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兆丰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85-887
目的探讨卫校现吸烟男生行为转变阶段分布、不同戒烟意向者的转变方法及其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发展变化,为现吸烟男生戒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根据跨理论模式设计的调查问卷或量表,对益阳卫校50名现吸烟男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50名男生中有26名(52%)准备戒烟,13名(26%)为前意向戒烟者,11名(22%)为意向戒烟者。各阶段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和与认知有关的转变方法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前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吸烟有害的决定均分和各项认知相关转变方法均分逐步抬高,情境诱惑和吸烟有利决定均分逐渐降低,行为相关转变方法均分保持稳定。结论在行为转变的不同阶段,男生情感、认知等有明显差异。戒烟干预应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按WHO标准,我国目前具有吸烟行为的中学生多属偶尔吸烟者.这一群体不仅处于身心发育的过渡期,也处于吸烟行为形成的过渡期.对他们偶尔吸烟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学生偶尔吸烟者的行为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中学生偶尔吸烟行为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转变他们吸烟行为的可行性:1.偶尔吸烟者戒烟没有强烈的脱瘾症状.2.中学生偶尔吸烟行为具有易改变世。3.中学生偶尔吸烟行为具有更多的社会和心理特性.从上述中学生偶尔吸烟者的行为特征可以发现,促使他们彻底戒烟完全具有可行性:1.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的控烟效果及对吸烟行为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tofsky--Waksberg二阶段抽样方法,电话调查杭州市2010年以来有吸烟史的15岁以上市民的吸烟行为及其变化情况。结果:杭州市民吸烟率为35.8%,吸烟者戒烟率为13.8%;2010年条例实施后,无人因控烟条例实施而戒烟,吸烟量减少者中有9.5%的吸烟者因为条例实施而减少吸烟;有42.9%的吸烟者因为条例实施而改变吸烟地点。结论:《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一年以来对吸烟者戒烟无影响,但对吸烟量和吸烟场所有影响。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该条例以及戒烟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吸烟行为的耗散结构原理与健康相关行为(HRB)的发生动力学机制。方法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综合应用典型分析、比较分析、本质分析以及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尝试吸烟、戒烟等行为发生的耗散结构动力学机制。结果 吸烟行为采用常规理论解释困难,青少年尝试吸烟和戒烟后复吸问题是控烟痛点。尝试吸烟行为、戒烟行为等偶发行为具有耗散结构特征,其发生过程符合耗散结构动力学机制:一个正常的人,当某种/些行为意愿足够强烈时,受某些行为线索的引发而发生行为,之后个体对该行为的认知和意愿会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后续行为需要耗散各种正反馈(正向支持或回报)才能维持。基于此机制提出针对青少年尝试吸烟和中老年人戒烟行为的耗散结构干预策略。结论 基于耗散结构原理提出的尝试吸烟、戒烟行为发生动力学机制为解释和干预其他偶发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控烟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进一步研究复杂行为的发展、演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吸烟会严重损害青少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会加速其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帮助青少年吸烟者戒烟对于保护青少年健康及降低未来的人群吸烟率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虽然国外对青少年戒烟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已有较多研究探索,但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戒烟干预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强研究与实践。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综述了国内外影响青少年戒烟的因素,梳理了现有针对青少年的戒烟干预方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1个月后对在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共有314人接受随访,1个月戒烟率为7.6%,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48.1%,吸烟量也明显减少。76.1%随访者在过去7天内出现了戒烟症状,72.9%随访者认为门诊提供的辅导服务对其帮助最大。结论:戒烟门诊应充分发挥戒烟专业机构戒烟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在吸烟者戒烟1个月后应强化"帮助"和"随访"策略,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吸烟男性影响戒烟行为的因素理论模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吸烟男性戒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名15岁~69岁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吸烟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吸烟男性影响戒烟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验证,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结果本次调查中,有戒烟意愿的吸烟男性占23.5%;曾经尝试戒烟的占12.0%。本次调查问卷中涉及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均为相关危险因素,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中计划行为理论在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中得以初步建立和验证。