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阁  杨洪涛  林燕  王畅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421-424,后插1
目的:通过观察扶肾颗粒对慢性肾衰腹膜透析大鼠肾组织及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肾衰腹膜透析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及其与肾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8只,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1.5%PDS组(B组),1.5%PDS+扶肾颗粒组(C组),4.25%PDS组(D组)。喂养4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及肾组织NF-κB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模型组(B、D组)及扶肾颗粒干预组(C组)中脑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扶肾颗粒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肾组织及脑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扶肾颗粒干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固缩、染色质变深等细胞凋亡表现,同时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微血管管腔狭窄。结论:扶肾颗粒可通过下调腹膜透析大鼠肾脑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减轻腹膜透析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且腹膜透析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肾组织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扶肾颗粒通过调节MG表达,改善慢性肾衰腹膜透析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肾性贫血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诱导慢性肾衰腹膜透析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肾衰5/6肾切除+1.5%PD组、慢性肾衰5/6肾切除+1.5%PD+扶肾颗粒组、慢性肾衰5/6肾切除+4.25%PD组、慢性肾衰5/6肾切除+4.25%PD+扶肾颗粒组,分析MG、MDA、GSH、HB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G及MD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且GSH及HB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浓度透析组中,与未应用扶肾颗粒组相比,用药组MG及MD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GSH及HB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肾性贫血的发生与氧化应激状态密切相关,扶肾颗粒可通过减少MG、MDA等促氧化反应因子的蓄积,上调抗氧化物GSH表达,进而改善慢性肾衰腹膜透析大鼠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疏宁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功能、形态、相关蛋白、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腹膜透析液+红霉素注射法诱发SD大鼠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模型,依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模型组(1.5%腹膜透析液模型组)、高浓度模型组(4.25%腹膜透析液模型组)、低浓度干预组及高浓度干预组,每组24只.低浓度干预组及高浓度组干预组予肾疏宁[按43.93 g.(kg · d)-1]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腹透液葡萄糖浓度,计算超滤量(UF).观察腹膜厚度改变,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腹膜组织转分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Westem blot法测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第12周治疗后,低浓度干预组超滤量(-4.21±1.83)mL、腹膜厚度(74.68±15.33) μm、TGF-β1(112.74±22.51) pg·mL-、α-SMA(0.68±0.39),高浓度组干预组超滤量(-5.83±1.50) mL、腹膜厚度(211.75±58.23) μm、TGF-β1(110.97±16.23) pg·mL-1、α-SMA(0.73±0.24),与同浓度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肾疏宁可改善腹膜超滤量,抑制腹膜纤维化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延缓腹膜相关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进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SKI)对腹膜透析液(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PDS)诱导的大鼠腹膜组织形态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4.25%PDS组和SKI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不注射PDS外,其余4组分别ip 4.25%PDS,低、中、高剂量的SKI+4.25%PDS。于注射8周后,水合氯醛麻醉各组大鼠,同时沿腹白线剪开腹壁,量取腹腔内的透出液,ELISA法测定透出液中TNF-α的含量。取壁层腹膜组织,观察腹膜组织形态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DS组大鼠透出液中TNF-α含量和壁层腹膜间皮细胞的TGF-β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腹膜间皮细胞重度肿胀变性、脱落,间皮下基质明显增生,并可见大量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与PDS组比较,SKI中、高剂量组的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SKI各剂量组壁层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且腹膜结构改变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和基质增生减少。结论:腹膜透析液中加入SKI具有改善PDS诱导腹膜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TGF-β1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扶肾方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切除5/6肾脏+1.5%百特腹透液的方法复制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扶肾方干预6周后,检测血清学指标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HE观察腹膜形态的变化;RT-PCR法检测各组腹膜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ELASA法检测TGF-βRI和TGF-βRII含量的变化。