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EUS)技术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可在早期被诊断。运用内镜粘膜切除术(E№)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来治疗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消化道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道早癌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采用ESD对24例食管早癌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精确的ESD治疗及悉心护理后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恢复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ES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易接受、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食道黏膜病变及早期癌前病变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护理人员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是ESD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下咽癌及癌前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科行ESD治疗的10例早期下咽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ESD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0例患者共计12处下咽病变行ESD治疗,病变长径0.8?~3.0?cm,平均(1.7±0.8)c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切除率100%,ESD治疗时间20~160?min,平均(65.6±46.0)min。术后并发迟发性出血1例,呼吸困难1例,经内镜及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无穿孔、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ESD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 3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5处,中分化鳞状细胞癌(SCC)4处。除1例SCC基底切缘阳性追加放疗外,其余病变周切缘及基底切缘均阴性。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5~39个月),1例患者并发食管入口狭窄,扩张后成功解除梗阻;无局部残留及复发转移。结论 ESD治疗早期下咽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消化道早癌的逐步认知,目前我国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内镜微创治疗方法,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效果。本文探讨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内镜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并在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技术也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一步发展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它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等同外科手术等优点。本院成功开展了ESD手术90例,针对患者及家属缺乏ESD手术的相关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行ESD治疗,进行ESD前经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及组织病理等确诊为(T1期)肿瘤或癌前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低-高级别内瘤变),经B超、增强CT或MRI检查未见重要脏器转移灶。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及检查、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注重术中、术后护理及严密观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结果:本组完成ESD 43例,成功率95.6%;术中发生出血3例,术后24~72 h迟发性出血2例,均经内镜下止血好转;发生胃、直肠穿孔各1例,通过金属夹夹闭穿孔和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后痊愈。32例患者2个月后内镜随访创面愈合,11例患者3~6个月内镜随访均未见局部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微创、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围术期精心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新技术。ESD已成为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1]。ESD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国外报道ESD术中出血常见,术后迟发出血率不足1%[2]。国内报道ESD术中出血率为22. 9%~59. 6%,迟发性出血率为0~4. 88%[2]。虽然ESD术后的迟发性出血并不常见,但迟发性出血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危险,严重者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术后的迟发性出血尤为重要。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推荐将食管支架置入术应用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3],也有研究表明食管支架支撑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4-6],但用于食管ESD术后出血止血的研究较少。2018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了1例食管黏膜病变行ESD术的患者,患者ESD术后出血予置入食管支架止血,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其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优缺点.方法 对经常规内镜检查提示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行MPS检查,了解病变的性质及来源.结果 2008年4月~2009年9月共93例患者,其中食管32例,胃51例,十二指肠10例.根据小探头超声结果,对其中82例隆起性病变行内镜下治疗,并送检病理,其中,3例早期癌的患者做了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结果证明确实为早期癌,未浸润至粘膜下层;1例食管肉瘤患者超声示考虑息肉,怀疑恶变,结果证实为食管肉瘤;其余病灶根据病变大小及深度分别行圈套器电凝电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ESD.其中有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食管间质瘤由于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于外科行手术切除,5例较大胃间质瘤行胃镜、腹腔镜两镜联合切除.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及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够提示病变的性质,对进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在食管早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及癌前病变诊断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EEC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 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共切除病灶372处,其中多发病变30例。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55.91%(208/372),漏诊率6.72%(25/372),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癌的低估率为19.86%(29/146)。边缘/基底阳性率4.57%(17/372)。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及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提高病理的诊断正确率。ESD术前的病理活检正确率需进一步提高。ESD病理标本阳性与术前判断病变、ESD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00%(69/69),完整切除率95.65%(66/69),治愈性切除率95.65%(66/69)。切除标本最大直径7.0 cm。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69.57%(48/69),与活检相比,手术标本诊断更准确。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肿瘤相关因素(如病灶大小和位置),评估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微创治疗前诊断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3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符合镜下治疗标准的内镜辅以碘染色并行透明套帽辅助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余手术治疗.