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2006年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降氟改水工程现状.方法 在18个病区县(市、区)对未改水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县(市、区)所建设的全部改水工程进行监督、检测,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结果 共筛查18个县(市、区)、1252个村的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6260处,水氟≤1.0 mg/L的占63.50%(3975/6260),水氟>1.0 mg/L的占36.50%(2285/6260).调查16个县(市、区)的各类改水工程997处,正常供水工程占95.49%(952/997).间歇供水工程和已报废工程分别占3.11%(31/997)和1.40%(14/997).检测983处工程水源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占91.76%(902/983),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占8.24%(81/983);检测934处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氟均值合格工程分别占92.08%(860/934)和91.97%(859/934),水氟均值超标工程分别占7.92%(74/934)和8.03%(75/934).降氟改水工程以打井和集流水窖为主,水源类型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结论 在调查的县(市、区)中,仍有部分村水源水氟超标,少部分改水工程报废或间歇运行,少部分改水工程不符合防病要求,氟危害依然存在,须尽快落实降氟改水措施和加强降氟改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的饮用水水氟分布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2004-2006年在山西省的8个市,对有饮水型地氟病病区分布的60个县(市、区)进行水氟筛查,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结果 共筛查了60个县(市、区)的2990个村,水氟超标(>1.00 mg/L)的村为1658个,占55.45%,最高为9.72 mg/L.高氟村主要分布于太原、大同、忻定、临汾、运城5个盆地,占全省高氟村数的89.63%(1486/1658),其他地区高氟村散在分布;5个盆地的水氟分布不相同(H=316.10,P<0.05),大同盆地水氟(2.32 mg/L)高于其他盆地(P均<0.05),超标率为81.16%(336/414).结论 山西省高氟水源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5个盆地,水氟超标情况仍较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应加大改水力度,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7年山西省高氟水源筛查及降氟改水工程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山西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饮水含氟量及降氟改水工程使用现状,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07年,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山西省选择15个县(市、区)的未改水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选择10个县(市)的全部降氟改水工程进行调查.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8538-1995).结果 15个县(市、区)共调查未改水村969个,居民饮用水平均水氟合格(≤1.0mg/L)的村有497个,占51.29%(497/969),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 mg/L)的村有472个,占48.71%(472/969),超标水氟主要集中在>1.0~4.0 mg/L,最高平均水氟达8.96 mg/L.10个县(市)共调查降氟改水工程290个,正常运行的有213个,占73.45%(213/290),间歇运行的有77个,占26.55%(77/290);降氟改水工程的出厂水水氟合格(≤1.0mg/L)的有158个,占54.48%(158/290),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的有132个,占45.52%(132/290),最高水氟达5.20 mg/L.结论 山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超标情况仍然较重,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较低,今后应加大改水力度,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降氟改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调查降氟改水工程使用现状,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已改水的48个县(市、区)饮水型氟病区的1234处降氟改水工程进行了定位调查,采集工程的经纬度、海拔高度,采集水样,检测水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降氟改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地氟病区的降氟改水工程实施科学、数字化、系统直观的管理.结果 建立了辽宁省降氟改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全省13个市、48个已改水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的降氟改水工程分布在东经39.39°~43.37°,北纬119.25°~125.50°,海拔高度在为-6.60~801.14 m.病区的1234个降氟改水工程中,能正常供水运行的工程927处,占调查工程的75.1%;修建尚未交工使用的工程29处,占2.4%;停运、报废工程278处,涉及344个病区村(屯)的供水,占调查工程的22.5%.有63处运行工程的水氟大于1.2 mg/L,占运行工程的6.8%;正常运行且水氟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工程864处,占调查工程的70.0%.结论 建立辽宁省降氟改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饮水型氟病区的改水工程实施科学管理,能为辽宁省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决策提供了准确、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丝虫病监测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原属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防治前微丝蚴率为 10 .33% ,全省共有 75个流行县 (市、区 ) ,1112个流行乡 (镇 ) ,6 939个流行村 ,流行区人口为 104 10 971人 (以流行村为单位计算 ) ,75个流行县 (市、区 )中马来丝虫病流行县 (市、区 ) 33个 ,班氏丝虫病流行县 (市、区 ) 9个 ,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县 (市、区 ) 33个 ,分别占全省流行县 (市、区 )数的 4 4 %、12 %和 4 4 % ,其中微丝蚴率 >30 %的超高度流行县 (市、区 ) 4个 ,>2 0 %的高度流行县 (市、区 ) 15个 ,>5 %的中度流行县 (市、区 ) 2 8个 ,≤ 5 %的低度流行县 (市、区 ) 2 8…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5年甘肃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 对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和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监测和工程运转情况调查登记.水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筛查了11个市(州)的34个县(区)354个乡(镇)的1576个村的水源.检测水样7829份,检测出水氟超标水样1891份,占24.15%.水氟均值≤1.0 mg/L的村为1185个,占调查村的75.19%;1.0 mg/L的村为391个,占24.81%;水氟最低为0.04 mg/L,最高为6.78 ms/L,以庆阳市、平凉市及定西市总体水氟均值较高,大于或接近1.0 mg/L.