结果:扶肾方干预后,各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扶肾方组腹膜间皮细胞变性、脱落,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血管新生现象明显减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Vimentin各组表达均有所下降,但以中剂量组下调最为明显(P0.05);腹膜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RI和TGF-βRII检测结果中,TGF-βRI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同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TGF-βRII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肾方能够有效抑制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改善腹膜纤维化,可能与调节TGF-βRI和TGF-βRII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肾降浊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转移因子β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AGEs及TGF-β1的水平,比较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Pro)水平及肾组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中药组肾组织中AGEs及转移因子β1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鼠BUN、SCr和Pro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鼠CRP、IL-6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降浊颗粒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AGEs及TGF-β1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延缓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肾降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生化指标,肾组织形态及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Ⅰ型胶原(ColⅠ)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 PGN)的基础上,延长造模至12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间质纤维化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肾降浊方中药组、贝那普利西药组,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测定24 h蛋白尿,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切片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切片中TGF-β1,HGF,Col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对大鼠血清BUN,SCr,24 h蛋白尿定量的检测和肾组织形态的观察,模型组较正常组有明显的肾间质损伤(P0.01),中药组和贝纳普利组损伤程度均减轻(P0.01);第12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和ColⅠ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扶肾降浊方组及贝纳普利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模型组HGF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扶肾降浊方组及贝纳普利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扶肾降浊方可抑制TGF-β1和ColⅠ蛋白表达,促进HGF蛋白的升高,对肾间质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扶脾柔肝方配方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2 mg·kg-1)组、扶正化瘀(0.415 g·kg-1)组、扶脾柔肝方配方颗粒高、中、低剂量(80,40,20 g·kg-1)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乙醇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8周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每日1次,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第12周末,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H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扶正化瘀组、扶脾柔肝方低、中剂量组血清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ALT,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秋水仙碱组、扶正化瘀组、扶脾柔肝方中剂量组血清中的HA含量明显降低(P0.05),扶脾柔肝方高剂量组H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扶脾柔肝方高剂量组最明显。结论:扶脾柔肝方配方颗粒下调纤维化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高糖腹透液(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PDS)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HMrSV5细胞株,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DS(1.5%、2.5%、3.0%、3.5%、4.25%PDS)及不同浓度APS(50、75、100、200、300、400、500、600、800μg·mL~(-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CCK-8检测结果筛选用于后续实验PDS及APS的合适浓度;(2)将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APS(100μg·mL~(-1))组、PDS(3.0%)组、PDS+APS(3.0%+100μg·mL~(-1))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TUNEL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3)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PDS作用下HMrSV5细胞活力均下降,呈浓度依赖(P0.01);25~100μg·mL~(-1)的APS能提高PDS对HMrSV5细胞的抑制作用,且100μg·mL~(-1)APS组最显著(P0.01)。(2)与空白组相比,PDS模型组细胞形态变小、拉长,细胞内出现空泡样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与PDS模型组比较,PDS+APS组细胞形态有所恢复,细胞内空泡样变减轻,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3)与空白组相比,PDS模型组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DS模型组相比,PDS+APS组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APS能改善高糖腹透液对HMrSV5细胞诱导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影响与线粒体凋亡相关的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黄芪抗腹膜纤维化模型大鼠间皮细胞紧密连接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添加黄芪的腹透液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观察黄芪对大鼠腹膜功能和腹膜间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应用含0.75%腺嘌呤饲料喂养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模型组应用高糖乳酸盐腹透液和脂多糖ip建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动物模型,黄芪组应用黄芪注射液(1,2 g·kg-1)干预治疗.4周后采用生化仪检测腹膜超滤功能和腹膜清除率,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HA)含量;光镜观察腹膜纤维化程度和腹膜间皮细胞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腹膜结构和间皮细胞紧密连接;免疫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封闭蛋白-1(ZO-1)和层粘连蛋白(LN)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腹透液超滤量、尿素氮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HA分泌量明显增加(P<0.01),光镜和电镜表现为腹膜间皮细胞脱落,间皮下基质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样物质沉积,相邻间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RT-PCR检测也显示LN表达明显增加,ZO-1表达明显减少(P<0.05).