皮肤中存在特异的儿茶酚胺细胞。最后指出,血管本身是体内最典型的交感神经及递质敏感通道,因此,交感神经敏感通路是两类经络的共同核心。  相似文献   

11.
多种致病因素都可引起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不通而导致疾病。对于这些疾病,中医往往采用"通法"来进行治疗。"通法"作为重要治法,虽列八法之外,但该理论源于《内经》,且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就临床治疗而言的"通法",不能仅以狭义"通下"一法言之。其含义既包括扶气血、协调脏腑关系,解决"化源"之物质基础生成不足;又包括祛邪气、疏通经络气血、疏布津液,以解决"运行"之道路阻塞。基于对《内经》以及相关著作的探析,认为"通法"在扶正祛邪治则的指导下,可包括"通营卫法""通脏腑法""通经络法"等。  相似文献   

12.
气络承载元、宗、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络气升降出入的网络通路,以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将"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与气络时空特点及病机特征相结合,提出"通、补、升、降、固、开、温、清、化、和"气络病变治疗十法。络气郁滞者流气畅络以通络气,络气虚滞者补中兼通以畅络气,络气虚而下陷者治以升气举陷,络气逆而乖乱者治以降气和逆,元气虚而外脱阳气虚而致亡阳者治以敛气固脱回阳救逆,神昏窍闭者治以醒神开窍,温阳化气以散寒、温阳化气以利水,清气以泻火、解毒以通络,或见痰湿内蕴、血瘀阻络、络息成积者治以化湿祛痰、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贵在络以通为用,使气络恢复运行络气、温煦充养、防御卫护、自稳调控等正常功能。调既是治疗总则又包涵气络病变的具体治法,如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阴阳等,均为临床之常用。  相似文献   

13.
郑利岩 《中国针灸》2003,23(4):222-224
目的: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正确认识经络实质。方法:以《灵枢》中有关经络论述为指导,综合我国学者多年来经络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了构成经络实质三大要素,即经络组织结构、经络作用通路及经络效应表现的相关资料。结论:提出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电场理论的经络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 CY 《中国针灸》2010,30(10):835-839
在探讨感传经络的循经性带电小分子富集、低电阻、同位素迁移、肌电现象、导声性、热辐射、磁现象、光电特征等物理性生理病理现象基础上,提出循经感传作为生理感觉,只能是神经兴奋反射活动的结果,产生形成经络感传性神经电活动的直接刺激因子是机体感传相应部位带电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富集。导致循经性带电生物小分子物质富集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神经纤维因为其独特的电生理学机制及其分布走行规律,形成了能够促使带电小分子物质循经性富集的生物性电源电场。循经性电场是由经络临近部位不同空间多条神经生物电活动所形成的一条等电势平衡线。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本虚标实,湿、痰、浊、瘀、膏、脂等淤积于经络,阻塞经络,将"湿、痰、瘀、浊、膏、脂"统称为"腐"。化腐再生法是据糖尿病足"腐邪阻络、营卫不和,经脉、络脉闭塞"的病因病机制定的治疗方法,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具有化湿、化痰、化瘀、泄脂等功用的药物"化腐",同时选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的药物,鼓动孙络、浮络的再通而发挥"再生",从而达到改善糖尿病足"腐邪阻络,经络闭塞"的状态,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Shang ZD 《中国针灸》2011,31(3):277-280
利用人体细胞膜电学特性,解释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并对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机制、感传循经停顿现象、感传性质及感传宽度等经络现象进行解释,认为经络就是独立于已知九大系统之外的另一个系统--人体生物电循环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17.
魏玮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滞、郁、瘀"。虚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湿热交困,阻遏气机,滞而为病;郁与情绪密切相关,主要为气机郁结;久而不愈,伤血入络,虚瘀为病。魏玮临证治以"补先天、壮后天、通利经络、涤荡邪毒",灵活运用温肾健脾、清肠化湿、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经络传变顺序反映了病邪所在位置,通过诊察经络的状态可以判断病邪所在经络的层次,推测邪气侵袭的部位;气血具有不断变动的特质,经络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必也有特殊的运行规律,通过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特征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经络气血传递至相应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反映经络功能状态,从而判断疾病的轻重以及病势的转归。通过辨识病邪在脏腑与肢体的内在关系、时间进程中的内在变化、气血流注时的空间层次,推测经络病机为经络病机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