调查了993处改水降氟工程,对876处工程的饮水含氟量进行了检测,共检测水样3528份,有408份水样含氟量1.0 mg/L.其中≤1.0 mg/L的工程768处,占87.67%;1.0 mg/L的工程108处,占12.33%;水氟最高为5.27mg/L.剔除能正常运转但水氟超标部分,实际水氟合格且正常使用的工程682处,占68.68%.改水降氟的主要形式为打井和引水.结论 甘肃省筛查村的水氟超标仍较严重,有近1/3的改水工程报废或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我国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的运行情况,了解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控措施效果,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在全国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136个监测县,每个监测县抽取10个改水工程,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监测改水工程水含氟量;每个监测县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检测饮水含氟量,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用Dean法检查监测村所有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每个监测村按照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对50名25岁以上成人进行X线检查.结果 ①共监测改水工程1398个,正常运转、间歇运转和报废工程分别占93.35%( 1305/1398)、5.29%( 74/1398)和1.36%(19/1398),水含氟量合格率为69.96%(978/1398).②在开展监测的327个已改水村中,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为76.15%( 249/327);在开展病情监测的84个未改水村中,水氟>1.2 mg/L且≤2.0 mg/L、>2.0 mg/L且≤4.0 mg/L、> 4.0 mg/L的村分别占未改水监测村的57.14%(48/84)、32.14%(27/84)和10.71%(9/84).③在监测的195个改水工程水质合格且能够正常运行的改水村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5.03%(3851/15387),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1.88%(289/15 387);监测的82个水含氟量超标自然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6.27%(3384/6014),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10.92%(657/6014).④在监测的195个改水工程水质合格且能够正常运行的改水村中,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19.11%(1465/7667);监测的79个水氟含量超标的自然村,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17.47%(634/3630).结论 我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以及水质质量还需改善;改水对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病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需要长期巩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河北省居民饮用水高碘水源地理分布,划定河北省高碘区域.方法 在河北省11个市的173个县(市、区)中,以乡(镇)为单位,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选取5个村,当每个村的水源数量超过5个时,再按东、西、南、北、中各采1份水样;当水源数量少于5个时,采集全部水样;如遇集中供水,每村仅采1份水样.水碘测定采用砷铈接触法.结果 全省共调查了2049个乡(镇),检测水样19 352份,查出高碘乡172个.水碘范围为0.1~2840.4μg/L,其中水碘中位数<150.0 μg/L的水样为18 358份,占94.86%;150.0~<300.0μg/L的水样为565份,占2.92%;≥300.μg/L的水样为429份,占2.22%.水碘中位数150.0~<300.0μg/L的乡(镇)110个,≥300.0 μg/L的乡(镇)62个.高碘乡分布在河北省6个市的33个县中,涉及人口5 854 960人.沧州市高碘水源大多为深井水,井深与水碘量呈正相关(r=0.430,P<0.01).邯郸、邢台、衡水市多为浅井水,井深与水碘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0、-0.119、-0.121,P>0.05).结论 河北省6个市有高碘水源,主要集中于邯郸、邢台、衡水和沧州市.高碘水源所在地均处于地势低平地区,水源全部是地下水,高碘乡(镇)多数呈片状,少数以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河南省2010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在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抽取10个县(区),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10个降氟改水工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轻、中、重原则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进行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监测。结果在10个县(区)共监测100个降氟改水工程,99个能正常运行,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率21%(21/100)。共调查30个病区村,其中8个为已改水病区村,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全部合格,8~12岁儿童氟斑牙的总检出率52.71%(496/941),缺损率5.84%(55/941),氟斑牙指数1.19,流行强度中等;22个为未改水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7.34%(1015/2144),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13.29%(285/2144),氟斑牙指数为1.15,流行强度中等。结论河南省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现象依然严重,氟中毒危害仍然较重。因此,应加强改水工程建设的科学论证和竣工时工程验收,杜绝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坚持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超标工程及时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2009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和《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选择10个县,每个县选择3个村,测定饮用水含氟量,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和≥25岁成人氟骨症。水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在10个县中,共调查26个已改水村和4个未改水村。在26个已改水村中,水氟均值≤1.20 mg/L的村15个,占57.69%;>1.20 mg/L的村11个,占42.31%,水氟最大值为5.58 mg/L。在4个未改水村中,水氟均值≤1.20 mg/L的村1个,占25.00%,>1.20 mg/L的村3个,占75.00%,水氟最大值为2.92 mg/L。检查已改水村8~12岁儿童1 331人,氟斑牙检出率为59.73%,氟斑牙指数为1.17,缺损率为10.14%。检查未改水村8~12岁儿童138人,氟斑牙检出率为51.45%,氟斑牙指数为0.95,缺损率为0.72%。已改水村和未改水村≥25岁成人的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8.80%和3.05%。结论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水氟超标严重,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须进一步加大防制力度。