黄芪组与模型组比较,腹透液超滤量、尿素氮清除率明显增加(P<0.05),光镜和电镜也显示间皮细胞结构基本完整,紧密连接损伤较轻;而HA分泌量无明显差异,对LN和ZO-1表达也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透析液和炎症因子是导致腹膜纤维化的主要因素,可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抑制ZO-1蛋白的表达.黄芪对于腹膜间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ZO-1表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大鼠腹膜的局部保护作用及对其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为腹膜透析液组,每日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20mL;C、D组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低、高浓度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含丹参酮ⅡA磺酸钠50mg·L^-1和100mg·1^-1的4.25%腹膜透析液20mL,于实验第30天于腹腔注射药液2h后杀检动物,取腹主动脉血2mL和透出液lmL,测定并比较四组大鼠血清及透出液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性。结果:与A组正常对照组比较,B组腹膜透析液组大鼠血清及透出液GSH、T—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MDA、AGE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B组腹膜透析液组比较,透析液添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C组、D组)大鼠血清及透出液GSH、T—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AGEs水平显著降低(P〈0.05)。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大鼠血清及透出液GsH、T—s0D水平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浓度呈正相关,MDA、AGEs水平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浓度呈负相关。结论: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可引发透析大鼠腹腔局部及全身高氧化应激状态,并可能导致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在透析液中加入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体外腹膜透析液中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和腹膜纤维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此种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提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潜在的延缓腹膜透析伴发性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我院制剂尿毒康合剂对于腹膜透析液诱导的大鼠腹膜组织学变化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膜透析组腹腔注射20ml 4.25%葡萄糖透析液;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在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20ml,每日用灌胃尿毒康合剂20ml/(kg?d)。疗程4周。4周后,测定腹膜超滤功能和腹膜组织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TGF-β1的表达,二硫代二硝酸苯甲酸法显色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及透出液中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结果:①腹膜透析液组、腹膜透析液合并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超滤量均显著下降、腹膜组织厚度增加(P<0.05);腹膜透析组与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比较,超滤量明显减少、腹膜组织厚度增加(P<0.05);②腹膜透析组的大鼠腹膜组织 TGF-β1表达明显增加(P<0.05),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 TGF-β1表达较腹膜透析组降低(P<0.05);③腹膜透析液组、腹膜透析液合并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血清及腹透液中GSH和SOD水平水平降低(P<0.05);腹膜透析合并用药组与腹膜透析组比较,血清及腹透液中GSH和SOD水平水平升高(P<0.05)。结论:尿毒康合剂可能具有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TGF-β1的表达的作用,从而抑制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和腹膜致密层的增厚,达到保护腹膜、延缓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乔进  窦志华  吴锋  陈惠  郑惠华 《中草药》2014,45(20):2939-2945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和二甲双胍联用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采用高能量饮食4周加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灵芝多糖(600 mg/kg)组、二甲双胍(600 mg/kg)组及联合用药组(灵芝多糖300 mg/kg+二甲双胍300 mg/kg),另设对照组。给药治疗12周末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血清AGEs;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记法检测胸主动脉AGEs及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 联合用药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AGEs的量及升高血清CAT、GSH-Px活性,减少胸主动脉AGEs及CTGF的表达,减轻胸主动脉病变过程。结论 灵芝多糖联合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主动脉氧化应激、降低血清AGEs水平以及下调主动脉AGEs、CTGF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荞麦黄酮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荞麦黄酮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ip四氧嘧啶150 mg·kg-1,每隔7 d注射一次,连续3次,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荞麦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及厄贝沙坦组(17 mg·kg-1),另设正常组。造模后各组大鼠ig给药1次/d,连续12周。给药前及给药后每隔3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及24 h尿蛋白含量,末次给药后2 h处死大鼠,采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肾组织匀浆测定果糖胺(FTS),糖基化终产物(AGE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和24 h尿蛋白含量持续升高,血清中SCr,BUN,TG,TC水平及肾组织中FTS,AGEs,MDA含量均明显增高,SOD水平下降(P0.05,P0.01),且肾组织形态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荞麦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且中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荞麦黄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具有降糖、降脂、降低非酶糖基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扶肾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连蛋白(F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原则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2只)与造模组(38只),造模组在手术后7 d随机选取大鼠2只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余造模组大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34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方法诱导NAFLD大鼠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模型组(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祛痰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SB203580组(3 mg·kg~(-1)),分别予以灌胃祛痰活血颗粒及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连续干预4周。