本次研究提示:对于吸烟男性戒烟的干预应该从简单的知信行转变为从行为信念、规范信念、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成年吸烟人群的认知、态度、尝试戒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市2006年参加国际戒烟竞赛中戒烟失败的吸烟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调查获取有效问卷652份。其中,重度吸烟率为48.6%;能够完整回答出烟草烟雾的主要成份(6.6%)、吸烟导致的疾病(7.0%)、被动吸烟后果(9.2%)的比例较低;被调查者吸烟态度(31.96±5.88)处于较高水平;家庭是吸烟的主要场所(83.1%),其次为酒店、餐厅(62.9%)、单位办公场所(53.1%)和出租车内(33.0%);在过去6个月内有71.8%(468人)尝试过戒烟1天以上,烟草依赖、戒烟症状、周围吸烟人的干扰、社交需要、工作压力大、缺乏毅力、缺乏支持、情绪紧张等对尝试戒烟行为影响显著;在未来6个月内有51.7%(377人)决定采取戒烟行动;年龄、认知和态度水平以及戒烟条件中的身体疾病、禁烟政策是影响是否打算采取戒烟行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采取综合的控烟干预策略,提高吸烟者对烟草具体危害的认知程度,建立戒烟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和心理帮助,加强禁烟立法等能够促进吸烟者的戒烟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男性吸烟者戒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各抽取1个县/区,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和基什网格法(KISH法)确定3 181名男性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吸烟、戒烟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被调查男性现在吸烟率为56.1%,戒烟率为11.9%,戒烟成功率为8.1%,平均戒烟年龄41.6岁,有56.3%男性吸烟者是在<45岁开始戒烟;现在吸烟者打算戒烟率为13.9%,想在6个月内和6个月后戒烟的分别为10.3%和3.6%;过去12个月内尝试戒烟率为21.9%;年龄、信念水平和吸烟程度是影响过去12个月内是否尝试戒烟的危险因子,吸烟年龄和有无慢性病是保护因子。结论广东省男性吸烟者戒烟率较低,影响戒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吸烟开始年龄、有无慢性病、信念水平和吸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农民和非农民吸烟者的吸烟合理化信念的持有情况和差别,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该区15岁以上农民和非农民的男性吸烟者,调查其吸烟情况、吸烟合理化信念情况和基本情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两类吸烟者之间吸烟合理化信念的持有情况。结果两类吸烟者的安全吸烟论、自我赦免论和戒烟有害论的持有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农民吸烟者的此类信念持有率高于非农民吸烟者。两类吸烟者自我赦免论、社会接受论、戒烟有害论和安全吸烟论的均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吸烟者的均分高于非农民吸烟者。结论吸烟合理化信念在青浦区的吸烟者中普遍存在。农民吸烟者与非农民吸烟者之间的吸烟合理化信念存在差别;农民吸烟者吸烟合理化信念较非农民吸烟者严重。制定控烟干预策略或措施时,需要考虑到吸烟合理信念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养生》2014,(17):27-28
1.何谓“简短戒烟干预”简短戒烟干预是指在日常的诊疗服务中,医务工作者为吸烟者提供的简短的专业戒烟建议和帮助。简短戒烟干预的基本要点是根据吸烟者所处行为转变的不同时期分别给予不同的戒烟建议和帮助。如果吸烟者尚未开始戒烟,医务工作者主要是进行简短的戒烟动机干预,鼓励其考虑成烟。一旦吸烟者决定开始戒烟,医务工作者则为其提供简短的戒烟建议和帮助。医务工作者还可以根据吸烟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其转诊到戒烟门诊或者戒烟热线,与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构成立体的网络,帮助吸烟者戒烟。整个简短戒烟干预的过程持续3~5分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TPB)在吸烟男性戒烟行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效果,为不同人群控烟干预积累经验。方法应用TPB设计调查问卷,在生活环境、经济水平等因素相似的2个社区选取吸烟男性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拟定干预策略和方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组接受半年的社区控烟宣传、戒烟讲座、家庭成员督促教育、社区戒烟公约制定等基于TPB的针对性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在戒烟相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方面有明显改善,有戒烟意向者从20%提升至40%,认为自己戒烟能成功者从10%提升至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B是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干预能有效提高吸烟男性戒烟行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铁杆吸烟者的行为特性,并分析影响其吸烟行为及戒烟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武汉市郊区与中心城区某综合性医院门诊的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9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共发出1 08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5份,199份问卷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2位为女性,177位为男性。吸烟依赖是铁杆吸烟者之吸烟行为的重要因素(AOR=1.06,P0.01),戒烟动机是铁杆吸烟者之戒烟意愿的重要因素(AOR=3.89,P0.05)。结论未来在制定铁杆吸烟者戒烟措施的方向,首要为降低吸烟依赖及提升戒烟动机,从而拟订出更具成效的戒烟策略,进一步提升铁杆吸烟者的戒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13~15岁青少年烟草使用及戒烟情况,分析、比较其在不同性别、年级、城乡间分布的差异,为青少年控烟干预提供基线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13~15岁初中在校生进行人口学信息、吸烟、烟草使用、戒烟等情况进行调查,所有分析均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权重调整下进行。