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TRAP—银染法,检测了临床外科切除肝癌组织15例,端粒酶阳性率为86.6%(13/15);邻近肝组织15例,2例阳性(2/15);5例肺癌肺纤维支气管镜刷落细胞肺癌5例,阳性4例,肺炎7例均为阴性;肿瘤细胞株2例则为阳性。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在极少量脱落细胞中检测端粒酶活性也同样得到较满意的结果,提示我们的实验方法敏感、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恶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检测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前内镜活检标本及20例正常消化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并同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00例消化道恶性肿活检标本有87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87%,其中食道癌端粒酶阳性率86.1%(31/36),胃癌为85.4%(35/41),大肠癌为91.3%(21/23);20例正常消化道组织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癌的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程序-酶标法(定量)和银染法(定性)对28例膀胱癌、11例癌旁膀;胱、6例正常膀胱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 检测。结果 膀胱癌组织的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癌旁膀胱组织为27.3%(3/11),正常膀胱组织为0%(0/6)。膀胱癌组与癌旁组、下沉组端 粒酶阳性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端粒酶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序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5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其中31例肺癌、19例肺结核、15例其它良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结果:3组患者中,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77%、26%、4%。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胸腔积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 :银染 -TRAP法检测细胞学、胸膜活检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恶性胸水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36例胸腔积液患者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 30例 ,其中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 12例 ,胸膜病理检查证实为胸膜肿瘤或胸膜转移瘤 2 0例 ,其中细胞学和病理学均为阳性发现 7例。胸水中端粒酶阳性 2 6例。胸水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 (86 7% )高于病理学检查 (6 6 7% ,P <0 0 5 )和细胞学检查 (40 % ,P <0 0 1)。经病理与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胸腔积液的 6例患者中 ,除 1例外端粒酶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病理与细胞学检查结合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研究了37例大肠癌、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1)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分别为86.5%、20.0%,而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01)。(2)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运用端粒酶半定量检测方法对病人的胃液进行检测,比较原发性胃癌、胃癌癌前病变和对照组病人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及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胃液端粒酶活性,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为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22例胃癌病人、14例癌前病变病人、15例对照组病人和18例胃癌术后病人胃液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结果:端粒酶活性(OD值)平均值为:胃癌组(0.755±0.107)>癌前病变组(0.464±0.078)>对照组(0.265±0.073),且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术前组(0.758±0.107)>术后组(0.425±0.08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端粒酶的活化是胃癌癌变过程的一个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术后检测手术效果和术后复发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研究了37例大肠癌、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1)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分别为86.5%、20.0%,而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01).(2)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相似文献
10.
Taqman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信使核糖核酸及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定量Taqman技术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信使核糖核酸(mRNA)以及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在Trizol提取总RNA后,将mRNA逆转录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用Taqman技术定量检测hTERT mRNA,并与经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较.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hTERT mRNA表达水平为(52.9~7.3)×104拷贝/μl,平均3.5×103拷贝/μl,其阳性率(90.3%)高于健康体检者(5.6%,χ2=29.9,P<0.05),但与经典RT-PCR检出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P>0.05).Taqman技术灵敏度为1.5~3拷贝/μl,特异性为100%;在(50~5)×108拷贝/μ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0%;50和5 000 拷贝/μl的标本的内变异系数(CV)1.7%和2.0%,日间CV则分别为3.7%和2.9%.结论 Taqman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良好的定量检测hTERT m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织及胃液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和胃液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关系及对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ELISA方法检测20例胃癌的癌组织和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同法检测20例正常胃组织和胃液中的端粒酶活性以作对照。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为80%(16/20),胃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5%(15/20)。正常胃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无表达(0/20),胃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无表达(0/20)。结论: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胃液中端粒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重要分子基础,端粒酶基因被激活以后,有修复和维持端粒的作用,使染色体形态稳定从而逃避第二致死期(M2期),使细胞获得永生,肿瘤细胞发生无限增殖。本研究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对136例胃息肉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旨在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胃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覆其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传代培养。用TRAPezeELISA法和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结果: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增殖前的骨髓阃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诱导分化其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在5代内其端粒酶活性不因细胞传代而下降或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限扩增和诱导分化时保持端粒酶活性,维持组织干细胞特性,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键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组(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高于慢性期(P<0.05),但加速期和急变期两组无差别。结论提示,端粒酶活性可做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端粒酶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端粒酶的表达。方法对纤维内窥镜下活检的胃组织采用对TRAP方法加以改进的银染TRAP法,检测了端粒酶活性。结果29例胃癌中阳性率(23/29)82.7%:胃溃疡8例及胃息肉1例皆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度化生(AGIM)8例中4例有端粒酶表达。胃癌及AGIM端粒酶阳性率与良性病变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银染TRAP法具有检测标本用量少,周期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对胃活检组织进行端粒酶检测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端粒酶检测阳性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对肾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系我院及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10-2005-12膀胱癌手术肾癌标本91例,男64例,女27例,年龄37-70岁,中位年龄53.5岁。符合1990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肾癌诊断标准。其中肾细胞癌83例,肾乳头状腺癌8例。手术中提取舯瘤组织,以生理盐水洗掉血污后放入灭菌RPMI-1640培养液中4℃保存送检,同时经病理活检后证实诊断。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与细胞端粒酶的激活有密切关系。我们应用PCRTRAP法检测了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端粒酶活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技术检测了不同治疗阶段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病例和方法1 病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1例 ,其中 14例为初诊患儿 ,7例持续完全缓解 (CCR) 3~ 9年 ,年龄 2~ 12岁。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AML) 13例 ,初诊 8例 ,CCR 2~ 10年 5例 ,年龄 8~ 12岁。ALL和AML的诊断和临床分型均根据文献 [1]标准。对照组为同期因发热或淋巴结肿大行骨髓检查且结果正常的儿童 ,共 11例 ,包括淋巴结炎 4例、淋巴结核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败血症 2例、免疫缺陷病 1例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