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TG;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P7)及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肝脏游离脂肪酸(FFA),脂肪组织AQP7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血清TG,TC,AST,ALT和肝脏TG,FFA明显升高,脂肪组织中AQP7 mRNA及AQP7含量表达降低,p38MAPK mRNA及p-p38MAPK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痰活血颗粒和SB203580可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NAFLD大鼠的血清TG,TC,AST,ALT,肝脏TG,FFA(P0.05);各中药组和SB203580组大鼠脂肪组织AQP7 mRNA和AQP7含量表达明显升高,p38MAPK mRNA和pp38MAPK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痰活血颗粒能减轻或者逆转肝脏的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p38MAPK活化、上调AQP7表达,增加甘油入血代谢,减少进入肝脏的FFA,从而降低肝脏TG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藿香油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I-IBS模型组、藿香正气液组、广藿香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结肠灌注乙酸的方法建立PIIBS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ig生理盐水,藿香正气液组ig藿香正气液3.3 m L·kg~(-1),广藿香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ig广藿香油2,3,4 g·kg~(-1),每日1次,共5 d。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清免疫球蛋白A(SIg 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PI-IBS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长短不一,有微绒毛断裂现象。广藿香油高剂量组对受损的上皮细胞有改善作用。PI-IBS组血清DAO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广藿香油高剂量组血清DAO含量低于PI-IBS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I-IBS组血清SIg A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藿香正气液组、广藿香油高剂量组血清SIg A含量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I-IBS组ICAM-1蛋白表达IA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广藿香油高剂量组ICAM-1蛋白表达IA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广藿香油通过修复受损的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降低肠道通透性,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通过促进SIg A分泌,抑制ICAM-1的表达,发挥对PI-IBS免疫屏障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A),黄嘌呤氢化酶(XO)活性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DH)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4 mg·kg~(-1)),复方土茯苓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及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共给药5 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以及肝中的XDH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UA,并可以抑制XO活性与肝脏中XDH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通阳宽胸颗粒对动脉硬化大鼠的冠脉微循环障碍改善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通阳宽胸颗粒组(50 mg·kg~(-1)·d~(-1)),辛伐他汀组(5 mg·kg~(-1)·d~(-1)),通阳宽胸颗粒+辛伐他汀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制备动脉硬化大鼠模型,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和维生素D3ip,喂饲4周后,灌胃给药8周,处死后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动脉斑块面积,另取主动脉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白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动脉斑块面积,TC,TG,LDL-C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P0.01),与单独使用通阳宽胸颗粒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IL~(-1)7A,VCAM-1和ICAM-1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中药。结论:通阳宽胸颗粒可通过改善血脂指标,降低动脉斑块面积,降低IL~(-1)7A,VCAM-1和ICAM-1的表达,缓解组织炎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肾一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ip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DN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1.04 g/kg),糖肾一号胶囊高、中、低剂量(9、6、3 g/kg)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5只,各组连续ig给药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胱抑素C、血清固醇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SREBP-2c水平,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IRS-1、PI3K、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肾一号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血糖、血脂、血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0.01),血清SREBP-1c和SREBP-2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IRS-1、PI3K及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糖肾一号胶囊低剂量组升高不明显(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肾一号胶囊对DN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能够降低DN大鼠血糖、血脂、血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肾组织podocin蛋白表达、改善肾足细胞损伤、延缓肾脏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