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全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砷病病情,为饮水型地砷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根据以往地砷病的调查结果,选取1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地砷病监测.在每个监测省,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病区村中抽取86个村作为监测村,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潜在病区村中抽取48个村作为监测村.调查监测村所在县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监测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居民家中饮用水含砷量,同时对常住人口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结果 ①在32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19个,覆盖自然村1673个,受益人口69.07万人.②共调查了134个村,已改水村数86个,占64.18%,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1.86% (79/86),间歇运转率为4.65% (4/86),报废率为3.49% (3/86);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91.86%(79/86).未改水村48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35.04%(356/1016).③在已改水村共检查20 885人,砷中毒检出率为4.44%(928/20 885).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3.27%(682/20885),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80%(167/20 885),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37%(78/20885);共检出皮肤癌患者1例.在未改水村共检查6166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3.08%(189/6166).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2.69%(166/6166),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28%(17/6166),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10%(6/6166);新发病例20例,分布在山西省.结论 已改水村砷中毒患病率仍然高于未改水村;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方法 2007年对鲁西南地区主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嘉祥、郓城、梁山3个县降氟改水措施落实情况、改水设施使用运行状况、饮水含氟量(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及居民的有关氟中毒病情指标『尿氟、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法)、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成人心电图改变]进行了调查与检测.结果 3个县共有病村1371个,改水降氟工程完成率为53.61%(735/1371),嘉祥、郓城、梁山3个县完成率分别为38.0%(220/579)、65.51%(378/577)、63.72%(137/215);改水设施使用正常的病村占已改水病村的76.73%(564/735),报废率为23.27%(171/735);抽查3个县改水工程水263处,含氟量符合国家标准(≤1.0 mg/L)的占64.64%(170/263),超标率为35.36%(93/263),水氟最大值为4.17mg/L.检测3个县13个病村440例8~12岁儿童与484例30岁以上成人即时尿氟,几何均值分别为2.98、3.06 mg/L,个体最大值分别是12.83、14.49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84.28%(649/770),缺损率为17.66%(136/770),氟斑牙指数为1.89;30岁以上成人临床与X线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44.40%(234/527)、24.67%(130/527);成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32.43%(168/518),主要表现为T波异常.结论 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比较缓慢,改水工程水含氟量超标严重,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特征及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乡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规律及其流行病学状况,为采取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以乡(镇)为单位对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并对发现的水源性高碘乡(镇)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检测水样2 625份,范围在2.0~963.8μg/L,水碘值在150μg/L以上的占45%;高碘水源呈片状分布,乡与乡、县与县连在一起,高碘地区与非高碘地区并存。8~12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536.8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4.2%。结论新乡市黄河冲积平原3个县所辖的23个乡(镇)为水源性高碘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延安市高氟水的分布和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情现状,评价降氟改水工程效果.方法 2006年,在延安市以村为调查点,每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共采集5份水源水样,同时采集每个改水工程1份水源水样、1份出厂水水样和2份末梢水水样,采用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检测水氟;在水氟>1.00 mg/L的村中采用Dean法对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根据<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法对所有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结果 筛查293个村的水源水样726份,水氟中位数为0.59 mg/L,范围为0.10~3.50 mg/L;有25个村水氟超标(>1.00 mg/L),暴露人口为11 610人,高氟村主要在吴起、延川县.筛查25个改水工程,100份水样,水氟中位数为0.58 mg/L,范围为0.30~2.00 mg/L;其中延川、吴起县各有1个工程水氟超标,水氟分别为1.85、1.60 mg/L,暴露人口分别为3083、708人.对1281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检出238例患者,检出率为18.58%;对13 900名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检出375例Ⅱ度以上氟骨症患者,检出率为2.70%.结论 延安市高氟水分布范围广,水氟超标情况和病情比较严重,改水工程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加快落实降氟改水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降氟效果,为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对陕西省西安、宝鸡和榆林3个市16个县48个自然村进行监测.在未改水村按东、西、南、北、中采集5份水样,在已改水村采集3份末梢水和1份出厂水,用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GB/I'5750-2006)检测水氟.