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CT对原好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结果。11例均做了增强前、后扫描。回顾性分析腹膜后肿瘤的病变特点。结果:根据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类型、解剖分布、病灶形态、大小及密度,病灶与周围器官、血管及周围脂肪间隙的关系,判断其来源部位。结论:CT检查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范围及相邻结构的关系,判断肿瘤是否来自腹膜后组织,做到定位诊  相似文献   

3.
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分析CT与MR检查对腹膜后原发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50例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手术前对患者分别进行C T和M R检查,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患者通过M R诊断后其诊断正确率以及敏感性分别为98%和90%,通过CT诊断后其诊断正确率以及敏感性分别为90%和82.76...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43例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像为:1.腹膜后壁层受压前移;2.腹膜后结构被推前移,被包绕或与肿瘤界面不清;3.其它:本组CT定位诊断正确率83.72%。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囊性和均匀密度的肿瘤都为良性,不均匀密度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CT定性正确: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CT及MR对腹膜后原发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疑似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检查并进行手术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标准,比较CT、MR单独诊断以及CT、MR联合诊断对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20例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腹膜...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王洁,张力本文回顾了我院1983年4月~1994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腹膜后肿瘤的B超检查结果,予以分析,旨在于提高对本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1资料和方法本组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7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11例行CT平扫,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6例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2例。CT正确定位23例(88.5%),正确定性9例(34.6%),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全切15例(57.7%),肿瘤部分切除9例(34.6%),2例行开腹探查仅取活检。结论: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及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而在判断肿瘤组织类型方面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腹膜后原发肿瘤,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MRI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各为82.4%(14/17)和76.5%(13/17);手术切除率为58.8%(10/17)。未完全切除肿瘤的MRI表现为:轮廓不规则57.1%(4/7),瘤体偏大42.9%(3/7),包膜不全71.4%(5/7),大血管和重要器官被侵犯85.7%和51.1%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占80%,良性少见。良性肿瘤中,间叶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囊性淋巴管瘤尤为罕见。最近文献卢氏、曾氏、黄氏、共统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93例,只发现间叶瘤2例,脂肪瘤1例,囊性淋巴管瘤2例,而平滑肌瘤则无。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上述四种肿瘤,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彩超、CT和MRI的诊断率分别为76.9%,88.5%,94.7%。其中良性肿瘤9例,占34.6%,恶性肿瘤17例,占65.4%。肿瘤完整切除率73.1%。其中恶性肿瘤64.7%,良性肿瘤88.9%。术后良性肿瘤复发2例,行根治术;恶性肿瘤复发7例,3例行根治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结论PRPT早期诊断困难。彩超、CT和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PR阿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PRT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990~200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8例,就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块。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6例,平均病程19.6个月,恶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内,良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上。术前确诊率为78%,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1.3%,90.9%。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即进行冠状位平扫、矢状位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影像学检查特点,记录肿瘤定位正确率和定性正确率。本组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36.4%),恶性肿瘤21例(63.6%),术前正确定位28例(84.8%),术前正确定性14例(42.4%)。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较为可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来源于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不包括肾脏、输尿管、肾上腺、胰腺、大血管等器官的肿瘤。我院于1994年~1999年期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48例腹膜后肿瘤。现将其超声声像表现与CT对比观察结果报告于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仅1岁,平均年龄39岁。采用Alokassd—650,Alokassd—1200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要求空腹进行,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与内部回声,以及变动体位及深呼吸时肿瘤的活动度,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的非腹膜后器官的肿瘤。该病发病率较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腹膜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且部位较深。患者就诊时,肿瘤体积较大,多已累及周围脏器,因而其诊治比较困难。高发年龄为50—60岁,约60%-85%为恶性,术后复发率高达6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