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超声诊断医学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斑块必不可少的手段。近年来,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不断涌现,它们在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大小、成分及稳定性等方面各有优劣。现就超声各种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飞凡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预测和防止颈动脉硬化的一种简便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方法 对136例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造影,分析增强特征与斑块回声、厚度及狭窄的关系.结果 (1)低、混合、中等和强回声斑块出现增强的比例分别为59.6%、57.6%,36%和13.5%,组间P<0.01.(2)厚度≤2 mm、2.1~3.0 mm、3.1~4.0 mm和>4.0 mm组斑块增强比例分别为15.9%、45.3%、63.0%和65.9%,后两组高于前两组P<0.01.(3)颈内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斑块增强比例分别为35.0%、56.00和60.7%,中、重度狭窄组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其增强程度与斑块回声、厚度和颈动脉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经CT、MB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8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84例脑梗死患者中,58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68.3%;非脑梗死组84例中有30例,发生率3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梗死组60岁以上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22例,无粥样斑块者25例;60岁以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8例,无粥样斑块者29例,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年龄越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越高。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糖尿病患及30例正常人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值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72例糖尿病患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2例,发生率为58.3%,与正常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糖尿病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对糖尿病患脑梗塞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斑块发生部位、斑块类型、血流参数及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斑块检出率、IMT、软斑及混合斑发生率均较高,硬斑发生率、阻力指数、舒末流速、峰值流速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判断斑块类型及血管内膜厚度,显示血流参数,对早期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44-745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我院收治的非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大小、类型及发生部位。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71.0%,低于研究组的87.0%,斑块≤20mm2检处出率高于研究组,斑块20mm2检处出率低于研究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软斑发生率(4.2%)低于研究组(17.2%),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硬斑、混合斑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ICA、CCA、BIF部位斑块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在评估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确诊的、初发的脑梗死病人共43例。于疾病平稳后5 d内,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采用超声(对照组)或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观察组)评估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同时,临床医生对每一患者进行了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成功筛选并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有20例,观察组患者有23例。两组患者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91.3%(其中UE评分≥5分例数占90.5%),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是60.0%,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UE评分≥5分患者的ESSEN风险评分显著高于UE评分5分以下患者。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有效地评估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脑梗死病人再梗风险的辅助手段,具有积极肯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6 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同时检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 132例 (82 .5 % ) ,颈动脉狭窄 7例 (4 .4 % )。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 (5 4 .8% )。颈动脉有斑块组其高血压发生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无斑块组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有颈动脉斑块且双侧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1.5 mm的患者68例。其中非脑梗死组患者18例,脑梗死组患者50例,包括单侧脑梗死患者30例,双侧脑梗死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双侧颈动脉最大斑块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于造影剂注入后6 min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测量并计算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与非梗死侧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差异。 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非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分别为(6.0±1.5)、(4.9±1.2)dB,增强相对强度分别为0.9±0.4、0.8±0.2,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均高于非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2、2.258,P值均<0.05)。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非梗死侧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分别为(7.1±1.8)、(4.9±1.2)dB,增强相对强度分别为1.2±0.3、0.8±0.2,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强度、增强相对强度均高于非梗死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32、2.953,P值均<0.01)。 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晚期增强特点与非脑梗死患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MSCT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测量粥样斑块的厚度;并检查37例无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脑梗死组,共有26例发现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54.2%;对照组共有5例发现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13.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MSCT在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临床疗效观察方面是一种有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样硬化的关系从而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同一患行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并将阳性组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通过超声测定和因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并计算斑块积分,对各组IMT及斑块积分进行统计等处理。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阳性组的IMT及斑块积分均大于阴性组。右侧颈动脉组的预测性较左侧略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个单位(0.15mm),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优势比,1.69;95%可信区间,1.17~2.45);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2%(优势比,1.52;95%可信区间,1.03~2.25)。结论①CCA-IMT增加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②CCA-IMT增加有助于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刘红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2):138-140
目的 探讨通过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来分析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有脑梗塞患者52例,男35例,女17例,左半球梗塞20例,右半球梗塞15例,双侧梗塞17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将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结果,分成单侧梗塞组,双侧梗塞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塞患者颈部各动脉的阻力指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单侧脑梗与双侧脑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颅外段颈动脉阻力指数的升高,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颅内血供减少,血管床阻力升高,但它不能反映梗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不能对脑梗塞作出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VTIQ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软硬度诊断脑梗死的可行性、稳定性及预测价值,探讨高频超声与VTIQ(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技术联合预判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非脑梗死患者,根据斑块总风险评分标准筛选出代表性斑块行高频超声和VTIQ检查。记录斑块回声类型(patch echo type,PEH)、狭窄率(stenosis rate,SR)和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比较两组患者的PET构成比、SR及SWV。Bland-Altman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ROC曲线分析三者独立预测脑梗死的临床效能及最佳诊断界值,Logistic回归结合ROC曲线分析多参数联合预测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PET构成比及SR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脑梗死组SWV显著低于非脑梗死组(P=0.004)。PET、SR、SWV诊断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eve,AUC)分别为0.291、0.722、0.664。SWV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以SWV≤3.435m∕s为界值预测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0%、62.5%、70.5%。PET与SR联合预测脑梗死的AUC为0.806;The AUC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redicted by PET and SR was 0.806. PET、SR和SWV三者联合预测脑梗死的AUC提升到0.945,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提高到91.67%、82.5%、87%。结论:VTIQ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软硬度诊断脑梗死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颈动脉狭窄率仍然是脑梗死预测的金指标,VTIQ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升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浆Hcy水平的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两组的血浆Hcy浓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浆中Hcy浓度(25.1±4.9)μmol/L明显高于而对照组(14.8±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6.1%,高于对照组的26.1%(P<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硬化的患者其血浆Hcy浓度为(31.3±4.8)μmol/L,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浆Hcy浓度(18.2±5.9)μmol/L(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为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5例脑梗死患者(复发性脑梗死58例,初发性脑梗死47例)及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与初发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增高,软斑及溃疡斑数目增多,3级斑块例数增多(P〈0.05)。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模型显示:有斑块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无斑块患者的2.46倍,斑块分级高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斑块分级低患者的11.86倍。结论超声能有效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报复发性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