结果共调查3710名青少年,男生1884人,女生1826人,现在吸烟率为9.3%,现在烟草使用率为9.9%,其中,男生现在吸烟率为14.5%、烟草使用率为15.1%,所有的烟草使用率均明显高于女生的3.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间的现在吸烟率和烟草使用率初三最高,为12.9%、13.7%,初一最低,为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间未见差异(P0.05)。现在吸烟者中,72.0%的人目前想要戒断吸烟,80.6%的人过去12个月尝试过戒断吸烟。结论重庆市13~15岁青少年烟草使用以男性为主,烟草使用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较多青少年尝试过吸烟或使用烟草,但吸烟者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有戒烟欲望。建议对青少年特别是男性青少年的吸烟行为预防教育和干预应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少年父亲的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从家庭支持的角度对青少年吸烟开展干预活动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南京市城区7所高中的443名高一学生父亲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父亲的吸烟率为76.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与职业背景调查对象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调查者对烟草的常见有害物质(尼古丁、焦油)和相关疾病(肺部疾患、癌症)知晓率较高。规律吸烟者认同吸烟有害健康的比例为96.7%,认为戒烟困难的比例为81.3%;从未吸烟者认同"二手烟"有害健康和认为戒烟困难的比例分别为93.3%和43.7%。结论高一学生父亲吸烟率较高,父亲是青少年控烟家庭因素干预的重点人群,应根据控烟教育需求情况开展综合性适宜的控烟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易使吸烟者成瘾,加之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吸烟的危害广为宣传,但吸烟人群中的戒烟率仍相当低。通过制定控烟政策、健康促进、社会心理和行为干预,提高戒烟率,减少二手烟危害,使青少年不吸第一支烟,已成为控烟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该研究就我国大陆过去控烟实践研究成果内涵的健康教育等主要干预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 2010年对在成都市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 共有310人接受随访,3个月戒烟率仅为9.7%,但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71.0%,吸烟量由平均每天16.6支降低至8.8支.74.2%随访者在过去7d内出现了戒烟症状.结论 成都市戒烟门诊吸烟者3个月戒烟率较低,但每天吸烟量减少,戒烟专业机构应加强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沙成年吸烟者不同吸烟行为、戒烟行为、控烟政策支持的特征。为长沙市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烟草政策研究评估调查(ITC项目)要求,分别在长沙、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和银川6个城市使用多阶段抽样法,各抽取800名成年吸烟者,采用人户录音的方式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与其他5个项目城市相比,长沙市吸烟者吸烟行为特征主要为:1.长沙市吸烟者每日吸烟量为21.47支/d、成瘾性HIS为2.80、吸本地烟的比例为95.07%;2.吸烟者戒烟5次以上的比例占10.5%、戒烟意愿不强、戒烟信心不足;3.控烟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对青少年戒烟干预的短期效果,为开展青少年戒烟干预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6所中专和职业高中募集179名吸烟青少年,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研究。对干预组利用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和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实施戒烟干预,而对照组接受戒烟宣传手册自行阅读。通过干预前后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吸烟行为、尼古丁和烟草依赖指数等的变化评价干预实施的短期效果。结果 12周后,干预组对于烟草的部分知识和态度增强程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7d和30d戒烟率分别达到14.1%和9.8%,高于对照组的8.0%和6.9%。干预组的日均吸烟量平均减少4.1支,而对照组平均减少1.9支,干预组减少吸烟率(6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5%),尤其表现在与朋友相处时减少了吸烟行为;行为改变阶段分析显示,63.2%的干预组对象朝着成功戒烟方向前进,而对照组为34.8%。期间干预组的尼古丁依赖指数和烟草依赖指数分别下降了0.5和3.8,而对照组却分别上升了0.3和1.6。结论运用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双向、互动的青少年戒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对戒烟的认同感,减少吸烟量和对烟草的身心依赖。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吸烟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踪观察1353名中学生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吸烟、戒烟状况,并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干预措施实施于中学生尝试吸烟阶段效果显著,使原11.5%吸烟率降至2.4%,戒烟成功率达64.7%。并选择性的作了尿柯铁宁(cotinine)浓度测定,认为其测定在分辩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上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尤其更适用现场吸烟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