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应用螺旋CT行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动态扫描,比较二期病灶的检出率再进行分析。方法对32例小肝癌患者分别行螺旋CT双期态扫描后,统计各期病灶检出率,观察病灶强化方式。结果32例共检查出病灶38个,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双期合计的检出敏感率分别为86.8%、78.9%、92.1%。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充分反映了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明显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邹城市人民医院89例肝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病灶检出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89例肝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74例为小肝癌患者,15例为良性病变。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241、0.557。绘制螺旋CT平扫诊断小肝癌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678(95%CI 0.526~0.829);绘制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小肝癌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852(95%CI 0.741~0.964)。病理诊断结果74例小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CT双期动态扫描诊断检出率(89.13%)高于CT平扫诊断检出率(70.6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在小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直径≤3cm小肝癌行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 (1)CT平扫,18例病灶呈低密度,7例病灶呈等密度。肝动脉期,25例病灶强化呈高密度,强化类型分为均匀一致性,斑点状及环状强化。门静脉期25例病灶均呈低密度。(2)门静脉血管MIP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小肝癌病灶与肝内门静脉血管关系,肝内门静脉血管分支于病灶处稀少,部分中断或被轻度推移,肿瘤内无门静脉分支血管。结论 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是诊断和评价小肝癌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可较好显示病灶与门静脉的关系,为其外科手术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小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片中有14例呈多血供型,除1例门脉期仍呈高密度表现外,其余13例均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另有2例少血供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CT“密度更低区”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CT“密度更低区”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CT“密度更低区”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根据其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原发性肝癌CT“密度更低区”分为六个类型:(1)多发斑点状,30例;(2)片状并多发斑点状,14例;(3)片状并多发条状,11例;(4)多发条状并多发斑点状,8例。(5)单发类圆形3例;(6)混合型,6例。原发性肝癌CT“密度更低区”平扫及肝动脉期边界多欠清,门静脉期边界清楚,密度相对肝癌组织更低。肝癌CT“密度更低区”与其肝动脉期肿瘤内强化血管形态类型有一定关系。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原发性肝癌CT“密度更低区”形态、数量、部位,对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AV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原发性肝癌并动静脉瘘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其中9例血管三维重建的表现,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2种: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中央型)6例,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周围型)10例.肝动脉-肝静脉瘘(AHVS)4例,混合型1例.9例肝动脉期血管三维重建均显示强化肝动脉、门静脉影及部分强化正常肝组织,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不能显示动静脉瘘口.根据肝癌APVS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其程度分为三种:轻度(3例),中度(9例)及重度(4例).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诊断与评价肝癌动静脉瘘有效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后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的评估价值,从而指导再行介入治疗时机。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43例.行TACE术后4周再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癌区内碘化油沉积情况,并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观察栓塞区非坏死性低密度灶的强化规律与供应血管关系。结果CT平扫可明确碘油沉积区、坏死液化区及非坏死低密度区,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于动脉期见非坏死性低密度区显著强化者38例.血管造影发现该区有残存或再通的肝癌血管或和侧支供血;门静脉期进一步强化者8例.有门静脉参与供血;另有5例双期无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可反应肝癌TACE术后瘤体的组织学及供血变化,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及新病状出现,指导再行TACE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26例小肝癌的螺旋CT三期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中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观察26例经手术病理或追踪复查证实的小肝癌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表现特征,分析其CT表现。结果动脉期73%(19/26)病灶强化,门脉期69%(18/26)病灶呈低密度改变,31%(8/26)病灶呈高或等密度强化,其中有5例平衡期呈低密度改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有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双动脉期扫描技术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8例、共24个病灶的小肝癌和微小肝癌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着重分析双动脉期显示病灶的优点。结果:24个病灶中位于肝左叶8个,肝右叶16个,单纯动脉早期强化者6个,单纯动脉晚期强化16个,双动脉期结合共显示病灶22个。结论:MSCT双动脉期扫描技术可较好显示富血供小或微小肿瘤病灶的强化,结合门脉期表现可较大提高小肝癌或微小肝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方法:5例小胰腺癌患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25s和65s、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5例小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显示出病灶与正常胰腺之间的密度差异,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65例胰腺癌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 s(胰腺期)和70 s(门脉期),造影剂用量100 ml(非离子型),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2.5~3 ml/s。观察并比较肿瘤及正常胰腺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结果 65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34例,钩突部18例,体尾部13例。发现小胰腺癌3例,直径均小于2 cm。增强扫描肿瘤在胰腺期、门脉期的增强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期增强值明显高于门脉期(P〈0.05);肿瘤-胰腺对比在胰腺期与门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周大血管受侵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62%,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占40%,肝脏转移灶占38%。结论运用螺旋CT进行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能更好地发现病灶,有助于胰腺癌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例胰腺癌的患者行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判断23例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中,只有3例误判(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准确率为87%。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对于胰腺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12例嗜铬细胞瘤术前行螺旋CT检查,平扫后行动态增强双期或多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结果:共13个病灶,平均直径5.6cm。平扫12个病灶为低密度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10个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而坏死和囊变分析无强化。3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仍有8个病灶持续强化,其余病灶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嗜铬细胞瘤的血供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DCP-MSCT)扫描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小肝癌,2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MSCT平扫、动态增强图像,比较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结果】小肝癌平扫多为低密度,部分为等密度,DCE曲线呈“高容低阻型”18例,“低容低阻型”4例,不典型型3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DCE曲线呈“低容高阻型”14例,“等容等阻型”9例,不典型型5例。两组病例平扫和延迟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期和门脉期CT值差异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KMSCT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在结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例纤维结肠镜证实结肠息肉和1例结肠癌合并一枚息肉共18例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在AW4.1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建观察,并与手术病理或纤维结肠镜结果相对比。结果18例CT结肠成像效果良好,诊断16例结肠癌病变范围、浸润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肠癌术前分期有很高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扫描结合CA19-9检测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CAl9-9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7例在我院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血清CAl9-9检测结果。结果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100%,对可切除性判断准确率只有78.57%。胰腺癌病人中CAl9-9的阳性率为82.86%,CAl9-9与肿瘤大小有关;CAl9—9在可切除组与不可切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结合CAl9-9在判定胰腺癌不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价值,尚不能得出CAl9-9对协助CT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有肯定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地评估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病人的螺旋CT双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50例胰腺癌通过螺旋CT双期扫描,不仅能显示肿癌的生长部位,还能显示肿癌的大小、形态、密度并能准确的显示肿癌与邻近血管和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不仅能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判断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准确性,且能较好评估胰腺癌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8.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和螺旋CT诊断肝肿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造影和螺旋CT显示肝肿瘤血流信号的特点.方法对29例肝肿瘤(原发性肝癌16例,转移性肝癌2例,血管瘤6例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CT检查.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恶性肿瘤的整体型、血管瘤的周边型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中央型出现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变(P<0.01).CT示恶性肿瘤中94.4%(17/18) 动脉期强化、门脉期低密度;血管瘤中83.3%(5/6)呈结节状强化;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均明显强化.超声造影和CT鉴别肝肿瘤的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和CT都能敏感地显示不同肝肿瘤的血供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SCT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f-AIP)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f-AIP患者进行MSCT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观察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的CT表现,并比较CT值。结果 f-AIP特征性CT表现包括均匀稍低密度灶(n=26)、门静脉期均匀强化(n=26)、鞘膜征(n=19)、胆总管下段狭窄及胰管狭窄(n=9)。f-AIP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60.21±6.03)HU、(87.13±6.06)HU,门静脉期的CT值高于动脉期(t=22.65,P<0.05)。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在f-AIP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