对监测村所有在校8~12岁儿童采用Dean法进行氟斑牙检查,16岁以上成人全部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抽取30%的项目县,每个县选择1个村,对已诊断的临床氟骨症患者进行X线拍片检查,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7).每个村采集8~12岁儿童尿样30份、16岁以上成人尿样20份,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1996)检测尿氟.结果 22处运行正常的改水工程中,出厂水超标8处,占36.36%(8/22);工程报废5处.共检测水样202份,已改水村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氟中位数分别为0.72、0.62mg/L,水氟超标率分别为36.36%(8/22)、31.94%(23/72);未改水村水氟中位数为1.00 mg/L,水氟超标率为39.81%(43/108).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6.06%(367/2285),氟斑牙指数为0.30,流行程度为阴性;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5.09%(1542/30 272),共有198人拍摄X线片,阳性68人,检出率为34.34%(68/198).共检测儿童尿样1051份,尿氟几何均数为0.95mg/L;共检测16岁以上成人尿样914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16 mg/L.结论 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范围较大,病情程度较为严重,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进一步加大病区改水力度,加强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和改水工程的管理工作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unning conditions of the water improvement projects and the role of these projects in reducing fluoride in drinking-water type of fluorosi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Methods Forty-eight villages of 16 counties in Xi'an, Baoji, and Yulin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were monitored in 2009. Fiv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andomly in water unimproved monitoring villages by the position of east, west, south, north, and center parts. In water improved monitoring villages, 3 tap water and one sourc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ater fluoride was tested using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esting Methods for Drinking Water" (GB/T 5750-2006). All school children aged 8 to 12 in monitored villages were examined their dental fluorosis using Dean criteria. All people over 16 years old were examined clinical skeletal fluorosis, and 30% of the project counti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n randomly selected one village among these counties, clinical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skeletal fluorosis were examined again by X-ray using "Diagnostic Criteria of Endemic Skeletal Fluorosis"(WS 192-2007). Urine samples of 30 children aged 8 to 12 and of 20 adults over the age of 16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urinary fluoride was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Fluoride by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 (WS/T 89-19%). Results Of the 22 water improvement projects that in normal operation, fluoride level of 8 source waters exceeded the standard, accounting for 36.36%(8/22), and projects scrapped 5. Two hundred and two water samples were tested. In water improved historical diseased areas, the median of water fluoride of source water and tap water were 0.72,0.62 mg/L,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water fluoride exceeded the standard ere 36.36%(8/22) and 31.94%(23/72), respectively. In water unimproved historical diseased areas, the median of water fluoride was 1.00 mg/L,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water fluoride exceeded the standard was 39.81%(43/108). Detection rate of dental fluorosis among children aged 8 to 12 was 16.06% (367/2285), dental fluorosis index was 0.30, and the prevalence was negative. Detection rate of clinical skeletal fluorosis among adults over 16 years old was 5.09%(1542/30 272), a totally of 198 people had X-ray film taken, positive 68,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34.34%(68/198). One thousand and fifty-one copies of children's urine samples were tested, geometric mean of urinary fluoride was 0.95 mg/L; nine hundred and fourteen copies of adults urine samples were tested, geometric mean of urinary fluoride was 1.16 mg/L Conclusions Drinking-water type of fluorosis affects a large area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disease is still serious, and the task of prevention remains very arduous. Further intensify the water improvement project in diseased areas, and strengthen disease monitor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water improv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demic fluo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