对所有行EMR术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EUS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分析病变的大小及位置对EUS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EUS判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内癌判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3%、71.9%及85.9%,sm癌为67.7%、89.4%及84.4%.病变<2 cm时准确性比病变≥2 cm高(P<0.05,x2=9.76).结论 EUS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浸润深度评估的精确性在病变<2 cm时显著高于病变≥2 cm,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诊断准确性也较食管上段高.确定治疗方案前,结合上述因素综合评价病灶内镜可切除性对指导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ESD治疗的9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12例(12.50%)。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组织浸润深度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性别、病变形态、病变部位、病变纵向长度、操作时间、病理类型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可能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可能是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调查结果[1]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为20.85/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6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一种新技术,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包括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逐步剥离,从而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免除了传统外科手术对病变部位的大范围切除,其针对范围包括食管、胃及大肠,具有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评价内镜下甲体胺兰和卢戈氏液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粘膜双重染色,对TB染色区和LS不染色区(以下简称为目标区)进行活检病理诊断,癌组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染色后病理诊断结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进展期癌10例,有粘膜粗糙感21例,小片状粘膜剥脱7例;染色病理诊断后发现原位癌1例,浅表癌5例,10例食管癌发现跳跃灶2例,异型增生15例,单纯增生和慢性炎37例,放疗后复查发现2例;108例患者(48例有症状,60例无症状)总染色阳性率57.4%,其中早期癌阳性率为5.5%,异型增生的阳性率为13.8%,有症状组总阳性率79.1%高于无症状组40%(P<0.01),其中癌的检出率有症状组10.4%高于无症状组1.6%(P<0.05),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有症状组22.9%高于无症状组6.6%(P<0.05)。结论内镜下双重染色有助于食管早期癌、表浅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并有助于指导食管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长期疗效以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和Breslow检验,以及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和结直肠ESD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DFS)大于该研究最长随访时间(65个月),食管中位生存时间为44.5个月;与胃和结直肠相比,食管ESD术后DFS明显减少(χ~2=12.61,P=0.000;χ~2=7.09,P=0.008);病灶异型程度(浸润深度)和病灶面积影响ESD术后DFS(P=0.027,OR=2.38,95%CI:1.10~5.12;P=0.074,OR=0.90,95%CI:0.80~1.01)。结论 ESD术是切除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并维持长期不复发的有效内镜下手术方法 ;异型程度(浸润深度)是影响ESD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面积在影响ESD术后的DFS方面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45例患者行EUS检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对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结果与EU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US对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判断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相符者127例,准确率为87.6%,其中对黏膜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89.5%,对黏膜下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76.8%;对固有肌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5.0%.结论 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可准确评估病灶内镜下切除的可能性,使内镜下黏膜切除更为安全有效,对指导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及其残留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ESD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并通过术后随访,比较水平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ESD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86例病灶194处,水平切缘阳性组37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水平切缘阳性组中,水平切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累及病灶25处、水平切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累及病灶10处、水平切缘为癌累及病灶2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病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食管ESD术后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与ESD术中标记前是否碘染、术后标本面积具有相关性(P 0.05)。18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最终156例患者164处病灶纳入水平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残留复发率随访分析。其中,水平切缘阳性组内镜随访30处,残留复发4处(残留复发率13.3%),水平切缘阴性组内镜随访134处,7处残留复发(残留复发率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食管ESD术中病灶标记前无碘染及大面积病灶的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发生率增加。对于食管ESD术后单纯水平切缘阳性、切缘阳性性质为癌前病变者,可先内镜下密切随访,暂不追加二次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内镜下216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08例用Lugol氏液对食管黏膜染色,并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08例食管黏膜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将内镜下22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10例用靛胭脂一美兰染色后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1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结果 食管染色组不染色或浅染色病例60例(55.6%),病理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12例(11.1%),癌前病变6例(5.6%);胃染色组有69例(62.7%)不同程度染色,病理活检发现早期胃癌14例(12.7%),其中原位癌4例(3.6%),癌前病变9例(8.1%).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与对照组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色素内镜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及病理活检准确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与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74例患者,术前分别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色素内镜等检查食管,对所有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阳性或色素内镜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ESD后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结果和色素内镜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