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探讨其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应对措施.方法 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病人死亡9例,占30%,植物生存2例,重残8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微循环障碍、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颅高压、手术中持续低血压为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早期发现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复查颅脑CT.术中妥善处理、麻醉深度控制及术后维持内环境稳定,有效控制颅高压,早期行脑保护,保持稳定正常血压和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及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等综合治疗能防止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生,从而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洒精依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测定30例健康男性(对照组)和30例男性酒精依赖患者(依赖患者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用血液黏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酒精依赖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减慢,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结论酒精依赖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脑供血不足;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液流变学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大脑后动脉等颅内血管的血供,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伤后24小时和1周分别检查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数目,血小板粘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其数值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不宜作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其原因,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糖测定在脑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73例并与健康者对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51例脑梗死患者接受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指标。结果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男性组红细胞压积、低切变率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和低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维奥欣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维奥欣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SA-B型可调恒压力毛细管黏度计,按规定方法对45例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一次。结果45例患者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发生了有益的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中应用维奥欣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对75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OS)评分:良好28例,中残19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将有助于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疏血通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采用疏血通(主要成分水蛭素)静滴,与同期复方丹参治疗的患者30例对照。以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血细胞比容及血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疏血通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血通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老年脑梗死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39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 总结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39例临床经验.结果 按格拉斯哥(GCS)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治愈17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 作者认为提高对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及时手术、术中、术后进行正确预防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救治的措施。方法与结果总结32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治(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外伤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和追踪观察对本病的确有重要价值。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要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报道1例创伤性脑疝后双侧枕叶脑梗死伴Anton综合征病例。术后早期因患者无视物障碍主诉而未予视觉功能情况检查,术后3周余查体发现眼球固定、双眼上视,颅脑CT及MRI确诊为双侧枕叶脑梗死。予脱水、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效果欠佳。文章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报道1例创伤性脑疝后双侧枕叶脑梗死伴Anton综合征病例。术后早期因患者无视物障碍主诉而未予视觉功能情况检查,术后3周余查体发现眼球固定、双眼上视,颅脑CT及MRI确诊为双侧枕叶脑梗死。予脱水、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效果欠佳。文章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随访3个月至1年,预后良好12例(28.6%),中残12例(28.6%),重残10例(23.8%),植物生存者3例(7.1%),死亡5例(11.9%),存活37例。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给予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医源性N素及其防治.方法 对收治的14例与医源性因素相关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的脑缺血缺氯损字、过眨睨水及手术操作不当等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医源性因素。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5倒(35.7%),中残3例(21.4%),重残2例(14.3%),植物生存1例(7.2%),死亡3例(21.4%)。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不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导致或加重外伤性脑梗死,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可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患者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进行整体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21例作为整体护理组;选取2007年以前进行常规护理的21例重型颅脑继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类型、部位、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体护理组治疗良好率为47.61%,高于常规护理组的33.33%(P〈0.05);重残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4.28%、14.28%,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3.81%、23.81%(均P〈0.05)。结论:积极、正确的整体护理措施是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和近红外线光谱(NIRS)技术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名TBI病人分为对照组和SGB治疗组各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SGB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且在明确诊断后即行SGB。对两组患者用NIRS仪持续床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并在相应时点对两组患者行TCD检查。结果对照组患者伤后第4、7天,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rScO2降低;与对照组相比,SGB治疗组(Vm)伤后无明显变化,rScO2在SGB后20~30min开始改善,伤后第2、4、7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SGB治疗可减轻TBI患者早期脑血液循环障碍,提高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